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信仰怎么产生的呢? -- 不爱吱声

共:💬114 🌺5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是恰当,是中庸。

恰当与否,要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换句话说,恰当这个词,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恰当的事物存在。而中庸则是态度,不偏激,趋向于保守但是又不拘泥。

不可不信和不可全信并不能保证我们获得知识的准确性,与偏听偏信相比,只不过能够降低获得虚假知识的概率而已。这才是科学的说法。

俺也抖一把。

家园 看看你自己的原文吧,你现在又改词,不害羞吗?

"拿恐龙作比喻……科莫多龙还活在印尼呢。"

家园 【文摘】科莫多龙

本文选编自DISCOVERY CHANNEL 影片<<科莫多龙>>。

火山岛科莫多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非常接近澳洲,每年有很短的雨季,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十分干燥。科莫多龙就生活在这样的岛上。

恐龙不是已经灭绝了吗?是的,但它们也还是留下了少量的后代,这种巨大的猎食蜥蜴科莫多龙就是其中一种。

历经几千万年的变迁,科莫多龙仍保持着其祖先原始的面目和生态习性,至今没有任何进化。科莫多龙长得很像鳄鱼,但比鳄鱼要大得多。成年龙一般身长可达3~4米,尾巴约占体长的一半,体重150千克左右;它们的头大而扁长,牙齿像锯子,尖锐而有剧毒;它们的四肢短粗,孔武有力,趾爪更是锋利无比。

科莫多龙是绝对的肉食动物,它们凶猛、残忍,野性十足,就连一向以凶残著称的鳄鱼也望尖莫及。它们善于捕捉鹿和野猪等动物。一头活鹿一旦落入它们的利爪,不到几分钟就会被撕得四分五裂。科莫多龙的食量很大,是狮子食量的3倍之多。也许是因为食量大,摄取的热量多,吃饱后,它们可以逍遥半个月不用进食。

科莫多龙的嗅觉异常发达,它用舌头搜寻猎物。它的舌头有20多厘米长,像蛇的舌头一样前面有分叉。利用它,即使是深藏地下两三米的龟蛋,科莫多龙也可以很准确地找到。

水牛体重是科莫多龙的五倍,然而科莫多龙能独力箝制并杀死一头成年水牛。它使用的手段既卑劣又狡诈,只需狠毒地咬一口,水牛就只好慢慢的等待死亡了。等到水牛的伤口感染,行动无力,甚至死亡的时候,一直跟着的科莫多龙才会轻松地饱食一顿。原来科莫多龙有两个高明之处:它的牙齿和牙龈上的毒液可以杀死任何猎物,但其血液中却蕴含着抵抗这种毒菌的抗体。

科莫多龙虽然非常强壮有力,但也有弱点,它是冷血动物,承受不了白天的高温,必须停止一切活动,在阴凉的树荫下栖息。

小科莫多龙是从蛋壳里面孵出来的,年幼的它们和蜥蜴没什么两样。为了防止被六亲不认的长辈吃掉,它们住在树上,独自生活。小龙具有强烈的领土保卫意识,不让其他动物接近它的领地。到两岁的时候,它们开始下地活动,有的甚至有勇气在成年龙的猎食现场抢食几口。小科莫多龙要六到八年才会成熟。

几世纪来,科莫多龙与人类分享它们的家园。岛上只有一个村庄,人们依赖海中丰富海产为生。科莫多龙曾在科莫多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非只是渔民心中惹人厌的东西。关于科莫多龙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第一位在科莫多生产的女人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女孩与一个跛脚的男孩,因为当时的人过着游牧生活,很难照顾跛脚的男孩,因此他的母亲把他丢弃在森林里。但小女孩从未忘记她的同胞兄弟,她长大后回到森林里,遇到一只科莫多龙,它跛着脚。“这是我的兄弟,”她这样认为,并将食物放在它面前以表尊敬。从那时起,村民就拿食物供奉科莫多龙。

据说曾有九个人被科莫多龙杀害,但其中没有一个是科莫多的村民。有人相信这些龙与科莫多人间存在着特殊关系。科莫多龙在村子里自由游荡,有时还可能在校园中出现。它们捕食鸡、羊等家畜,但可能是由于村民对科莫多龙的尊敬,而且与它们保持了安全距离,所以他们能相安无事。

目前,科莫多龙数量不多,全世界共存2000条左右,面临灭绝的危险。由于科莫多龙对研究生物的进化和地壳的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印尼政府已经设立了国家公园,对科莫多龙加以保护。

关键词(Tags): #科莫多龙
家园 这是你的意思,不是他的意思

我在玩猜谜游戏

家园 花来花去
家园 不爱兄若给我五朵花,我就告诉你答案-其实这个算法是既存的

just kidding

参见EM算法处理Mixture of Gaussian的模型参数的估算:

外链出处

每个Gaussian component,就相当于一种‘信仰’,它也含有一些可调参数,因为信仰多半还是可以发展演变的,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在Section 4.1,E-step中,先算P(xi|yj,θt),这是观测到的数据点yj‘属于’模型xi的‘成员资格’,就是说,某种实验现象更倾向于被哪种信仰所接受?

然后Section 4.2,M-step:根据所有这些数据点,各个Gaussian component(即:信仰)的参数遂施行调整。具体如何调整呢? 对于各个信仰来说,每个观测到的数据点所施加的影响力是要乘上一个权重系数,这个权重系数就是P(xi|yj,θt)。 譬如,Gaussian模型的均值就是那些观测数据的加权平均,详见 μi = ... 的那个方程。

举个例子,譬如发掘出某个历史事实,它对某个历史人物非常不利,那么对于信仰那个历史人物的人来说,这个历史事实就显得非常不可信。这是因为它对他们的信仰的冲击太大,所以他们会用别的方式来解释,比如说这是捏造出来的。 我们用EM算法的语言来说,就是此史实被那个信仰所接受的‘成员资格’、或‘认同度’、或‘权重系数’变得很小,于是它(尽管很sensational)反而不能对那个信仰造成什么影响。

----

对于你所问的第二点,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进化出来的能力(想必你也这么看,既然你打了引号)。这应该是近似计算所产生的效应,是没办法的事。

最后加一句,发现这个thread下的各条思路,我早都已推敲过了。相信朱清时、李嗣涔、Sir John Eccles、B.Josephson等人对这个topic一定也都曾独立地、深入地、批判地思考过的。

家园 这文章要请花剑蟑螂谈谈体会么~

讲讲没信仰是怎么样产生的~或者是怎么样产生免疫的~

家园 好久没见钠子露面了。真的出家了?
家园 我觉得,应该是某些邪教最先利用这种宗教脑区吧

比如说,某个家伙发明了快速刺激宗教脑区的技术,效果之好,超过任何的祈祷之类的行为。

然后这家伙就以此来发展邪教徒,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最后干出了李洪X干的事。

当然,TG之类的政权肯定要消灭这种邪教徒,问题是这种被强制固化了的信仰难以清除,只能切除宗教脑区了。

最后就把所有邪教徒都给切除宗教脑区了,但是,这种邪教总是屡禁不止,怎么办呢?就只能把每个新出生的婴儿也给切了。

好了,这种邪教在伊斯兰世界的传播应该也会很快吧。

问题是,伊斯兰要是也用这种方法强烈刺激宗教脑区怎么办?

那就只能把他们的宗教脑区也给切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