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2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关键这计划太难了

就说我们那里的施肥吧。肥料分化肥,农家肥和绿肥。按化学成份分成氮磷钾,包含氮的化肥有氨气,碳铵,硝铵和尿素,农家肥里面的人的大小便和猪粪,绿肥里的紫云英也主要利用它的固氮效果。所以一亩田氮的输入量和上述氮肥有关系。另外不同田块的肥力不同,需求的肥料数量当然也不一样。弄好计划,尤其是弄好一个大的计划太难了。

家园 用化肥是个技术活

70年代一是使用化肥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二是那时化肥的质量也不好,产量也低,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时候,化肥质量(四三方案生产的大化肥出来了)和化肥应用技术水平提高了,供应也充足了,化肥使用量就上去了。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使用某种化肥,如果效果好,就能推广使用,如果不好,农民和农技人员用个一两年就会放弃。

那时冬闲修水利这么逆天的苦差使都能组织农民干,何况用化肥这么轻松的事。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插秧机,在70年代前期农业机械化运动的时候普遍推广过插秧机,插秧机可以极大地减轻农民的劳作强度,但插秧效果不佳,存活率低,所以没有推广开,各地农民还是宁愿采用累断腰的手工插秧。

只不过插秧机跟化肥不同的是,直到最后插秧机的技术问题也没解决,所以始终没有推广开来。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搞不了指标说指标的问题,生产能力问题,说啥老百姓不愿意增产啊

我就没见一个不愿意的。

家园 你这是制定合理的化肥和旅费比例关系,这个属于高端环保问题了
家园 不是会不会用的问题,是要花钱买化肥

比如有的人家工分挣得多,指望着年底用工分除了粮食之外,多换点钱,可要是生产队的钱买化肥占了很大一笔,那么他就换不到钱,只能换粮食,他就不愿意了。

家园 还需要检验土壤
家园 你想说改开都几年了,一点进步都没有?

化肥厂表示不同意,粮仓也表示不同意。另,你自己的资料显示,什么时候才大规模外出打工,你回翻一下。

家园 这是懂的

很显然,化肥的推广使用,除了要靠工业化——石化工业的发展,还要靠农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技术水平的发展。

家园 我的意思是

只要制度允许,个人就会努力去创造财富出来。

举个例子吧,今天我出差,项目在一个年产值十亿的工厂,老板的父母,从一个小作坊起家。以我对他们的了解,真的就是白手起家,这种例子,在珠三角,长三角数不胜数。

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认为这是靠剥削,我不会争论,我只能保证我做项目的几家都不是血汗工厂。

家园 其实计划难是很简单的道理

但那时的公社制度,土地归公,按工分来分配收入,干得再好,也不会有更多的收入,怎么会有积极性?

莫非那时的农民,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家园 烟火也要省着用

我们那里稻草几乎是唯一的燃料,煤和柴是没有的,不多的补充是豆萁等作物的杆。只有办喜事的时候才会烧煤或木头。所以烟火气也要省着点。

家园 刚好有个数据

点看全图

一九七九年九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全国粮食征购指标继续稳定在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五年“一定五年”的基础上,并且从一九七九年起减少50亿斤,以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根据这个决定,一九七九年全国粮食征购基数共减少55亿斤。

这样,全国粮食征购基数,一九七九年是755亿斤,到一九八二年调减为606.4亿斤,四年共调减148.6亿斤。

这样,比较一下

点看全图

进口缺77-79,但是有文献说过总和,也就是之前的265亿斤。消费缺79-80,实在是各类年鉴都没这两年的数据。但是78、81、82的平均人均消费足以反映。分别是390、438、450斤。

以上数据来自《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1983年中国统计年鉴》。

通宝推:qq97,
家园 我不懂,

但多年前,我接触过一个曾在京郊当生产队长的,他提到当时京郊已开始检验土壤,但被分地打断了,因此他对分地不赞成。

通宝推:阴霾信仰,
家园 修正错别字,进口缺77-78

1、虽然之前说过是77-78,但恐怕没人看到。

点看全图

在读秀搜索比较了一下,有76-78和77-78两个说法。大部分是76,出自「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9年4月5日」,予以采用。

这里有一个关键说法,那就是库存拿出来80亿斤。

然后才发现《当代中国粮食工作史料 下》里其实是有的。

点看全图

1977-1980分别是35、149、189、216。

2、人均变动

与1957年相比,我国农业人口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由1957年占总人口的83.6%增加到1977年的84.7%;农业劳动力也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由1957年的19310万增加到1977年的29267万;与此同时,全国平均每人的粮食占有量,由1957年的614斤下降到1977年的598斤;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由1956年的2020斤下降到1976年的1932斤;每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耕地面积,由1957年的8.7亩下降到1977年的5.1亩;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年产值,由1957年的278元下降到1977年的211元。——《中央工作会议简报》(1979年4月5日-28日),第84期。

3、近两年生产

点看全图

农业方面,1977、1978两年中,虽然不少地区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但农业仍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1977、1978两年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7%和9%。粮食产量,1978年比1977年增长7.8%。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都有不同幅度增长。

4、仓储数据

仓储的数据是最不清晰的,只能保持上面三年调出80亿。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5、征购基数

减征数据要看前面文字,只看表格的实征基数容易误会。比如1979年实际征收基数是700亿斤。然后我们再看下面的说法

1979年的征购基数基本上是1965年定的,十多年来情况发生很大变化,地区负担畸轻畸重,很不合理:主要是一部分老商品粮基地征购基数偏高,交售的粮食多而得到的加价款少,影响了农民生产和交售粮食的积极性。考虑到当时国家财政确实困难,调减粮食征购基数,只能逐步解决。——《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研究 1953-1985》P251

家园 温铁军《“三农” 问题与制度变迁》第293页

分成改定额,在增产年份很有效果。但在减产年份和后来的附加摊派面前,反而更加恶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