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一) -- Urey

共:💬81 🌺30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高手,坚决献花
家园 好文,坚决献花
家园 花已送出,酷爱科幻。
家园 不用顾虑太多,只要有得看就很幸福了。

给出结局也无所谓,科幻不是侦探小说,即使知道了也无碍阅读的乐趣。

科幻小说里好像普遍移民后的星球都和地球关系不好,即使只跑到月亮火星这么近的地方也一样,而且地球大多是落后僵化保守的一方。

家园 还是固化在硬件中更安全些,软件脆弱啊。
家园 【图片】阿西莫夫小说改编电影剧照两幅

温馨的《二百岁的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猥琐的《机械公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为虾米说《机械公敌》猥琐?
家园 《星河舰队》满篇都是反讽,海因莱因看了一定不舒服
家园 花!
家园 请看闲聊(二)
家园 【原创】闲聊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四)

最近几个周末有些事情,一直分不开身,其实第二过渡早就写完了,但还差一个第三系列,无论如何我会写完的。第二过渡,包括《空中卵石》(Pebble In The Sky)、《繁星似尘》(The Stars, Like Dust)和《太空潮》(The Currents of Space),都出版于50年代初。这一个过渡,我认为也可以叫做“银河帝国与地球”。但是这三篇小说除了有银河帝国与地球这两个共同背景以外,相互之间毫无关系,所以没法称为系列。第二过渡讲得都是发生在银河帝国早期的故事,正如《机器人与银河帝国》中吉斯卡特在临死前预言的那样,人类已经遍布银河的各个角落,并建立起以川陀(也翻译成特伦特)为首都的银河帝国。吉斯卡特的另一个悲观预言也有部分成真:人类已经忘了地球是自己的发源地,忘了自己的来源。地球是银河帝国中,一个充满了放射性,人民愚昧的落后星球。

《空中卵石》讲的是银河帝国历827年左右的故事。一个从过去穿越时空来到未来的裁缝、一个来自天狼星区的考古学家和地球上的一对神经物理学家父女,破获了一个利用地球的微生物进攻银河帝国的阴谋,并发现了地球是银河系人类的发源地的故事。

《太空潮》讲的是银河系另外一个星球上的阴谋的故事,但是其中被牵连到阴谋中的宇航员兼星际物质学家,则是来自于充满放射性的地球的。

《繁星似尘》(The Stars, Like Dust)归入“机器人与银河帝国”系列则有点奇怪,虽然其中也提到了一个银河帝国,但是和其他小说中的银河帝国的形象不太一样,好像也没有提到川陀。特别是故事情节和整个银河帝国历史格格不入。主角是一个年轻人,他父亲是个太空殖民地中有身份的所谓的“农场主”,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反抗太空帝国统治的地下活动者,“农场主”被发现并被处死,但是据说临死前发现了一个威力无比的武器。一直被蒙在鼓里的年轻人知道部分真相后,一方面去寻找他父亲的战友,另一方面也想找到那个威力无比的“武器”。故事的最后,“农场主”的战友告诉年轻人,所谓的“武器”原来就是美国宪法。似乎小说中的太空帝国就是银河帝国,但是在前两部小说中,银河帝国的扩张似乎以政治手段为主,而不是象这部小说中那样,一上来就动用武力。而且,如果太空帝国就是银河帝国的话,那么美国宪法显然是没起到丝毫作用,因为在后面的第三系列告诉我们,银河帝国的衰败是来自于自身的原因。

第三系列,基地系列,包括“基地前传”、“基地正传”和“基地后传”。从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上来说,当然是“前传”到“正传”再到“后传”,但是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前传”都是在“正传”之后写成的,“基地前传”也不例外。实际上“基地正传”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版了,而“基地后传”到80年代才动笔,“基地前传”更是到了90年代还在写。我一直在犹豫怎么向大家建议“基地系列”的阅读顺序,因为在我看来,“基地前传”是比较乏味的,可以说是阿西莫夫中长篇科幻小说中最糟糕的,如果先读“基地前传”,可能会让大家对整个基地系列倒了胃口,可是如果读了“基地正传”以后,把最好的部分读过了,好像更没有必要去读“基地前传”了。

先介绍一下整个基地系列的背景,下面的人名、地名,我都会使用网络翻译版的。银河帝国在经历了12000年的繁荣以后,开始走向衰败。帝国的首都在川陀。数学家哈里·谢东(Hari Seldon,也译作瑟顿)创立了心灵历史学,即通过数学研究社会的变化,每一个人都像是空气中的分子,其行为是很难预测的,但是大量空气分子的集合,在特定条件下却是可以预测的。谢东根据心灵历史学,预测到了银河帝国的衰亡及随之而来的黑暗时代,为了缩短黑暗时代,谢东建立了两个基地,并希望其事业的继任者,根据心灵历史学,引导基地逐步带来人类的复兴和第二帝国。谢东本人,则在第一基地创立没多久,就病死了。

“基地前传”,包括两个中篇小说集,《基地序曲》(Prelude to Foundation)和《迈向基地》(Forward the Foundation),讲的是谢东创立心灵历史学和两个基地的故事。实际上《迈向基地》没有写完,阿西莫夫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星期已经是灯枯油干,实在没有办法按原来的设想完成《迈向基地》的最后一篇小说,只能写了一个有点像自画像的短篇小说作为结尾(而这个短篇小说,反而是“基地前传”中最精彩和感人的)。在《基地序曲》和《迈向基地》中讲到,谢东原来是在机器人达尼尔的启发和要求下开始创立心灵历史学和拯救人类的。机器人达尼尔继承巴利和机器人吉斯卡特的遗志,守护人类已经有20000年了,此时他化装成为银河帝国皇帝的首相伊图·丹莫刺尔(Eto Demerzel)。但是他隐约觉察到银河帝国正在走向衰亡,他留意到谢东的学术文章,于是动用另外一个身份路路通赫敏(Chetter Hummin),耍了一个花招,骗谢东留在川陀,打动谢东的理由居然是“伊图·丹莫策尔已经注意到你,要收拾你了”!!!谢东躲避在川陀的大学区,继续搞研究,但是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觉得别人要追杀他,于是和赫敏安排来保护他的“女”教授铎丝(Dors)仓皇出逃,这时候赫敏发挥他路路通的本领,让谢东和铎丝在川陀的各个行政区四处流窜,却在哪里都能找到熟人接洽,但是谢东和铎丝的人品实在有问题,到哪里都能惹出不少麻烦,最后不得不再度出逃。不过在出逃的过程中,谢东逐渐接触到银河帝国之前的已被遗忘的历史,并且开始想出创建心灵历史学的思路了,其中就涉及到了我在前面说到的以中国为模特塑造出来的第一代太空殖民者遗民。到最后,一切真相大白,赫敏就是伊图·丹莫策尔,也就是R·达尼尔·奥利佛,而那位“女”教授铎丝实际上是一个仿生机器人,而谢东不管三七二十一和铎丝结为伉俪。后来达尼尔发现自己受到机器人行为定律的约束,力不从心,已经越来越难以通过扮演首相的角色来守护人类了,于是让谢东来继任首相,自己则跑到不知到哪里去了。谢东一边当首相,一边搞科研,但是在小说中没干多久,就下了台,倒不是干得不好什么的,而是帝国越来越乱,最后搞得皇帝克里昂一世(Cleon I)被刺身亡。下了台的谢东回到大学里继续搞研究,但是江河日下,银河帝国越来越乱,大学里虽然容得下谢东一张平静的书桌,但是他身边的人日渐凋零。他的爱妻兼保镖铎丝,他的养子锐奇(Raych),全都在帝国的混乱中死于非命。谢东也受到帝国当局的迫害,倒是孙女婉达(Wanda,锐奇之女)是个有读心术的特异功能者,后来投身于第二基地的建设。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一书认为“基地前传”很精彩,甚至暗示高于“基地正传”,原因似乎是“基地正传”缺点多多,不是完整的小说,有对话无动作之类的,相反“基地前传”倒是人物、情节、元素完备云云。但我不是这么看,“基地正传”可能相对于所谓的纯文学小说来说不够完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归根到底讲出了一个个有意思的,吸引人的故事。而“基地前传”可能在技术上很完善,但是就像是地毯上的装饰花边一样,完善而乏味。

“基地前传”不好看,我认为原因有这么几条,思路枯竭、承前启后的过渡性角色的限制和冗长。“基地前传”一直写到了阿西莫夫生命的最后时间,那时候阿西莫夫一直受到病痛的困扰。就小说的内容来看,尽管阿西莫夫拼命往里面塞他以往小说成功的元素——悬念,但是就是悬念不起来。而且有一些明显是和他以前的旧作是重复的,比如达尼尔摆脱“机器人谣言”的手法,和《我,机器人》中《证据》一篇中的手法一样,就是做一些人们一般认为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在《证据》中是“打人”,在“基地前传”中则是“哈哈大笑”。而“基地前传”联系、沟通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的过渡性地位,也注定了其受到限制。机器人系列和“基地正传”本身都是极精彩的故事,“基地前传”则是预设了题目、要求,才写成的,又不能提供精彩的故事,所以就让人觉得乏味了。最后一个要命的因素,就是篇幅冗长。象“基地前传”一样,在阿西莫夫创作生涯的晚期写成的,过渡性的小说,还有“机器人侦探系列”的后两部小说《黎明世界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银河帝国》,但这两部小说却没有给人以乏味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这两部小说本身就是比较精彩的故事,另一方面,这两部小说各自的篇幅只相当于中篇小说,而“基地前传”中的《基地序曲》和《迈向基地》,各自都是由若干篇中篇小说构成,其篇幅数倍于《黎明世界的机器人》和《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冗长程度可想而知。

家园 【原创】闲聊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五)

按照《阿西莫夫逸闻趣事》一书中的说法,阿西莫夫在写完了“基地后传”以后,本来是打算以其中的第一批太空殖民者遗民索拉利亚人阴谋家班德(Bander)为主角,继续写一些故事,但是被出版社的编辑劝阻了,改为写“基地前传”。我相信,阿西莫夫主动想到的故事,肯定比按照编辑预设题目写出来的东西要精彩得多。而《阿西莫夫逸闻趣事》一书的作者写到阿西莫夫被劝阻这里,其欢欣鼓舞之情溢于言表,让我恨不得把这个作者和当时那个编辑抓到一起,狠狠抽他们几个耳光。

然后是“基地正传”,一般称为“经典的基地三部曲”。包括《基地》(Foundation)、《基地与帝国》(Foundation and Empire)和《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三部。其中《基地》包括若干个中短篇故事,《基地与帝国》和《第二基地》各包括两个中篇故事。实际上,这是在结集出版的时候,人为划分成的三卷本。在我看来,《基地与帝国》中的两个中篇故事,相互之间毫无关系,应该分别和其他两卷合并,重新分为《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两部,这样划分从内容上来说才合理,在形式上,则“基地前传”、“基地正传”和“基地后传”都是由上下两部构成,也更加和谐一致。

“基地正传”中的第一卷《基地》,讲的是谢东用瞒天过海、金蝉脱壳之计,故意激怒帝国当局,将大学中的一大批科学家及其家属发配到银河帝国边缘的终点星(Terminus,也译作极星、特米诺斯星)去编著所谓的《银河大百科全书》,即所谓的第一基地。当帝国进一步衰败,边区的各星系纷纷独立割据为王的时候,终点星则涌现出一批英雄“市长”,比如韩定(Hardin)、马洛(Mallow),自发地使用计谋、外交和政治手段去维护第一基地的独立和扩充势力,同时也就是在“盲目地”按照谢东依据心灵历史学所选定的道路在发展。按照这个发展道路,第一基地会不时地遇到一些危机,诸如被其他星球王国威胁吞并之类的,但是历史的发展使得第一基地总能找到办法来解决这些危机,而每一次解决这些危机,第一基地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谢东预先录制的影像也就会在这些危机解决前后现身,向第一基地的人进行解说,因为他早就连危机发生的时间都算好了!按照谢东的预测,只要继续这样发展1000年,则第一基地就可以扩张到整个银河系,重建银河帝国。

第二卷《基地与帝国》,其中第一个故事,仍然讲的是第一基地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一篇中并没有第一卷中的那些英雄“市长”,小说中第一基地的人物瞎忙了一场,但最后帮助第一基地躲过银河帝国的侵袭危机的,却是政治因素。简而言之,讲的是第一基地之所以没有被腐朽的银河帝国直捣黄龙,是因为昏庸的帝国皇帝不能容忍岳飞——袁崇焕式的掌有大量军队的杰出将领功高震主,在功败垂成之际,将其召回处决,而有没有第一基地的间谍去当“秦桧”使离间计都一样。“一个无能而且混账的政府不可能拥有和使用一支强大的军队,政治上的昏庸和腐败总要通过某种途径在军事上体现出来,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不是今天就是明天,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无情的辩证法。——李根(cchere.com:2005-07-29 05:12:47)”虽然这样写更符合心灵历史学不重个人而重社会力量的本质,但是没有第一卷中的那些英雄“市长”,使得小说的可读性有所下降。

第二卷《基地与帝国》中的第二个故事,则是“第二基地”的序曲。在这里,谢东的计划被颠覆了,第一基地被一个外来的力量所攻占。原因是出现了一个心灵历史学所没能预测到的个人,一个具有强大的读心术和写心术力量的变种人“骡”(Mule),他依靠自己的强大的心灵力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太空帝国,而单纯发展物质科学技术力量的第一基地也不是他的对手。唯一的希望就是,谢东当年创立的“在银河彼端的第二基地”。“骡”化装成一个无害的小丑,跟着一帮从第一基地的逃出来的人去寻找第二基地,在川陀上,当第一基地的科学家埃布林·米斯(Ebling Mis)发现了第二基地的所在,即将当着“骡”说出来的时候,一个真心喜欢“骡”,但却早就识破了“骡”的女孩贝塔(Bayta),抢先将米斯杀死,从而保全了第二基地的秘密。在这个故事中,虽然自始至终,第二基地都没有出现,但是这完全是一个关于第二基地的故事,并且为后面第三卷《第二基地》埋下了很多伏笔。所以大家可以明白我前面为什么说,应该将《基地与帝国》的两个故事合并到其他两卷中去了吧。

第三卷《第二基地》的两个故事,都是关于寻找第二基地的位置的。其中第一个故事讲的是“骡”继续对“第二基地”的寻找。这一次,第二基地的首席发言人出场了,第二基地的发言人们个个都有心灵力量,但是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练习的结果。首席发言人利用连环计谋使得“骡”大吃一惊,露出了片刻的心灵空隙,首席发言人乘虚而入,改变了“骡”的思想,使得“骡”再也没有侵略思想了,正所谓“善泳者溺于水”啊。“骡”因为是个突变种,本来身体就很虚弱,也生不出后代,几年后就死掉了,其庞大的帝国就像亚历山大的帝国一样分崩离析了。这样历史的发展就可以回到谢东原来安排的道路上去。另外,在这个故事中,首席发言人还提到,当年在川陀上贝塔刺杀米斯,也是他们安排的。

《第二基地》的第二个故事,讲的则是第一基地的科学家们对第二基地的寻找。但是不是要搞“大会师”、“大团圆”。而是觉得第二基地这么强大,谈笑间让“骡”这么强大的存在及其帝国都可以灰飞烟灭,那么以后即使谢东的计划成功,第一基地不还是只有替第二基地打工的命?到时候岂不是,第二基地舒舒服服就可以吃肉,第一基地拼死拼活干上一千年也只能喝汤?不行,一定要把第二基地找出来给灭了!真是大敌一去,就自相残杀起来了。而第二基地一方也有自己的苦衷,他们是不能直接和第一基地冲突的,毕竟谢东的计划还要靠第一基地去完成,但是总这么当第一基地的眼中钉肉中刺,可不是办法,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同时,长久以来,第二基地就是第一基地的无形资产,谁都知道第二基地不会坐视第一基地被人欺负,反过来,如果让第一基地的人相信第二基地被灭了,会不会造成第一基地的人丧失信心,就此垮掉了呢?真是里外里不是人,左右都那么难啊。当然了,第二基地可不是吃素的,没有困难要他们来干什么呢?最后愣是做了个滴水不漏。我觉得,如果不论第一卷《基地》的话,《第二基地》的第二个故事绝对是整个“基地系列”中最精彩的故事。从第一卷开始谢东就不停地象念经似地提醒大家,“不要忽视第二基地啊”,就在那里营造悬念了,“在银河彼端”这句话,则困惑了无数的剧中人和读者。在这个故事里,悬念和推理做得是恰到好处,既合情合理又深得让人猜不透,还一点都不过火。特别是最后从第一基地的科学家聚在一起讨论,一直到结尾真相大白,高潮一个接着一个,那包袱抖得,真是不知道怎么说好了。我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才忍住没把结局告诉大家,请大家自己去看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闲聊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六)

“基地系列”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基地后传”,由《基地边缘》(Foundation's Edge)和《基地与地球》(Foundation and Earth )两个中长篇小说组成,讲的是第一基地成立了500年左右的事情。主角是第一基地的一个年轻议员特维兹(Trevize)。他具有一个特殊的天赋,就是不用严密推理就可以得到真相的神奇直觉。在基地边缘一开始,特维兹推断出第二基地实际上仍然存在,不然的话,谢东的计划不可能这么多年执行的这么好,反推之第二基地必然仍然存在。第一基地的市长决定让特维兹自己出去银河瞎逛,当诱饵,如果第二基地存在,那么可以引蛇出洞,如果不存在,也剩得他在终点星上大放厥词,妖言惑众。与此同时,第二基地的一个年轻的发言人甘迪柏(Gendibal ),也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在使用高深的心灵历史学工具回溯历史,排除了第二基地的影响以后,仍然存在一个强大的力量在影响整个银河中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使之遵守谢东的计划。甘迪柏称其为“反骡”,因为其和“骡”相反,在维护而不是破坏谢东的计划。甘迪柏于是受命出发查寻着一神秘的力量。这是一个典型的“相互隔绝、各自推理,最后冲突”的阿西莫夫式悬念布局。甘迪柏是知道特维兹的活动的,但是莫名其妙的是,特维兹离开第一基地以后,却和一位考古学家朋友詹诺夫(Janov)一起不务正业地去寻找传说中的地球。地球没找到,却在一个不知名的星系,发现了一个一直不为人所知的神秘的星球“盖娅”。原来这个“盖娅”上的所有人类和所有生物,甚至非生物,都保持着超级心灵感应,更准确地说是共同思维(类似于《复仇女神》中的那种微生物),构成了一个超级生命体。而“骡”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叛逃者!而“盖娅”就是所谓的“反骡”。正在这时,第一基地市长率主力舰队,第二基地的甘迪柏不约而同地追踪而至,正当各方要大摊牌的时候,甘迪柏的随从——一个普通农妇突然发难,原来是“盖娅”的一个间谍,结合“盖娅”的强大精神力量,控制住了在场的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的所有人。原来“盖娅”虽然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却象机器人一样遵循“人类福利最大化”的零位法则,因此,“盖娅”由第一基地的特维兹来做选择,如果选择第一基地,“盖娅”就和第一基地一起打倒第二基地,再任由第一基地处置,如果选择第二基地,则反过来。特维兹最后暂时性地选择了第三条路,“盖娅”,即让整个银河慢慢发展为超级的“银河盖娅”。于是第一基地市长和第二基地的甘迪柏各自“满意”地打道回府了,前者相信自己又将第一基地的势力范围大大扩展了,并且根本没有什么第二基地。后者相信是自己让前者这样相信地,并且根本没有什么“反骡”。

在《基地边缘》的结尾,特维兹只是暂时性地选择了“盖娅”,因为其他两个选择一旦作出就不可挽回。他要为自己的最终选择找到依据,而他莫名其妙地(就像当初谢东从大学区出逃一样莫名其妙)相信,只要找到传说中的地球,他就能找到依据作出真正的选择。岔开来说几句,我觉得整个“基地后传”最大的败笔,就是让所有人莫名其妙、毫无理由地相信特维兹和他的天赋直觉,特别是让他一个人决定整个银河人类的未来,比当年吉斯卡特坐视反地球派毁坏地球还要发神经,但是没办法,阿西莫夫显然是在竭尽全力往结局上凑。《阿西莫夫逸闻趣事》一书说“盖娅”上的生物都是机器人,但是我记得不是这样,“盖娅”只是最初是由机器人建起来的。

于是特维兹和他的考古学家朋友再次出航寻找地球,这次船上多了一个“盖娅”的代表,考古学家的恋人布丽斯(Bliss)。他们东游西逛,终于找到了第一批太空殖民者已经废弃的那50个星球的位置,发现有的星球是彻底没有生物了,有的,比如著名的奥罗拉,已经成为野狗的世界。而在索拉里亚星上,他们则被那里的人类抓起来了,原来在“机器人侦探系列”最后一部《机器人与银河帝国》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索拉里亚人只是躲到了地下。因为星球表面被他们的机器人看守起来,所以没有人能查得出来。索拉里亚人因此躲过了其他第一批太空殖民者的失败命运,而继续离群索居、自得其乐。但是抓住特维兹的那个索拉里亚人班德是个野心家,想要征服整个银河(如果阿西莫夫当年把这个索拉里亚人的故事写出来了,该有多好啊)。特维兹和他的朋友们抓住机会杀死了他,但是抱走了用人工方法培育出来的他的后代法仑(Fallom)。后来特维兹和他的朋友们在一个所谓的阿尔法星见到了过着农业生活的地球的最后居民,差点被他们用改造过的艾滋病毒杀死,只不过是因为小索拉里亚人法仑非常可爱,才让其中一个阿尔法星的女居民动了恻隐之心把他们放跑了。但是阿尔法星本身并不是地球。最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地球,但是这时候的地球充满了致死剂量的放射性,是一个死寂的星球,而特维兹仍然没什么灵感。正当他们不知所措的时候,法仑擅自操纵飞船的胡闹行为让他们注意到了一直为他们所忽略的——月亮!!!在月亮上,他们见到了久已失踪的机器人达尼尔,达尼尔承认了他和谢东之间的关系,承认了“盖娅”是他搞出来的拯救人类的后备计划,还承认因为活动的时间太长(20000年!),经历的事情太多,他的电脑已经太过复杂,以至于他已经没有活动能力了,所以他要求和小索拉利亚人法仑结合在一起,以获得活动能力。这时候,特维兹的神秘灵感终于降临了。他选择“银河盖娅”是正确的,因为谢东的心灵历史学假定所有的人类都一样,而银河中的人类都是从地球发展出去的(幸亏“永恒者”被终结掉了),所以谢东的计划一直能够成功,但是总有一天,人类要面对来自织女座星系等其他河外星系的其他智慧生物,那时候谢东的心灵历史学就未必管用了。所以他选择“银河盖娅”,未雨绸缪。让我觉得意味深长的是,特维兹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却望着那个小索拉里亚人法仑,不知道是不是在暗示其实特维兹的所谓灵感来自索拉里亚人给他的生命威胁。

到这里,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大系列,终于告一段落了。“基地后传”,应该说故事还是比较精彩的,篇幅也没有“基地前传”那么冗长,把前面的几个各个系列串联得也挺好的(而不能提供精彩故事的“基地前传”,就更显得蛇足了)。就是把特维兹捧得太高了,让我不舒服。虽然比不上“基地正传”,但是也是可以一看的,也应该一看的,毕竟是大结局。

最后说几句,不是总结,总结的部分其实在(二)已经写了。讲一讲阿西莫夫剩下的几部独立成篇的中长篇小说,《夜幕》(night fall)、《奇妙的航行II》、《诸神自己》(Gods themself)。这些小说无论如何能无法归入“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大系列,但是一样精彩。《夜幕》其实只能算是中短篇小说,最初是在约翰·坎贝尔的启发下写成的,讲的是一个行星周围有六颗恒星照耀,所以一直没有夜晚,但是每隔一千年,六颗恒星运行到特殊位置,一个不为人知的伴星会造成日食,从而导致“夜幕降临”,人类会被从未见过的夜晚搞得群体性发疯,四处纵火,烧毁自己的文明,从野蛮重新开始。国内最近出了一个新的翻译版,但实际上是罗伯特·西尔沃伯格的扩充版,一直讲到了日食之后(原作只讲到日食开始),而且加了很多任务和细节,让人感觉就和《拉玛后传》一样,像是注水猪肉,建议大家不要看这个版本的。

《奇妙的航行II》和《奇妙的航行I》一样讲的是缩微术。不过这次是在苏联进行。让我感觉最精彩的却是其中人物之间的唇枪舌战。大家不妨看一看,不过似乎现在还没有任何的中文翻译版。

《诸神自己》,在《科幻世界》上(好像是2005年)出了个全文翻译。很精彩,毕竟是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得奖作品。讲的是平行宇宙和能量开发的故事,这是阿西莫夫唯一一部描写外星人的小说。其中对于人类的贪婪的刻画是入木三分的,搞环保的朋友不妨看看,不搞环保的朋友也应该看看,因为整篇小说都非常精彩,其中的悬念设置的很精彩,最后来了个大团圆结局(搞环保既要掌握科学,又要懂得使用经济力量,才能开发、环保两不误,互相促进南,达到多赢局面啊^_^)。

终于写完了,诸事缠身,不知道下一次写这样的大帖子,会是多少年以后的事了。

家园 《繁星似尘》与“机器人与银河帝国”系列应该无关

《繁星似尘》中那个帝国明显有蒙古帝国的影子

帝国军队的小型飞船飘忽来去,机动性极强,战士坚忍刻苦,是蒙古骑兵的翻版。他们击败的银河各国的巨型飞船就是欧洲的重骑兵。

家园 基地系列影响太大了,当时隔多年,阿西莫夫发表续基地边缘时

所获得的成就让他自己都大为吃惊。据说他本来是不想写续集的,但他的一个朋友说你不写的话我来写,这让他受不了,自己的作品还是要自己写的,哪怕是朋友也不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