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用卡的故事(一) -- Songhua

共:💬59 🌺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概下周到东莞
家园 用卡方便后,就不习惯用钱钱了,偶卡多,还好没遇过类似的事儿
家园 快说说你的用卡经验?
家园 说实话,没啥经验,我有钱钱都用作其他投资

不过,以前同事闲着没事儿,倒是卯足了劲算国内发卡银行的透支利息和期限,她们常常是用这家银行透支款去还另家银行的透支款,周转得好,就总有一笔属于银行的钱供她们开销。。。。。。

家园 这个办法实在是高,姐姐常来坐坐,说说

鲜花献上

家园 其实用不着为银行担心

和那些坏账比起来,这点钱只是毛毛雨了。

家园 主要是现在的网络安全体系太糟,

所以密码还是要长点复杂点的好。

家园 刷卡这出戏

总共有六个角色,前台两个,其余都在幕后。

首先上台的是消费者您(别名肥羊,就是谁都想宰也知道别人想宰自己可还是拼着去被宰得血淋淋的角色)高高兴兴拿着卡上台,觉得自己是个极大的人物,可以用别人的钱去血拼。第二个上场的是商家,算盘拨拉哗哗响,总想低进高出坐等买家上钩。不过在这出戏里这位其实是个自以为在宰人结果一样被宰的主,只不过总可以再从肥羊身上拔羊毛罢了。

剩下都是幕后角色。就像一般情况,这些才是真正的刀手。第一个是消费者银行,也就是发您卡借您钱怂您大胆往前买的那位。他自己呢就躲背后专等您月底还不出钱就小刀割肉利滚利。第二个是商家银行,帮着商家坐地收钱还拿出去放高利贷。这个角色常由消费者银行同时客串。第三个是真正坐中间吃两边幕后的幕后,就是信用卡公司喂杀和麻死他之流,专收服务费,不管谁赔谁赚,收银机一响就有票子进来。票子数不过来,还有小崔巴帮忙,那就是信用卡服务商,替信用卡公司挡前帮后打杂。

所以啊,这里面道道可是挺复杂的。不过有一点无可置疑,消费者在食物链最低那头。

家园 好啊,我会常来窜门滴
家园 我觉得你的概念错误了,信用卡不等于现金卡

你使用的好象是现金卡,里面得先有钱,才能

刷,如果透支了要付利息,所以你让你父亲注

入资金.

信用卡:里面本来就没有钱,你这个月一直刷,

到月底来帐单让你付钱.根本就是让你透支使用的.

如果你坚持说你使用的是信用卡,你说说看你

的信用度现在是多少,透支额又是多少呢?

家园 我觉得还是有点不对,请看

国外用信用卡就是为了方便,每次买东西不需要用现金和写支票,月底付帐单就可以了,感觉

上不是在借钱.比如说,我每月日常开销$3000,

我用信用卡支付,我没有任何借钱的感觉,因为

每个月底我一定会支付的,没什么损失,只是感觉方便.另外,信用卡不是用来提钱的,只是用来买东西的.

家园 信用卡里是没有钱的.那不叫信用卡.
家园 思科兄, 我讲的故事并不是现在的

而是十多年以前的经历。

在那个时代,“现金卡”的名称还没有诞生。中国银行发行的“长城卡”是以信用卡的面貌登台的,可能是想一步到位,和国际接轨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那个时代的所谓“长城信用卡”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就是当作现在的“现金卡”来用的。中国银行怎么可能在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就超前地放开让持卡人先消费再还款呢?那时,大气候和小气候都远不成熟。

长城卡早年的要求就是首先注入资金,然后才允许一定额度的“善意”透支,比如先存1000元,才可以大约花到1500元。当然,那多花的500是要赔付高额利息的。

我听说,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和外企从朋友到敌人就是因为透支失控。

最早北京外企得风气之先,开创无现金工资发放,还不是用银行存折,而是颇为时髦的“长城信用卡”,发给员工人手一卡。那可是1980年代中期。

那些卡片是由外企公司统一担保的。可权当工资卡,也可以出差刷卡省事,透支额度也不太明确(大概银行也经验不足)。外企员工多出差应酬,能领先一步潇洒刷卡,何乐而不为?这样一来花费普遍大。出差应酬反正是公费,习惯思维为了公事不是花自己的钱,长城卡又有外企担保,从各自公司报销回来的现金大家先自己留一会儿,卡上透不透支的就不太在意。可是外企几百人,加起来的透支让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受不了了。

和外企总公司屡次三番交涉未果,一气之下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全部收回外企员工的长城卡。并且附加歧视性条款,以后外企人员自行申请长城卡,保证金数倍于非外企人员。

一直到其他银行后来推出竞争卡片,(好象第二个是工商银行的牡丹卡),中国银行才慢慢收敛,放下身段。

家园 哦,受教了,十年前我还是一毛头小子,该我叫你一声兄.

现在国内的信用卡应该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了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