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林彪在塔山的排兵布阵,事先已决定了此战有胜无败 -- 忘情

共:💬78 🌺3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永备工事落后了,最新的战术是散兵坑。

永备工事是一战的打法,二战就无法挡住步兵炮和重机枪封锁枪眼了。

最新的战术是散兵坑。解放战争后期华中的国共两军都开始普及散兵坑了。黄百韬的碾庄和杜聿明的永城都是散兵坑结构,依托村庄组成散兵坑的防御工事,共军根本打不动。

长津湖美军也是散兵坑,共军也打不动。

家园 一般城市没有城墙碉堡等永备工事,早便宜共军了

“黄百韬的碾庄和杜聿明的永城都是散兵坑结构,依托村庄组成散兵坑的防御工事,共军根本打不动。”

各国军队吃饱了撑的修碉堡和各类防御体系?

碾庄永城多大面积多少守军?国军精锐才守了多久?一般城市没有城墙碉堡等永备工事,早便宜共军了

“长津湖美军也是散兵坑,共军也打不动。”

那霉菌拼命逃跑是为什么?

家园 根本就不该在陕北搞武装大游行

30多万人,要是都拿去搞一个松花江防线。起码能在吉,辽立足一下。哪怕有时间把沈阳周围的工业稍微恢复一下。 这也算没白来东北一趟。

当年党内让老蒋把张小六放回东北,收拢一下人心。老蒋也不肯。其实东北军都没了,去了也是个吉祥物,但却可以快速收拢上层人心。这个也没做。都快完蛋想到了找一帮东北军老人(张学思之类的),早干什么去了?

家园 老蒋不敢放张学良去东北

要放张学良,抗战期间就放了,何必等到抗战胜利?

老蒋心胸太狭隘。早把张学良杨虎城放了,抗战期间这俩人只能率部拼命,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既显示了老蒋的宽容,也除掉了异己。但这样的办法,老蒋不敢用。

家园 那陕北、西北要不要了?如果共军可以成功,也未必不是实力啊

确实不如东北基础好,但是东北直接面对毛子,你觉得国民党面对外蒙古、朝鲜、苏联、内蒙人民自治政府的压力,几十万人就够了吗,还能摆50万?

那时不是今天被美国洗脑了,苏军打死德军的风头还在啊,就国民党乱吃乱喝的那股腐朽劲,你觉得他们有胆子对抗苏军吗?

他们敢于面对苏军的压力吗?不可能的啊。

共军在里面是沙发,国军在里面可就是监牢了。这是一块。

另一块,可是蒋介石要消灭敌军首都啊,这个摧毁意志不是开玩笑的啊。

国军在东北打出来,完全是周总理战略失误,盲目相信和平建国,没有快速有力的集中注意力在东北的结果,否则,杜聿明他们根本进不了山海关。

是蒋介石利用了周总理的犹豫、缓和、盲目相信蒋介石自己和平建国,挟持美苏控制限制了东北我军的行动,导致了杜聿明冲进了东北,非常可惜。

所以,来得容易,但是蒋介石也不珍惜,还是要使用传统汉地18省,作为自己的基础。所以他始终犹犹豫豫,以耗尽掠夺为主。

然后还要想随时抛弃,这也算了,还非得找替罪羊,这种犹豫愚蠢的操作导致了,他不可能把胡宗南派往东北,放弃马家军等等等啊。

家园 散兵坑的性价比可以具体的看

永备工事在日俄战争中成名。大连鸡冠山可以看到俄修筑的永备工事。墙壁有1米厚,水泥钢筋不同于常见的民用建筑,颜色赤红色,如同特殊耐火砖一样,历经百年仍然让人惊叹,守军还有当时才出的马克沁重机枪,最后是靠280毫米的重炮攻下来。

而德国在二战末期的齐格菲防线(630公里长)仅仅坚持了4个月。这时的性价比不高了。

国军在48年以前村落守卫战,共军用大口径迫击炮+平射炮火力准备20分钟,基本就把守军的防御打乱了,然后夜战冲锋,不管是傅作义的虎头师还是莱芜的美械师都守不住1晚上。但是共军面对国军的永备工事就打不动,比如四平。

48年后共军中步兵炮和直射的山炮,加农炮普及后,可以从射击口把炮弹打进去,封闭的空间内炮弹一爆炸就全完了。城墙就用105美榴打城墙中段,没有美榴就日榴105打。天津的时候,共军出动了日榴240和美榴155,不用近迫作业,直接远轰城墙。显示了高超的炮兵技术。

这个时候拥有永备工事的济南,天津,锦州,1个阵地最多挡2天。当然了对付步炮协同比较差的渤海纵队,东野独立师,11纵的部队,永备工事还是能挡住的,毕竟军事指挥也是一门学问,步炮协同需要训练。

面对加强了火力的共军,用散兵坑+机枪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散兵坑可以随时增加机枪的数量,而且反冲锋收复阵地后可以随时变换阵地,挖出新的散兵坑。不至于被共军炮兵按照一个参数炮击,反复犁地。

比如黄百韬面对共军的集中兵力一点突击,在100米正面上集中了20挺机枪。如果修战壕,20挺机枪一字排开5米一挺,共军的排炮就能轰下来。但是散兵坑可以分布在几百米的纵深内,炮火准备的就需要多10倍的面积。

9纵打济南外围的永备工事(茂岭山)一个冲锋就打下来了,可是打上述的碾庄伤亡惨重7,8次冲锋也打不下来,后来聂凤智集中了大量的重火力,各种炮火不停的轰击,把这100米轰平了才打下来了。虽然说只要火力够,不管是什么工事都能打下来,但是散兵坑性价比更高。

关于永城,忘情的另一个帖子里有人讨论说永城的中野守军空虚。

国军自始自终就没学会打了败仗该怎么跑

这之后的故事是急忙赶来的华野8纵王建安,就是后来的26军,莱芜在不动村1晚上打掉了美械师。到了永城之后马上对国民党守军的小村庄发起冲锋,因为他们按照老经验知道这种小村子怎么打,但是这时的国民党已经是村外的散兵坑+村内的防御体系了,匆忙赶来的中野部队碰了个大钉子。说明中野部队对散兵坑和攻击散兵坑防御没什么经验。

估计12兵团黄维也不会,还按照老办法修伏地堡呢,中野的炮火比较缺乏,结果都差不多。但是如果是散兵坑式防御,华野的炮兵来了也能多坚持几天。

家园 共军在塔山的伤亡也很严重

塔山之战可以说是两军相逢勇者胜的典型,难得国共双方都拼了老命。国军气势终究稍逊一筹。

通宝推:网海,
家园 胡宗南的部队战斗力比较低

晋西北和陕北战场如果排名的话,基本是这样的。

一流部队:

共军精锐王震359旅改编的西北野二纵,

国军李铁军的第5兵团的重建的整3师

国军钟松的整编36师

二流部队:

共军陈赓的四纵

共军西北野一纵,

国军的李振的65师

其他不如流。

用李振清的65师做标准,65师苏北被粟裕打击过(有些水分),在山东战场上的时候完全是肉包子部队,胡琏回忆一起在莱芜新泰行军的时候,需要18军派出4个团,从4面保护65师。叫赵匡义千里送京娘。但是65师经过休整后投入西北战场,成为胡宗南的主力,胡宗南把李振提拔为18兵团司令。

因此哪怕是胡宗南都调出陇海线,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完全是送人送枪来的。

家园 放了张学良等于是让张国焘回到红四方面军

任何政治家都不能把自己的政治对手放虎归山,除了华国锋这样的政治小白。

家园 他的意思应该是胡宗南调往松花江,只可惜太短暂了

就是到了松花江,也是林彪过了危险期。

也没啥用。

败仗和败仗也是不同的。林彪只是为了缓冲罢了。

他大概是想说,在杜聿明追击期间,胡宗南部调往东北。

应该承认,胡宗南部实力是不错的,军队装备很好。

但是,即便到了东北估计还得修整一段。

这就难办了,时间上赶不及,还是打不过林彪。

只能在初期有点用,然而到了就过了初期了。

南满也不怕,可以撤往朝鲜。朝鲜人民军弄死过境的国军。

家园 说林彪在打锦州时的顾忌和犹豫是非常不公正的,

主要问题是他跑到温都尔汗了。指挥员定下作战决心是最难的,敌情我情又都在变化,思维决策上的的顾忌、犹豫、翻来覆去都是正常现象,层次越高越是这样。

家园 姜克夫在《民国军事史略稿》里这样评价胡宗南部战斗力

大致说:胡宗南除了参加过淞沪抗战,就调到西北围堵延安,再没上过抗日战场。而是靠吞并在抗日战场打残退西北休整补充的杂牌军壮大自己的派系,挤走蒋鼎文,继任第一战区司令。到抗战胜利胡部成了蒋军黄埔嫡系中最大的派系。但几乎没怎么参加过抗战,战斗力很弱。

胡不安野心很大,想当“三北王”。为了占地盘胡部分出大批部队进入西北、东北和华北。但胡的部队如李文兵团,石家庄罗历戎第三师,战斗力都比较一般。邯郸战役被歼、起义三个军。在新疆被苏蒙联军和三区民族军歼灭的部队好像也有胡的部队。在陕南战场胡起家的第一师第一旅还曾被陈庚重创过。

通宝推:燕人,网海,
家园 何柱国刚回到东北就给下毒毒瞎双眼,又怎么可能放张学良回东北。
家园 罗历戎第三师撤出石家庄一天才走30里路

莱芜战役的时候,桂系46军一天能走90里路,这个差距实在太大了

家园 很弱应该过分了,估计是不怎么愿意打仗,如果用罗历戎做参考

其实打石家庄,我们也很辛苦。

就是有点养尊处优,胡宗南的确有一些野心,安心做个地方军头,很开心。他比较听蒋介石的调遣,就是出工不出力。

这并不意味着西野打仗可以开玩笑。

第一师第一旅的失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解放战争开始,应该还有点心气吧。

多少估计,感觉胡宗南不愿意打内战,到了台湾,他就沉沦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