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话题】网络文字和印刷文字 -- 神游

共:💬44 🌺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不是因为可以互动的缘故啊?
家园 这个问题我原先就考虑过,我这么认为的

你所谓的网络文字,其实就是口头语言书面化。表面上在“看”,实际上是在听,在说。就如同日常对话、辩论

你所谓的印刷文字,不管多么通俗、平直,多么近似口头语言,依然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有它自己规范和适用范围。

网络的产生是外因。网络的特性,使得口头语言能够书面化同时还能保持其本身的特点。内在原因,还是两种语言的特点不一样。如果用错了外在形式,感觉别扭是自然的。

注意一下在文化,科技版呕心沥血写的原创,无论用词多么严谨且专业,给你的感觉,就是大学教授在讲课。你可以听得如醉如痴。可是要形成论文、书籍,必须要重新再写一遍。就那么把话搬到纸面上,看得就是有点不舒服。

家园 解答的精辟!花。
家园 问得有趣,心有那哈——花
家园 这个吧

至少对俺不是

家园 嗯,很有道理
家园 补充一下孔雀王兄的看法

印刷文字有着厚重感,尤其是大部头小说,捧在手上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的感觉,但是当转到网络文字的时候,这个感觉却不会再有。

反之,网络文字基本上是轻飘飘的,看的时候心情也比较轻松,所以一当成为印刷体,就与通常那种对书的尊重感有抵触,所以也就看不下去。

我以前极其抗拒网络文字,但是现在习惯了。倒也不排斥印刷文字,就是看到有下划线的时候有着难以抑制的点一下的冲动。

家园 俺有一个疑惑

这种差别会不会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消失呢?至少现在我觉得有“厚重感”的印刷文字越来越少,而“轻飘飘”的越来越多。也许不会完全消失,但会被边缘化?这也是为什么俺怀疑自己对网络文字和印刷文字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成长于印刷文字时代。新一代成长起来后也许对这两种文字的区别没这么强烈的感受。

家园 我倒觉得这是个习惯和先入为主的问题

记得刚开始在电脑里打字的时候不习惯,总是想先写在纸上,然后照着打,慢慢地习惯了,就不再用纸笔了。

看书也一样,我也曾经见到竖版书就头疼,那是因为不习惯,有心理障碍。有一次拿着一本确实是很喜欢的竖版书,硬着头皮从头读到尾。。。从此对竖版书不再恐惧:)

家园 所以俺说

不知道俺的这种感觉是不是因为成年之后才接触网络的原因

至于竖版哈,俺努力过N次,都以失败告终看来希望是不大了

家园 同意

对书的敬畏是我们从小养成的,曾几何时,我们对作家是多么的景仰,现在就大不如从前了。

家园 呵呵,

我一开始也是先在纸上写,然后再打到电脑里。其实这跟我们打字的速度有关系,打字慢,手跟不上脑子,自然就不习惯,等速度快了,能跟上脑子,这就不再有问题。

竖版书我倒是没有问题,金大侠的小说我都是从竖排繁体开始看的,现在叫我看横排简体,反而大大地不爽。

家园 我还是喜欢印刷文字

觉得捧在手里看比较有感觉,而且我看印刷文字比网络文字认真。我看打印的或出版的网络作品的时候发现,有些细节在网上看的时候根本就没看到,都是一目十行地过去了。

家园 好象是不一样。

网络文字很像二锅头,喝两口就来劲。过后的感觉直截了当,但体会不长久,几天后就不记得了。回贴时不多想,说哪是哪,当然,用网名也是前提。

印刷文字很像茅台,后劲足,有黏性。过后会细想,会记很久,读后感很容易进脑细胞,几年后说起什么事还能带出来。与人谈论自然不直截了当,道出的观点也不那么裸露,既有迷惑作用,又有回旋余地。

喝二锅头,什么时候都行,很方便。喝茅台,要准备几样下酒菜,比较麻烦。

家园 哈哈!这个比喻得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