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789 🌺2663 🌵3 新:
全看 树展主题 · 分页
/ 53
上页
家园 诚心谢谢!
家园 前几天看了一个央视的军事节目

一个解放军配备智能交互系统特战小队渗透到敌军指挥所附近,利用仿生鸟型机器人,VR眼镜、智能手套等设备控制各种装备侦察敌军动向。期间信息可以随时传回指挥部,然后根据命令使用无人机、无人车操纵枪支和炸弹攻击敌军,这些应该就是你说的。如果这些装备成本达到可接受的程度,那真够敌军喝一壶的。

另外我听到一个军事博主谈到中国生产无人机的潜力,应该是以及其低廉的价格生产百万、千万级的产量,这样的话,甚至可以达到给每个敌军战斗人员分配几个甚至几十个无人机来打击他们。试问人家还怎么和TG玩儿?

解放军科幻大片

家园 第300章 战地歌会

到了施工工地没有几天,就到了中国的农历春节。此时国内是万家灯火、合家团圆,而我们在偏远的邻国内不知名的山沟里紧张地熟悉这里的地形,做着各种防御的准备,在紧张繁忙中迎来一年一度最大的节日,对于我们这些从预备役刚刚转为出国志愿兵的小伙子们在心理上是多么大的冲击啊!

指挥组和大队希望尽最大可能,在春节期间保持部队的稳定和士气,特别是针对首战后部队因伤亡而出现的悲痛情绪,除了各级政工干部的努力外,也要发动广大指战员参与,最经典的手段属春节晚会了。

大队政委知道我会唱歌,把我找去,提出大年三十晚上在二连执勤点上,要我出一个独唱音乐会,还提供了一个吉他,也不知上级从哪里弄来的。大队宣传干事拿来一个军歌曲谱,让我照着上面的简谱练习。我的要求就是给我两天的准备时间,政委当即答应了。那时我还想组织几人的小合唱队或组,但初到战地都忙,没办法给我安排人手合作搞音乐会。

我是大年二十九开始准备的,找个僻静的地方,先是练习吉他,再熟悉会唱的歌曲,选了几首军旅歌曲,也选了流行歌曲,还有一两首能跳唱的洋歌。洋歌我打算清唱了。

年三十晚上,吃完饭,全连不执勤的人员和指挥组、大队下来与兵共度佳节的军官,聚在一起,前面的席地而坐,中间的坐在弹药箱上,后面的就摞两个,在好不容易从工地拉来的一盏电灯,灯光下即是我的“舞台”。

战士们对于三十晚上听个歌,兴趣并不大;又不是明星,还说是“个唱”,就更没吸引力了,只不过集体活动,当把自己充作观众而已。我看到战士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那种可有可无的劲头,让我紧张了。

这可是我的第一次个人演唱会,甭管在哪,甭管就一把吉他伴奏,那也是我这一生不可多得的机会啊!我可是想把这次个唱演好,获得叫好声,让战士们感受到歌声中所包含的情感、艺术、精神的魅力与力量,有一个开心的节日。

我的大脑高速开动起来,开始了对演唱的歌曲进行编排,让不同类型的歌曲的先后演唱,能将我的情感、我的艺术闪光浸入现场的指战员的心里,点燃起共鸣,让我的努力为全连弟兄带来节日的欢乐和喜庆。

就在我为歌狂的时候,有通信员跑来,让歌会晚点开,说是大队组织更多单位前来同乐。一会便有大队直属单位、枪炮连的部分官兵和武警的一个排陆续列队而来,坐到了会场边上,听歌的一下扩大到200多人了,黑压压地一大片。

见到那么多人来,我反到不紧张了,找了两个子弹箱摞到一起当作我的演唱台,并亲自报幕,“舞台”上的事我全包了。

见来的人都坐好了,就连带队来的大队领导也落座了,在指导员的示意下,我抱了吉他,走到灯光下,向前面的军官士兵战友帅气地敬了个礼!我说的帅气完全建立在标准的军礼动作上,不是美式,不是英式,也没有夸张和张扬,就是既标准又潇洒的解放军军礼,立马赢得了我们3排战友的热烈掌声。自己的副排长嘛,这个掌声得有。

有了3排弟兄的掌声,军官组的掌声也很响亮,一个军官为我助威似地吆喝了声:“漂亮!”带动了前来的弟兄们把掌声扬起来。哈,稍有气氛咯。

出场的亮相完毕,我朗声宣布:“祝贺春节战地士兵歌会现在开始!”按照原方案是由指导员致个辞,那时不知道有指挥组的“大官”来,这时我也不能不管人家吧?索性我上前一步,拉了那位陌生的却是军衔高的军官走到“台上”,向“台下”说道:“首先请指挥组的首长致辞,大家欢迎。”

陪我们的是一位上校,军事干部,我们这些基层的根本不知道他来自哪个上级部门。他面向“台下”,看样要说话了,于是我赶快站到一边,把主角的位置让给他。

上校笑着说:“小晨搞突然袭击嘛!嗯,要我说两句,那就说喽。”他的话很简洁:“同志们,我很想说你们全连乃至你们营,大部分战士是从预备役转为现役的。这对你们是个考验,对我军的动员体制也是考验;你们在缅甸的任务完成得圆不圆满,更是对指挥组的考验。但指挥组是信任你们这支新部队的,对你们寄予很大期望,在此祝你们这个全老兵的新部队完成好任务,多打胜仗,向党和国家报告所创立的功勋。”然后,他向“台下”的军人敬了礼。

这位首长真的一句应景的话都没有,“军事干部”的立场站得可牢,不服不行!

看到上校回到座位,我把目光看向了大队政委,他摇了摇头。看到政委不发言了,我走上前字正腔圆地说道:“接下来请史指导员为我们献上节日的祝词!”我得提醒一下连首长,这可是大年三十,怎么也得对战士表示点节日的慰问吧。

显然史上尉是领悟到这一点的,也是早就准备好的,马上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到了节日喜庆上,说了几句与过年、新春相关的好听的话。他是比较能慷慨陈词的,但也不多,却有一句话,先把连队指战员的心吊了起来,“今晚小晨可是精心准备了不少的歌哦,他可是曾经和明星同过台的年轻歌手,上过大舞台的,请为军营歌手呱唧呱唧!”

部队怎么连我这个隐私都知道?妹的,指导员给我出题,我就凭一把吉他、一盏电灯来破,够为难我!

“弟兄们,指导员说得好,即使是在荒山野岭,咱们也是过年,我们想念家里的亲人,而远方的父母姐妹也在想念着我们,虽然他们不知我们远在国外。请先让我献上一首有妈妈的歌曲。”

我的第一首歌是《再见吧!妈妈》,我故意处理了一下,往抒情的缓慢曲调上着力,唱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唱着唱着下面的战士就一起合唱了。

但我把结尾的唱段改了,唱的是这几句歌词: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幸福的妈妈!啊……啊……我为妈妈擦去泪花!我这样唱,让弟兄们很欢迎。

第二首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也是一首抒情想家的歌曲,我唱得比较低沉,也引起了战友的共鸣,想着家乡,念着亲人,如歌词中说的“无论我在哪里放哨站岗,总是把你深情地向往”。虽然我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驻守,也是同样深深地向往,特别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候,自己的亲人们牵挂我们这些突然离家的儿子是在所难免;而我们也免不了会在心底说一句:“爸、妈,儿子也想念您们。”

两首歌就把战士的思家之情牵起,会场不是那么麻木了,弟兄们都专注地看向了舞台。士兵们情绪的变化,让前面坐着的干部们有些莫名的紧张了。可这歌都是优秀的歌曲,是抒发战士情怀的歌曲啊!

第三首歌我唱了个豪迈的,《我是一个兵》,这是每个战士都会唱的,自然成了一首齐唱歌曲。我停下拨动琴弦,挥手打起拍子,指挥着在场人员同声唱起,歌声孕含了一种战士坚定的气势,像歌词那般有力。战士们情绪发生的变化,首长们的心又落回到原位。

第四首歌是《血染的风采》,我用一种自豪的情感来唱,企图激起战友们那慨当以慷的情绪,虽然大家唱得不够整齐,但扯着嗓子唱、吼,也唱出了兵的味道,而不是歌曲中的那份缠绵。坐着的一位军官激动得站了起来,走到台上和我并肩歌唱。

一歌唱毕,他对着我们连和在场的干部战士说:“同志们,我是参加过中越边境作战的军人,不能说是从血里火里拼杀出的,也见惯了流血牺牲,我相信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你们也是不怕牺牲的,自从咱穿上了这身绿色的军装,我们这一百多斤就算交代给了国家、军队,我是无怨无悔的,我想问一句:‘弟兄们,你们舍得这条命吗?”

大队政委带领在场全体人员喊道:“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和平,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舍得!”声震山野,情飞祖国。

那位军官向“台前”的指战员端正地敬个礼,转过身做了个手势,对我说:“小伙子,你唱得很好,请继续让我们欣赏。”

我也向他敬礼,以示感谢。

在他讲话时,我休息了下嗓子,喝了口水,又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唱了下去。那一晚,我足足唱了20首歌曲,也为战友们弹吉他伴奏了几首,是指导员为了让我喘口气,招呼会唱歌爱表现的战士上台来的。

最后,我用歌舞的形式唱了杰克逊的“Rock with you”,边唱边跳着摇摆舞,背在身后的步枪成了与我共舞的道具。那样的摇摆舞,虽然很多战士不理解,但看着我即兴舞蹈起来,没有音乐伴奏的节奏,光听我嘴里唱着莫名其妙的歌词,也随之兴奋。而一些城镇的战士知道杰克逊的歌和舞,兴奋地扭起来助兴。

晚会在这样一种热烈而喜庆却是怪异的气氛中结束,我听见大队政委对宣传干事说:“有些遗憾啊,没有录下来。如果录下,想看就看看,挺带劲的。”政委这两句很普通的话,包含了他的情感,有对我的评价。

第二天,指挥组安排了一个干事来采访,后来在解放军报上还发表了一篇通讯,介绍了在遥远的前线,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在守卫国家重点的施工项目,那里没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大年三十连春节晚会都看不上,战士们苦中作乐,举行了一场战士歌会,干部战士在远离家乡亲人的时候,感情上来了便与歌手同唱。那天战士歌手一晚唱了20首歌,还跳起了舞蹈,让干部战士在歌舞声中喜庆过年。通讯的标题是《战地歌声,与枪共舞》。在通讯中,还给了我的演唱极高评价,喻为专业歌手也比不过他的嗓音和艺术水准,善于调动全场情绪与他共鸣,真不愧为“战士歌手”的称号。

总政宣传部的一位首长读了这篇报道,发现数年后又看到我的行踪,竟跑到缅甸的部队搞个独唱歌会,向身边的军官介绍说:“这小子,又露面了,很不错的歌唱演员的苗子。入伍四年当个排长,有些屈才了吧。”遂指示下面,“派个人去看看,考核下有没有专业的水平,如可以的话,调总政的歌舞团。”

总政歌舞团的声乐队长和艺术方面的负责人,真的按照宣传部首长的指示下来了,却被滇省军区拦在了国内,不让过来,具体理由倒是不知怎么能让人家回去的,但歌舞团的干部却把我的名字记住了,多年后还有印象。

以后多年,当我知道了此事,有说不上的感慨,人生的路上不知哪里就是个茬口,会把人引上另一条新路,而我在一条阳关路口上站了站,却没能走进去,终是有些遗憾。

家园 第301章 再打同敌

初战之后,独立大队官兵的作战意识大大提高了,认识到这个护卫任务就是以战斗来体现的。在修筑阵地和宿舍的同时,抽出时间练兵,提高在热带丛林地区作战的能力。

大队长,此时我已经习惯称呼营长为“大队长”了,把我叫去,让我培养营里的侦察参谋,教他学会使用我那台生命探测仪,高科技的装备要用在刀刃上,用到最重要的任务上。使用机器容易,但检测、维护就难了,非得懂得原理,而我那台机器只是个初级的,工作状态不够稳定,仍得经常把我叫去维修,虽然机器不在身边,倒也知道探测仪的工作情况和问题所在。问题确实多多,我毋庸多加叙述了。

反观那股敌视中国的缅匪武装,并未接受教训,在得到后台老板的大力补充后,又蠢蠢欲动,集中不少人马前来复仇。

这一次我们前伸出的远程警戒哨在敌人向我们营地开进时就发现了他们,及时向大队部报警。大队首长接到前方传来的警报后,立刻将已经休息的连队叫醒,悄无声息地布置到了防御阵地上,决心以逸待劳,以阵地伏击,打败敢于再次偷袭中国施工工地的狂妄武装。

这时在指挥组的组织下,独立大队已经搞出很多套战斗预案,再打就要打出水平,把敌人打狠!我们各线兵力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埋伏在阵地上,严阵以待,不露声色。

提前预警,让部队有较充足的时间准备,甚至在上阵地前,大队、连的政治工作干部进行了战前动员,其实不用动员,指战员就嗷嗷叫了,都有立功的要求,决心打好仗,将立功喜报寄回家,不枉再次回到军队。这就是精选兵员的最成功之处!

当我们伏在阵地上,夜深沉,无风无雨,寂静的山林被黑暗笼罩,谁也不知谁也不晓在黑暗中隐藏着什么,会爆发出何等的力量!

我仍和7班在一起,阵地上的7班战士,此刻已无初战的慌乱,很镇定地卧在阵地上,双手紧握着钢枪,没有露出头的,这一刻仿佛让我回到了当年伏击毒匪的夜晚,也是这般静、这般黑,突然间这般寂静会被打破,黑暗中到处是子弹划出的弋光。这个时候可不能沉湎于过去,我晃晃头,让自己清醒些。

连队隐蔽得很好,远处的敌人观察,是看不出这里埋伏着歼击他们的兵力。

当这股武装前进到我守卫部队阵地之外时,见我方警戒状态依旧,似是没有加强警备力量,便继续实施小股渗透,企图潜入我施工工地进行破坏,捞一把就跑;而主力则在小股人员遭到攻击时施以援手,接应他们撤退。这伙敌人算盘打得不错,殊不知搞这样的破坏活动是我们的传统打法,他们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玩这个可就太嫩了。

打小股渗透人员容易,可敌主力在外围,不打痛他们便达不到作战目的。指挥所决定:正面牵制,同时敌进我进,派出部分兵力隐蔽对敌实施双向迂回。这个打法气魄很大,体现出了指挥组首长的指挥能力,棋高一筹啊!

这个作战方案当时我并不清楚,战后总结才获悉的,但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怀疑所接受的命令,都是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迂回的任务交给大队特战分队和一连主力,我们二连则在正面担任守备任务。3排全排人员伏在阵地上等待接敌,为正面防御兵力。

这时上级传来命令,要3排7班让出阵地,放对方小股渗透人员进入我阵地,监视该敌,吸引住敌主力。

在接到命令后,我带领7班悄悄退出堑壕,没有发出丝毫声响。这绝非容易做到,7班战士在夜间行动的能力堪比侦察兵。

7班退出阵地几分钟后,潜入的敌人便爬上了我们放弃的阵地。看见阵地上空无一人,十分兴奋,并向后面发出得手的信号。潜入的匪徒只有四人,但他们的身手看上去是经过了不少时日的训练和有相当的作战能力。匪徒见接应人员已经出现,不再停留,沿着堑壕向我们退走的缺口跟来。他们在阵地上已经发现了通向阵地纵深的堑壕口。

在离开阵地后,7班人员便分散在这道向内延伸的堑壕两边。我示意路毕邦、谭军、郝雁飞准备好冷兵器,准备突袭进入堑壕的敌潜入人员。敌人分成了一前一后两组,每组二人,形成掩护。这时前面二人走到我身边,而郝雁飞离他的目标远点无法实施击杀。困难压在了我的身上,我只有先干掉一个再说。我把步枪放在旁边,让身体轻松些,扑击的动作更灵活敏捷。近战武器只用匕首,必要时使出内力一招毙敌,可这时我摸到了一块修工事的矿渣砖,顺手抓到手上。

眼盯着小心翼翼的敌人,待敌到了身前,让过第一个,我发动了攻击,手上握有一块沉甸甸的矿渣砖,狠命向第二个敌人头上砸下,一下把他砸晕。我在滚进堑壕时左手把匕首直捅前一人,在打头的敌人转过身的时候匕首刺空,而我已落在堑壕底,就势拉倒身形未定的敌人。郝雁飞及时猛扑上来,压住敌持枪的手,迫其无法扣动扳机,再一拳打在了敌人太阳穴上,将敌砸晕。他反应很快,配合得也好,及时冲上来,合二人之力制敌,而且他手上的功夫不弱,一击奏效,是我挑选出参加近距搏杀敌人的勇士。

就在我俩突袭前面一组敌人时,大路、谭军也分别干掉了后面的两个敌人。敌人连枪都未放,他们就全都失去了战斗力,非死即伤,也没惊动到后面的敌主力。第一回合,我们完全得手,胜得彻底。

可是刚上到阵地的第二波有六个敌人,听见了前边堑壕内发出的响声,意识到前面有变,端着枪,相互掩护,快步向这边走来。敌人一旦发现前面的目标立刻就会开火。

过来的廖副连长及时指挥7班剩余的战士向堑壕中的敌人发起攻击,手榴弹首先投了过去。敌人听到手榴弹落到地上的声音,便向前面打响,没有看到目标也打响了。可随后的手榴弹爆炸,将堑壕中的数个敌人炸中,结果就是死和伤!

枪声一响,我命令郝雁飞将两个晕过去的俘虏捆好,自己取了其中一人的冲锋枪、手枪和身上的两个装满子弹的冲锋枪弹夹、一个手枪备用弹夹,便跟在路毕邦、谭军后面向前面阵地摸过去。

路毕邦探出头,看清剩下的两个敌人所在位置,指挥了谭军向敌投出手榴弹,待手榴弹爆炸后,他俩闪身进入阵地,手中武器向着前面的身影发出了连续的“嗒嗒”射击声,并及时清查了战况。我跟在他们后面进入阵地,没有开火,而是躲开他们的射击蹿到前沿向外探看。在老路、谭军开火后,7班的战士陆续跳进阵地,重新占领了前沿阵地。

这时,敌第三波接应兵力已经抵进我一线阵地的堑壕,听见阵地里的密集枪声、爆炸声,已不顾暴露,开始向我阵地发起冲击,离我们不到15米的距离,二三秒就可登上阵地。说时迟那时快,我挥起冲锋枪向前面的敌人扫去,“哗哗哗哗”地射击起来,枪中的子弹像止不住的喷水向敌人冲去。顿时有四五个敌人中弹倒下,他们发射的枪弹打向了天空。7班的其他战士也向前沿外的敌人开火,消灭残敌,或将未死之敌压制在我们的阵地外面不远处。

在我们密集的火力打击下,那些卧倒在地上的敌人也都是伤得不敢继续向上冲了,眼看着他们叽里咕噜忍着伤痛迅速向坡下滚走,黑暗中打这样的目标就太难了。

“呜—”敌人向我阵地发射了迫击炮弹,听见炮弹划破空气的撕裂音,我赶快卧倒避跑。刚一缩身贴到堑壕底,“轰”的一声,炮弹在阵地上爆炸,爆炸掀起的土把我半埋起。炮弹落的很准,在阵地里爆炸,估计7班出现了伤亡。

接着又有二发炮弹在阵地上爆炸,但离得我已经有些远了,落下的弹片有砸到我身上埋土的,却没伤到我。只是刚才的爆炸把我震得身体不适和头嗡嗡的。这就是正规战斗的状态,枪炮齐用,威力不可小觑。

敌人是有备而来,甫一打响就实施了火力打击,用炮火摧毁我正面的阵地和打击我守卫兵力,将激烈的交战发展到3排的防御正面。此时,敌指挥官把大部兵力兵器投到3排的防御区域,给了我们极大的压力。

不知道敌人为什么把我们3排的阵地作为主攻突破口!让我们又一次遭遇到成为主要迎敌兵力的状况,还是遭到炮击的正规战。

“哐”,一发榴弹落到3排8班副班长方天明战斗小组据守的阵地里,爆炸后弹片四散炸开。一块弹片飞进战士马晓平的胳膊,痛得他低声哼了声。马晓平是个刚退伍的二年兵,原是40师118团英雄营的战士,在部队军政表现突出。他保留了英雄部队的胆气,正抓住前方出现的一个敌兵身影,无心于处置伤口。小马咬紧牙关,瞄准了打出一枪。枪响后,枪身的震动,使他握不住武器。然而,他却忍住剧痛,击中了敌人。

方天明小组的位置甚是突出,遭到敌人的重点打击。密集的子弹、榴弹打向他们,只要抬起身射击,就要付出代价。已有三个战士负伤,其中一个重伤不能行动。方天明意志坚定,带领小组战士死战不退。

7、9班的战士全力支援8班,有枪榴弹发射器的战斗骨干向对方打出了榴弹,用爆炸打击躲藏在黑暗中的敌人。为避免更大的伤亡,在廖副连长指挥下,战士们轻易不露头,只是抓住机会感觉有把握时才打出个点射。

为牵制住当面敌人,上级没有动用营属重火器,所以敌人一时还很猖狂,并力战不退,正中我军指挥员的下怀,只有赢得时间,迂回兵力才能到位,战斗的发展才可奏效,那才是此次作战的目标之一。

听到枪声爆炸声一阵紧似一阵,刚刚从土里爬出的我,见双方只是火力交战,人员都不露面,难以在阵地上歼敌,于是嘱咐路班长带7班剩下的战士守好阵地,自己赶紧找到医疗箱,与上来的卫生兵救护负伤的同志。受伤的干部战士挺多,卫生兵一时抢救不过来,我也不管了打开手电,在手电筒光下给他们止血包扎好,有的伤口挺大,还得缝几针,然后跟几个救护兵将他们抬到后方。

战后,我的这个举动遭到上级的批评,排长负伤,副排长不是盯在岗位上,擅自行动!我在心里说:“副连长不是在阵地上嘛!”

可当我把伤员交给抢救组的军医后,脑筋又开动了……

通宝推:梓童,
家园 军队建设的路径

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而作战则是跨越式,体系化+智能化

全看 树展主题 · 分页
/ 53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