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信仰的随笔 -- 马前卒

共:💬35 🌺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问题了?

呵呵,如果没有问题,我去休息了.

家园 那两个问题依然等待您的答案. 不过不急, 您先去休息吧

慢慢想, 想明白了再回答.

家园 我回答完了.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继续想.

我的回答见楼上

帖子留在这里,留给你看.我不改. :)

家园 天理昭昭, 顾左右而言它"我的看法,对你重要吗?"不是回答问题

"我的看法,对你重要吗?"

您的高见对我很重要, 您不该弘法利生吗?

您可以逃避关于"邪恶"的解释, 那我问您个简单的Yes/No的问题:

您曾经说过某个组织是邪恶的, 或者: 为您所尊敬的人曾经说过某个组织是邪恶的, 并且您也表示赞同?

YES/NO?

------------------------

你的两个基本论断:

1. "信仰是神圣的"

推论: 某人信仰每天须杀一人作祭祀的牺牲. 他并且付之行动. 这个信仰也是神圣的.

2. "存在就是正确的"

推论: 存在的/正在进行的宗教迫害也是正确的.

这两点著名论断值得在您的同修之间广为宣传.

------------------------

家园 我说了你就能明白?

如果你能理解,就不会问到现在.

如果你不能理解,你又何苦再问呢? 我再说一遍,你就能懂?

呵呵,以你自己的理解,你把它说成看法也好,说成推论也好,那都是你的自由.

你思也思了,辩也辩了,你说的邪教,在哪里呀?

抬一个小杠哈 (就算我不抬, 还会有别人抬的) [衲子] 2005-09-30 06:25:36

"信"是必须的, 但"思辩"也是必须的.

"信"是指钻进去, 这必须先放下立场,放下成见才能做到.

但也需要跳出来, 审视一下这套理论体系. 这就需要思辩的能力. 否则, 若只讲"信"的话, 如果运气不好, 一头扎进了某个邪教, 岂不是惨了. (事实上, 随机挑选宗教派别的话, 绝大可能会挑上邪教.)

家园 只怕您不敢说. 连简单的yes/no的问题还在回避!

故作高深是没有用的, 谁在一直转移话题, 逃避问题, 一目了然!

简单的YES/NO的问题, 您怎么不敢讲真相了呢? 记住, 考验您心性的时候到了.

------

您的推论, 永远值得我们复习:

1. 杀人祭祀的宗教信仰是神圣的.

2. 宗教迫害是正确的.

-----

家园

家园 好贴

不过我觉着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存在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如果是宇宙观是基础,那么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是平行的,可能存在交集,但没有办法完全包容.

家园 信仰与价值判定

信仰,google中文自己的定义是“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几乎包括了生活中所有的方方面面。所以说,信仰,其实就是个人生活的准则。进一步解说一下,就是个人的价值判定的总和。

人活着,总是趋利避害的。(先不要急着反驳我这句话,看完了下文再说)只不过因为个人的价值判定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有着自己的看法。有舍身取义的,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舍生取义的人看来,自己选择死亡来获得所谓的义的价值,对于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以及相关者来说,是大于自己继续活着的价值的。而选择生存的,他们的判定则相反。但是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我们看待这件事情,由我们自己的标准,也即信仰。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的褒贬反映。这些个人的标准汇集起来,就形成了小团体的信仰,进而是社会的信仰。社会的信仰通过道德,伦理,以及法律的民俗的形势表现出来。但是,因为对于其中的利益的判定不同,很多时候,社会的信仰最终表现为多种利益的妥协。这种妥协,在民主社会,就叫做民主。在转制社会,在被称为大义。

因为信仰实际上是个人价值判断的总和,所以,每个人都存在着信仰。信仰并不一定要用宗教,或者道德,或者价值观的形式出现。正因为是价值判断的总和,所以,对于个人的信仰来说,这个信仰并不是坚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个人对于事物分析,以及其中的某些判定标准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会出现某些人对于同一事件,判别标准大相径庭的现象的出现。有些时候,这种现象会被称作,没有信仰。但是这种所谓的没有信仰,只不过是相对于提出称呼的人的判别标准而言。或者是相对于我们已经熟知的某些广为人知的判别标准而言,比如说,某种主义,或者宗教,或者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

所谓的寻找信仰,实际上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自发的一种寻找认同的本能在起作用。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世界,人生,和价值的取向被逐渐的固定了下来。这也是信仰被固定的过程。因为价值判定的获得,与学习经验密切相关,所以,一个人的信仰,与他/她生命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所受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作为个体的价值取向,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决定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就是社会的信仰)取决于其中的大多数个体的价值取向的综合。因为不同时期,地区出生的个体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很多人对于社会上价值取向的不定期变化,往往会感到迷茫。因为作为本能,他需要将自己的信仰与大众相配合,但是,这种配合又违背了早期生命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信仰。于是很多人感到迷茫,觉得自己的信仰被动摇,被改变。

说到最后,什么是一个好的信仰?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由价值取向和价值判定来决定的。1000个人会有1000种说法。作为一个社会生物来言,能够最大程度上扩大自己种群的生存的信仰,就是最好的。同样,这个最好又有无数种说法。

淡淡微风曾经问过信仰能够带给我们什么?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因为信仰本身就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价值判定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活着的目的和方向,都在这个信仰里面。这样说来,信仰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以及利益判定的综合体,也就是我们个体意识的代名词。

信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关键词(Tags): #信仰#价值判定
家园 是这么回事,凡所有取,皆是两边

那些无取无着的形而上的境界不是思维可以达到的,所以既然我们活而有思,思而有取,就要努力做一个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人。

善恶观念因人而异,就好像一条河横在眼前,从佛学较高境界来说,是河非河是名为河,佛眼中是河否?目健连尊者可以旱地生莲,达磨祖师可以一苇渡江,摩西可以劈水渡海。而对于我们来说,河还是河,不因为懂了缘起性空的佛理就认为它属于缘起实际上非河非非河等等。。。不会游泳跳进去是一定淹死的:)所以,该学游泳还是要学,该做善事修桥还是要修,在这种意义层次上,善恶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家园 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人生价值观

昨天看马前卒兄的帖子,就对这点有些迷惑,但是当时自己也没有想清楚,就存而不论了。

今天看了你的想法,我觉得挺好,帮我理清楚了我迷糊的所在,找到了反击点:)呵呵

先说说我看了你帖子的理解:

兄台认为:信仰,其实就是个人生活的准则。进一步解说一下,就是个人的价值判定的总和。由此基础上形成了个人-集体-社会的价值判断和信仰。总体来说,信仰就是我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以及利益判定的综合体,也就是我们个体意识的代名词。--这和现在很热门的企业的价值观、国家的价值观的说法同出一门。

如果引申一下这个观点,很多时候很多争论和决策的不同,其实无所谓对错只是价值观的取向不同而已,对不?呵呵,好像某学者就曾经说过,以后的世界大战会基于价值观而战。

而我觉得,单纯用价值观代表人生观整体是不恰当的,价值观可以作为一个了解整体的剖面和方法论,但是人生太复杂,无法用一个方法论和模型来走遍。

人生观的定义我就不重复了,马兄的主题帖已经说过了,我所补充的只是这点:人生观中的很多其实无法用价值观来判断。比如你说的舍生取义,我们可以说凡是有了舍和取就是作了一个价值判断(这也是广义的价值观所涵盖的范围),但是,人生的选择不只是价值判断就可以决定如何取舍的,还涉及到人生态度,对宇宙的终极看法等因素所决定。即价值观念在人生中只是一个组成部分。人生观当然会包括人生价值部分但是不是仅仅只有这个部分。

那为什么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互不可分呢?因为人生观很多时候表现在人生目的和意义上,恰恰这2者都是可以用价值观念来衡量的。但是,这2者其实也可以不用价值观念来进行衡量,人的感情和理智是永恒的话题。

上次为了解决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的这个疑惑,特地去麻烦了一下狗哥,在网页中重新发现了一个说法:人生价值观,我觉得这是我们所讨论的重点,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集,上个帖子没有说明白(当时我自己也没有想明白),就用这个帖子来作个补充说明吧:)

[/COLOR][COLOR=blue]

关键词(Tags): #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家园 关于价值

在价值判定和价值取向里面,这个价值的含义被大大的外延了。人类追求的东西,归结为三个字就是真、善、美。但是,对于真善美而言,狭义的价值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交集。如果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中,用到了价值判定和价值取向来说明问题。这里面的价值的含义就已经被大大的扩展了。同样,我在人生观,世界观里面的价值定义,实际上是等同于思维认可的意思。这种认可,是完全主观的,是因个人的成长过程和外界因素,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

这样来看信仰,实际上就是认可。只不过是长期的,比较固定的认可。Belief的动词也正是Believe。说到这里,就纯是饶舌了。

如果引申一下这个观点,很多时候很多争论和决策的不同,其实无所谓对错只是价值观的取向不同而已,对不?呵呵,好像某学者就曾经说过,以后的世界大战会基于价值观而战。

这句话对了一半,实际上所有的争论和战争,起因都是对于利益获得的争执。而这些争执的起因,也正是对于利益期望的差异。这些利益差异产生的争执得激烈程度,与利益期望的差异直接成正比。而对错,是有差别的,对错的标准来源于判定者的利益期望。符合利益期望的,(请再次注意这个利益的扩展含义),就是正义的,反之则否。所谓的历史,不过是因写作者的利益立场而决定的。

因此,本来就没有什么正义、真理……有的,只是某个阶级或者阶层对于自己利益获得的一个回顾。

家园 先给您花一下,有个疑问

1 上半部分您回复我说“我在人生观,世界观里面的价值定义,实际上是等同于思维认可的意思。这种认可,是完全主观的,是因个人的成长过程和外界因素,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

2 然后您下半部分说:“这句话对了一半,实际上所有的争论和战争,起因都是对于利益获得的争执”

您的意思是是由于利益or利益期望值导致了思维认可?还是这是2码事?

家园 多谢

您的意思是是由于利益or利益期望值导致了思维认可?还是这是2码事?

是思维认可决定了利益和利益期望(无论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思维认可(即信仰)决定了价值和价值期望,而价值判定决定了利益期望,思维和行为实际上是利益(广义的)期望驱动的。这实际上也就是信仰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有点泛利益驱动论了,呵呵。

家园 先生所言极是

但凡有取,必落两边.

不着两边,即是中道了.

我在原文中,所讲的是如何信,如何生实信. 他说要思辩.

人,分分钟都在思辩,思辩,象呼吸一样,不难.

难的,是生实信.

带着衲子兄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无非是让他自己想明白,世事无常,法无定法,无需分别取见.

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思辩一点意义也没有.

先生是个明白人,呵呵,大约知道我在说什么.

衲子兄搬文很辛苦,想拉他一把上中道.不落两边.

怕他把思辩坐实了,生不起实信,那就迈不进信佛的门槛了.

连信都不起,其他的更谈不上了.

可我忘了生实信也是要善根福德因缘聚齐的,缺一不可.

我这一把,拉得急了.

很希望衲子也能明白,但凡有取,必落两边的道理.

他就不会一直追着问我的看法了.

现在说也许兄台明白,什么叫不取见不立见.

先生说得极是:那些无取无着的形而上的境界不是思维可以达到的.

放下世间智,即是本来智.

放下思议,就是不思议境界,放下执着分别,就是平等世界.

大道至简,唯嫌拣择.

该说的我说的,别人信与不信,不在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