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四三方案十三套大化肥中最小的故事 -- patrouille

共:💬125 🌺1088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四三方案就是回到八大路线...

文革批的就是八大路线...强调阶级斗争...自力更生...

林彪死了以后...主席又纠正回来的...随后一系列的动作...给改开开了大门...

通宝推:北纬42度,
家园 当然可以啊。不搞改革开放,现在的朝鲜都活得好好的呢

要是文革有你说的这么好,那中共中央还要搞改革开放干什么呢? 吃饱了没事干?

习主席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已经说得清清楚楚的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看见没?“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如果当时有你说的那么好,干嘛要费那么大劲搞改革开放? 继续原来毛泽东式的“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道路”不好吗?

改革开放是个系统工程,是要全面提高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如果满足于中国人民“就是文革期间老百姓也照样可以买到煎饼卷大葱”,那我们现在早就远远超过那个水平了,还要继续改革干什么?还要伟大复兴干什么?

是的,“就是文革期间老百姓也照样可以买到煎饼卷大葱”。可是,你的对手--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他们可不止是“老百姓也照样可以买到煎饼卷大葱”,人家美国的老百姓,不但食物、衣物等根本不需要凭票供应(你中国人民是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文革期间人家美国已经家家有小汽车了!你还好意思吹“就是文革期间老百姓也照样可以买到煎饼卷大葱”?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早就过了“老百姓也照样可以买到煎饼卷大葱”的水平了吧? 小汽车对中国人民早就不是个事了,对不? “就是文革期间老百姓也照样可以买到煎饼卷大葱”都被你说得这么高大,那应该怎么吹嘘改革开放的伟大才好啊?

你那个“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的经济体制,如果不改革开放,迟早被美国和西方搞垮。看看苏联就明白了。

你说的那种低水平的生活,只要中国人民了解到我们对手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两相对比,人民迟早会爆发强烈不满。这个还不是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这个普遍的问题,中国和朝鲜这样的国家尤甚。都是把国家封闭起来不让人民了解外界信息。

文革时期的中国政府,就是不敢开放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了解,就是不敢开放国外的各种信息让中国人民知道,就是不敢让中国人民自由的去国外留学、探亲、旅游啊,这不是事实吗?

是的,就是永远不看美国和西方电影,永远不和美国西方来往,中国人民也能过得下去,都过了好几千年了。可要是那样,那不就是现在的朝鲜吗?朝鲜现在就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也没有黄赌毒,也没有资本家,也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那样的人掌握政权,当然,朝鲜人民也不能随意的出国,也不能随意的搞私人企业,更不能随便议论领导人。。这样的朝鲜,你愿意去定居吗?

家园 嗯,前阵子网上炒作的董明珠的失败投资,貌似就是西装革履风格。

有次听人吹他一兄弟从日本一家族企业引进某项机器人技术,言谈之中捡了大便宜,该日本人家族家长两个娃,一男一女,都准备绝种,宅家啃老绝育,事业后继无人,所以老头把核心技术卖给他们了。

这故事听着挺圆满的......

家园 怎么理解俺姥分配

要照你这样说,你去Costco买东西也是按资分配,你买麦当劳巨无霸也是按资分配,凭什么你付了巨无霸的价格就可以吃两层肉饼?

家园 很多前瞻性项目,没有在文革中被弄死,却在改革的春风中给冻死了

运十如此,光刻机如此,芯片如此,液晶项目如此。反而是政府进口小汽车,就花了二十几亿美元,两百亿人民币左右。看到这个,我就只能呵呵了。

家园 这才是真正的70年代。
家园 我覺得您應該沒做過期貨或者沒看過黃金價格走勢圖

是不是73年一次性賺30億美元我不能打包票。

但是看73年開始的黃金走勢,確實有暴利的空間,而且這個空間很誇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見73年年中就翻倍了,到了80年甚至翻了20倍。

當然話說回來其實也可以理解成美元貶值了,做黃金期貨的出發點還是為了保值,而考慮到美元的急劇貶值,您所認為的美元購買力其實是在這個時期大幅下降的。

而且黃金期貨的槓桿普遍比較誇張,10倍左右是很正常。

甚至現在炒黃金你可以簡單的搞到大約600倍槓桿,只要你真心大到這種程度。

然後還有一點我可以側面驗證。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单位:亿美元

年代 储备 年代 储备 年代 储备

1950 1.57 1967 2.15 1984 82.20

1951 0.45 1968 2.46 1985 26.44

1952 1.08 1969 4.83 1986 20.72

1953 0.90 1970 0.88 1987 29.23

1954 0.88 1971 0.37 1988 33.72

1955 1.80 1972 2.36 1989 55.50

1956 1.17 1973 -0.81 1990 110.93

1957 1.23 1974 0.00 1991 217.12

1958 0.70 1975 1.83 1992 194.43

1959 1.05 1976 5.81 1993 211.99

1960 0.46 1977 9.52 1994 516.20

1961 0.89 1978 1.67 1995 735.97

1962 0.81 1979 8.40 1996 1050.49

1963 1.19 1980 -12.96 1997 1398.90

1964 1.66 1981 27.08 1998 1449.59

1965 1.05 1982 69.86 1999 1546.75

1966 2.11 1983 89.01 2000 1655.74

70年代外匯結餘非常低,而外匯正常收入水平如在73年其實是26億多,但是到1979年,四三項目26個項目的合同履行完畢,共用396億美元,如果沒有大額外快其實外匯連四三項目都履行不了。

那麽還有沒更直接點的數據呢,其實也有。1953年—1978年26年间,全国出口总计收入外汇783亿美元,进口总支出外汇820亿美元;非贸易外汇收入109亿美元,支出35亿美元,贸易逆差37亿美元,非贸易顺差74亿美元。其中非貿易外匯收入最主要的項目是僑匯,然後是金融收入還有其他一些勞務輸出等收入佔比相當小。那麽僑匯是多少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按這表格里53年到78年僑匯大約是5,714,143,200美元,也就是說非外貿收入扣除僑匯后還有52億,這52億里的主要是金融創匯,其他什麽港口啊影像圖書啊旅遊啊真沒有多少。

回到一般說的73年炒黃金賺30億本身確實不太正確,因為按我看到的材料是黃金和其他商品的期貨共同賺了那麽多,而且後面幾年還有做虧的。中共70年代的期貨創匯最早是從炒白糖開始的。哦對了我記得您有個貼說文革期間里這也不能干那也不可能干,其實我本來想回復的,但是想來好多文字明明都回復過您,可您還能裝作沒看見就不想費功夫了。

那就趁這個帖子告訴您,就在文革期間,確實有炒期貨還是大炒特炒。

最後43計劃還有炒黃金其根源起點其實都是利用了西方的金融危機,一有經濟危機西方就開始大幹您斷言各種不可能的勾搭。說真的您真的太小看資本主義,賣絞繩那是一點不誇大。

不知道各位能不能看到我發的圖,我想順便抱怨下論壇的配圖上傳我是真上傳不了啊,哪位老哥能指點我下嗎?謝謝。

通宝推:回旋镖,老调重弹,阴霾信仰,
家园 评论某一时期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及大环境

你要求刚解放全国人民都能吃白面大米有自己的私人汽车住高楼大厦,现实吗?

换个说法,你认为现在生活很好,那么几十年后的人们用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准要求现在达到,这对你能够接受吗?

没人否认现在社会的进步方面,那也否认不了改开政策的错误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有些伤害可能会是致命的。

家园 老哥,说出这话来说明你根本不懂现代工业

老哥,说出这话来说明你根本不懂现代工业。

当年美国从英国引进纺织技术,寻找纺织技师的广告上赏金是100英镑,斯莱特乔装成农民才跑到的美国。

现代工业早就不是19世纪那样一个普通工人乃至一个工程师就能掌握的了。

举个例子,我们医药行业,单个药物向FDA的申报材料,纸质版是要用小卡车拉的。这还仅仅是一个药物。

大规模工业技术,资料和设备更是成百上千倍的复杂。

不深入实地,不深入群众,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现代工业,操作工人恰恰是懂的最少的,就是按章操作而已。你要想知道技术,就要和资本家买,就要和硕士博士工程师搞交情。

家园 转帖一个“懒厨”河友写的回帖吧。关于朝鲜的,昨天的帖子

以下是“懒厨”河友的帖子,我没有做任何的删减:

---------------------------------------------------------

春节无聊瞎聊之北朝鲜

初五那天,朋友阿灿找我,说他的朋友,投资人阿凯,想去看一个智慧工厂的项目,拉上我一起去看一下。

一见面,发现阿凯才30多岁,一路聊天,发现他的经历丰富得一塌涂地,富家子弟,去朝鲜买过海鲜,在越南种过火龙果,在新疆种过瓜,投资了一家科技公司,做中药厂的ERP跟AI,故事一箩筐,我就慢慢写,有些地方刻意模糊了一下,各位看官还请听古不要驳古。

我们去的地方,是个沿海的四线城市,海鲜出名,话题自然从海鲜聊起,他蹦了一句,说前几年曾经跑到北朝鲜买海鲜,他爸投了一个厂,他去那里待了一年多,苦不堪言,我一听,就来劲了,网上去朝鲜旅游的游记看得多,办厂的故事少见,就请他讲故事。

那还得从他老爸讲起,当年他老爸村里,78年高考,有两个人考上大学,另一个人上了大学,但他老爸家实在太穷,即便重男轻女,还是无法供他上大学,只好放弃,82年只身来到深圳,身无分文,就是摆摊卖菜卖水果这么起家的。他认为儿子经历太顺,就把阿凯两兄弟轮流扔到北朝鲜去“体验生活”。

他们的生意其实简单,投60万,在离边界4小时车程的一个港口旁边,建了一个小厂,北朝鲜的渔民去渔场打鱼回来(插一句,那个是非常好的渔场,水冷,盐分低,俄罗斯,南韩,日本的渔民都去那里打鱼),他们就上船挑海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用个深水池养着。由于没有手机电话互联网,他们就把每天的收获写在一张纸上,由货车司机带到国内,司机回程时,会带一张纸,写明国内需要的海鲜,他们就在池里捞起相应的品种,放在泡沫箱里,加点冰,让司机运回国内。

上面说了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又不能汇款,所以他们只能每隔一两个月,回国把人民币现金带到朝鲜,存入当地的银行,银行是没有电脑的,给一张字条,上面有个英文字母加数字的密码,他们就凭这个密码来存取现金,全手工操作。

我问他衣食住行怎么样,他说朝鲜那边指定要住酒店,一个月的费用要一万多,比国内的招待所差,每天有人过来检查行踪,所以离开酒店时一定要向前台申报,哪天忘了,会被罚款,最惨的是没有空调暖气,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真受不了,只能申请回厂里住,起码可以烧煤取暖。即便如此,那每月一万多的房租还是不能免。

吃的方面,他们请了一个老人,在厂里做饭,能吃饱就是。但这个老人有个毛病,鼾声极大,地板都会振动,由于取暖麻烦,他们所有员工睡同一间房,每次被吵醒,轮流去叫老人翻身。

行的方面,他们买了辆车过去,当地有个严格的规定,未经许可,严禁朝鲜人同车,被发现的话,车会被没收。

阿灿有点色,问阿凯,泡妞呢?阿凯正色说,不可能的,他们严禁与外国人通婚,如果嫖娼被发现,除了坐牢,全部财产会被没收。

阿凯说的一些事情,是我想不到的,一个是治安差,他们的海鲜送回国内,当地要派人持枪押运到口岸,否则会被流民劫掠,原因是穷。

其二是腐败,原以为那里的人,政治觉悟很高,但还是抵不过人性,阿凯说,那里任何事情都能用钱搞定,他甚至怀疑杀了人都可以用钱摆平,他说了两件小事,一个是某次他回国,没留意签证,过期几天,照道理,一天要罚一万人民币,结果在关口,给了8百搞定。

另一件简直就是黑色喜剧了:开车回厂里的路上,被一个警察截停,说他超速,关键是他没有任何设备证明,是凭感觉说的,拔了他的车钥匙,告诉他去附近的派出所交罚款,然后骑着单车就走了。那里又没手机电话,真的是交流只能靠吼,通知不了厂里的人过来帮忙,万幸有个认识的,骑单车经过,请他去厂里找人带钱过来,后来给了1000的罚款,派出所的开价是两千。说到这里,阿凯打了个冷颤,说幸好不是冬天,否则可能冻死在那,我安慰他,冬天那警察不会出来创收,他听了大笑。

前面说到穷,阿凯还讲了一些其他故事:

一个是路灯极少,晚上会看到一个奇景,两三百个人围着路灯静静地看书,原因是家里没有电。

那里的小孩上学,可能步行要两三个小时,冬天上学时,看到他们的鞋都是破破烂烂的,露出脚趾头,让人非常心酸,他一度想过用他的车接送几个小孩,被严厉制止。

鸡蛋真的是奢侈品,只有坐月子,过生日,过节才有机会吃。

我问阿凯,他们穷的原因是啥?他想了想,说应该是军事备战的原因。有几点:

从口岸一路到他的厂,所见之处光秃秃,据说就是出于军事目的,把树木全部砍掉,野草烧掉,防止敌人在树林中埋伏,这样森林资源就浪费了。

两地的直线距离其实不远,但是公路绕来绕去,没什么桥,同样也是出于军事目的,防止敌人快速推进。但是,中国人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啊!

男人18岁参军,28岁退役,政府安排结婚,除了个别有政府工作的,大部分都在家里待着,随时准备打仗,工作基本靠女人,缺乏劳动力。

说到朝鲜女人,阿凯非常佩服,她们刻苦耐劳,他见过一个女工,1米5的个头,很瘦弱,居然拎着两个煤气罐,搬起来就走,阿凯一次只能拎一个!

工资也不高,才两三百一个月,就已经足以让她们自豪,比当地人的收入好很多了。

对朝鲜的男人,阿凯觉得一言难尽,黄金的年龄段不读书,不事生产,太可惜了,退役也只能备战,没啥活干,这都不是他们的错。

所以,当地男人喜欢喝酒,阿凯在那里呆过两个冬天,每年都见过几个冻死在路上的,喝酒多了,倒在路上,大雪一盖,天亮出来找人,挖出来已经冻成冰棍了。说到这里,阿凯说,还是俄罗斯人比较聪明,他们的皮带很长,喝多了,就用皮带把自己绑在灯柱上,打个盹再回家,不会被雪埋了,我插嘴,不是朝鲜男人笨,你刚才也说了,他们的路灯都没几盏,阿凯听了默然。

最后我问,那厂现在怎样了?阿凯说,疫情来了,边境封锁,再也没法往来,他苦笑着说,那家厂估计已经被政府没收了。

-------------------------------------------------------------

我的感慨: 朝鲜好啊,真好! 朝鲜人民真幸福!

一,没有资本家

从金日成将军1948年建国到现在,资本家早就被消灭了,私人企业早不存在了,也没有股票交易所等还让的东西,更不用说联想这样的“买办企业”,那更不可能存在。既然没有资本家的剥削,那么,朝鲜人民肯定不会像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人民一样“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对不?

二,朝鲜一直没有“资本主义复辟”

这个好理解,因为没有条件啊。。像中国一样的“资本主义复辟”,必须要被“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邓小平这样的人掌握政权才行啊,对不?而朝鲜一直是无产阶级的金家牢牢的掌握政权,对不?

三,朝鲜人民根本接触不到外面世界

这样的话,就根本不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给腐蚀,有利于身心健康。朝鲜人民也不会被黄赌毒毒害。

结论:朝鲜人民真幸福! 比现在的中国人民幸福多了。

家园 又来扯 -- 有补充

又没说一定要一下子一起上13套大化肥(总共花了7亿美元),逐步引进怎么就不行?人家罗马尼亚就是一套一套慢慢进口的,刚饿完肚子,有钱花一千多万美元买三叉戟,没钱花五六千万美元引进化肥生产线,还总是有理。。。

补充,四三方案里大化肥(特指30万吨合成氨)最初的引进计划就是只买一套,加上改造其他化肥企业所需的设备,总共才九千万美元,这点钱60年代末怎么也能挤出来。

化肥方面,在晋南建设用煤作原料的30万吨合成氨厂,同时加快全国正在建设的25个合成氨厂的进度,以及为改造、扩建老厂要进口的关键设备、部件和钢材,需要9000 万美元。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大力发展小化肥行不行 -- 补充帖

高中化学知识,合成氨反应,压力越大越有利于氨的生成,体现在在设备上就是规模越大压力越高产氨效率越高,单位能耗就越小。引进西方30万吨合成氨技术的主要原因就是,60年代初从英国引进的川化10万吨合成氨,单位能耗只有国内小化肥生产线的一半。

家园 我没文化,看不懂你的繁体字,“猫右”河友。

您能用简体字发帖子吗? 繁体字看着真累。

您不是在中国大陆受的教育吧? 请问

投机市场,我稍微懂一点。

假设那个年代,中国政府在期货市场上赚了30亿美元,那么,当初投入的本金是多少呢? 5亿美元? 10亿美元? 还是多少?

那个年代调出这么多的外汇去炒黄金,您知道这是什么规模的问题吗?您对中国大陆的政治历史,特别是文革历史,太没有研究了。

这就像那个“马踏浓霜”一样的可笑,他居然说抗战期间,周总理曾经偷偷的嘱咐叶挺将军找机会暗杀军政委项英。还说这是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告诉他的。

这都是没常识啊。压根就不懂中国共产党的原则和基本的历史。

家园 恰恰相反

一帮人故意忽略的事实就是经济极为困难的60年代前期从西方买到了不少东西,再困难能难过60年代前期???

家园 大型化肥生产线当时刚出现

大化肥特指年产20万吨以上的合成氨设备,1962年刚投产,之前都是10万吨以下的。50年代苏联给的技术是5万吨合成氨,60年代从英国荷兰引进的川化是10万吨合成氨16万吨尿素。

高中化学知识合成氨压力越大越有利于反应,体现在工厂上就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60年代川化引进的这套10万吨合成氨设备单位能耗是国内设备的一半,这是后来引进大化肥重要依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