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国要自主研发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核心技术 -- 金口玉言

共:💬99 🌺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亲身经历点评,顶

不过做一小小补充:希望IPV6能够解决当时IPV4最初没有遇到的问题:话音应用和视频应用都不是突发式的而是均匀的和实时而且有序列.TCP/IP的握手规则,不到再叫是行不通的.因此是不能用TCP/IP协议的.ATM之所以更能保证QOS是因为将许多资源用于传输中的QOS.因此OVERIP的一个大问题之一是如何提供在码流传输过程中的高SOQ而不耗费更多资源.多媒体的路由问题CISCO作出了一些努力.您说得对:这里专家成堆,俺说话要小心,但对今后的IPV6路由智能我将拭目以待.

家园 我真是不明白了,你为何不肯承认自己说错了呢,粗茶淡饭兄

也许我们有分歧或者我哪里写得不对,那你就直接说嘛,我不明白你为何要摆出这种死鸭子嘴硬的样子。

再者我什么时候说过光纤没有损耗的,我只说能量损耗少而已。

说到此为止吧,看得出你只是一个比较热心的人,如果能够多读读书,会有所作为的.我的回帖到此为止.

这句话其实说你更贴切。我其实开始认为你是个门外汉,所以只好采用点通俗手段。没想到倒被你当成门外汉,这样的事情我还没碰见过。你不光要学点专业知识,还要学做人,小家伙。

家园 好文该推
家园 再推一把
家园 大家主要关心的是“自主研发”的是哪些“核心技术”

这个问题孤子同学并没有解释清楚。我就我所知介绍一下。

底层的光技术,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多少核心技术。所谓的带OADM的DWDM,这个技术已经存在近20年,上世纪末左右商业化,现在是主干网的基本技术。最大速度我没有仔细追踪,印象中去年日本已经达到了640G。

IPv6也不是。IPv6只是一个与IPv4不同的包头结构,提供了更多的数位给地址,所以可以支持更多的地址,IPv4用32位,IPv6用128位。所以一个IPv4地址看起来是这样的:192.168.165.173,而IPv6地址大概看起来是这样的2001:0DB8:0000:0000:0E70:090F:1428:57CD。更多的地址位当然方便了分发,所以有一些IPv4无法提供的方便。现在卖的所有网络设备都支持IPv6,windows/linux等用户操作系统也都支持。不过一般都是作为选项,这里涉及的是实际应用问题,不是技术问题。由于vpn,nat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地址数目需要的压力并不大,所以ipv6尽管技术已经到位,但应用推广缓慢。IPv6到目前为止中国也没有多少产权。

至于具体到路由,交换等的国产产品中中国有多少产权是些事么样的知识产权我不熟悉。泛泛而谈这个演示网据我所知大约70-80%的设备是国产,不过国产设备尤其是高端设备里使用外国芯片的情况相当普遍。

原文提到的贡献有:

开创性的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纯IPV6主干网,加速了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真实原地址认证的新体系结构理论,为解决互联网安全隐患提供了重要保证,首次提出了第一代互联网到第二代互联网的过渡技术方案,为两代互联网的顺利过渡提供了保障。

这里面提到了三点(原文说有四点,大概我不识数,怎么也找不到第四点)。所谓“纯IPv6网”,或者“过渡技术方案”,都不是首次。美国的internet2也是IPv6基准的,类似宣称他们也发过。不过他们的设备和网络都是企业捐献,现在大约是10gbps级别,比中国的低。另外因为纯IPv6节点太少没多少流量没意思,他们现在支持ipv6/ipv4混用。欧洲,日本也有类似项目。

其实真正的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应该是这个“真实原地址认证的新体系结构理论”。这个架构可以让收包的机器验证该包的确由包头内的源地址发出,在信息安全上应该很有意义。以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在高层,在IP层解决是个比较新的思想。不过问题是是否够快够有效。IETF刚开过一个BOF,也就是“同好会”,即在一个新主题还没有成立工作组之前开的预会,看到底这个新主题有没有足够的兴趣,值不值得成立专门的工作组。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所以和欧美的类似internet2网一样,这个网其实作用是一个试验演示网,为以后在上面搞更多的研发提供一个试验平台。

元宝推荐:四月一日,
家园 IPv6不做这些

IPv6只支持diffserv。

给timeslot的hard qos由rsvp等signaling协议来做,不过现在互联网上基本摒弃。其实只要管道够大,并不真的需要timeslots。

家园 那么当视频码流传输时

在企业局域网/广域网的各种应用中,不用TIMESLOTS来保证,多大的带宽可以同时支持多少用户的那些"多媒体"应用中的实时码流传输需求而不掉包呢?(下载或推送后本机播放不算)

有没有量化的计算方法?我猜测与家庭用户不同,企业用带宽的时段几乎是集中稳定的九小时中的八小时上班时间?(午休时间是直线上升的时候)以在下以前的有限经验:多大的带宽都不够.就像高速公路,单向六线,才开放马上被填满,像以前一样塞车:应用似乎永远发展的比带宽提供的增长快.

家园 推荐成功!
家园 顶,这样的讨论才是真正的讨论

不同背景经验的人士的专业意见交互使这个题目的相关情况已经越来越清楚了

家园 献花

兄台说的不错,献花支持。

我自己原来主要是做电信网的,对计算机网络了解并不算深入,兄台用空可以多谈谈。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关于这个“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一个原创性的idea从提出到最后大规模的应用,往往不是一两个个人或者组织就能够一包到底的,对于通信网和互联网这种大规模的系统更是如此,因为牵涉的领域实在是太广了。而且由于网络有商业化的因素在里面,就涉及到相当大的商业利益乃至国家安全。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各方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为了最后不同厂商的设备能互相协作,就要有统一的标准。各种技术之间的竞争最后演变成标准之争,而决定胜负的,技术本身往往不是决定性的,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工业实力和影响力。自己提出的标准最后胜出,应该就可以算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因为掌握了市场的先机。虽然往往算不上很公平,但事实就是光有一个原创性的idea,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核心技术”,要有相当多的厂商去支持、实现并最后形成工业标准才算是。

所以,在这个第二代互联网的研制过程中,最后体现为“核心技术”的,就是能不能尽可能多的让自己的标准胜出。计算机网络的我不太了解,有熟悉的请补充,电信网络的部分,可以看看下面这个链接:

外链出处

另外关于IPv6,如果只是用IPv6来解决地址不够的问题,那是没有太多生命力的,所以必须要解决IPv4所面临的其他更严重的问题,而这些解决方案又必须是基于IPv6的。可以参看以下链接:

外链出处

另外关于下一代互联网:

外链出处

再有就是对于OADM的DWDM技术存在近20年我不太同意。光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起于1975年左右,1977到1979几个现场试验之后,1980年有了商业化系统。1989年出现了光纤放大器,故到1990年才有了2.5Gbps的商业化系统。WDM的应用要到1992年左右才开始。而实现OADM和OXC的光开关和MEMS技术就更晚出现了,要到90年代后期了。

现在光纤通信骨干网的容量已经很大了,在我出国的2002年,国内已经开始研制1.6Tbps的商业系统了,现在可能已经到6.4Tbps了吧。

家园 IPv6支持更好的QoS

所以对于实现很多新的功能是有利的,比如实现不同的优先级等等.但是这关键要靠新的路由协议来解决.

家园 优先等级已经实现许久

有帮助,但如无大改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家园 但是为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因为IPv6协议的IP包的头更加的灵活,可扩展性更强,所以为以后改进提供了可能.

如果要真正实现理想中的高服务质量,需要在路由等等方面作很大的工作,现在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家园 不知其他人看法

我个人以为脱离厂家完全由学校搞恐怕比较困难

家园 感觉上network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突破性的新技术了

自从MPLS之后。

QoS的问题,除了现有的acl, queue, traffic limit, traffic shaping, 还有什么新的协议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