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2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江西萍乡的情况

从柴门夜归河友调研的情况来看,柴门的家乡是江西萍乡市。

下面看一下萍乡从1970-1985年的粮食生产和国家征购情况。

1970-1978年,萍乡粮食总产量从25843万公斤提升到30130万公斤,总计增长了42869万公斤,平均每年增长536万公斤,年均增长1.94%,

1978-1985年共7年,粮食总产量增长到33713万公斤,总计增长3583万公斤,平均每年增长512万公斤,年均增长1.58%。

从这里,看不出包产到户改变了粮食增长的趋势。

再看看这几年萍乡的粮食征购数量:

1971-1978年,萍乡粮食征购基数一直是3068万公斤,

1978年,粮食征购基数调为2697万公斤,比1978年减少371万公斤,

1979---1981年继续调减征购基数到2329万公斤,比包产到户前的1978年减少了739万公斤,

也就是说,仅仅是调减征购基数,就相当于萍乡市粮食每年增长739万公斤,这已经超过了这几年每年实际的增产量

这说明(且不说粮食增产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国家减少粮食征购任务给农民增加的粮食,比粮食实际增产还多。

此后直到1985年,粮食定购数量仍然在继续减少。

这还没完,跟包产到户政策配套的,还有提高粮食收购价格。1978年萍乡市开始恢复议购粮食,1978-1985年共计议购粮食2466万公斤,油脂169万公斤。比如1985年,粮食定购入库是新中国以来最少的,但粮食议购入库497.5万公斤,确实历史上最多的,而议购价格是平价收购的1.5倍。油脂议购入库51万公斤,是平价收购的3倍。

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在实施包产到户这几年里,国家减少粮食征购和提高粮食征购价格,是让农民快速吃饱的主要原因。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死扛着,老老狐狸,
家园 这种才是真实世界的调查

当年计划经济的年代,城里需要多少粮食,都是根据户口统计,来决定分配的。所以不能允许农民随意迁徙,有其合理之处,否则粮食的调配会无法跟得上。

到了84年,粮食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可以买到议价粮,只要农民自己搞定口粮,不需要当地政府负责,于是就可以放松了。

最过瘾的是,这种管制的放松,居然不是以立法的形式,而是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来开始操作,可见,当年改开,也是一步步来,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回想,改开的历程,如有神助,居然没有翻车,当真是天佑中华了。

家园 积极找化肥跟珍惜化肥是一回事吗?
家园 常理推断

如果全国都是如此,留给八亿农民的粮食多了,两亿城里人的粮食必然大幅减少,考虑到那时是改开初期,根本没啥外汇,买不了多少粮食。我们应该见到城里的粮食短缺才对,而事实上并没有,相反,城里开始出现议价粮,选择反而多了。

你又如何解释?

家园 对不起懒厨兄了

我刚网上搜了一下,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估计你也不是轻易找到。我提的问题,难为你了。

家园 审兄客气

没有数据的话,只能用逻辑顶替一下:改开初年,国家根本没啥外汇,想买也买不到多少粮食啊!

家园 那是那是,外汇都买车了。

懒厨兄这是猜,不是逻辑。

家园 问题是积极找化肥也是所有集体公社的需求

你没有证据证明公社不找化肥。

而且不仅如此,公社还尽可能增加五小,建化肥厂显然需要实力和基础。

你的思路还不过是个体农民捡大粪比公社更积极,你这根本不是真的。

同时,由于国家实力不足,化肥产量不足,那个时代,你就是踏破天,个体找到化肥的机会也只等于零。

民国老百姓不知道化肥好?印度就是典型被限制的情况,我说的不是不懂你的思路,而是你的思路根本毫无逻辑,也不成立。

你不能说,个体找化肥,怎么都能找到,你真有那个实力,还是你的意思是个体更容易建立五小工厂?

很遗憾,这个例子也不是真的,因为由于个体能力小于公社大队,社队企业在分田后是大量减少的。

化肥数量增加是引进和四三计划的成功投产!而不是你说的个体积极性,笑死人了。

家园 他们故意混淆时间而已,基本的一些投放粮食政策,化肥正相关
家园 当然不一样

作为农民,田是公社的,化肥也是上面分下来的,产粮多了,自己的收入也不会增多,何来积极性?

包产到户最重要的一点区别是责任跟收益划分清楚了,你不努力,自己收获就一定减少,你会不积极?

你们把农民想得太傻了。

家园 所以嘛

农村的粮食产量没有增加,留给农民的又多过以前,而我们在城里的,钱都拿去进口小轿车了,导致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结果还居然没挨饿,这个真是世纪未解之谜啊。

我一拍脑门,觉得当时城里的粮食,一定是天上掉下来的。😄😄😄

家园 第一产量多,自己也会增加收入

但是,由于公社分配不会特别显著。

第二,化肥多,产量高,公社大队也会受益。集体积累就会多。

这是常识,咱们不知道你们村怎么回事,和粮食产量过不去。

你说产量高不增加收入是你的胡说了。

农民是不傻,有时很短浅,伪装看不到集体的作用,没意思。

收益划清楚了,还有毛抛荒?你不会不知道产量十三连降吧?

无非当年投送储备粮,收粮少了一些而已。

还有,当年,打越战,既要花钱,也要花粮食。

这些你是真不知还是完全不懂?有积极性就有了一切,就有了靠市场?话说八十年代有个狗屁市场。还不是跟着走资搞走私?

家园 不是说有了积极性就一定有一切

但是,没有了积极性,就肯定没有一切

家园 呵呵,我当时还小,只记得吃饱饭的快乐,不记得这些伟大的数据

但是,饥饿的记忆是深刻的,吃饱的快感是幸福的,这个不会错。

另外,我觉得你的口气好象比较急,我不愿意再和你讨论问题,以后不见。

家园 没积极性,现在一般农民随随便便亩产就上个千斤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2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