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高山下的花环》台词拮萃 -- 遛猫的老鼠

共:💬73 🌺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推给文革是最省事的

http://bbs.netbirds.com/archive/index.php/t17825.html

中国自行研制的PF89式80mm单兵火箭已生产和装备部队十余年,受到部队指战员的好评。该武器是一次性使用、不占编制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其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威力大、精度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单兵反坦克武器。该武器可击毁苏联T72式坦克复合装甲,垂直破甲穿深平均达到623mm以上,破甲厚度达到8倍装药直径,在小口径弹药中,属世界先进水平,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制背景

  

  1970年代,世界各国相继研制开发出防护能力更强的主战坦克,如苏联的 T72式复合装甲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式主战坦克、美国的M1式主战坦克等。当时,我国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只有69式40mm反坦克火箭和70式62mm反坦克火箭,破甲厚度100mm/65°,不能击毁复合装甲主战坦克,而且69式 40mm 单兵反坦克火箭是可多次使用且占编制的武器。与此同时,国外已装备不占编制、一次性使用、打完就扔的单兵反坦克火箭,如美国的蝮蛇单兵反坦克火箭、法国的阿皮拉斯(APILAS)单兵反坦克火箭等。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军单兵反坦克能力,1979年我国开始新一代单兵反坦克火箭预研。首先进行战斗部破甲威力研究,通过4年多的技术攻关试验,破甲威力取得重大突破。采用双锥药型罩、单面调整器为传爆元件,选用合理炸高,破甲厚度达到 180mm/65°,可以有效击毁T72式坦克的复合装甲。1983年1月,总参炮兵部提出“新单兵反坦克火箭综合论证报告” 及战术技术要求,1983年10月,由总参和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开始研制,从此,由预研论证阶段转入工程研制阶段。

  

  方案论证

  

  1984~1987年为方案论证阶段。重点是优化战斗部结构,探索药型罩制造工艺和装药结构,稳定破甲威力;优化A、B两种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火药动力特性、发动机和发射筒结构参数及固药胶、点火具技术性能的研究,稳定内外弹道性能。

  根据常规兵器科研的一般规律,预研阶段的技术成果应用到产品上,即使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也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论证,因为新产品方案的总体设计需要不断地研究试验和修改完善,合理匹配各分系统的性能和结构参数,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PF89式80mm单兵火箭战斗部威力研究,经过4年多的预研,对5种炸药性能做了对比试验,其中8321、8021、8701三种炸药是以黑索金为主体的混合炸药,基本性能相近,但8321炸药在储存中游离酸值含量较高,腐蚀战斗部金属零件,导致武器失效,现已停产;662、2015、2761混合炸药,性能比前三种好,在破甲对比试验中穿深可提高5%以上,但价格较贵,因轻武器产量大,成本高,故不宜采用。通过对比试验,8701和8021炸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价格便宜,工艺性好,均能够满足破甲威力要求。

   战斗部结构论证研究

  采用双锥药型罩,通过4种装药结构的对比试验,最终优化成一种方案。总装药量607g,平均破甲深度628mm,破甲深度与装药直径之比为8.09,在小口径弹药中,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装药结构确定之后,稳定破甲威力的关键技术是双锥药型罩的加工工艺和压药工艺。就这项技术工作,在方案论证中做了大量研究试验,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为稳定破甲威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同是一样图纸,有些工厂加工的药型罩破甲威力就是达不到威力指标。可见压药工艺、环境温度、压药密度对破甲威力都有重要影响。说明新产品研制,稳定产品性能,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

  由于当时国内没有比较理想的发射药,只能选择在研的高取颉蛸35药和60药。因此提出A 型、B型两个方案,A型方案采用35药,由于取颉蛸低,抽拉发射筒筒长 1400mm;B型方案采用60药,取颉蛸高,开始也采用抽拉发射筒,筒长为 1200mm。两种方案总体携行长度都是800mm。两个方案同时进行交◎◎试验,共同论证研究到 1987年。A型方案试验结果较好,在高、低、常温下初速比较稳定,射击精度也好;B型方案试验结果不理想,在高、低、常温下初速跳差大,精度差,特别是低温碎药多、速度低,根本打不上靶。从1985年1月开始重点转向A型方案技术攻关,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研究,到了1986年4月,通过大型试验,A型方案出现反复,精度变差,也出现低温碎药、初速低、掉弹、不上靶现象。主要原因是:抽拉发射筒间隙大,内膛台阶口部缩径,发射时产生筒跳动和低温粘药不牢产生碎药所致。到1986年9月,研究又转向对B型方案进行技术攻关,将抽拉发射筒结构改用单筒结构,筒长900mm。因为单筒结构简单,所以工艺性好,密封性好,射击精度提高。通过研制和选用新的固药胶,不断改进60药的低温性能,经过大量试验研究,解决了低温碎药、掉弹、初速低的问题,最终选定B型方案。1987年7月通过了发射筒总体方案审定。总参炮兵部修订战技指标,武器携行长度由 800mm修订为900mm。

  实践证明,在新产品研制的方案阶段,必须提出多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试验,采取多种技术途径进行探索,把技术问题吃透,深入分析对比,站在总体技术高度,不断完善、优化方案,最终确定总体技术方案。绝对不能开始就是一个方案,否则不是拖延研制进度,就是研制出勉强达到战技指标的低技术水平产品。因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优劣,没有不同技术途径分析试验,就不会选择出最好的技术方案。

  

  工厂研制

  

  总体技术方案确定后,工厂研制主要是如何保证产品性能。为了稳定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在研制过程中必须加强制造工艺研究。 PF89式80mm单兵火箭在研制过程中,工厂做了大量工艺研究试验,采取了多项先进工艺。如双锥药型罩的加工难度较大,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加工工艺,对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生产的铜板,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因此,火箭弹破甲水平一直比较稳定;为了节省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火箭弹的发动机连接螺、燃烧室、喷管采用热挤压工艺,通过多次工艺试验,确定热挤压工艺参数,自研制到生产,零件性能一直稳定;对固药胶与火药的粘接工艺也做了许多工艺研究,彻底解决了低温掉弹问题;为了提高铝材发动机的防烧蚀性能,采取低温阳极氧化处理;发射具与击发机、瞄准镜座等的粘接工艺也做了大量研究试验,攻克许多技术难关,最终满足了产品性能要求。就是比较简单的固弹胶圈,也是反复试验多次才得以过关,工艺上稍一疏忽,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如尽管工厂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但固弹胶圈还是出现过质量问题,不能可靠挂弹。还有PF89式80mm单兵火箭在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中曾出现发射筒炸裂问题,后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发现炸裂原因是发动机在热挤压过程中出现夹层,降低了零件强度,这是由工艺控制不严造成的。后来工厂严格工艺纪律,没有再出现类似质量问题。由此说明,无论是研制阶段还是生产阶段,制造工艺都是十分重要的。科研阶段只重设计不重工艺要吃大亏,因为设计问题和加工工艺问题交织在一起,产品出了问题是设计问题,还是工艺问题,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查清。

  

  设计定型

  

  1987年6月~1988年2月,主要是完善单兵火箭武器系统各种加工工艺,解决前一段研制中遗留的技术问题,加出现4个技术问题:一是火箭弹个别连接螺存在夹层疵点;二是固弹胶圈对低温速度有影响;三是发射筒外部零件粘接不牢,有的零件脱落;四是发射筒密封性能差,火箭弹瞎火率高。针对出现的问题,经过4个多月的技术攻关,基本得到解决。1988年7月1日~8月31日在国家靶场进行武器系统设计定型试验,消耗发射具553具,火箭弹566发,试验结果为全面达到战术技术指标要求,靶场同意设计定型。

  为了争取时间,早日办理设计定型手续,1988年8月份在海南岛同时完成 120发部队热区使用试验;1989年1月在东北完成120发寒区使用试验。

  进一步对靶场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热区、寒区使用试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整改和完善,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990年1月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陆续装备部队。

  

  后记

  

  中国PF89式80mm单兵火箭从预研、立项、方案论证、工程研制,到完成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部队试验,历经十余年。凝聚着科研人员、工人、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该武器的研制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预研工作要扎实

  PF89式单兵火箭战斗部威力预研由于工作比较扎实,从预研到工程研制威力指标一直比较稳定,为型号研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武器型号研制不但要重视设计,更要重视工艺

  实行研究所、院校、工厂联合是研制型号产品的最佳组合。研究所发挥工程研制的总体设计优势,院校发挥科研理论优势,工厂发挥加工工艺优势,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新产品开发。

  方案论证阶段,要多方案进行

  采用多种技术途径论证方案,经过试验不断优化,力争总体技术最优,最终确定一种方案。PF89式单兵火箭开始研制就是两个总体技术方案同时进行论证,不断试验,不断完善,不断比较,不断优化,最终选定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案。

  武器平台研制成功,要不断扩展其功能

  PF89式单兵火箭研制成功后,紧接着就研制了能击毁轻型装甲车和杀伤人员的多用途火箭弹(称A型弹),又陆续研制了攻击坦克反应装甲的串联战斗部火箭弹(称B型弹)以及云爆弹、燃烧弹、攻坚弹等特种弹药。扩展了武器功能,扩大了武器使用范围,延长了武器使用寿命,降低了武器费效比。

  注意成熟技术的移植

  单兵火箭战斗部技术比较先进,在研制过程中,及时移植到69式40mm火箭弹上,很快研制成功40-Ⅲ型火箭弹,代替了40-Ⅱ型火箭弹。Ⅲ型弹比Ⅱ型弹质量轻、威力大,弹道性能与原40mm火箭弹一致,无需改变射表,使用方便,提高了69式 40mm单兵火箭反主战坦克能力[SIZE=3][/SIZE][SIZE=3][/SIZE]

家园 你说的那种情况是发射出去后不爆炸。

而电影里面是根本就没发射出去,战斗部引信失灵和炮弹底火失效根本就是两个问题。

经几年存储,火箭弹战斗部所装8321炸药中的4号炸药在湿热环境下产生慢性分解,释放酸性气体,对于弹体零件、导电线路造成腐蚀,形成短路或断路,造成引信瞎火率偏高。但是8321炸药是1976年才开始生产,年产500吨,用于69火箭筒配备的破甲弹弹头上,而电影里面的是82无。

家园 del
家园 是拍过电视剧和电影两个版本么?

 当的好像是电影版本,里面一些镜头和小时候看的不一样,不过里面梁三喜换弹夹的动作帅呆了

家园 与时俱进 梁三喜成了任我行
家园 电影一个版本;电视剧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上下两集,一个是上中下三集
家园 我不明白的就是

那个无后座力炮和火箭弹有啥关系吗?

家园 电影没看

不过知道梁三喜是尤勇演的.小说是看了很多遍,雷军长骂人的那段骂的是真爽啊. 他儿子也是将才,死的太可惜了.

家园 看过该片

电影版和电视剧版都看过,毕竟是当时的主流嘛!电影有唐国强、吕晓禾这样的大牌就暂且不提。电视剧拍得也不错,当时是通过黑白电视看的,当看到司号员小金背着沉重的八二无炮弹爬山越岭,不禁热泪盈眶。还有两个镜头至今仍深刻脑海:靳开来向赵蒙生要了支烟,赵给他后发觉自己反而没有了,立马夺过掰回一半。后来靳开来为搞点“战斗力”踏了雷,浑身是伤还念着那半截烟,赵蒙生给他点上,他却头一歪,就过去了,那时再一次热泪盈眶。

家园 不是尤勇

电影版的梁三喜是“顽童影帝”吕晓禾演的,就是那个“任我行”,不是尤勇,两个人长得蛮象。

家园 只看过两个

电影版赵蒙生唐国强 电视版赵蒙生周里京 还有是谁主演的啊

家园 好片!

现在的电影太商品化,很少能有这样的深度。

挑一个小虫

犯错误的事儿,哪能让你们这些当正职的去干

我记得“正职”好像因该是“政治”,对于赵蒙生似乎更说得通。

家园 不好意思,记错了

不过演员和人物形象真是配的啊,看起来就是我们的梁连长

家园 没错,是正职

小说里原句如此. 最后正副连长全部阵亡,赵蒙生负伤,副指导员带部队扫清的残敌.

家园 多谢指正

我只看过电影,没看过书或电视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