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一个新时代赤脚医生的设想 -- 学步桥

共:💬49 🌺28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讨论】一个新时代赤脚医生的设想

过去,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预期寿命,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奇迹,成为WTO的范本。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医疗资源至少局部,暂时的紧张已经不可避免。或是是时候重新考虑类似的,依靠群众的医疗解决方案。

我的设想是,请各个医学专业的专家,在之前的本科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针对常见病的简单诊断治疗,做出浅显易懂的教学视频和教材,覆盖绝大部分医学领域;对于需要就医的紧迫程度进行普及,避免医疗挤兑。由国家建立统一的视频播放平台,给全国人民免费播放。要做到分类明确、易于检索。同时可实名注册用户,做出互动,比如提问,点赞等等。但是互动只考虑医疗知识,不针对个人情况,同时应该声明,所有医疗责任由患者本人承当。对于有争议的,可以多个观点并列,群众自行批判。视频、教材制作都和本科生教学一样给专家算工作量,根据点赞等反馈给予奖励。群众观看、下载不须实名,互动需实名(防止水军刷单给个人加绩效)。全中文授课,对境外免费开放,这个估计对于医疗昂贵的西方来说,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动力。

这种形式当然不如一人一个贴身医生效果好,大量的诊疗方案,比如核磁成像,外科手术等必须依托医院,但是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这个方式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内科疾病的非紧急需求。同时做出一些处方权的放开,比如做好一些格式声明,患者本人说明根据某个编号的课程判定自己需要某种药,签字声明后果自负后允许购买部分处方药。甚至可以在教学网站旁建立购买链接,实名用户可以在线购买,销售利润可以补贴一部分网站成本。

当然,就跟本科生教材一样,需要有相关行业的专家委员会审定内容,防止过度商业化宣传,同时类似git建立更新机制。历史存档不删除,谁要是借机带货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另外也是给了中医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通宝推:甘丹,布隆施泰因,唐家山,林三,真离,
家园 学步兄总是有一些奇思妙想

你这个可以叫“电子赤脚医生”。

我发现,中国老百姓“懂”中医的比懂西医的多。河里也是这种现象,一谈中医,不少人都能提供方子。

所以,电子赤脚医生应该以西医教学为主。

家园 都是瞎想

呵呵,可能遐想听起来更好听。

今天看同学群,有在北京同学的科室已经全阳。一些医院已经通知阳性医生护士做好防护可以继续上班,不上班的算休假。估计扩散到房贷压力小的小地方,医生上班动力不那么强,医疗挤兑难免。

家园 不止医学,每个领域都该这么搞,也这么搞过,但早废弃了

不止医学,每个领域都该这么搞,也这么搞过,但早废弃了

文革时期工农业基础或理化教材还有语文数学教材,真正是专家编写,结合实际,适合自学

上中学时教材黑文革,大学图书馆老书不少,我发现几乎各个领域,文革时期出版的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通宝推:学步桥,金台夕照,
家园 我游泳、篮球都是跟我爸的体育课本学的

叙述明白,还有插图,比我们体育老师说得清楚。教材非常有时代特色,游泳里有一节专门讲武装泅渡。可惜那会我家附近没有河渠,游泳馆太贵。篮球倒是练出来了,一个好朋友是个频临破产的企业领导,朋友拿着他们仓库区钥匙,假期每天带我们去里面球场打球。

家园 赤脚医生最大的特点是不脱产

所谓赤脚医生,是经过短期培训,下地是农民,出田即医生,所以赤脚。年底根据贡献大小折算工分,经济补贴,所耗药品村财务实报实销。类似部队的卫生员。

现在的社区医疗服务站、村医、镇医基本都是专业医生,卫健局颁证,自负盈亏。

实质是西方医疗模式的不可持续、破产。私人医生的路行不通。医学生的高门槛,高壁垒行不通。

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经过短期培训(半年?)、考核,以社区、村、工作单位为单位培养一批不脱产的新赤脚医生才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医疗之路。他们的任务依然是轻症、普及知识、预防。

通宝推:布隆施泰因,学步桥,
家园 可以讨论要不要搞新的赤脚医生或者包括人民社区医生

脱产不脱产倒是没有必要了吧。

国家没有这个钱么?

家园 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适合当“赤脚”医生

这个最好和养老结合,弄一个“劳动力银行”。

五六十岁,退居二线或者刚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很多子女在外地或者国外,可以考虑当这种“赤脚”医生,我们老家有话,“秀才改医生,只花一夜功”。他们有丰富知识打底,学得快。为社区服务,不用付钱,可以记为劳动力的储备,等自己老了,社区出人照顾起居,作为补偿。我想对于很多人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这种有“恩情”(比如张三当“赤脚”医生治了李四,社区分配李四子女照顾老年张三)在,执行比较容易,否则这种护工、保姆,没有亲人看着,出工不出力很难防止。

家园 马前卒有个全部中文图书行业上网的建议

按下载量给作者付钱,彻底解决盗版问题。当时我就觉得那还不雇人刷到一晚上十亿次。你这个实名注册可以作为补充。

家园 为了老人,干吧。支持
家园 国家可能真没这个钱 -- 有补充

医疗可以参考教育。现在的农村小学教育生源很少,有的班十几个甚至几个学生。县城中小学上放学车水马龙,阻塞交通。现在国家有政策,教师必须有几年基层援教经历优先晋职称,其他医疗等专业技术领域也类似。师资力量似乎改善了些,依然看不到基层教育改善的希望。资源向大城市、城市集中之故。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这话说在1965年。

培养简单的医疗技能和具备一些医疗技能的当地医疗人才。这也使得“赤脚医生”的大量出现。他们活跃在农村的青山绿水、田间地头,送药行医,以最低的成本、最广泛的覆盖、最高效的运行、最深入的普及、最低的门槛使得农村农民兄弟的就医看病问题迅速解决,健康状况为之改观。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 以上用于农村, 而指示对农村巡回医疗和合作医疗的有力推动, 更为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奠定了基础。

以后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不脱产,是必须的。

通宝推:真离,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事物在发展,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升级 -- 补充帖

部队里原来连一级一般配有卫生员,再往上有卫生队,再往上才是医院。

学校也是卫生室、校医。

农村是村卫生室、镇卫生院。现在自负盈亏,医术好、口碑好的村大夫、镇医院也是要排队的。也存在一个问题:个体抗风险能力太差。所以,这个事还得公家来办。

见前补充 4829741
家园 所谓“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并不可信

医术精微,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庸医杀人不用刀,中医如此,西医也如此。还得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浩大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

在这儿我同意@夕曦的特此声明:我想大多数人对不懂装懂的外行。隔行如隔山。

家园 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对中医有害

脑子开窍了,接受不了。还不如只认字的古代秀才。

家园 ARM芯片可不可以运行x64模拟器?

古代秀才改行学医相对容易,因为古代识字率太低。医疗从来就是高端服务,穷棒子饭都吃不饱,还求医?还学医?

现在教育普及了,入行门槛可提高了。

现代科技知识和中医最终是要融合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