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朱镕基的战略与战术 -- 语迟

共:💬73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朝鲜战争不敢苛同!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吃亏最终吃在哪儿?

后勤!毛在三年内战中大口吃肉吃惯了!一开始确实也想在朝鲜大口吃肉!

但一是朝鲜的地形、二是志愿军的后勤,三是美军的技术优势最终使毛的愿望不能如愿。也最终改变了将美军赶下海的期望。

如果林彪上阵的话,大的歼灭战是有的,但以当时所处的条件,最终平局的结果是不会变的。

家园 【建议】换一个比较对象怎么样

拿老朱和老毛、老邓来比,好象说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以语迟兄的知识准备而言,似乎要说服大家也不很容易(希望你别生气)。不如换个人来与朱总理做比较。

比如把老朱的十八代祖先请出来,就是那个同样当过国家领导人的朱元璋,让他俩比比。这样一来,信口开河也更加容易、更加轻松一些。

早就已经有人论证朱鎔基是朱元璋的后代了,理由是:

朱元璋有26个儿子,当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将会有重名的危险时,就给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其中后来当了皇帝的燕王朱棣家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而另一拨,岷王朱楩的辈分表是“徽音膺彦誉,定幹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明朝灭亡时,岷王才传到企字。而朱基他爷爷叫朱访绪,他父亲叫朱澍,对照一下。呵呵,这才是正宗的“反清复明”呀。(有人建议,朱家公子按字辈应当叫朱钱?)

建议语迟同学根据这条线索继续忽悠,反正他们都是一家人,说谁和谁一样,谁比谁强点,没人会计较。

嘿嘿,再说一遍,开玩笑的啊。看你们讨论得太严肃了,调剂一下。

家园 啊呀不得了

如此说来,朱喜钱,朱贲青,朱从良 。。。 。。。

家园 是真的吗?还是开玩笑?

朱访绪和朱宽澍虽然第二个字符合规则,但是第三个字显然不符合规则了。访字辈应从木字旁,宽字辈应从火字旁。

家园 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开玩笑

从道理上讲朱元璋的子孙们的名字应该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生水, 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既然朱总理名字带土(推下来也应该如此),那么他爹他爷应该有火有木。可是没有,这确是个硬伤。但查明万历时期,岷王为朱定耀,似乎他也没有按这规矩来,可见普通王族执行这个原则并不严格。

另,转一段文字上来,权作为参考吧:

岷藩后裔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即镕垂),曾对棠坡朱氏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整理的资料来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这一支,朱镕基应该算是岷藩十七世孙。

关于岷藩家族,刘佑平先生的《中华姓氏通书·朱姓》中有如下记载:岷藩开基始于朱楩,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岷王朱楩因被西平侯汰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州。朱棣称帝后,他恢复爵位,回到云南,但此后又在永乐六年(1408年)被削除护卫、官属。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令朱楩自云南北迁至湖南武冈。1450年朱楩去世,谥为庄,史称岷庄王。

岷藩后裔在武冈生息100多年后,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朱氏家族四散逃离,其中的一支逃到了长沙棠坡,朱天池老人曾到云南、武冈等地调查过这段历史,“经过动乱后,逃到棠坡的只有几个人,而且很穷,只能靠教书为生。”按后来的阶级分析观点,这时候的棠坡朱氏一穷二白,算得上赤贫,在其后的几百年间,他们开始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过程。在此期间,朱家陆续有人入仕,但从后来的记载来看,真正让朱氏家族脱贫致富的,是朱镕基的曾伯祖父朱雨田(字),朱氏族谱的记载中说,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粮食丰收,谷贱伤农,达到了千钱三石的低价,朱雨田倾其所有买入,次年天灾,粮价飞涨十多倍,朱家从此“起富不愁衣食”。并开始广购田产,在城乡筑室置房。

关于这段轶事,长沙市地方志中亦有记载:朱雨田此后转贩盐茶、设钱庄、开矿业,终于成为长沙首富,他修建的朱家花园,“登之可极尽岳麓湘江之胜,名于是邦矣”,列为长沙园林之首。

朱镕基的父亲名宽澍,字希圣,他是个遗腹子,其父还没有见着他的面,就已去世。朱希圣有兄弟6人,另有姐妹数人,他排名老幺。据闻朱希圣绝顶聪明,年少即博览群书,颇有抱负,他曾取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意,自号“清醒上人”。

朱希圣十多岁时,就染上了肺病,俗称“痨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种病基本无法医治。朱天池告诉记者,朱家长辈于是决定,给朱希圣娶亲“冲喜”。

“冲喜”是当时农村的古俗,一般是男方家有人病危,急需有个内当家主妇,再就是希冀以结婚的大喜来冲刷晦气,让喜神驱逐病魔,以期让病人因此脱尽晦气而康复如初。

朱镕基的母亲张氏(注:海外媒体误为余氏,余氏实为朱天池之母)就是这一情况下,匆匆嫁入朱家,从后来情况推断,时间应该在1927年末到1928年初。朱天池回忆:张氏的个头比较高,“长得很俊秀”。

“冲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张氏怀孕后,朱希圣身体日渐羸弱,没等到孩子出生即英年早逝。1928年10月1日,当朱镕基出生时,她的母亲张氏也感染了肺病,无法给孩子喂奶,其时朱天池胞妹朱荔裳刚刚出生,伯父朱宽浚遂将镕基接到家中,让妻子给他喂奶。

从没尝过父爱的朱镕基,与母亲相依为命,朱天池回忆,当时朱家长辈对孤儿寡母格外照顾,几位堂史弟音也相处亲昵,那时朱氏长辈都喜欢唱京戏,每到闲时,叔伯史弟便相聚一起,拉二胡、打锣鼓,唱功好的便一展歌喉。耳濡目染,朱镕基等几史弟竟也无师自通,爱上了这一“国粹”,甚至后来当上总理,朱镕基仍乐于在一些场合展示自己的京剧唱功。

朱镕基跟大哥镕坚的感情尤其好,后来的交往情况,似乎也可佐证这一点:1998年,身在美国的镕坚90大寿暨婚庆60周年,朱镕基特意题辞“金石不渝、百岁可期”,以资祝贺,这应该是“诫题辞”的朱镕基,送给亲属的惟一墨宝。

朱氏大家庭在朱镕基出生的时候,已经准备分家,此后不久,朱宽浚赴扬州工作,举家东迁,直至抗战前夕才返回,朱镕基母子分得的那份田产,便委托给“满伯”朱学方代管。

不幸之事在朱镕基9岁多的时候再次降临,染病已久的母亲张氏辞世,朱镕基父母双亡,成了孤儿,朱学方负起了抚养他的重担。

以上种种,是真是假,我没有办法考证。呵呵,反正,即使是开玩笑,也是他们老朱家自己开的头,与马甲我无关哦!

家园 谢谢你的鲜花

朱定耀可以凑合,因为我们大概可以认为“光”通“火”。与朱定耀同辈的正德皇帝,讳朱厚照,也是假冒火字旁。但是朱访绪和朱宽澍就差得太多了。我google了一下,有帖子说,朱镕基的祖父亲叫朱访楮,父亲没有严格按五行的排行起名,应用“火”字结果取名为“澍”,“水火既济”犯了命相大忌,早早死掉了

家园 这朱前总理嘛,一句话就可以给他盖棺论定

就是,朱某就是一个十足的王八蛋!祸国殃民!

家园 不对不对

纳米MM,是一个十足的王八蛋!祸国殃民!这可是两句话。快改改。

家园 呵呵,有道理有道理,花上
家园 这个贴怎么顶个没完了?算了吧不要顶了吧?
家园 nod,感觉龙可是一个算计精准的,当然是在自己身上。
家园 亮哥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家园 【讨论】这厮就是个2b

折腾老百姓有一套。沽名钓誉更厉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