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ChatGPT的几点思考 -- 唐家山

共:💬175 🌺1562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山猫兄

你在大战忙总的impersonator。你去看看他的“印度邻居”和“全球同事”系列,感觉他模仿忙总人设用力过猛,像是80-90年代故事会的调调。

家园 大猫看问题总是直击本质!

国内中小学其实也在学美帝了,不过高考这个标准不能改大家就没法了,前几年搞了一堆的强基计划,搞了一堆竞赛生,这个感觉就是中国的buff。

为什么这样说,竞赛(无论是数理化,还是生物信息竞赛)毕竟还是有门道的,有些家长从小就在这个门道里面转,自然就容易进去!

以我们市重点中学为例子,清北招生已经占一半的竞赛生了!

家园 我很好奇,宝亲王嘴里的天才儿童到底天才到如何程度? -- 有补充

宝亲王能否大概描述一下,让我等也开开眼啊?咱们不扯政论,来隔空比比娃嘛。

为表诚意,我先来嘛。我说家小女,以我的眼光来看,似乎也有些智力超群样子,两个预兆:

一是大约是满月前后,放在婴儿车里(普通的婴儿车,底部有弧度可以摇晃,顶部挂有小玩具,车摇晃时会跟着旋转摆动发出声音)。我偶尔一次回头,发现她自己玩顶上的玩具,具体做法是抬起自己的一条腿摆动,引动婴儿车摇晃,进而引起车顶挂的玩具晃动发声。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玩具晃一会后因摆幅减少,不再发声,然后她就会再次抬腿摆腿晃动,听声音,如此反复。我据此推测,她这是有意识的推导出来了摆腿可以导致婴儿车摆动、玩具晃动、玩具发声。我觉得挺神奇,别家小孩怎么样我不知道,但至少在我家大的这个年龄段是没有发现有这能力。

二是大约几个月时,在外面玩滑梯,滑梯侧有两个洞,有个大人用那两个洞跟她玩“脸消失”游戏,一会脸出在左,一会脸出在右,第三次时,她就提前在左边的洞提前等着那个大人了,估计那个大人估计也是惊奇,夸了一句,哇小朋友你好聪明,我也是听了这句夸,才意识到她的归纳推理能力貌似是有点快。

通宝推: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漏说了,玩婴儿车玩具时,她眼睛是盯着顶上玩具的。 -- 补充帖

从晃腿=>晃婴儿床=>玩具晃动并发声,从晃腿到玩具晃动,两者没有物理接触,也没有视觉关联,所以,我认为,这个是逻辑推理能力。

也就是说,婴儿出生后,就可以有逻辑推理能力,而不是育儿书及幼儿心理书中所说的,婴儿大脑还没有发展出逻辑推理能力、只有摸/踢等触觉-视觉联动。

家园 冒昧插一句

按照我的理解,猫兄说的应该是指社会制度对人才的筛选,楼下宝兄说的是某些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两位兄台谈的好像不是一个频道?

要是我来提问,我会问几个问题:

1. 中美的人才筛选制度,孰优孰劣?优劣的标准应该怎么定?

2. 这种筛选制度,对两国未来的竞争有何影响?

3. 如果承认美国筛选制度有问题,当前美国的教育制度,有没有可能培养出在未来有能力改变这种筛选制度的人才?

通宝推:宝特勤,唐家山,
家园 而且经常咨询完大夫会给医院加号门诊的机会。
家园 其实吧,社会对顶级人才的需求没那么多

比如刘邦打天下所依赖的丰沛集团,朱元璋打天下所依赖的淮西集团,其地理范围估计也就两三个地级市吧。

很多时候真的是时势造英雄。

对于美帝的私校来说,不需要将学生个个都培养成才,只需要将其中10%培养成才就很厉害了。

美帝的私校已经运行两三百年了,甚至在美帝建国之前就存在。美帝从建国到兴盛这两三百年,私校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这两三百年中,美帝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目前来看,美帝私校运行得还算不错,这足够说明它的生命力了

见前补充 4884585
家园 他们画中国画比你好

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年纪有画中国画的条件而你没有;这是资源的优势,不是人的优势;在中国顶级名校又有一些弹钢琴比美国成年人弹得好得多的小孩,美国人就不会为此以为中国比美国艺术教育强。。。。

通宝推匿名:1
家园 看看布林肯最新的言论

“中国必须表现出继续与美国接触的意愿”,这听着就是一个没有经过社会毒打的纨绔子弟说的话。布林肯也算是美国培养出的精英了,一路贵族学校出来,就这个水平。真正的高情商,高能力都是在现实社会中经过各种磨练摔打才获得的。对布林肯这种贵族,中国有个传统说法: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江山社稷怎么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这也是建国之后主席对高官子弟红二代们的担心。真正的人杰,必定是从千万人中杀出的,这样的人才能充分了解这个世界的残酷,不会那么天真。相较而言,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给这些人提供了足够大的训练集,而美国提供的训练集就小的多,更不要说还要走捷径,避开一些训练。

家园 强基

居然还有自主考试成绩占比好像15%,这个自主考试,嗯。。。

家园 回懒厨兄

我一介布衣,没有能力讨论国家制度,只能记录我看到的事情。

我这些贴是看到大山猫河友下面一段话,有感而发。

“只要脑袋还没有进水,就会立刻意识到:这种教育体制,完全就是为了上层世袭打造,不可能培养出在任何方面有竞争力的人才。从课程安排到教育理念,就是水平令人吃惊的低。”

我经历的美国私校和大山猫河友看到的不一样。觉得应该和河友分享。我见到的美国私校水平并不令人吃惊地低,并非“不可能培养出任何有竞争力的人才”。老师的敬业精神,课程的创造性挑战性,学生之间良性竞争,都很值得关注。懒厨兄大概也生活在美国,可以分享你的看法。

中国和美国毋庸置疑是竞争对手。祖宗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如果把对手的水平,评价成远不如对手实际的水平,不是好事。

家园 你这个人才需求有限论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美国说来说去,一年的政经高端人才,能产生十几二十个也就足够了,毕竟位置就那么多。高盛美银大小摩加一起,三年也换不了一个CEO,拜登都政坛五十年了,还是最成功的那个档次里的。

另外一方面,可能产生人才的几率看上去又是那么大。

共产党一大十几个书生,就出了两个足以做全国领袖的人物,其中一个是千古一帝级别,剩下可以当部长的,也有几个。南昌起义,没几天就十不存一,除去提桶跑路的,被完全消灭逃亡异地的,上井冈山而且后来几年没死的,不过百人左右,就出了历史级名将两人。

但是,虽然原矿似乎遍地都是(全国六亿尧舜,应该不仅是教员诗兴大发,人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可怎么稳定地选矿产生人才,填上这一年十几二十个空缺,也就是美国私校要完成的任务,现在全世界似乎还找不到一个答案。

本猫以为,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全国吃鸡大赛里,就这两个团体出人才呢?其它4万万人呢?吃鸡到最后,其它地方出的全国领袖级人物,最强的再高估也最多不过和张国焘一个等级,离一大最强者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决定中国历史的大决战,则都是由逃亡井冈山百人里出来的林粟二人指挥的。

今天我们回头看,可以总结出一堆原因,但最后我们必须得承认,要做到那个级别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全部点满,运气更要加十倍。

和平时期,没有全国吃鸡大赛,那怎么寻找人才呢?明帝国早期,确实也和一大一样,随便抓一个就是将才,再选一下就是帅才,可到了明帝国晚期,大家发现,虽然人口地域都扩张了一两个数量级,可全国不要说淮西二十四将里顶尖的徐达,就是汤和这样的也找不到啊,全是吴三桂这种道德才能双低下的。可见用考试,也就是弱化版的吃鸡大赛来发现人才,其效率也是极端低下。本朝现在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考试集团,其结果也就那么回事吧。确实,里面产生的人才质量数量已经是美帝私校想都不敢想的,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快最大崛起的记录,但要说成才率一千个里有没有一两个,恐怕也很难能达到。现在网上总有一群白痴炒作什么钱学森之问,其实在钱学森之问之前数十年,就有毛泽东之问,不仅问,还实践,借文革废了高考,后来看效果也不行。

刨去本来就可以继承的祖业,美国私校的成才率别说百分之十,能不能有百万分之十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里说的成才不是当个部长副总理(比如布林肯),也不是当个教授CEO,甚至成个亿万富豪也很难说明什么问题,而是能不能进,带领人类社会前进,退,保得美帝霸业百年不坠。过去30年的历史,很明显答案不仅是否定的,而且还是极端否定的。也别一天到晚吹捧什么情商教育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了,我们就看疗效,美国现在新一代的政治新星,共和党是DeSantis,民主党是Pete Buttigieg,这两个人都上过私校,可水平?水平呢?就这?

回到最初的议题 - 美国庸医,其实懂得都懂。美国私校的选拔制度是不仅不吃鸡,还一开始就往你怀里揣两只,一路上大家学的也是怎么叠buff再从什么都不懂的平民百姓手里偷几只鸡(大家以为这些buff 是怎么发明出来的?)。这样一路在叠buff专家们的指引下进了医学院,出来的医生最多也就是有一定自制力三观不正的正常人(别瞎扯什么美国医生选拔严格了,你有这种想法的唯一原因就是你菜,又没说你一定要去哈佛霍普金斯),而且还是满足于成为收入最低的家庭医生,指望有什么水平?指望后面有什么努力来提高自己(这对于医生来说非常重要)?想得太多了吧。

通宝推:棋人鲁大耍,青青的蓝,白马河东,林三,strain2,rentg,老调重弹,newbird,贼不走空,
家园 做题家文化在第三个三十年终于续不下去了

某图书管理员的钢铁意志和信息技术这一历史进程加在一起,彻底逆转了这个趋势。

正是当时做题出国薅资本主义羊毛这条路还走得通,才给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清帝国的做题家文化勉强续了三十年,问题是,现在已经不是第二个三十年,而是第三个三十年,这口气眼看要续不上了。所以可以看到全社会都会迷茫起来,去思考宋朝以来送小孩读书十几年最终出人头地这条路还在不在。

/article/4573403

家园 美国私校是人才筛选制度的一部分

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人是很现实看结果的,筛选和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把科举去掉,宋明清还谈什么人才培养?直接举孝廉算了。把察举制度去掉,汉朝还谈什么人才培养,直接倒退回战国门客制。把门客制度去掉,春秋战国还谈什么人才培养,直接搞世袭就好了。科举,察举,门客,世袭,所需要的才能很明显不一样,而且有优劣之分,所以才会一个制度淘汰另外一个。

家园 问题在于有了中国

没有中国,美帝私校再这样运行几百年都没问题。但是有了中国就不幸不行了。

美国这套非常像魏晋门阀。理论上社会对顶级人才的需求没那么多,这样做应该没问题……但实际的效果……可以看看x二代钟会的骚操作:

钟会和姜维正在策划着造反割据蜀地。

做这种事,第一个要对付的,当然就是另一个灭蜀主将邓艾。于是钟会上书,污蔑邓艾谋反。

如你所知,大家盯着邓艾的眼睛都快冒烟了,巴不得他有麻烦上身呢,谁会替他辩解?司马昭那边,面对这种情况,也只是顺水推舟。以钟会的地位,指控邓艾谋反,朝廷如何能无动于衷?自然是要让邓艾回去接受调查的。

钟会立刻就让卫瓘带兵来抓邓艾了!邓艾的亲信只是一少部分,面对拥兵十万的钟会,自然不敢反抗。

于是刚刚立下灭国之功的邓艾,就被装进了囚车,踏上了被送往长安的路。钟会要的,只是要让邓艾在蜀地消失,并不一定要杀他。但钟会的举动,无疑让邓艾向鬼门关前进了一大步。

在钟会的动乱被平定之后,大家也没有忘记邓艾。艾现在是嫌疑犯,而且已经被他的士兵放了出来。亲手抓捕邓艾的卫瓘就挑唆师纂:喂,你看,报仇的时候到了。所谓心意相通,便是如此。

是的,在这种局面下杀了邓艾,那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整个蜀地还在混乱中,混乱中发生什么事都可以理解。再说了,希望邓艾倒霉的,远不止他们两个。于是师纂带兵赶上,一通混战之后,邓艾、师纂的人生全都走到了终点。

远方的司马昭发出一声含义难明的叹息:哎,可惜了,可惜了,一代名将哪。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737415

而且有趣的是,司马氏对平反邓艾很不积极,反倒是钟会家族平安无事。

谁让邓艾

是寒门出身呢,朝中无人啊。

看看别的谋反之人的后代吧:王凌造反,却被司马炎“大赦其家”,自己也是名门王允后人,本身他当初谋反就是因为想废掉曹芳战败自杀,但后来司马昭都敢杀皇帝了,王凌自然就没罪过了。

诸葛诞

造反失败自杀,但他的后人也是平安无事,他的儿子诸葛靓

却没有被清算,司马炎还一度想封他当大司马。

毌丘俭

造反失败,他的女儿毌丘芝,也是无事,嫁给了颍川太守刘子元

钟会造反,他的儿子(其实是他哥哥钟毓的儿子过继给他的,钟会无子)被杀,但他哥哥一门也都平安无事,甚至后来钟毓儿子钟骏还继承了其父的爵位。

你看,上述四人都是货真价实的造反,但他们的后代家族成员下场都很好,唯独被诬陷造反的邓艾,不但父子俱亡,直到去世十年后他的孙子邓朗才被封为一个叫郎中的小官。

这就是寒门的悲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836322

类似的还有第三华夏的科举。如果没有欧美日列强的压迫,那明清八股文再继续玩一千年或许都过得下去。

通宝推:青青的蓝,strain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