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龚自珍旧事 -- 翼德

共:💬28 🌺129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龚自珍旧事

读黄裳先生书知,他很喜爱龚自珍的诗文。龚自珍是清中叶的奇才,于中国古典学问多有造诣。但是多次参加考试落榜,到38岁的时候才成为进士,终于得以进入中央政府,先后在若干不重要的位置上做过十年的京官。黄先生说,

【种种奇言异行,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实他对世事人情,感受极深,看他给

朋友的信《与人笺》可知。他更随时毫无避忌地揭出统治者的用心】

龚自珍有篇名文《杭大宗逸事状》,写自己杭州同乡杭世骏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满清的封建制度和民族压迫的实质。

杭世骏在乾隆八年给皇帝上书,说

【意见不可先设,轸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号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意见轸域?】

要求满汉平等,这大大地触了皇帝的满洲龙鳞,差点被砍头。最终被剥夺官职返乡。龚的文章接着说:

【乙酉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召见,问汝何以为活?对曰:臣世骏开旧货摊。上曰:何谓开旧货摊?对曰: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上大笑;手书:“买卖破铜烂铁”六大字赐之】

这是杭世骏上书后二十二年的事情。八年后皇帝再次南巡,还记得这个老反贼,

【癸巳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名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

杭世骏卒年77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如果皇帝没有说那句话,他或许还能多活几年。他是被吓死的,还是被哪个“懂事”的官员下手解决的,就无人能够知道了。

黄裳先生的文章总结道:

【文章写得简洁诙诡,而情事 毕 见,无 论 是 谁,读 了 都 会 感 到 一 种 阴 冷 的 印 象,久 久 不能去。】

不知诸位同学是否有这个感觉。这是所谓“乾隆盛世”的一个写真。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尚儒,super97,阴霾信仰,不远攸高,
家园

龚自珍著名的文字,还有一篇《病梅馆记》,高中课本上有。他的诗文中表达出不同于士大夫传统的“狂士”倾向。黄先生介绍他评论白居易

【“真千古恶诗之祖”,理由是:“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乃形容

勾栏妓女之词,岂贵妃风度耶!”】

黄先生认为此说也不能说毫无道理。这是明显护短。

黄先生在文革初期时同很多文化干部一起下放到奉贤海滨的五七干校,其中有位唐云旌的工作是烧锅炉,黄先生的工作是供水,两人过从较密。有一天,唐先生在广播中听到《黄河大合唱》,就在每周思想汇报中写关于黄河最好的诗词是龚自珍的“卷帘梳洗望黄河”云云。交上去后悔了,因为龚自珍这首诗是在妓院里写的。他怕红色干部们抓这个小尾巴。

此诗是龚自珍著名的《己亥杂诗》第二百五十二首。他辞官后南返路上在淮安一家妓院遇见妓女灵霄,以为找到红颜知己。诗的意境不错。全文是:

【风云材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

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诗并非实写。意思是灵霄担心他沉醉于温柔乡中,因此把窗帘卷起,让他看到滚滚黄河而不忘天下。龚自珍写此诗此时已经罢官南归,在杭州呆了四个月,北上返京接取家眷,再次与灵霄见面。他的生命已经接近尾声。

通宝推:尚儒,阴霾信仰,
家园 不拘一格降人材,是180多年前写的

我还以为是120多年前写的,那就正好算赶上毛周那一拨,也算是60年前的祈祷总算生效了吧😄

1839年鸦片战争还没打,显然整个社会已经僵化不堪了,诗人才有这种想法

家园 腐乳加漏洞百出的“旧闻“

杭世骏是个典型的腐儒。清朝以武功著称,乾隆更是大有为的君主。正在对外用兵之时,不用边地军功之人,难道用江浙的一帮文痞?江浙文痞掌权有啥后果?前有明朝党争,后有民国乌烟瘴气。

类似杭世骏这种人,汉武帝时就出过。博士狄山攻击张汤“诈忠”,主张和匈奴和亲。结果汉武帝问他:

“吾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乎?”曰:“不能。”曰:“居一县?”对曰:“不能。”復曰:“居一障闲?”山自度辩穷且下吏,曰:“能。”

于是汉武帝派他去边境守烽火台,没几天就给匈奴杀了。

江浙文痞大多就是这类人。眼高手低,只看到自身私利。

不过龚自珍的《杭大宗逸事状》里可没有引用杭世骏的原文。里面只不过说:

乾隆癸未岁,杭州杭大宗以翰林保举御史,例试保和殿,大宗下笔为五千言。其一条云:我朝一统久矣,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是日旨交刑部,部议拟死。上博询廷臣,侍郎观保奏曰: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上意解,赦归里。

大宗原疏留禁中,当日不发抄,又不自存集中,今世无见者。越七十年,大宗外孙之孙丁大,抱大宗手墨三十馀纸,鬻于京师市,有茧纸淡墨一纸半,乃此疏也。大略引孟轲、齐宣王问答语,用己意反复说之。此稿流落琉璃厂肆间。

所以这篇有头有尾的“时务策”,至少要到几十年后才面世。到底是谁写的天知道。

另外所谓的“例试保和殿”要到道光才成为成例。而“乾隆癸未”也不是乾隆八年,而是乾隆二十八年。杭世骏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官了。被贬后未吃啥苦头,从两年后乾隆下江南他还有接驾的资格来看,并没有遭到任何迫害。他写的书照样出版。乾隆还能手书“买卖破铜烂铁”赐给他,可见最多也就是调侃他一下罢了。不过是一个以卖惨认罪,另一个以调侃宽恕罢了。

至于之后那条“癸巳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名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 ”就根本是胡说八道了。

癸巳是乾隆三十八年。问题是乾隆根本没有在癸巳年下过江南。乾隆在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巡幸江南。

所以这类野史小说,看看就好。别太认真。

家园 说到这里我多问一下

朱棣说的那个“平安尚在?”然后当年平安就自杀了,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家园 见《明史 平安传》

原文:

王即帝位,以安为北平都指挥使。寻进行后府都督佥事。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将至,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家园 人家会说《明史》是清朝修的

有立场问题

家园 你知否

我都不敢引用这句龚自珍的原文"宜泯满、汉之见",因为这句话比我引用的文字直截了当得多。

从你最后否认龚自珍的那段话看,你到底认为龚自珍这篇文字是否可信。

在半信不信之间,只选你相信的部分呗😁

家园

文革后期搞儒法斗争史,龚自珍被划分为法家。这里的原因我没有去追究,但是毛主席对龚自珍的欣赏应该是起作用的。毛主席多次引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确实很有气魄的诗句。

黄裳先生说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艳情诗不少,多作于弃官后从杭州北上再次经过清江浦时的作品。如这首

【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黄先生认为这诗所表达的对女性的态度是非常恶劣的。但他又提到龚自珍有一首真正的爱情诗,意境很美:

【暮雨怜幽草,曾亲撷翠人。林塘三百步,车去竟无尘。雨气侵罗袜,泥痕 (黑宛 )画裳。春阴太萧瑟,归费夕炉香。想见明灯下,帘衣一桁单。相思无十里,同此凤城寒。】

这首诗是作于北京(即凤城),是写给一个不知名的女性。黄先生认为这位女性应该是满洲宗室贵族贝勒奕绘的侧福晋,著名女诗人太清西林春。证据是《己亥杂诗·》中另外一首

【空山徙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自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诗中太平湖畔的“朱邸”正是贝勒太素与太清夫妇所居的邸第。缟衣人即太清。太清好著白衣,故云云。太清貌绝美,尝与贝勒雪中并辔游西山,作内家妆,披红斗篷,于马上拨铁琵琶,手白如玉,旁观者以为昭君重生。傍晚时分送信给白衣美女,其中情怀不可言喻。

有人为龚自珍辩护,说太清是苏州人,在京与杭州人龚自珍家眷来往送花也很平常。但是黄先生认为这些辩护是从封建礼教观念出发的,并不能真正理解龚自珍的“不拘一格”的作风。

龚自珍单身弃官南归,并未携带家眷。在南方徘徊后再次北上。但是他本人并未进京,而是在冀南一带徘徊,只是在儿子一再要求下,稍微靠近北京。《己亥杂诗·》中有两首谈及此事:

【任邱马首有筝笆,偶落吟边便驻车。北望觚棱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自注:“遣一仆入都迎眷属,自驻任邱县待之。”)

房山一角露崚嶒,十二连桥夜有冰。渐近城南天尺五,回灯不敢梦觚棱。(自注:“儿子书来,乞稍稍北,乃进次于雄县,又请,乃又进次于固安县。”)】

河北老乡们看着这些地名,知道龚自珍离北京还有多远。他害怕什么呢?或者说他弃官南归的原因是什么?

黄先生介绍了一种解释观点,说龚自珍不敢进京不是因为害怕贝勒家的势力,因为

【亥为戊戌之明年,贝勒已没,何谓寻仇。太清亦已老而寡,定公年已四十八,俱非清狂荡检之时。】黄先生认为这个解释是不通的。因为贝勒一死,太清就被赶出贵族府邸。这里面的原因在清代宗室家族,视为不可容忍的奇耻大辱是不便公开讲的。

清末民初的戏曲作家孙静庵著《栖霞阁野乘》中有龚定庵轶事一则。谈及这段,比较符合逻辑

【在京日所欢甚多,与某贝子福晋谊最笃。旧例,凡满蒙王公贵人诸内眷,例不许外出,惟每季可游庙一次。游庙有定期,某福晋于游庙时,与定庵遇,既目成,以蒙语相问答,由是通殷勤。未几,为某贝子所知,大怒,立逼福晋大归,而索定庵于客邸,将杀之。贝子府中人素受福晋惠,侦知其事,告定庵,定庵孑身走至江淮间,几乞食。】

龚自珍接回妻儿南归。一年后在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暴卒”。黄先生认为这个“暴卒”有文章。上面引用的《栖霞阁野乘》说龚自珍被他所相好的妓女灵霄毒杀。这个说法过于惊悚。所以黄先生没有采纳。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另外一段记叙

【写此文竟,忽忆清初著名诗人、浙西三李之一的李符分虎,有《花南老屋诗集》五卷,康熙中刻入《梅会诗人遗集》中,高层云为撰墓表,云康熙二十八年卒于福州,年五十一。沈西雍《匏庐诗话》云:“吾禾三李,秋锦而外,惟分虎足称二难。诗固抗行,词则有过之无不及。分虎客闽中某官署,其夫人亦能诗,慕分虎才,因越礼。某官侦知之,召分虎与眷属共饮。酒半,舁一巨棺,强二人入之,遂葬后园。至今土人犹呼为鸳鸯冢。”《墓表》只说是“暴卒”,未言死状。此事绝奇,与龚定庵的情事绝类。定庵道光二十一年卒于丹阳县署,年五十。也是“暴卒捐馆”,死得不明不白。封建礼教杀人,这是两个著例。】

其实这段故事也够惊悚,拍成电影肯定出效果。

这三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以“暴卒”收场。在封建时代,个人的权力乃至生命可以轻易被上级官僚否决。想起前段时间与同学讨论英国工业革命中土地自由买卖的重要性,同学指中国土地买卖唐朝时早已实现。我没有说话。我认为在人身权力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商业的买卖自由能够进行到何种程度,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距离还有多远,其实很明显的。

中国社会反封建的任务还很重。黄先生此文的重点在于此。

注:黄裳先生原文见《龚自珍二三事》,收录于2004年《皓首学术随笔》,网上有下载。

通宝推:尚儒,桥上,
家园 满清搞贰臣传确实搞笑

哈哈哈,也是怕人说啊。

家园 满清大部分汉人知识分子把自己融入满清历史了

屠狗辈则不多。太平天国起义就有这个意思。不过洪秀全等确实属于比较先进的南方小资小知识分子了。

家园 龚自珍的儿子是败类吧?

家园 满清已经建立,大部分文化人需要找地方做事,可以理解

就连李定国的孩子还叛变了,唉。

只有卢象升不错。

无论卢象升比不比得了李定国,还是要对卢象升致敬。

家园 野史不就是道听途说加自我创作?

龚自珍的这篇东西前后矛盾的地方很多。例如把道光年间的常例考试当作乾隆初年的事。千不该万不该还把乾隆下江南的日期搞错了。清朝人犯这种常识错误根本就不应该。

至于说"宜泯满、汉之见",这句话并不犯忌讳。事实上这还是清朝历代的官宣。杭世骏因何被罢官,实际上当时没有记录。至于最后这条,楼下不是已经提醒了,明显是抄袭永乐杀平安的桥段。

至于你看的那本书的转述,很明显是带有自己私货的。可惜学艺不精,连乾隆朝的干支记年都没搞清楚,贻笑大方。也就比余秋雨的“致仕”升官要好点吧。

家园 那还说啥?清史稿还是民国修的呢。

要不去看《明实录》?不过明粉皇汉又要说这个也给篡改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