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匈奴歌 - 摘自<<庆熹纪事>> -- 山而王

共:💬32 🌺2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前确实没看过,蝴蝶兰mm说了以后,专门看了草原这部分

坦率地说,比不看还恶心。活像被人强摁者硬给嘴里塞进两斤没洗过的癞蛤蟆。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歌词,本来就是汉化的胡人翻译过来的。要是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您认为,靠闭门造车能不能写的这么传神?艺术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都来源于真实,而且经过艺术加工,高于真实--但是仍然可信。要是纯粹由者性子凭想像力胡编,被人骂娘一点都不冤枉。鲁迅先生曾经有言

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文字就是夸张。然而燕山终究是有雪花的,这就有一点点真实在里边,让人知道燕山竟有那样冷。要是写“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是笑话了。

要说不懂当地语言就写当地的文化,那个真的是能让外行吓死,内行气死。其实,不动外语的翻译家倒是真的有一位:林纾,即林琴南。他先后翻译过《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他是由懂外语的人给他讲(魏易),他再用文言文写出来。碰巧,《黑奴吁天录》我读过,林先生的古文功底没得说,但是,不幸,后来我也读过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翻译的全本《汤姆大伯的小屋》,译者黄继忠,而且我90年代读过原版的英文原作。这才发现,林先生翻译的东西,夹杂了太多个人的内心呼唤,比起原作的风貌和反映当地民俗生活,和黄先生差的太远。鲁迅先生有言,翻译外国作品,就是要连外国味一齐翻译过来,要不然,严复先生的翻译三原则:信达雅的第一个信都谈不上了。

您批评我以偏概全,您说的对。我那个评价是有点宋玉写《登徒子好色赋》里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了。就让那个放在那里给大家批判当靶子好了。

不过,我坚持,真要写草原,还是要先懂草原。反正,看完草原那段,我连看其他地方的兴趣都没有了。您要是还要坚持您的看法,认为这是翻译后的风格,我觉得咱们就没必要讨论下去了。

家园 如果完成了, 那是肯定的

有幸认识作者本人, 参加过她的婚礼. 感想就是:

IT业害人啊!

好好的才情横溢的作家, 因为无聊的跨国IT业给了份不错的salary, 于是人世间多了一个幸福的白领MM, 太监了一部有希望成为近10年最佳小说的作品...

以才气和文笔而论, 红猪比凤歌或者江南等人显然强得多, 但后者并没有红猪那样的好job, 因此只能埋头码字, 但也因此能完成手里的作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