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 忘情

共:💬84 🌺33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以为“领袖”是毛泽东一人?“领袖”是一个群体,就是党中央

毛泽东要负责党中央这个群体!我前面说了周恩来、任弼时都跟他在一起呢!

你算一算看中央红军过湘江的时候牺牲了多少战士,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党中央的安全。

家园 那就是被调动了嘛

裴昌会他们不是跟着陈赓离开了,而只是赶走了他们

调动敌人,从而形成可以歼灭他们的战机,这就是运动战的真谛。

裴昌会的指挥所原在延安,后来一度为追击陈赓部调进了河南,离开了陕北。

胡宗南集团再怎么说也是姓蒋的,调动不调动蒋说了算。该集团解放战争期间被调离陕西胡防区的部队多了。北平的李文兵团(含石家庄被歼的罗历戎第三军、在北平先被重创后被改编的16军)、山西临浮官雀战役被歼的黄正诚天下第一旅、太原战役被歼灭的30军(黄樵松当军长那个军),还有在山西历次战役被歼灭的该集团其它部队。

“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我第一次见这段话是四十多年前的读物《淮海大战》,印象中是刘伯承在1948年出大别山前的一次会议上对下属高级干部讲形势时说的。

家园 这一段深得国军之妙

从六营集跑到济宁的整编32师和70师余部,保存了强大的战斗力,在7.16-7.21日济宁防卫战中,和整编72师新15旅一起,重创了华野外线的3纵、8纵22师,战史记载突入城内7个连,全部损失,歼敌1000余人,我方损失4000余人。可见刘邓活做得不干净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刘邓手下的残兵败将“重创华野”,全赖友军不给力。

挺耳熟的,国军直呼内行,“这套我熟”。

家园 吹牛皮的危害是古今中外的

比如1944年的台湾冲航空战,日本陆基航空兵谎报战绩,胡说什么击沉空母11艘、击破空母8艘、击沉战舰4艘,大本营据此发动莱特湾大海战,以为自己有能力扫荡美军剩余舰船。结果损失航母四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十艘,联合舰队被一举打断了脊梁骨。陈唐的冤,与之相比只是毛毛雨。

家园 你假设我的观点,我就得认真一下

我在河里一般不抬杠,对不同意见一笑就过去了,毕竟网上聊天就是图一乐,又不决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

你不愿意承认自己看法有缺点,我不勉强你。但我对你假设我的观点感到意外,是你理解不到?还是看帖不仔细?所以我就不得不认真一下。在这里阐述完了我的观点,就不再跟你的贴了。

你起先说毛要求刘邓部挺进中原,为救“领袖”不惜准备牺牲刘邓:

毛泽东事后也表示,做好了牺牲掉中野的心理准备。有什么是值得牺牲两位上将军及其全军来达到的战略目的?

当然是保卫领袖。

我跟帖的意见是:此非毛之所为也。毛不惜危险也要留在陕北,把自己当棋子调动敌军,分担各战略区的压力,并没有把自己安全看得那么重。如果他看重自身安全问题,他完全可以东渡黄河解决之,而不必用准备牺牲掉刘邓这样的办法。

这个分析,逻辑上有问题吗?

接下来你的回答就有意思了,说是我的意见是让中央过黄河,然后大批特批“我的观点”。

你让毛泽东渡黄河避险,他要那么做早就和刘朱一起去西柏坡了,何必留在陕北?你这样说,既低估了当时陕北的困难艰险,也轻看了毛泽东乃至中共。

你是年轻,看不懂别人意见?还是看懂了,纯粹为了抬杠?我倾向于认为是前者。

接下来你的一段话也是很有意思的:

你以为“领袖”是毛泽东一人?“领袖”是一个群体,就是党中央

毛泽东要负责党中央这个群体!我前面说了周恩来、任弼时都跟他在一起呢!

你算一算看中央红军过湘江的时候牺牲了多少战士,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党中央的安全。

你的意思是毛主席本来不关心自己的安全(生死置之度外了嘛),但是一想:还有周恩来、任弼时的安全要考虑啊!他们两位和前委同志的安全是重于刘邓十二万人马的,于是下达了挺进中原的命令......可我还是不明白:如果他如此看重周、任以及中央前委的安全,他还是可以安排他们俩甚至整个中央前委过黄河嘛,有必要准备牺牲一支十二万人的部队吗?

至于你提到的红军过湘江的做法,似乎还有比较推崇的意思。当时几个军团像轿夫抬轿子一样、不惜重大牺牲护着中央纵队过江,而中央磨磨蹭蹭,招致几个主力军团重大损失,那时候的指挥是三人团不是毛主席!三人团这种做法在遵义会议上是被批判的。毛的主张是中央纵队轻装,党中央委员们下到各军团去兼职,中央不能再成为野战部队的包袱。

红一团强渡大渡河后,船不够全军过河,只能指望夺取泸定桥,毛主席让刘伯承聂荣臻率乘船过河的红一团在右岸配合夺桥,自己和中央留在了江左。面对夺桥不成就成为石达开第二的局面,他怎么不率中央也乘船过河呢?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和中央的命比下面的部队更重要,他对刘聂二人说:如果我们过不了河,你们就继续革命自己干....这才是毛主席的做法。

通宝推:东方的木头,
家园 你前帖的原话如下

领袖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教员完全可以东渡黄河获得安全

体现两点:

1.你认为“领袖”仅指毛泽东;

2.“教员完全可以东渡黄河获得安全”——然后你在这个回帖里说我:“说是我的意见是让中央过黄河”

你上一个帖子在提领袖安全的时候仅指毛泽东,到这个帖子知道捎带上中央了,有进步。

“准备牺牲掉刘邓”和“做好牺牲掉中野的心理准备”这差别可太大。前者是你说的,我要没理解错,你这话翻译一下就是“让刘邓去送死”?不知道我如果这句话改成“做好中野牺牲掉的心理准备”你会不会在“假设我的观点”的时候有不同的认识?

每个买保险的人理智上都能认识到发生意外的可能并对此有心理准备,但并不意味他会去促成意外的发生。毛泽东理智上能认识到中野牺牲的可能并对此有心理准备,但并不意味他会去促成中野的牺牲。

我不满意的是你“假设我的观点”——共产党的领导故意“牺牲全军保卫领袖”。如上,我的帖子里没有“为了保卫领袖而有意牺牲全军”这个因果关系。

下面这段表明你没有看或者是没看懂我为什么要引用范天恩那段话,借用你的原话:“你假设我的观点。”我只澄清一句话,“有什么是值得牺牲两位上将军及其全军来达到的战略目的?当然是保卫领袖”是我的观点,不是毛泽东的。毛泽东和党中央认为冒着牺牲的风险留在陕北是必要的,认为冒着刘邓牺牲的风险跃进大别山也是必要的。而你的意思是两者都没必要?这我虽不同意但没意见,网上键政各有观点很正常。你认为牺牲总是可以避免的,我不同意,如果党中央和中野之间不得不二选一,我选择牺牲中野。我相信如果当时党内民主投票,结果也一定会是牺牲中野。

你的意思是毛主席本来不关心自己的安全(生死置之度外了嘛),但是一想:还有周恩来、任弼时的安全要考虑啊!他们两位和前委同志的安全是重于刘邓十二万人马的,于是下达了挺进中原的命令......可我还是不明白:如果他如此看重周、任以及中央前委的安全,他还是可以安排他们俩甚至整个中央前委过黄河嘛,有必要准备牺牲一支十二万人的部队吗?

至于说湘江,我不推崇那场战斗,但不能轻飘飘地认为那场牺牲没必要,那是不得已,不是领导层有意葬送。你潜意识里总是认为牺牲是可以避免的,这种思想其实在当年的残酷斗争中非常危险。这会让你在面临“不得不做出牺牲”的情况时,总是寻求不做牺牲,而一旦有所牺牲,则会认为是别人“故意牺牲”你。

家园 你前帖的原话如下

领袖的安全固然重要,但教员完全可以东渡黄河获得安全

体现两点:

1.你认为“领袖”仅指毛泽东;

2.“教员完全可以东渡黄河获得安全”——然后你在这个回帖里说我:“说是我的意见是让中央过黄河”

你上一个帖子在提领袖安全的时候仅指毛泽东,到这个帖子知道捎带上中央了,有进步。

“准备牺牲掉刘邓”和“做好牺牲掉中野的心理准备”这差别可太大。前者是你说的,我要没理解错,你这话翻译一下就是“让刘邓去送死”?不知道我如果这句话改成“做好中野牺牲掉的心理准备”你会不会在“假设我的观点”的时候有不同的认识?

每个买保险的人理智上都能认识到发生意外的可能并对此有心理准备,但并不意味他会去促成意外的发生。毛泽东理智上能认识到中野牺牲的可能并对此有心理准备,但并不意味他会去促成中野的牺牲。

我不满意的是你“假设我的观点”——共产党的领导故意“牺牲全军保卫领袖”。如上,我的帖子里没有“为了保卫领袖而有意牺牲全军”这个因果关系。

下面这段表明你没有看或者是没看懂我为什么要引用范天恩那段话,借用你的原话:“你假设我的观点。”我只澄清一句话,“有什么是值得牺牲两位上将军及其全军来达到的战略目的?当然是保卫领袖”是我的观点,不是毛泽东的。毛泽东和党中央认为冒着牺牲的风险留在陕北是必要的,认为冒着刘邓牺牲的风险跃进大别山也是必要的。而你的意思是两者都没必要?这我虽不同意但没意见,网上键政各有观点很正常。你认为牺牲总是可以避免的,我不同意,如果党中央和中野之间不得不二选一,我选择牺牲中野。我相信如果当时党内民主投票,结果也一定会是牺牲中野。

你的意思是毛主席本来不关心自己的安全(生死置之度外了嘛),但是一想:还有周恩来、任弼时的安全要考虑啊!他们两位和前委同志的安全是重于刘邓十二万人马的,于是下达了挺进中原的命令......可我还是不明白:如果他如此看重周、任以及中央前委的安全,他还是可以安排他们俩甚至整个中央前委过黄河嘛,有必要准备牺牲一支十二万人的部队吗?

至于说湘江,我不推崇那场战斗,但不能轻飘飘地认为那场牺牲没必要,那是不得已,不是领导层有意葬送。你潜意识里总是认为牺牲是可以避免的,这种思想其实在当年的残酷斗争中非常危险。这会让你在面临“不得不做出牺牲”的情况时,总是寻求不做牺牲,而一旦有所牺牲,则会认为是别人“故意牺牲”你。

通宝推:和平共处,
家园 蛤蟆功粟裕最拿手——

蛤蟆功粟裕最拿手——豫东战役被邱清泉俘虏几千伤员,六纵一下丢枪6000,有的连才4-6个步枪班,团以下保命思想严重,居然也被吹做大捷

家园 既然你的理解能力如此,我就不做计较了。
家园 我下面的话是补充给大家看的,你怎么理解、计不计较无所谓

我只是借这个地方阐明一下毛泽东对这类牺牲风险的考虑方式以及邓小平对这封电报的着眼点。

你想计较的时候就计较,想不计较就不计较,真是宽宏大量啊,你以为你是谁呀?

---------------------------------------------------------------------------------

毛泽东一向有底线意识,最有名的表现是五十年代发表讲话“原子弹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赫鲁晓夫十分惊骇的中国死几亿人还有几亿人的那次。那次艾森豪威尔听懂了。

但其实这种思维贯穿毛泽东一生。

习近平在谈底线思维的时候,讲到毛泽东在七大期间谈了一些今后可能遇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毛泽东在57年也曾讲过这件事:“‘七大’的时候,我讲了要估计到十七条困难,其中包括赤地千里,大灾荒,没有饭吃,所有县城都丢掉。我们作了这样充分的估计,所以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现在我们得了天下,还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

“所有县城都丢掉”,有没有点“牺牲西安以东城市”的意味?

胡乔木还曾回忆,当时毛泽东还讲:“我曾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讲过:我们有一百支枪,你们有本领缴我们九十九支,我佩服你们,因为你们会打,我们不会打。一百支枪被你们缴去了九十九支,我们还剩下一支,用这一支枪,我们也要打下去。”

这是毛泽东底线思维的方式,并不是说毛泽东心理阴暗,有意以牺牲同志为目的,扯到为保包括自己在内的领袖安全也想多了。但是提到“保卫领袖”,我认为对军队来说天经地义,这一点我后面讲邓小平的时候还要讲到。

具体到大别山,毛泽东当时设想了好坏几种情况,无一例外都需要“付出代价”。事后他说刘邓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我们知道这最好的结果的代价是中野减员一半,那么最差的结果会付出何种代价?当然是减员远超一半。这一点毛泽东不可能考虑不到,但正如他所说,“用这一支枪,我们也要打下去”。这才是正确理解毛泽东如何看待牺牲的方式。

从军事的角度讲,毛泽东在那封“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中,其实已经放弃了强求刘邓立即跃进大别山的想法,第一句话就同意“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毛泽东此时对待刘邓有如后来对待粟裕,充分信任,充分放手,只要你们能达成目的,去或不去,早去还是晚去,可以自行决定。

但领导的信任不是部属躺平的借口。邓小平晚年曾说:“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邓小平并没有满足于毛泽东同意他们的原有计划,可见邓小平的着眼点在于保卫领袖的政治意义,不管有人如何厌恶邓小平,他这份政治觉悟值得称道。

通宝推:翼德,和平共处,
家园 中共中央的贺电

“这一辉煌胜利,正给蒋介石‘肃清中原’的呓语以迎头痛击”——毕竟中共中央懂什么战争,居然说是辉煌胜利。

家园 鬼扯淡

脱离根据地的来回拉扯根本不能支持大军进行有效作战。

从刘邓南进,到十月,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就是自卫战争升级为解放战争的几个月。

家园 这不是很正常吗?

粟裕1946年说要依托老根据地作战,1947年就认为长期停留在老根据地无法打破僵局,甚至要崩盘。

传统农业社会,一年全面战争打下来是什么样子,当时的中共领导层要比我们清楚多了。

家园 要换了别人挺进大别山,你就没有这么多说辞了

无非286是二野的政委,不就这么点事吗。

家园 毛选遍全球

诸君可见第二新中国 。

世界现实告诉了。

口传心授,看君文章辩论又深了了一些理解。

中华文明伟大。毛教员伟大。

多说一句废话老人家一辈子都没考虑自己的荣辱、安危。

严谨一下,1920.

101的天才论我是心服口服。万古如常夜。

否定天才论是老人家是党。

手握一把烂牌,横扫千军万马。

你说人民,人民说是你。

通宝推:真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