西西河

主题:【原创】图解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 陈王奋起

共:💬18 🌺17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图解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 有补充

自从1840年以来,天朝上国的幻象被打碎,中国人几乎人人得了很严重的自卑综合症,

我一直在试图重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我本人的。这几天有点空,我把它画出来:

点看全图

解释一下:

弗洛伊德和他的两个学生,阿德勒和荣格几乎构建了整个心理学的底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的驱动是力必多,自我即一般意义的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则意味着道德约束。

他的学生阿德勒发展了他的本我,从几乎唯一的驱动力必多加上了自卑情结。人是社会化生物,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婴儿时期,婴儿时期看待每一个成年人都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因此自动形成了自卑情结,我们会用一生来实现对自卑的超越。

他的另一个学生, 荣格则发展出了集体无意识。在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的成长过程,必然沉淀出集体无意识,我们意识不到它,但它在默默发挥效应。

另外,古老的格式塔心理学则从物理效应在生理上的影响,必然映射到心理上。我们听到激昂的音乐会兴奋,听到悲伤的音乐会伤心,躺平感到安心,登高则会害怕,加速会兴奋,叫快乐,叫高兴,不稳定有可能会倒下则会忧虑,叫let me down,叫心情低下。这些由物理规律在生理层面的映射,最终会落到心理上来。

中国人的自卑反映在潜意识中,除了个体自卑外,还有一个集体无意识。男生幻想金发碧眼的妹子,女生则更愿意投身到白男的怀抱,不要不服气,P站大数据一目了然。一看到洋人,中国人集体让三分,买个玩具,我们要买洋娃娃,打扮得时尚,要说洋气。当然有人反驳我说,我看到洋人则自动低三分,但这一样不能否认自卑的集体无意识,仅仅是意识到集体无意识的反弹。伟大如任正非,难说没有一点对洋人低头三分的潜意识?

自卑是不是坏事呢?未必。 像每一个人一样,会经历自卑和战胜自卑,自我实现的过程,最后达到自我认知的自由过程。人无压力轻飘飘,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一个民族也是一样,也需要经历自卑和战胜自卑,自我实现的过程。也许90后或者00后,中国人的自卑的集体无意识将不复存在。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昂扬激奋的新集体无意识,一如盛唐气概,将重回中国人的内心。

整个心理结构图分7层,最底层是力必多,是性欲望和满足性欲望的矛盾体,上面一层就是物理在心理学上的映射,再上面就是个体化的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上面的就是集体无意识,在中国主要是自卑和骄傲的混合。中国5000年的灿烂文明史和近代的落后构成了复杂的集体无意识。

下面四层构成了弗洛伊德的本我。上面两层, 性别认知和自我认知构成了自我。最顶上的一层,一般是道德和宗教的位置。然而不同的阶级和种族形成的超我实际上略有不同,我把阶级认知和种族认知放在这个位置,如果一定要加,还应该加一层宗教,但中国人的宗教情结不重,我把它忽略了。

通宝推:白浪滔天,醉寺,大眼,铁手,玉米菜,小泽珍珠,三笑,白鹤梁,红军迷,起于青萍之末,海外俗人,心有戚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把结构图放在了IPFS上 -- 补充帖

下面是CID:

QmT6Kzy6e2mkNiNSZLETkjwAsrhPHPTgxfDnps7VKbyAvb

用了Brave浏览器的河友看看,是不是可以同步得到。

家园 给西河懂王送花送宝
家园 不知道怎么说的好

看金庸的书,总是觉得里面的人怎么都那么蠢,特别是连城诀和鹿鼎记,几度看不下去。后来慢慢想通了,真的就是这么蠢,上位者不想让他们聪明,想尽办法让他们蠢。他们除了练功,其他没得学。近来我也想,娱乐圈之上位者,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手法呢?

中国人是否自卑?我想林则徐销烟时是不自卑的,三元里的人是不自卑的,义和团是不自卑的,八路军新四军抗美援朝志愿军是不自卑的,王进喜是不自卑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不自卑的。

很多时候我想,普通人,是怕洋人怕少民,还是怕给洋人少民国家暴力机关?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从根子上必然是吃里扒外,因为他们本质上是依附在权力上的寄生虫,哪有权力去哪,哪权力大去哪。有部分闪光人物,更改不了其根本。

政治协商会议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么?私有化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么?美欧社会金融势力横行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么?我是有点迷惑的。

想想主席废除高考,是有进步意义的。我之所以一直说普及教育,是中共第一大功德,就是中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意图让所有人都不蠢,让所有人都能掌握知识这个人类社会终极武器,让所有人都有能力治天下。

说得散乱和跳跃,一句话:龟孙子卖主人。

通宝推:hansens,呆头呆脑,
家园 宗教属思想文化范畴,不可或缺

中国老百姓很多是遇神拜神遇佛拜佛,临时抱佛脚,都很实用,不见得信。其实这样的实用思想实用文化就是一种思想模式。和信一种宗教、或者传统天人合一思想、或者完全无神论、辩证唯物思想,都是属于比较深层次的思想模式。可以统称为思想文化模式或认同。

相对来说,阶级和种族差异是比较外在物化,可以容易让他人看到的。思想文化模式是比较内在精神的,是需要表现出来其他人才能观察到的,属于内在能量的范畴。

物质和精神,或者说物质和能量,是认识事物不可忽视的两方面。认识人或群体也是如此。

另外,自卑和自大属于一类,是对自身和外在认识还不清楚时候的一个自然阶段和现象。古时候有“夜郎自大”“杞人忧天”的故事,近现代有义和团运动、有抗战初期的“必亡论”和“速胜论”,当代有韩流和抗战神剧,都是外在表现的现象。

匿名 大洋马毛多粗糙且臭

不喜。不过有些个挺上镜,且可能因为素材更多,所以p站数据有所提现?另外据了解,女生多喜欢高挑长条形。话说最近国产片源也大大提升了数量和质量,只是比起海量库存,还是九牛一毛,这个还是各有所好吧。

匿名 据说并不都是

当然,二手资料,也可能是朋友吹牛。据说是年轻的一样皮肤光滑细腻,而且因为运动多,肌肉有力,感受非常好。

匿名 洋妞不是光滑细腻,是软嫩。

她们皮肤的毛比较旺盛,年轻时是金黄色的,一般情况下看不出来而已。她们最好的时候是12-20岁,年级大了以后皮肤松弛毛色显黑,根本没办法接受。而且她们容易秃顶,戴假发的比较多。如果不在意个人卫生,她们的体味也比较大。她们都用香水和除臭剂。一般情况下反而比中国姑娘更好闻一些。中国的没体味反而不太注意,结果衣服上的汗味比较重。

各有各的特色。

家园 中国传统的三层次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来看,按我的理解,人性有三层次(境界)。

一个层次,是“个人性”。修身养性、穷则独善其身、轮回,等等。释家专长。

一个层次,是“社会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等等。儒家专长。

一个层次,是“超然性”。天人合一、无我、跳出三界外、隐士神仙。道家专长。

这三者在同一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时代的不同,也会导致群体上某种层次的比重变化。比如当下,也许是“个人性”总体比重较大,“超然性”极小。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可能主要还是集中在“个人性”里进行细分。

一看到洋人,中国人集体让三分

除了自卑因素外,也有一部分,我认为,是因为“个人性”比例相对不够重,“社会性”比重相对比较大,因此导致“不够自私,不够霸道”。

家园 我来点胡说八道

 

先来点胡说八道。

我觉得中国不能按照西方理论。

我可能有点落伍,更倾向于语言结构的不同。下面是碎片的集合。

西方这个结构是语言哲学上建立起来的,格式塔、象征秩序、现实世界的裂痕,都是语言逻辑为根本特征的。而中国,虽然破除了文言,不再有纯粹意义上的形意文字,但依然是形象思维,和西方始终有距离。

弗洛伊德是将哲学换成他的私人语言,给予人性新的核心,为 “世界 “奠基。也就是力比多。他将个人意志、生理反应,以 “本能冲动” 表述,进而混淆了人性。当力比多作为人的核心,或者说宇宙的核心,人性能剩下什么?

集体无意识、大他者、意识形态、心理学主体的先验逻辑、意之本体、理学的心…… 有什么区别?

精神分析的问题我们都看得出来,Confirmation Bias。

这种思路,不适合建构人性,不适合中国人,更不适合普遍人性。

所以我觉得这个层次是不存在的,最起码上面也是相对扁平的。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

 

再来点胡说八道。

不学无术,没读过什么心理学著作,纯粹瞎想。

之前自己那套说法,也就是前提预设…… 意义的生成与潜能的发展,实际上是用来对接各类学说的。也就是事实和价值的构建。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个人、他人、世界。这三者的级别并不固定。但就建构过程而言,必然是如此发展的。

对应到心理结构,可能更接近铁手老大的说法。也就是个人、社会、超然。

首先从生物学主体的人,从生理信号出发,获取对事物的感知。

然后从社会学主体的人,从他人言行出发,获取对价值的感受。

接着从文化学主体的人,从文化知识出发,构建出世界的认识。

但是,一般意义上的 “心理结构”,也就是一个具体意向的过程层次而言,并不是这样的。刚好是反过来。

从世界出发,以价值为基础,获取事物的基本认识。

进而,在这种结构下,“力比多” 要让位于人的意识,尤其是价值观念。除非这种观念包含了对它的放任。(明白为什么反对力比多作为人性核心了吗?当然力比多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是个含混概念。)

然后,另一意义上的 “心理结构”,也就是我们试图安排的意向层次而言,则更为不同。

阶级、种族、性别、自我、自卑…… 它们本质上是同一个级别的。但是,他们会在不同的层次中捆绑。

比如,自卑在世界建构中占有较大比例,成为较为优先的价值主体,那么,自卑当然要比其他要重要得多,可以放到序列的前面。但是,这种自卑,很可能是世界建构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他实际上等同或者晚于集体无意识。

比如,性别认同和阶级概念,可能平常并不存在,只有遇到事情才会建构出来,实际上在序列最后面。但是,如果在一种特殊环境中成长,他们依然可能先于集体无意识作为意识的基础,也就是在世界和价值层次。

说的有点乱,大体来说,就是这些认同,大体上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集体无意识,一方面包含了这些,一方面又属于世界和价值的建构。使用这样的说法多少会有些混乱。

关键在于,世界本身,是由事实和价值构成的,在我们的意识里,有些价值成为构建世界层次的(初期)核心,他们可能属于以上五个的任何一个、多个,主要是由个人经历带来的。也有可能他们全部位于价值层次,主要是经由文化权威带来的。甚至也可能全部处于事物层次,主要是经过思考和训练,或者是探寻自我。

进而,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结构如何,也不在于结构的具体优先顺序,而在于,这些鬼玩意到底是哪里来的?

无意识、自卑、认同,本质上来说,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虽然从事实上来说,是生物学主体,经由社会学主体,形成文化学主体。生物和社会,都决定了最后结果。但就中国人的心理而言,实际上主要是社会建构。毕竟生理不健康的是绝对少数。

 

好了,八道胡说到这里。

其实我的意思在于,现在的意识形态构建,文化知识,思维模式,现实生活,国别政治,人际关系…… 一切的一切,其中所包含的价值成分,构成了这个自卑情节的主体。这是近代以来外部冲击、内部崩溃、艰难革命…… 还有西方上百年排斥和抹黑的结果。是由一件件事实,一条条价值所构成的先验主体。

也就是位于这个心理结构底层的自卑情结。它实际上是世界的一部分,并没有自己单独的地位。所以,几乎无法拔除。除非进行彻底的分析判断,剥离其中的价值倾向。

性别、自我、阶级和种族也是如此,无非是个人经历或者现实需要让他们占据了什么样的层次而已。就世界层次或者价值层次而言,他们实际上是平等的。只有在具体意向,或者世界本身发生变动的时候,才会有不同的地位。

但是,这种说法似乎和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没什么关系?

因为 “中国人”,是不存在的。

只能说,这个结构、这个顺序会是什么样子,而不能说就是什么样子。

其实就顺序,就价值倾向来说,当然是自卑>集体>自我/性别>阶级/种族的。我只是觉得,这样分没什么意义。自卑情结,对很多人是不成立的。它可能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主观情感,也可能是先验主体意义上的事实陈述(即客观存在)完全取决于一个人怎么想。

 

胡说到最后。

这个胡说的关键在于,每个层面都会有属于那些七个层次的内容,包括每一个层次,每一个意识。事实和价值的纠缠远远超乎想象,所以想要分出层次是很困难的。不得不变为生成意义的序列,分析其中的具体位置和成分。就具体意义而言,任何一个层次都可能作为出发点。甚至我们无法得出一个所谓比重,来判断它们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差不多就这些,熬夜伤神,行文错乱,抱歉。

通宝推:醉寺,大眼,拿不准,柴门夜归,
家园 曾经有过一个说法

官府怕洋人,洋人怕P民,P民怕官府。一个完美的循环

家园 也许这只是不理智的那一部分

理性人只是趋利避害,然后就是可以利用自动实现的预言,不过这样风险也大。

家园 是啊,那是大清

《制台见洋人》,课本里学过的。

过去的过去1949是变了,过去1979是变回,现在是边到1956

家园 自卑的集体无意识要完全瓦解很困难

没有彻底的超越(经济 ),硬碰硬的超越(战争),一个民族自卑的集体无意识很难完全瓦解。90后部分瓦解,00后大部分瓦解,10后能不能完全瓦解自卑的集体无意识,还是要看国家整体发展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