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一个视频:真实拍摄工厂流水线纪录片 -- flycloud

共:💬46 🌺22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未来现实会决定这样干

一般制造业不可能有太高利润,且工作单调,要么去工业化,要么补贴低端产业工人。

现在应该关注,中国能不能去工业化?比如大型电子厂、制衣厂向东南亚转移?

家园 原来兄台也留意到了“逆袭”这个词。

个人一直认为以下词语来自一套某个阶层或者年龄段的有系统的话语体系,包括不仅限于这些:穿越,内卷,逆袭,安好,躺平,屌丝,大神……入关。

与此对照的是另外一个体系的用语在网络上却被有意无意忽略:民主、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家园 不解,何来资源补贴产业工人?

去工业化而能暂时维持的前提是能通过服务业掠夺域外资源,中国能不能去工业化,就看中国能不能制霸全球。

去工业化的归途,就是崩溃,没有其他路。

如果能理解物质财富只能由第一,二产业产出,并接受目前中国第二产业远超第一产业,那么,不可能有补贴产业工人的想法,因为没有来源。那么怎么办?提高产业能力,改变分配方式,就是说把产业总体利润做高,提高工人利润占比,可以考虑用某些产业补贴另外一些产业。

家园 答案是不能

就如同中国不能去农业化一样,14亿人口的大国,去农业化饭碗刘空了,当然,你要是说工业是不是还能像现在这样吸纳这么多就业人口,这个应该是不能,我一直希望将来能把过多的人口引导到科学探索上面去,比如研究各种疾病的治疗,新科学,新技术的研发应用

家园 【原创】中国制造业是薄利

一般制造业投资年净利益不超20%,目前工人工资增加20%基本没意义,即使增加50%,也不可能解决目前住房问题。

只有最一个方法,向工作超过一定时间的工人提供公租房,毕竟制造业也是纳税大户,国家提供免息贷款,地方兴建公租房,然后工人每个月固定租金。

以上只是猜想,中国政策制行阶层完全官僚资本化,政治体制改革之后吧。

家园 【原创】未来自动化更多是产业升级

工厂工人从流水线作业转向研发、制造、生产流水线机器人。目前制造业已经向自动化设备生产转型。

家园 感觉你把工厂和银行搞混了

有点样子的工厂,没宿舍都招不到人。越来越工业区会配套提供宿舍用房。你说的廉租房如果解决居住问题,似乎没有意义;如果意图解决居住以外的问题,涉及的就远远不止一间房子。

回到原点,你提出补贴一般制造业。整个工业体系中,占绝大多数就是一般制造业,这些企业的产出的社会物质财富本身就占了工农业总产值的大部,国家哪来的能力补贴这些产业工人?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一个家里的大部分收入是男/女主人提供的,家里怎么补贴男/女主人?

家园 一样一样的

以前是手工工人,现在是机器操作工人,以后是自动化设备维持工人。工人还是工人,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可以认为在社会分工结构中并没有变化。

要说有变化的是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单人供养能力变强,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变少,其他人可以从事非生产性劳动。只是这并不必然带来从事生产劳动者社会地位的提高。

家园 这个至少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

从韩寒被捧为80后的第一人开始,这套话术基本都在以一种自洽的体系发展。

但并不是来自某个阶层或年龄段,而是根据时代特征不断适配各个阶层和年龄段,背后可以认为是DS的某一分支或流派,与既得利益的合流。

家园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中美两国几乎同时开始进行高考改革

生态环境在变化,社会环境在变化,社会管理的一些具体方面也在变化。

农业时代强调耕读,工业时代应该是强调工读吧。读书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毕竟是先人和前辈记录提炼出来的知识成果和经验教训,真正学到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耕或是工,则是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具体实践。

家园 那得说说共产党的性质

辰巳午未,曲道自然,附子当归马兜铃,你们三个都回复了我,俺就顺这贴一起回复了

共产党刚建立的时候是工人联盟的先锋队,被毛中国化了之后就成了工农联盟的先锋队。毛去世之后,邓恢复高考,恢复了封建的科举制,就表明共产党抛弃工农联盟,成了知识分子的先锋队。而科举制,是与农业文明生产力贫乏相适应的。恢复高考之后,二共就成了一个披着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皮,以落后的官僚资本主义为内核,以极度落后的封建科举制为提拔机制的怪胎

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科举制,普通公民非常容易接受恢复科举制,反而不懂什么叫工业化,什么叫与工业化相匹配的教育制度。一旦恢复高考,自然而然就恢复了“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农业思维,体力劳动者就被鄙视,脑力劳动者自然而然就成了人上人。这就是今天的既成事实。在这种既成事实中,大家就拼命读书,拼命挤掉其他人的上升空间,自己取而代之,这就叫内卷

当年废除高考就是为了避免现在的现实,而现在已经既成事实,已经形成了新的东林党,自然就没有必要再废除高考了。这个论坛回帖的大部分人都已经是既得利益者,就算现在废除也是然并卵,大家都会反对,所以只有另外想办法,这就是未来新的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不知道未来新的教育改革会怎么改,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我很清楚,像主贴那种鼓吹大家拼命读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是不对的;也知道鼓吹让资本家把它剥削劳动者的所得吐出来,只是治标的办法。他吐的了一时,吐不了一世。真正的解决方式,就是教育改革,分配改革,社会地位改革,即生产关系的改革。让我们未来的生产关系,社会组织形式,能够配的上今天我们的生产力

这是一个大动作,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家园 你混淆了因果性和相关性

从时间上,恢复高考和阶级分化加剧是相关的,但并不意味着有因果关系。

高考成为追求人上人的唯一手段,前提是高考成绩好就是人上人的充分必要条件。但是这个并不是天然存在的。

我们老家一个国营工厂,技术副厂长没有学历,属于日伪留用人员。解放后强制一夫一妻制,他留下妓女出身的小妾,撵走大老婆。但是他技术就是很好,比清华毕业生明白,待遇也高,比厂长书记都高一截。本质上,这是典型的按劳分配。你不能通过这个例子说明,解放初期,娶个妓女就能高薪。就跟你说恢复高考造成阶级分化加剧一样没有道理。因为解放初期也有很多洁身自好,工农出身技术好,文化勉强识字的老工人,挣得比大学生多的例子。改开后,也有很多学历不高,关系够硬的人身居高位。大量反例证明你的逻辑不成立。

我个人认为,长远看,促进诚实劳动的制度,是好制度。即使从资产阶级角度讲,给劳动者更好的待遇,长远看对生产力提高也是有好处的。事实上,战后日本德国这些统治阶级被严重摧毁的国家,因为福利相对较好,阶级矛盾较缓和,不仅平衡了败战的巨大损失,发展反而更快就是一个佐证。

毛时代一样很重视学习和考试,只不过是多方面考核,不光考算算式,背课文,也考劳动,品德,出身。特别是人才极具缺乏,等不起的时候,偏重实用技术学习和考核。比如生物课讲敲猪。有个讽刺的段子,上点年龄的人都知道 - “马尾巴的功能”。你可以说这种考试不是高考,但是性质是一样的。比如我父母辈招工,也是考试。第一要有文化,否则不识字不会算数的,其他再好进城也干不好工人。第二要人品好,平时劳动表现好,勤快不耍滑,邻里风评好。第三出身好,贫农优先,干部子弟优先,党员优先。最后合理照顾家庭情况。在小范围(村即大队)内靠peer review实现最优化选择。大家没有大的意见,比如副村长儿子是初中生,去了,确实是同等条件干部子女优先了,但是并没有其他地方显著好于他的候选人,人家老子处事公正,干活填憨,大家也信服;也有地主家儿子去的。一方面人家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另外劳动确实积极,经常半夜还给公社积肥(脏累的活),支书说的,不能因为他爷爷当过地主,就把这家人彻底否定。当然招工大多数还是一般贫农家庭,勤快风评好的初中生。高考有一个考试和推荐结合的制度,我身边没人上过,不知道,知道的可以说说。

总的来说,我觉得高考不可废。当然选拔的具体条件可以考虑。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看实际劳动产出,起到的作用,而不唯学历论。如果上过大学的干的又快又好,为啥不能多领工资呢?社会主义反对的,是资本家食利。他们占有生产资料,不劳动却拿走大部分劳动果实,甚至试图通过垄断生产来破坏整体生产力才是最大的问题。

家园 时间有倍增作用

从时间上,恢复高考和阶级分化加剧是相关的,但并不意味着有因果关系。

你刚好忽略了时间这个变量对贫富分化的倍增作用

在邓恢复高考的时候,他的目的是实行分封制,用以团结当年被毛所抑制的封建反抗力量,即黑五类。黑五类由于祖上财富和知识的积累,比较起工农,在学习上和传承上是有很大优势的。一旦恢复高考,黑五类就能放飞自我,通过高考瞬间翻身把歌唱。但这个时候还没产生东林党,工作岗位也很少,除了恢复高考的头几年,大学极难考,千军万马闯独木桥,高考看不出来什么危害。大家都在给邓的恢复高考点赞

随着时间流逝,在朱时代,把教育产业化,让你心甘情愿掏出家里的积蓄来给子女买未来。这个时候东林党逐渐就建立了,阶层固化也逐渐产生,工农的地位逐年下降

等到了现在。阶层固化已经很厉害,主贴说的那些工人和农民已经没有办法在城市里面买一套房,就更别说让自己的子女在城市里面读书,读好的中学,考好的大学。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假话。于是底层无奈就选择躺平,而一旦底层躺平,日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

整个过程,从邓恢复高考开始,随着时间流逝,到现在,是一脉相承的。而这个过程,只和教育产业化有关,和资本家是否黑心,是否剥削劳动者的劳动者所得无关——我们知道,资本家从来就是需要剥削劳动者劳动所得的,不然他根本就不能被称为资本家

家园 问题不在于高考,在于阶层差距拉大

车间工人和大学教授平均收入差距,假设控制在三倍以内。就没有那么多幺蛾子了。

家园 “绝望都是闲极无聊人才会冒出的念头”深表赞同

一个成年人,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哪来那么多奢侈的时间去绝望?要么去死要么工作。这个视频不是很正常么?体力工作就是那样的,还能到处是真如电视剧新闻联播那样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大工厂吗?何不食肉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