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卷的可怕 -- wgg0504

共:💬114 🌺651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孩子自己喜欢药理学

多谢各位,基本上目标定了,家里在国内也是从事相关行业研发的。

家园 其实高考确实已经开始走向他初衷的反面

高考的初衷是啥?筛出智力水准中上层的人员,把这些人员进一步培养成社会的中坚。从历史上看,智力水准高的人群,成才率相对有保障,但智力当然不是成才的唯一标准,比如笨鸟靠勤也可以补上智力的短板。所以中国古代在人才选拔上,即便科举为本,也从来还是会保留“举荐”等其他人才选拔辅助路径。

那么今天中国高考的问题在哪?改开后数次扩招、师范类最低分等政策,实际上已经大幅弱化了高考作为智力筛查器的作用,各种“笨鸟”靠补习班之类都可以“模拟出”高智力,于是高考筛了个寂寞。至于很多人说的富人阶层,他们更是早就把高考制度玩成了笑话:猜题名师、降分、加分、参加国外高考、甚至干脆买个文凭等等,私教这种对于富人阶层中只不过是众多保险中的一环,重点考虑是多凹几分可以省钱而已。

从国家层面看,高考制度也已经基本被玩坏,近年来很多本科生乃至硕士生的“低智”表现已经可以以“叹为观止”来形容。从下面的“差生名师”(本人直系亲属就有当年“惊险”卡住最低录取分数线被师范录取,数学最差勉强及格,现在却成了县级数学名师的),到上面高考流水线工程。不客气地说,这哪是智力筛查,这根本是系统“降智工程”。曾经看过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批改作业,只因为某学生用了和书本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得出正确答案就被打了一个大大的×。我当时就戏谑地说,也许一个数学天才就被你扼杀在摇篮里了。

所以禁补习班有错吗?错肯定有一点,但总体上绝对正确,干掉高考降智产业链,这是必须的一步,最狠的一招,是架空高考文凭,比如以社会大学重新评定智力水准,或许几年后就会真的出现,毕竟高考的主要目的是筛智力高的,而不是让大部分人都统一智力水准,低的拉高,高的拉低。

通宝推:真理,杨微粒,
没用
家园 考名校是为了出路

的确,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无法限制别人学习科学知识。但学习知识可不光有互联网就够了。数学大概靠一支笔一叠纸就够了(实际上现代数学都是用计算机了),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没有实验室行吗?而且在互联网上自学真的有几个真有动力和毅力一直学成专家的?

事实上,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还有图书馆。但又有几个人是靠泡图书馆自学变成人才的呢?更别说自学而没老师指点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即使是学 IT 都会学成个四不像。

至于世家,并不是说世家子弟可以不努力,而是世家子弟可以少奋斗二十年。袁绍固然是世家,但曹操家里虽然不是“四世三公”,也是高干,老爹也是太尉啊。曹操从小性情顽劣,放荡不羁,要不是家里是高官能举孝廉当郎官然后一步登天当上北部尉?

同样的专业,名校出来的工资比不是名校的高一大截。俺以前招工还碰到过这样的事:来应聘的都从藤校毕业十年了,结果面试官一见面就说“你是藤校毕业的,我不用面试你了。” 结果这位藤校毕业不用面试的,能力也就一般。

国内学校毕业也是这样。985/211毕业就是比二流三流学校毕业的更容易找到工作。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头部公司,不成文的规矩是只招某些名校例如北清复交毕业的。

搞世家的六朝并不是没有上升渠道。事实上好几个皇帝都出身贫寒。问题是这种上升渠道极为狭窄,随意性和代价极大。刘寄奴算是寒门出身,但实际上他祖父是东安太守,父亲是郡功曹(相当于省组织部长)。至于其他的马上皇帝,那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世家是不是能辉煌一下,当然是可以的。世家最盛的南朝不还有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刘裕北伐吗?但真的有人愿意生活在六朝乱世吗?

家园 教育的迷雾逐渐散开,让更多的人可以规划

过去,教育就是跟踪老师学就可以了,当时的确这样。成绩好的,上好大学,然后好工作。现在可以说是颠覆。因为现在正是学生基数最大的时候,但凡考少了一分,你就可能上不了高等教育的班车。

核心点就是如何在知识点有限定的条件下,成绩有足够的区分度。在连续的高考探索下。结论产生了,理科奥数化,文科范围化。所以早学、培训是必然的。因为在学校那点时间里,老师即使有能力,但是也没有时间交这么多内容。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学校开始实行,直接住到学校来,吃、睡、学,三位一体。

除了小生初、中考、高考外。还有去国外读书。所以没有办法。

家园 没办法啊,没办法

高考反而成为整个社会最公平的上升途径了。

简直和过去的科举等价了。不能提高难度,不能降低难度;不能考察更多的知识,不能靠体音美加分。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只要采用,就会被钻空子。

反而是老老实实允许小镇做题家刷题是最重要的。

家园 【讨论】毛远新老师撰写的《张铁生的答卷》一文

第一次看到张铁生白卷事件始末,二共真的可以啊,不禁嘘嘘。教员不愧中国千古第一人啊。

“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打破旧的世袭制度,公平选拔人才,在历史上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后来,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科举制走进了死胡同,脱离实际的八股文害死人。《红楼梦》里那个贾宝玉恨透了科举,谁要劝他复习功课准备应考,他就对谁抛以白眼。这恐怕是曹雪芹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我们这套考试办法,是以新八股取代了老八股,也走进了死胡同。再不搞教育革命,残害青年,埋没人才,误人子弟啊!”

点看全图

https://top81.xyz/detail.html#46137

家园 现在很多人在诋毁这种残酷却有效的筛选机制

从北周-隋开始的科举制度,一直以残酷但有效的选拔机制在维持整个中国社会的运转。

经历过整个国内选拔流程的小孩是否能达到父母所期望的阶层跃升暂且不提,能否升官发财上岸退休影响的东西太多,但经历过整个完整路径,相对100%白左快乐教育至少对个人能有:1. 快速学习能力,不排斥不惧怕新的知识的学习,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概;2. 自信,在与同年龄段同龄人竞争的时候不畏惧;3. 自知,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有比自己智商更高的人;4. 自制,楼主刚刚也讲过了。

经历过年少时期的学业压力,类似于温带农夫辛苦劳作、寒带的海盗刀口舔血;纯纯的快乐教育,则相当于热带的土人们树下躺平。后者当然快乐轻松,但前提是别在竞争中遇到前者。。。

家园 翻云覆雨

主席当初废除高考是英明的。

恢复高考后,一片欢呼雀跃。结果一考,某些人的子弟,不能压倒性的考赢工农子弟了,然后他们马上就开始指责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想桥”,指责“一考定终身”,指责“分分分考生的根”。对高考的批评怎责骂,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初中呀,赞美的跟诅咒的,是同有批人?普通人,哪有发声的机会。

这几十年,他们搞了多少事。

家园 实在不行搞成军队

男的学打架、打仗;女的学内务、护理。心理问题多是闲的,忙起来就不瞎想了。最后哪怕抽签也比拼爹好。

家园 残酷可以,但不公平不可以,一边残酷,另一边还不公平

这谁受得了?!

现在对高考的诟病并不在其残酷,而在于有些人能用金钱使其变得不公平。

家园 我看到的高分低能之说就是大下岗那会最火

八十年代还太小,不懂事。因为【能】的考核在那会最成问题。

我一次在医院排队等时,听见两个北京重逢的东北大妈聊天。就在说厂长的儿子上学的时候成绩不行,老被请家长,厂长给老师骂孙子一样骂。结果人家后来当了老总,骂他的老师下了岗。

后来的老师,怕是不敢骂厂长了。当年老师收礼,一份五块钱的挂历顶天了,所以才有底气骂。后来动辄几千的购物卡,自然嘴短。

家园 不妨换个思路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能上考名校当然好处多多,这个没人否认;但是你不妨看一下16、17、18年以后的一线房地产市场,房价暴涨的背后是一系列理论依据,最主流的论调就是,一线的就业、生活、医疗、教育都远胜于其它城市,甚至你来到大城市,能混的圈子都上了档次。。。所以一线的房子就值这个价,这个你也没法否认吧。但是再看现在一线空前凋敝的市场,断供的数据都不公布了,这一切又怎么解释呢?离上一次房价大涨也没几年,一线的就业、生活、医疗、教育,还有虚的人际圈子之类也没什么太大变化,怎么这么快就贬值了吗?

在此,我发一个诛心之问:能在一线买房安家,真的意味着未来就能安居乐业吗?以此类推,能考上好学校,就一定代表着未来的走上人生巅峰吗?

家园 这个话题引申开去挺大

牵涉到社会未来发展究竟偏向精英还是偏向普罗大众。

如果偏向普罗大众,那么大众最大的诉求一般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钱多事少离家近。那现在这套高考体系没啥不对,因为实现这个目标不需要多少智力水准,平均线乃至及格线可能都够了,高考主要筛出勤奋的老黄牛就行。满江红胜出流浪地球2反映的就是我们目前社会的平均智力水准水平。

如果偏向精英,那就是要搞科研搞穷经皓首,那么对智力的要求就高了,同样的信息传达,智力高的5分钟理解关键,智力一般的50分钟还在打转,那就要了命了。按照国家目前全力转向科技突破的氛围,现在的所谓“精英阶层”,很明显要大换血,而换血的前提,当然就是“土壤”的全面拔高。

家园 而且是非常非常势利的中国人
家园 这个就和对待金钱一样

所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英雄的确不问出处。但世上有几个气运之子?更别说气运之子们的帮手大多是高知吧。例如太祖,就一中专生。但他的帮手们可都大多留过洋的。😁

不读名校的确也能出头,但这要看比例吧。同样,不读大学当然也能出头,但这更要看比例吧?

的确,当人人都能读大学了,都有大学文凭了,学历就贬值了。但在另一个方面,这不更说明人人平等?如果权贵子弟也只能念普通大学,名校里都是平民子弟,那么至少选拔机制上就少了一条学历不平等吧。现代社会,权贵们也得讲究吃相的。

权贵们一方面要讲究“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又制度化的剥夺平民的上升通道。以前是赤裸裸的限制,现代社会则是用各种财富门槛来分出三六九等罢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