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水浒》中鲁智深出家花了多少钱? -- gb2312

共:💬31 🌺2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小说作者应该是借鉴自己生活时代的价格水平,较难参照百年前的

毕竟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可没有现在的条件获取大量资料。这就像是说起水浒里的社会状况,没有人会说是展现了北宋徽宗时代的情况,而都是说反映的是元末明初的社会情况。

家园 还有一个故事:十五贯 -- 补充帖

十五贯这个故事挺好的,就是有一个问题:足额的十五贯有六十公斤。娄阿鼠是怎么轻松拿走的?所以原著环境下大家都理解是钞票(古代纸币),由于明末开始货币全面白银化,导致现代读者对南宋到明初这段,市井民众广泛使用各种乱七八糟纸币的时代有了隔阂(对了,包括度牒,也是一种纸质有价证券)。南宋将领张俊,贪财,聚敛了很多金银,其中银子就铸成1000两一个的大球,号称没奈何——盗贼虽然想要但是拿不走、因为是圆的还难切碎。没奈何四十公斤,就是10贯钱那么重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元末到明中期

宝钞、铜钱和白银并行期间,就是水浒的货币背景

计价已经习惯用贯了——注意没有完全变成白银多少两,说明明后期货币白银化的时代,水浒传已经定本了,但是因为纸币的价值波动很大,水浒不同段落又成于不同时间,所以内部的情节也不完全自洽

但是有一点,在水浒里面收买别人,还是白银最好使。最神奇的就是宋江,这黑厮简直是个移动自助提款机😂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林冲估计也没拿走

再将二十五两一绽大银送与林冲。又将银五两赍发两个公人。吃了一夜酒。次日天明,吃了早饭,叫庄客挑了三个的行李。林冲依旧带上枷,辞了柴进便行。

估计最后只拿了银子,那个沉重的“套餐”确实不太适合……

家园 通货膨胀在古代历史周期律中的地位、作用被低估了?

农耕社会通胀的根源有哪些?

家园 明代官场顶层的重大交易费用是三万两

明史资料中常见顶级勋贵、阁辅尚书、掌印太监之间政治交易,伴随的金银交通价码行情就是三万两。

这个价码也许在唐宋时也差不多。水浒中的十万贯生辰纲,折算起来就是三万两。重量一吨有余,约两千两百斤。需要安排十几个军汉挑担押送,很写实。

网络扑街写手们的主角配角,动辄就凭空豪掷几十百两银子吃早餐,随手就扔给卖烧饼的马云马化腾。几十万两银子在县衙官吏、乡间土豪的日常中随意礼尚往来。很难让人不骂他们:一辈子没见过几个钱的穷酸。

家园 下棋的“将”,好像意思类似。
家园 是不是有可能是十五串?每串十枚?

又或者当时非标准的钱已经没那么重,每贯也其实没那么多,完全是臆想,请教。

家园 随便查一下,一斗大概12.5斤

这是宋到近代的斗,不是先秦或者汉代的哈,否则廉颇和诸葛亮要撑死(因为史书上都写他俩的饭量,廉颇甚至食斗米——越早的斗越小)

而标准十贯钱,就是我们说一贯一千个铜钱,铜钱是小平钱(对了,宋徽宗这个混蛋还真铸造当十大钱来着),其体积已经和一斗米差不多,假设真的是一斗米上放十贯铜钱,那是很大一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家园 古时女人都很值钱

像明末《今古奇观》里有写拐带小女孩卖50两银子的,杜十娘这种过了气的红人,赎身就要300两,对应当时物价简直高不可攀。红楼梦里贾赦想纳鸳鸯不得,后来在牙婆手上卖了一个,也要800两,可以在京城卖一小房子了。

家园 宋江是社交达人

明面上的县政法委书记,暗地里周围县黑社会幕后大哥。

山东呼保义,名号不是白叫的。保义郎做事,可是比柴大官人名正言顺得多,江湖口碑足可任其潇洒行事

家园 铁币纸币

中国缺金银铜,硬通货长期紧缩,越来越值钱,因此有钱人会囤硬通货,市面上流通的贵金属越来越少,导致紧缩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五代军阀们想了个办法,发行铁币,价值全靠武力维持。既然可以不用贵金属,自然也可以不用金属,宋代终于进化出纸币,从此政府发钞不受限制,想印多少印多少,通货膨胀严重。

到了明代晚期,日本和南美白银大量流入,终于不缺硬通货了,因此没人用纸币了,又回到白银。。。

家园 江湖上确实如此

不过宋江想要阶层跃升,就需要柴进这样一位引路人,至少是应付场面。

这方面宋柴二人再次同场对比,是在李师师处。

但是李师师说些街市俊俏的话,皆是柴进回答;燕青立在边头,和哄取笑。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把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柴进笑道:“我表兄从来酒后如此,娘子勿笑。”

说起来柴进绰号“小旋风”,向来未觉有异。忽然想到李逵绰号“黑旋风”,二人天差地远,外号却如此相近,不知作者有何深意?

家园 请加个定语,漂亮--女人

漂亮女人才值钱。

家园 铁钱到白银的转换,体现了古代中国通胀的特点

大前提:清后期之前,中国还是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大部分居民为乡居的农民,货币使用量少

小前提:但是由宋到清,大部分历史时段都是统一王朝(宋以后最多是南北对峙,但是五代十国那种碎一堆的割据很少见了),控制面积较大的政权,总有足够的经济余量,需要货币经济

结果:中国古代政权的通胀能力比较差,铜钱、铁钱其实通胀的难度很大,因为铸造成本并不低,实际上经常宝泉局是赔本的——铸大钱行不?不行,因为和现代经济不一样,过去民众日常生活对货币的需求不那么大,一旦通胀达到一定程度,居民会自发不用货币,或者转而改变贴水——当十钱只能当三使。

但是,明代自宝钞失败之后,彻底放弃了对货币的管控,在近五百年内,白银作为主要货币,都是称量使用的,完全无法通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