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来自吉林的抗疫见闻 -- Swell

共:💬211 🌺1493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觉得没有必要搞清零和共存的对立

我看很多帖子基本上就是树一个靶子:你想要清零还是共存,然后开始打。

都写这么多了,我觉得我已经尽力写清楚了。要是还不清楚,那也是我能力不到了。

总之就一句话: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量力而行。 多加一句话,像吉林市这种地方,政府的能力已经用到120%了,多出的20%就是将来的后遗症。除非中央派来外援,否则也就这样了。能不能清零剩下的交给病毒了。这也可以算作某种程度的共存了吧。

已经自测自报了,没有进一步大规模检测了;大量老旧小区家属楼,既没能力也没条件彻底杜绝人员走动,更不要提一些低密度的远郊;春耕快开始了,清不清零吉林省也要开始春耕了,那是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的大事。

家园 提一点意见

同意决策必然是要冷血的,什么人命啊什么,真要那么想反而是完蛋了。

但是我认为不能低估政策的惯性造成的影响。前期的成功已经成为一种资本或者说负担。就像说武汉撤职了,你这里撤不撤? 这些东西必然会导致决策的难度越来越大。

任何情况下,政策的惯性都会带来成本,这里也没有批判的意思。

家园 春耕必须有,农时不敢过

但是共存在吉林也是很难。

家园 4月15是下限

东北的命门就是无霜期短,刚刚好而已。 你敢现在耽误了,就等着9月份哭吧。

春耕要开始,公路必须通,种子农药化肥塑料柴油。这也是为什么工厂就没敢停。

所以也就是这个星期必须有所表示。

家园 不知道你出去过没,或者移民过没

很多人会有个迷思,那就是美国平均收入高,所以我要是成了美国人,那收入也就高了。问题是,美国穷人多得是,比中国差的也有的是。如果是三四十年前,美国收入完胜中国的年代,哪怕要饭都比中国中等阶层收入高,那没话说。那会儿也确实一票大教授跑去美国刷盘子。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收入很大程度上跟中国是重叠的。中国的高收入区域跟美国也不是那么望尘莫及,考虑到物价差异,没那么大区别。在国内混的不行的,去了香港美国只能更惨,否则凭什么?你说的什么香港户口比吉林户口NB,是亲身体会,还是想当然?

至于事实,那就是现在中国人能买得起一张机票去香港或者美国的不在少数吧?往少了说,一亿人得有吧?吉林一千万人得有吧?跑过去黑下来不就是了?跟三四十年前一样。时间久了就有身份了。问题是真这么干的有多少?为啥不干?说明还是没那么NB嘛。

家园 你是说的另一个问题

中国最有竞争力的top10%的人拥有中国户口的生活,比在美国黑下来没有户口的生活强。

我不判断你说的对错,但是你自己也知道这不是原来讨论的问题。

你并没有回答我标题的问题,只是在不断转进,但是你的转进并没有让你论点更有利。我前面说的很清楚了,没必要和你继续纠缠。旁观的都能看明白。

家园 是的是的,旁观的人都能看明白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并且喜欢用问问题的方式表明自己占据高地。

所以我也学这个,既然90%的中国人生活不如黑在美国的,其中怎么也有30%能买起一张去美国的机票,为啥没这个比例的人黑出去。用脚投票应该是最鲜明的证据。既然现在这样投票的人越来越少,只能说明用什么收入中位数的判断有一点问题。当然,这都是小问题,指责转进才是大事。

家园 再续一下吧(III)

今天正式“静态管理”一个月了。一开始5天,然后三天,又是两个5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这么继续关吧。

看着好像出政策了,吉林长春两地务工农民允许这周返乡,恢复公路运输,为春耕做准备。这基本上就是事实上对广大农村,乡镇,县城解封了。像我所说,你是不能耽误4月15号春耕的。 但就是这样,我看今年农业也不乐观这个后面再说。

我妈给我看了一个微信里传的一份据说是市委的文件,给的日期是5月10号。大概就是要封两个月。 估计这就是最后日期吧。把那些相信封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的都坑苦了。很多人都信誓旦旦的,这次解封了一定要在家里买个冰柜,买100斤肉长期存着,包括我妈在内。 她还是有智慧的。刚开始抢的时候,大家嫌肉贵,她抢。现在家里存货都没了,肉又不好抢了,她还有很多。她自己吃的少,给楼上邻居家的小孙子送了点酱牛肉,人家感激的不得了。她自己也说,这点东西平时哪有人看得上眼啊?

关的一个个火气都很大,微信群一律成了吵架群。每天一睁眼睛就开始打。封城不封城,有没有菜,总之任何一个话题都能打翻天。比河里那点论战狠多了。 有人又嫌买菜有志愿者进进出出还是有风险,建议大家米饭拌酱油吃到解封。这言论给她吓了够呛。还好没成气候。

她也有麻烦,这几年学会微信购物,微信里有点钱。但是老人都不放心钱在网上,于是她每次都是到柜台办理微信转账业务。这一个月钱花的也有点见底了。存款是有,但是没法出去办。好在亲戚多,转了一些过去。说实话,比我岳父岳母强多了。他们完全不会用微信购物,微信上也没钱。正劝他们趁着还没事赶紧把这些东西弄好。要是没微信真的是要出人命的。

她们小区也有一个骚操作。某单元一家五口,丈夫妻子阳性,弄去隔离了。两位老人加孩子当时阴性,居家。整个楼栋算是有阳性,封了多少周。结果过了两周,老人和孩子也阳性了,再拉走。这个楼栋相当于白关了两周。大家都要气炸了,但是却去网暴这家人。跟人家也没关系啊,政府不拉走也不能自己去啊。 还有对一些老式居民楼采取把门洞焊死的操作,人家不干了,不停的给市委打电话,要是有火灾是想把我们都烧死吗?听说又把门给撬开了。

现在微信朋友圈大家都在准备了。不管在哪的,家里都开始屯东西了。除此之外,看来也干不了别的。

最后说说为什么农业会有问题呢。这和这几年吉林农业的一些微观变化有关。吉林这几年的农业真应该好好感谢发达省份的支持,特别是广东省。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用工荒嘛,大家还在抱怨的时候,广东的干部已经开始行动了。工作就是扎实,直接深入乡村做工作。特别是过去这5年,我所知道的是很多农村亲戚往往是不光儿子,连老头子(50多岁)都一起去打工。甚至一家都过去的。和打工相比,农业那点钱有点看不上了,但是又不想丢。于是催生了很多花钱雇人,甚至雇一些公司的行为。差不多算是现代化农业的萌芽吧。 据说现在极端的有从头到尾都不回来,都找别人干的事情。很多时候算下来,其实挣不多少钱,但是好处就是地还在,为将来留个后路。 所以这么一隔离,很大可能是很多在广东打工的农民干脆就不回来了。毕竟打工比农业收入高太多。而会不会影响雇人种地,恐怕不乐观。

通宝推:方恨少,普鲁托,
家园 如果没有好办法就只有听政府的

有些错误也难免。

家园 隔离的是有着疲惫了。

真的很无奈啊。

家园 今天的领导有点小自信了

当年他们没今天的心思,当年还维稳呢!!

家园 矫枉过正是必须的

过度防疫,过度躺平呢?

家园 写点好消息吧(IV)

想着也别光报忧不报喜,那也是不客观。

最近好像有了极大的改善。应该和社会面完成清零,领导有时间回来照顾民生有关。买菜不成问题了,起码在我家附近不成问题了。现在每个楼栋指派一个志愿者,每栋楼都有固定的超市用来供应菜。菜价应声下来了。很多人吵着要囤到地老天荒的放开买两天就消停了,毕竟一是要花钱,二是菜也会坏的。

物价也随之降下来了。当然还是要比疫情之前贵不少,但是这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而不是成倍的涨。比如鸡蛋由4块钱涨到6块钱,猪肉差不多由12块涨到15块。这个还是可以接受的。

据说这和调整了白痴政策有关,过去送菜卡车送一次关14天,谁也不敢来了。现在把物流开放了,物资有的是。本来就是如此吗?东北什么时候缺过粮食呢?

人性也是不变的。关着关着都关出优越感了。听说长春和上海比我们还惨,还有些沾沾自喜。是的,差不怕,只要不是最差的就好。

现在听说解封日期调整到4月28日了。要是两个月前这么说大家得骂上天,现在都纷纷感觉赚了。确实如河友所说,要想开一个天窗,你得先说要把房顶拆了。

我现在就真心诚意的祈祷,我们吉林市真的不能再来一次了。 现在是有后遗症,有就有吧,谁没有呢。再来就不是后遗症了,就是立竿见影了。

通宝推:朴石,方恨少,
家园 花一朵

赞老兄的客观详实,言之有物。

家园 中国的基层给不给力,完全看上层领导人

同样是中国人,是毛主席领导还是蒋委员长领导,战斗力是天壤之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