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动汽车:明天的希望还是后天的梦幻?(上) -- 晨枫

共:💬231 🌺28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句疯话

我从昨天开始认为电动汽车在三年内可能将会有一个突破。至于我的依据,打死你我也不会说,我说了你也不会信,我就是喝多了随口一说。

家园 还有一个是烧气的车

国内出租车也用的很多了。纯电车还有待技术突破。

家园 两三周前的华尔街日报,美国能源部长向奥巴马保证

五年内能出现相当于135迈一加仑的电动汽车,不知道有啥根据。

原文是报道一个在南达科达发了财的石油人被奥巴马接见,他赶紧鼓吹应该加紧挖油, 但奥巴马说,朱部长向他保证,五年内就会出这种电池车了。石油人热年碰了个冷屁股。

因为是正式媒体,巴马又不懂技术,老朱应该不会向巴马瞎说吧?

家园 有这个可能

全电状态下,Chevrolet Volt已经达到93MPG了。

家园 混合动力的确是一个过渡态,要变成电动车

过渡平滑,技术储备也有。内燃机驱动部分可以变成纯电池(假定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上去了)或变成燃料电池。

电动车如果不能实现长续航力,那么就不会有生命力(在高尔夫球场使用不算)。另外在高寒地带不能开暖气也不行,北半球一大半地方不能用,北欧5国不能用,俄国不能用,加拿大不能用,那还有什么市场?以此类推判断气动车也没有生命力。

将来的小汽车发展方向我看好是磁悬浮,这样航程就不是问题(无限制),公路主干道出来后的支路到最后目的地可以采用蓄电池驱动,那样100公里的蓄电池续航力绰绰有余了。另外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通过电磁感应对蓄电池充电和提供车内空调用电。

小汽车磁悬浮还可以同超音速磁悬浮管道接轨,将来人们洲际长途旅行可以将自己的小车开入超音速磁悬浮管道系统,到达目的地后立刻开着自己的车去最终目的地。

预计我们可以将高速列车和飞机统统淘汰了。

由于磁悬浮小汽车是轨道类车,所以驾驶可以自动化,将目的地指令输入导航系统后,磁悬浮小汽车可以将乘客自动送往目的地--不管是磁悬浮高速公路(常压)还是超音速磁悬浮管道(真空)。

那时近视眼,色盲,老头老太年龄都不是限制驾驶的因素了,只要你不是文盲不会输入指令。

而富二代想飚车闯红灯连门都没有,速度限制和交通规则在磁悬浮那里掌握,你想超速都不行。

通宝推:曾自洲,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谨慎乐观吧

你也看新闻联播了,呵呵。但是网上讨论的负面也不少啊。安全就是首先的,而且大众的意识能多高呢?自己掏钱为环境买单

家园 我说的和老兄不是一回事

我是因为看到了一点别的东西,现在不好说太细,时机成熟了我会和大家谈谈详情

家园 比亚迪 动力电池和汽车检测中心两项目获2.53亿元国家财

另外国家下拨贷款16.6亿然后BYD自己出8亿一共是26.6亿用以铁电池的产业规模化和技术升级。

媒体的东西当不得真。

家园 花一个

当年我就对BYD宣传的电动汽车技术有所保留。全世界都说技术上还有难关要克服,为什么他就能说产业化近在眼前?而且所谓的产品一直都只有零零星星几台,对于外人半遮半掩。

公司不是大学研究院,可以搞些十年都用不着的试验产品,尤其是这种高歌猛进,资金链紧张的新晋公司。

从你给的报道看,王本人都对技术很有热情,恐怕他忽悠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相信的。问题是,对于技术的进步,他的基本常识在哪里?

家园 和我设想的类似

当然我的幻想里面没有磁悬浮这一类。

汽车自身能源,只要能以低速驶出社区辅路就行了。到了干路和高速,所有的汽车串成串,统一速度,统一能源供应。就好像每个人开的都是火车的一截。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而每个人还相对保持私密性(不像真正的火车要和人共享空间)和终端的方便性(还是从门到门)。

除非指挥系统出错,可以基本避免高速交通事故,这样交通事故死亡率也大大下降。

前几年看新闻好像欧洲已经有人提出了实验性的方案了。

一个缺点就是:豪车存在的意义大大减小了,最多内饰搞豪华些。布加迪威龙还是得老老实实跟在福克斯后面。

通宝推:曾自洲,
家园 柴油混合动力就可以做到

柴油机本来就比汽油机省油,再加上混合动力,再加上充电,油耗降低那是杠杠的。汽油混合动力现在一般能做到40-50英里每加仑(mpg),volt这样可充电的就能到90mpg,基本翻番。柴油混合动力能到60-70mpg左右,可充电的到135mpg应该不难。

最先研究柴油混合动力的是美国三大,应克林顿和美国能源部的要求,三大从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下一代汽车技术,结论是采用柴油混合动力,能做到70-80mpg。吓得小日本赶紧展开跟踪研究,于是有了丰田prius。不过后来因为萨达姆这个活雷锋搞得油价太便宜,SUV皮卡大热,三大就一直不太热衷这个项目,等小布什一上台在三大的强烈要求下把这个赔钱的项目给kill掉了,后来三大死在SUV皮卡上也算自找的。

目前柴油混合动力进展比较快的是欧洲车厂:大众前几年油价高的时候搞出一款柴油混合动力的高尔夫,70mpg;标志研制了一款柴油混合动力的SUV,已经在欧洲接受订单,据说能到60mpg,超过大部分汽油混合动力小轿车;充电车方面,volvo在研究一款可充电的柴油混合动力V60,明年上市,据说耗油在120-150mpg,这个车要能成功上市,吉利真是赚大了。

不过关键就是价格,柴油机本来就贵,再加上混合动力,再加上充电,那是贵上加贵再加贵。大众那车因为成本太高放弃了,想想也是,谁要是花三四万美元买个大众高尔夫真是脑子进水了,会比那个大众辉腾还杯具;标志那款车售价超过4万美元,不知道目前订单如何;volvo那款价格更高,可能在5-6万美元,不过我觉得volvo的机会可能更大,因为毕竟volvo也算豪华车,客户对价格相对来说不敏感,贵无所谓,只要体现低碳环保的小资理念就行。

通宝推:铁手,
家园 哈哈

我也设想过这个,全程都是中心电脑控制,用户只需要输入目的地就行了。

我还设想过这样的物流系统,一样的原理,只不过运送的是物品。

家园 磁悬浮需要大量基础投资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资本因素(不是成本因素),最理想的就是引入自动驾驶,所有车辆具备和前后车有限通讯能力,通过判断周边车辆的目的地和车型自动排队,在高速路上组队定速巡航,不但大大降低事故率,也大大提高通行能力,节省燃油。技术上完全不是困难,车道和交通标志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已经不是实验室产品,而是大学生就可以玩的东西;定速巡航和车距保持也已经是现成技术,应用于中高档汽车上;至于车辆信息交换,有北斗呀,不但能定位,还能交换数百字节的信息,用于传输目的地和到达时间以及本车型号最大限速之类的参数措措有余。

很多人可能还觉得车辆自主行驶是高科技,其实不然,技术都是现成的,但是没有政府或者车企有应用的意愿。

发表这个回帖的时候没有仔细看全部回帖,现在看了一下,还是很多人有类似想法的嘛,就我个人而言,这个想法来源于叶老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此后个人所动的脑筋主要在如何实现上。

PBS所说的磁悬浮轨道就我看来是不现实的,因为想从轨道获取能量那还不如采用无轨电车的思路呢,这种车道的成本不是一般的高,还有漏磁这个问题不能解决,而且这类汽车offroad能力为0,一旦离开这个轨道就完全不能行动了,完全就是火车再版。如果同时具有两种行走机构,事实证明一定会被单一行走机构所淘汰,就像履带轮式混合汽车。生物进化中复合行走器官的生物也大多是少数派,比如鸭嘴兽或企鹅。

而自主驾驶系统可以把技术分解为几个阶段,有很强的实现能力,第一步就是定速巡航和车距保持,大大减少人为干预驾驶,驾驶员仅仅用于判断路面情况和目的地,这一点已经基本实现,前不久武大的试验车已经跑了高速。

第二阶段是让车辆有择道的能力,也就是根据车型车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车道,迈巴赫之类的就不要傻乎乎跟在擎天柱大哥的屁股后面了。有了这个能力,高速公路上会有序很多,通行能力大大提高,经常在国内跑高速的可能都有体会,堵车很多时候并不是车道通过能力不足,仅仅是由于有些车不在规定车道行驶,或者在超车道上龟速。有了第二阶段的成果,就可以放开高速路的车速限制了,因为低速车将自动选择低速车道,马萨拉蒂之类的就让它们跑220好了,这本就是它们的设计目的。

第三阶段是公路交通的优化阶段,也就是根据一定的优化参数,进行全局控制,比如某些路段比较拥挤需要优先保证通过能力,这时候可能需要取消高速车道,增加中高速车道;有些车主长距离行车追求燃油经济性需要保持经济巡航速度,即使能开200也只打算开90,有些人赶时间速度优先,能开多快是多快。根据一系列参数设置,对车队进行重排,这时需要无线通讯能力介入,可以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是短距离自主无线通讯,类似wifi技术,在数公里之内进行重排,另一种是借助通讯基站或者天基通讯平台,进行大范围调度。全局调动其实必要性不强,短距通讯配合通讯基站进行区域调度应该已经能够满足要求。

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的特点是很明显的,这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不大。能取代公路交通的应该是微型乃至个人飞行器。

家园 反对~

这话几年前说,我赞同,我也觉得混合动力车适应性广,经济性好,是替代纯石化燃料汽车的正道,但是现在我的看法改变了。

我认为纯电动车在城市里有很大作用,特别是在一户人家有一辆以上汽车时,纯电动车简直就是代步的最佳工具,主要用途就是买菜和上班以及购物等等目的明确的短距离活动。这时候纯电动车的优点都在闪闪发光,而缺点几乎看不见。

我个人的理解,目前纯电动汽车有两个主要的缺陷,一个是充电时间较长,或者快速充电后续航里程过短,这是电池特性所决定的,第二个就是续航能力较短,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应该在200km以内。而这两点在我个人日常使用第二辆车时完全不是缺点,我现在保持有一辆A级汽车,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市区内,往返一般不超过70km(上班),大多数情况下仅仅20km出头(购物买菜打球),200km续航里程都有些浪费,150都够,这里是考虑上班堵塞的情况。而充电时间根本不是问题,一天一充,一充一夜,总够了吧,8小时什么电池都充完了。就算上班堵车,在公司一停也是8小时,即便单程80km,150km续航能力也是富余的。

此时电动汽车的优点,那就太明显了,短程低速行驶耗能没有明显增加,对应汽油机跑个10km水箱机油才刚刚达到工作温度,此前不但排放增加而且油耗增加,机械磨损也大;便宜,那真是太便宜了,每公里才一两角,我的小车每公里至少六七角;维护成本低,蓄电池组加电动机的维护成本比变速箱加发动机低了很多。真要是出远门,我就开另一辆石化燃料或者混合动力车呗。

我现在是异常渴望有一辆价廉的纯电动车,只要有合适的产品,我一定卖掉原先的小车,换一辆纯电动车,我的家人也都赞同我的看法。

当然,对于购买第一辆车的用户,还是会倾向于购买适应性更广的普通汽车吧,这我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还有个隐性因素,面子问题,我现在是完全不考虑品牌因素,而购买第一辆车很难完全摒弃品牌因素。

家园 还是有点小贵

考虑到车的体积和配置。MSRP可是3万5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