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用卡的故事(一) -- Songhua

共:💬59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实话,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

在中国大陆,在1990年代的时候根本没有。那时中国银行发行的所谓长城卡,虽然也顶了个信用卡的名义,还印了个Master Card(万事达)的标记,其实完全不同。就是一张Debit卡,或者叫借记卡。

直到现在,在中国大陆,信用体系还远远没有模样。这也是个大难题。

家园 信用系统说白了就是要上大家一起上

信誉坏了就让你再也借不出款来... 但是万一有人不讲这个,是人就放钱,那你信用不信用的岂不是全白搭么...

个人认为,这个信用体系在中国不可能建立起来。国人长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习惯已久,欠债的是大爷放债的才是孙子。整个倒着来。把你信用卡花个底儿朝天,信用公司逼急了,顶多花上二十块钱换个假身份证,“大不了从头再来” -- 国内不就流行这个吗

家园 【原创】国内的信用卡也有借记,贷记,

和美国的ATM卡,CREDIT卡的分类方法差不多,还是有点区别.

借记卡是由发卡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等功能的信用工具。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

贷记卡是真正的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透支额大,存款没有利息,能网上消费。其国际卡可以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行。

还有准贷记卡.指持卡人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这个准贷记卡就是国内通常所说的"信用"卡,应该算是中国特色吧.除了随储蓄折发行的借记卡(DEBIT CARD),如提款卡,工资卡,一般的MASTER(万事达),VISA(维萨)都应该是贷记卡(CREDIT CARD),也就是说可以合理透支.

问题是,大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还不愿欠债过日子.我指的是5,6年前吧,现在应该好多了.譬如说,很多自愿来办信用卡的人,大多是要到外地出差,子女外地上学,为了异地取款方便,或一旦有不时之需,才想起来申请.一般的银行工作人员都会把信用卡的功能用途注意事项给申请人解释清楚,每每说到"你可以透支多少多少"的时候,办卡的人都赶紧说"我帐户上有钱,不会透支的",以避嫌.国内又没有信用记录一说,有几个人帐户上明明有钱而愿意透支过日子呢.就现在我们家除了汽车贷款是真正称为借钱,每月信用卡帐单一来,核对清楚还不是早早的就寄出去.当然了不借钱过日子的大概只是中国人居多,不然雨后春笋般的信用卡公司如何生存.依我意思若不是为了所谓的CREDIT HISTORY,我是不愿用CREDIT CARD的,用DEBIT CARD有多少花多少,控制购买欲望.

不过也有深谙此道充分利用者.当年我们同事看上了一件裘皮大衣(当时叫皮LOU?),试了好几便,还是下不了决心,最后一咬牙,用信用卡付了款,透支5000元,热乎了一个星期,觉得不合算,噌噌脱下来又退了回去,算是DUE DAY之前还款,毫发无损.这事搁现在,搁这里,是多么正常普通的事情啊,可当时,我就是觉得她有点那个,占了便宜.

再说当时国内"CREDIT CARD"和国外没发相比的除了人的观念算是软件条件之外,线路系统结算手段的硬件也不达标.你在美国大概哪个几角旮旯都可以用信用卡POS机,在国内只有大城市的自动柜员机才能直接异地取款(还是5,6年前的印象,现在应该好点了吧).其他还是用手工取款.何谓手工取款?单指"信用"卡.我工作过的那个银行规定,不需查询可凭有效证件银卡取500元,金卡1000元.超过限额,需电话查询银行卡总部,核实帐面余额,获得授权号码,方可取款,也就是当时由银行卡部在电话那一头记帐,我们这里刷卡,填写凭条,核对证件,收取手续费,付款.授权号码一般不是立码能得到的,你得在这边等着他那边操作完毕回电话了,你才能"下手".有的时候,卡部的爷爷奶奶们大概把小的们给忘了,外面的用户爷爷奶奶等的不耐烦生气了,切,嘴巴都饿出个鸟了,洒家去别的地方了.你了,送走储户爷爷之后千万别望了给卡部爷爷打电话,告诉他们刚才那位爷不取钱了,爷,您别忘了做反交易冲帐.如果忘了,总得隔那么个1,2月,总行卡部会下来单子,问某用户称某年某月某日没有在某行某储蓄所取某某款项,而我行卡部称某年某月某日该用户在某行某储蓄所取某某款项由谋储蓄员获得授权号码,请查实.都1,2个月了,你哪还记得住啊,翻分户帐,总帐,查取款底帐,作废重要凭证,忙忽半天,一拍大腿,原来是他啊,没取,走了.

这异地取款限额以下不需授权可帮了恶意透支人的大忙.因为手工凭证汇到总行卡部大概得1个星期左右.有人就一个所500一个所500的,透支几万十几万,等卡部的人发现想止付,黄花菜早凉了,你上哪找去?(对了,还忘说了,卡部不定期会下止付名单,付款前还得看着点).

即便大城市取款机联网可以异地取款,网络也经常出故障.(同城取款还算稳定.这也是5,6年前的印象,希望现在好了).用的取款机都是进口的,和美国这里的牌子一模一样,可线路设施跟不上也玩不转.

你就别说外币信用卡了,还分美国日本不同币种,不同信用卡公司,以及放跨国诈骗--欺负咱中国信用卡制度落后.到现在我记帐分录,划转途径我也记不住,当然也是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

我也好多年没回去了,和同事也没什么音信.凭我以前经验,还是揣着限额以内的外币入境,带上个人支票本及信用卡.可以在机场附近的银行直接兑换一部分,得是分理处以上级别的,剩下的回家和家里人换点,开个人民币存折,要有卡有折的.要出去玩,带上卡折证件.办信用卡恐怕来不及,少说得7,8个工作日.玩大发,钱花光了,给家里人打个电话,马上去银行汇钱,给你的卡上汇叫无折续存,给你个人在指定银行汇,叫一日汇兑,我所知道的工行,招行,建行,农行,交行,都有类似的业务.

走了,就立刻销户,不要剩块儿八毛的给银行的哥们添麻烦. 给家里人留钱,还是支票吧,以前工行是1000美元收10元人民币手续费,大概一个月时间可以到帐;中行直接办理外币业务,有一种是"贴现"应该马上可以兑换,当然会有贴现手续费等费用.虽说美元现在贬了,可咱们手头上也只有美元不是,让祖国人民理解一下吧.

关键词(Tags): #信用卡#借记卡#贷记卡#准贷记卡元宝推荐:Highway,
家园 先送花。再提醒一声,别忘加【原创】字样啊
家园 谢谢.我想叫原创牢骚好点.
家园 说得好详细啊,可惜在这里我不能给你加精。

那就献花一朵吧!

家园 本来俺想加精的。。。

那就先转板让Highway兄作这个人情吧。

再送一朵花来谢谢你

家园 也是,配套工程,算信用卡的亲戚吧
家园 这个人情非常乐意做!
家园 好多好东东,看不过来了
家园 这个当年叫做信用卡的,如今叫做准贷记卡

因为允许透支一定金额,最早还需要保证金,保证金金额与透支额度大致相当。如果认识银行内部人员,可以申请免保证金。

后来改进,不要保证金了,但是要担保人,而且保证人必须是国营企事业或者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我九七年在上海办卡,还不得不找了一个在法院工作的朋友担保。

现在好了,有真正意义的贷记卡,还有双币种卡,可以境外消费,境内人民币还款。

国内银行卡,这些年还是很有改进,我是看着这个进程过来的(),这一阵正在想着有空可以写写这个过程

关键词(Tags): #银行卡#信用卡
家园 这些年好多了

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异地取款、异地消费已经很便利,银联这几年的建设功不可没。小城市或内地偏远地区,还真是不知道,没有去出差,也没去做过业务。

近几年,卡也都可以无卡存款,我用过的里面,交行的太平洋卡最方便,异地无卡存款,网络通畅的情况下立即到账,存款手续费最高十元。这几年我用了很多次,从来没有碰到过网络问题。

家园 虫虫, 关键词的设法是...

银行卡,信用卡

这样两个独立关键词才会分开来...

家园 线路现在好多了

而且选择很多,除了传统电话线,CDMA.GPRS等等都可以选,极少再有线路故障、不能刷卡的问题了。

但是商户消费在国内还是有其他问题的,这就不是信用卡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状况决定的。

前些时候,深圳的大型商户在某一个月内联合罢刷银行卡,抗议银联收费过高。银联收的手续费,其实也不高,一般1%-3%,还要和收单行、发卡行分帐。问题是国内现在很多商场、超市利润实在太低,本来就只有几个百分点甚至就是一个百分点的利润,刷卡手续费再去掉一块,哪还有利润?于是,集体罢刷。后来怎么解决的,我没跟进看。

银联也挺不容易:要铺设备,要负责日常维护,光签购单就要约一毛钱,这些都是银联或者银行免费负担。有些消费十几二十元一样刷卡,算下来,1%手续费都不够成本。所以,前几年银联组建的时候,下过令银联所在地不允许各银行再自行铺设刷卡机,现在因为资金跟不上,POS铺不齐,又放开了,估计和设备投资大、交易收益不够好也有关吧。

关键词(Tags): #银行卡#银联#刷卡消费
家园 用了空格,没用逗号

花一个。

你还在广东?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