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王外马甲一篇:我父亲所经历的武斗 -- northeast

共:💬26 🌺1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速蒸!!!
家园 花上,好看
家园 战斗激烈,花上。

这么大规模的战斗,我也是只听说过没见过。

家园 刚看到这个故事,逐篇送花

这几天出差,在县城里上网时间少,漏看了不少好文章。

我的那段破事还留着尾巴呢,等回家以后赶紧补上。我应该向Northeast 兄学习才是,瞧你动作多利索啊。

家园 一点感慨

看了“王外马甲”的《我的野蛮岁月》系列,感觉我父亲所经历的武斗双方缺少象“王外马甲”这样有“实战”经验的领导者。“王外马甲”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八对四十前埋匕首的那段,人家“王外马甲”那是知道深浅,办什么事有个度!而我父亲所经历的最后一次武斗中,“辽大派”办的事太过份了,把对手堵被窝里往死里打,结果倒把已经一盘散沙的“东工派”打团结了,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如果由“王外马甲”这样的头来指挥类似的武斗,历史恐怕会改写吧。

家园 呵呵,我也就是个军曹的材料

带七八个人还凑合,班长的干活。

象令尊这样几百号人马的大场面,那必须得是将才指挥。要换成马甲,恐怕数人都数不过来了。

人多的群架我经历过一回,总共二百来号人在山坡上开整。呵呵,说实话,那真跟赶羊一样,乱七八糟。打着打着碰见熟人了(对方的),先歇会,吹吹牛,再接着打。象开运动会似的,好玩极了。

家园 刚看到这个,送花并推荐

我爹比你爹早一年毕业,不过也参加过东北的武斗,在长春,后来,呵呵,是走回北京的。

家园 当年周总理接见辽宁三大派时的一个插曲

辽宁三大派是:

“辽宁省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简称“辽联”)

“辽宁无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站”(简称“辽革站”)

“八三一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八三一”,应该就是辽宁大学为主的那一派)

三派的观点:

“辽革站”─“保陈(陈锡联)打宋(宋任穷)”;

“辽联”──“保宋打陈”;

“八三一”──“既打宋,又打陈”。

一般认为,“辽革站”是保守派,“辽联”与“八三一”是造反派,不过,“辽联”是造反派中较稳健一翼,而“八三一”是造反派中更激进一翼。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周总理在“文革”期间经常干一些“消防队”的工作,一般就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各地的对立各派,劝说大家实现“革命的大团结”,话说当年辽宁三大派也享受了这个待遇,我父亲是没有去北京亲眼看见周总理(不过我父亲已经在“文革”前在沈阳亲眼见过周总理一次了),去北京的人回沈阳后倒是介绍了接见时的情景。现在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周总理小时候在沈阳念过书,还发出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不过当时几乎没人知道这件事。周总理在接见辽宁三大派时,说了一句:“同志们,我小时候还在沈阳念过书的。”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周总理接着说:你们沈阳人厉害呀,一个个人高马大,我那时口音重,你们沈阳人骂我是南蛮子,我气不过,但是我个太小了,打又打不过你们沈阳人呀……本来严肃的会场一时笑声不断,估计此时总理的思绪也回到了那个“青春年少”的时候……从此,“周总理小时候在沈阳念过书”也就广为人之了。

家园 你我的老爸运气都不错

我这里所说的“运气不错”是指文革爆发前就大学毕业了。而当时我父亲后面几届同学还没挺到毕业,结果“文革”后这几界同学有点倒霉,因为很多待遇、政策都以“六六”年划界,搞得这几界同学很是不满意。

家园 这应该是辽革站血洗东工

以前沈阳的南湖公园还有文革武斗死亡的学生墓,后来给平了,真可惜了那些大学生!

家园 花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