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双石原作】《开国第一战》序言 生命中的一本书 -- MacArthur

共:💬203 🌺115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百战青锋劈经纬》梦想中的东西啊,高兴高兴啊
del
家园 麦帅=宝库哈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快点啦,天天放一节,看连载一样,等得心急啊!!本打算花催,还好送花得宝,稍稍安慰下。

del
家园 一口气看完.....

直至小尾巴。

翘首望铁牛。

家园 好饭不能一口吃完么

兄弟们慢慢看...

家园 【第二章】小人得志 李承晚枪炮北向 (1)

[SIZE=2]小人得志 李承晚枪炮北向

大军逞威 金日成锋镝南指[/SIZE]

牛皮不是吹的,

泰山不是垒的,

火车不是推的,

电灯泡不是点的。

-- 中国民谣

果不其然,没出五年,朝鲜南北双方就大打出手。

一打就打出了一场国际战争 -- 这是双方谁也没料到的。

不光是他们,就是站在双方背后的美苏两强也未必就料到了。

其实,战争并不是在一夜之间突然爆发的。

而是朝鲜半岛利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有关各方在一次一次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的对抗、触摸、碰撞中营造出来的。在没有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合理制约以维持平衡的情况下,战争,就是形成“合理制约”达成新的平衡的最不合理也是最合理的解决方式。

这不,苏美军队一撤出朝鲜半岛,战争气氛就日趋浓烈起来。

“大韩民国”总统李承晚把战争气氛营造得最为浓烈。

“武力北进,统一朝鲜”,是李承晚对喽罗们讲话时喊得最多的口号。此公其时虽已逾七旬,早过了孔夫子所说“知天命”的岁数,却实在没有多少实际的政治军事操作经验。

受过教会洗礼的李承晚,除了在流亡中国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当过年把连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事都管不了的“总统”外,其它时间都在美国当寓公,整个生活和思维完全西化 -- 娶老婆都娶的是西式教育泡大的奥地利女郎。倘不是麦克阿瑟在手忙脚乱找不着北的情况下对其另眼相看,他很可能到死都不过是一个成天价泡在太太们中间搓搓麻将、打打桥牌的干瘪老头。把他推上大韩民国总统的宝座,实在是一种误会 -- 至少美国人后来是这样认为的。实际上刚把他推出来不久,美国人就颇有懊悔之意,曾设想组织一个更听话的联合政府取彼而代之。可李承晚别的不行,勾心斗角、争利揽权倒是不让人。美方瞩意的代理人纷纷被他架空的架空,赶走的赶走,放倒的放倒,最后反而把美国人弄得很是难堪狼狈。无奈之下,为了遏制苏联的大局,只好让他继续当主角唱这台实际上他根本唱不了的大戏。

李承晚“北进”的本钱,是由前日伪警察部队和伪满州国军改编的“大韩民国国防军”。这支队伍的前身是美国占领军陪植起来的警备队,当时有5 000人,其任务是维持治安,后来为了镇压不断发生的示威、游行和暴动,陆续扩充到数万人。李承晚上台的第一号法令,就是将警备队改编为“国防军”,并颁布了《兵役法》,规定从17岁到有劳动能力的男子均有服兵役的义务。

南朝鲜人口多于北朝鲜,兵员数量应该是有保证的。所以到了1949年6月,“大韩民国”军队的兵力已达到8个师近10万人,人员和装备都超过了当时的朝鲜人民军。

然而,“大韩民国国防军”的骨干是一帮前日本士官生,如刘升烈、蔡秉德等人,还有一些前伪满洲国军军官,如白善烨等。客观地讲,这些人在街面上压压场,吓唬吓唬老实巴交的老百姓还凑合,倘真要刀对刀枪对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地捉对厮杀,却是没几个能拉出来遛遛的。

不过李承晚可不这么想。

李承晚感觉良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有美国靠山。

在他就职典礼那天,麦克阿瑟曾当着他的面发表演说:

“隔绝南北的人为障碍(指三八线)必须亦必将予以撤除。”

李承晚一定在心里把这句话反反复复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读。

-- 麦克阿瑟当然不会是为了北朝鲜的金日成而撤除这道“人为的障碍”。

麦克阿瑟说这句话的时候,那气想必也出得很粗。

否则怎么会给李承晚那么振奋的感觉呢?

麦克阿瑟显然还觉得意犹未尽,又转身面对面地向这位“总统”放言:“我本人将竭尽全力帮助并保卫朝鲜人民。我将象保卫美国和加利福利亚那样保卫朝鲜人民免遭侵略。”

从此,李承晚就把“统一北进”的口号挂在嘴边。

不光喊叫,还有动作!

从1949年1月1日到4月15日,“大韩民国国防军”就37次在三八线挑起军事摩擦,并且秘密向三八线附近调集和部署部队,给北朝鲜政府施加军事压力。

美国人也帮他吹乎。

1949年6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博尔特将军在国会作证时说:“我们感到(南朝鲜)部队的装备优于北朝鲜部队 ...建立南朝鲜部队和提供物质的目标已经达到,...美国的部队可以而且应该撤离了。”

7月17日,“大韩民国”国防部长申性模在仁川发表演说时声称:

“我们的军队正在等着我们总统的命令。只要他一声令下,我们就会在一天之内占领平壤和元山。”

有胆大嘴也大的人放言:“平壤吃午饭,新义州开晚餐。”

10月7日,李承晚对美联社副经理说:

“占领北韩,可以实现统一。”

10月21日,他又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

“要不流血,独立统一是不可能实现的,就是实现了也不会长久。”

10月31日,他在美国巡洋舰“圣福尔号”上发表的演说中更显得咄咄逼人了:

“南北分裂是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

1949年除夕,他又号召“大韩民国”的文武官员:

“在新的一年,大家都要努力收复失地。”

这话,谁听了也不会当儿戏。

更不用说潜伏、往来于整个南朝鲜的朝鲜人民军侦察人员了。

对于李承晚的战争叫嚣,金日成当然不会漠然视之。

20岁上就在中国东北拉起抗日游击队、23岁就组建朝鲜人民革命军的金日成,当过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军第六师的师长,跟日本鬼子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过血仗。1937年还越过中朝边境返回朝鲜境内,奇袭咸镜南道的日寇据点普天堡——朝鲜史称“普天堡大捷”。仗虽然不大,在饱受亡国痛苦的朝鲜群众中影响却不小,要知道,那时国外的各派朝鲜抗日团体,还没有一个回到祖国跟日本鬼子交过手。他的党政军班子,全是当年在东北搞过抗联的人,对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那一套办法更是了如指掌,操作起来绝对地得心应手。

金日成回国不过几年,就牢牢地控制住了朝鲜北部的局面,统一了南北朝鲜的各个共产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党派团体,建立了朝鲜人民军。其时金日成刚满38岁,正是雄心勃勃且年富力强之年,手下又有跟他一起钻过深山老林的铁杆同志弟兄,更是如虎添翼。人民军的干部,要么是参加过苏德战争的苏军下级军官,要么是中国八路军的中下级指挥员,绝非李承晚的那些只会在街头聚众斗殴、寻衅闹事的“国军”所能比拟。加上朝鲜北部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分到土地得到了实际利益的农民群众是朝鲜人民军绝对可靠而又稳固的兵员来源。

不过,朝鲜人民军建立之初,实力还是不如南朝鲜军队。

首先是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不多。

从苏联回国的前抗联战士仅数百人,加上原苏军中的朝鲜籍战士,也不过千把人,要建立一支马上就能战斗的部队,还是有很大困难的。所以直到1949年底,朝鲜人民军也只有不足5个师的兵力。而对面的“大韩民国国防军”,已经有6个齐装满员的正规师了。

其次是装备,与对方全套美式装备相比,人民军实在相形见拙。

总不能拿着烧火棍跟人家拼命吧?

金日成非常焦急。

面对日益增强的南方军队和李承晚疯狂的战争叫嚣,他是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作为搞武装斗争起家的一代英杰,他太明白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在统一问题上的决定性作用了。

为达到和平统一的目的,1949年6月,金日成联合南北朝鲜72个政党和社会团体组成祖国统一的民主主义战线,发表了关于和平统一的宣言,号召南北朝鲜全体民主政党及社会组织,与全体朝鲜人民“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斗争”,并提出了具体的和平统一方案,建议在没有外来干预的条件下“南北朝鲜同时实行选举统一立法机关”,建立朝鲜共和国政府,合编南北双方军队。

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争的灾难记忆犹新心有余悸的人们,谁不向往“和平”?不管后人对金日成的和平攻势如何评价,说它是策略也好,是宣传也好,但这个口号的确结结实实地抓住了朝鲜人民的心,则是不争的事实。

这立刻就在政治上造成了李承晚政权的被动局面。

南朝鲜街头出现了示威游行,不久就酿成此起彼伏的暴动。朝鲜人民军也遣员在南朝鲜组织游击队,一度还很成气候。据说当时南朝鲜40%的地区“白天是大韩民国,晚上是人民共和国”。韩国军队与之交手,每每处于下风。麦克阿瑟手下的情报官员们也承认,游击队与南朝鲜正规部队交手,“通常总是游击队占便宜。”而且百姓们总是“同情游击队”。

这一切,大大地制约了李承晚政权的“北伐”雄心,支持了北方的和平统一攻势。

除此之外,金日成还积极寻求苏联和中国方面的支持。

首先要找的当然是斯大林——他的腰最粗。

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两次向苏联方面要求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并要求提供武器援助。苏联以刚撤出朝鲜,以怕在政治上贻美方以口实为由,对前者婉拒,对后者予以部分满足——仅限于一些轻型武器。

此时的斯大林,对可能出现的美国干涉还有很大顾虑。

1949年3月,当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访问时,斯大林还根据苏联大使和在朝鲜的军事人员的报告,明确告诉金日成:加强朝鲜人民军是必要的,但是,没有必要害怕南朝鲜人。

可金日成回国后,却正好遇到南朝鲜军队向三八线增兵。

双方的小规模冲突也日趋频繁。

还有情报说,美军准备在5月全部撤出南朝鲜;美军撤出后,李承晚将于6月对北朝鲜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计划两个月结束战争。

金日成立马紧张起来。

很紧张的金日成很紧张地向斯大林通报了情况——如果这时真打起来,北朝鲜方面态势非常不利,肯定会陷入极端被动的地位。

斯大林一时也非常担心。

毕竟金日成这时只有4个步兵师团,武器装备还十分欠缺,而李承晚这时有6个全部经过美军训练的全副美式装备的陆军师。鉴于形势的严峻,苏联方面提议金日成与中国方面协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官兵编入朝鲜人民军部队。

于是,金日成也向中国求援。

5月,金日成派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金一中将秘密访华,向毛泽东面陈北朝鲜面临的严重局势,并转交了金日成给毛泽东的求援信。

毛泽东当然赞同金日成统一自己祖国的主张。

作为世界上经历冲突类型最多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当然也看得出来,在两大阵营对峙争夺的大背景下,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的前景的确很玄乎很渺茫,南北双方打起来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估计到了外来势力对朝鲜革命进行干涉的可能性,他曾经对朝鲜方面表示,一旦朝鲜半岛发生战事,“既可能是闪电战,也可能是持久战。对你们来说,持久战是不利的,因为到时候即使美国不干涉,也会唆使日本向南朝鲜提供援助。”

从中国共产党当时所坚持的“既不干涉他国内政,又要支持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对外关系准则出发,尽管新中国自身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毛泽东仍然明确表态,中国坚决支持朝鲜人民统一祖国的正义斗争。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将会与朝鲜同志并肩作战。

毛泽东还同意正在东北整训的第四野战军第一六四师和第一六六师这两个朝鲜族师于7月携武器返朝编入朝鲜人民军;而且一旦全国解放战争告一段落,其他野战军的朝鲜同志,也将返回朝鲜编入朝鲜人民军。

这些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火洗礼的老战士,后来都成为了朝鲜人民军的战斗骨干。

中国有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

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漫长岁月中,曾经有数以万计的朝鲜同志在中国的土地上与中国人民生死与共并肩战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还有众多的朝鲜志士,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如今,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难道不应该对朝鲜人民的革命事业投桃报李吗?

不过,毛泽东此时并没有高看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现实可能性,他认为朝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防御南朝鲜军队进攻的问题。他这时关注更多的问题,还是中国自身的统一 -- 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虽然已获解放,可台湾、海南岛还在蒋介石手里,国内外分裂主义势力还在阻挠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进程。正如毛泽东当时的秘书胡乔木所回忆的:“当时内战刚刚结束,我们国内问题一大堆,我们决不可能鼓动朝鲜发动战争。”

新中国军事工作重心,现在当然应该是在南而不是在北。

此时此刻,在这一点上,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意见是一致的。

他一方面支持金日成大张旗鼓地发动和平统一攻势,另一方面也帮助朝鲜人民军作好应付南朝鲜军队进攻的准备。这年9月,他开始为朝鲜提供了价值1.38亿卢布、足够装备3个师的苏联的武器弹药,其中包括T-34坦克、雅克式战斗机等重型武器。

朝鲜人民军开始以中国返回的29500多名老战士为骨干、苏联运来的武器为基本装备,迅速整编和扩编部队。

当然,“老大哥”的东西也不是白给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

9吨黄金、40吨白银和15000吨其他矿石,以及提前使用原定要于1951年才提供的7000万卢布的国家贷款。

金日成的底牌也渐渐开始硬了起来。

大家都觉得自己底牌很硬。

大家都觉得该由自己一方按自己的意识形态来统一这个国家。

没有共识,没有妥协,还没得商量。

又不存在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制衡机制。

背后还有两个超级大国的相互对峙各不相让。

这是是非非不是早晚得靠动手来解决么!

而从1949年6月美军撤出南朝鲜后,李承晚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战争的口号反而越喊越响,越喊越硬气,与北朝鲜万分恳切动人的和平统一口号,形成耐人寻味的鲜明对照。

三八线的枪炮连绵不绝,双方你来我往小打小闹没个消停。

而这个时候,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对比的的确确是南强北弱。

美军撤出朝鲜的当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博尔特将军在美国国会作证时也声称:“我们感到(南朝鲜)部队的装备优于北朝鲜部队。……建立南朝鲜部队和提供物质援助的目标已经达到……(美国的)部队可以而且应该撤离了。”

美国著名军事评论家和政论家约瑟夫·格登在《朝鲜战争 -- 未透露的内情》曾经指出:“李承晚总统毫不掩饰他最终要夺取北朝鲜的意图(同样,金日成首相也从未打消过夺取南方念头)。”

1949年底,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在参加的李承晚的一个招待会时。一名韩国军官“兴冲冲地进门,吹嘘他的‘小伙子们’刚刚占领了三八线以北正对开城的海州……他没有接着说那些人实际上都被当场击毙。”

穆乔说他对此事印象深刻。

所以即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后人就“朝鲜战争谁打第一枪”这个纯属小儿科的问题争来议去也实在没有意思,任何矛盾的爆发都有一个积累和蕴酿的过程,战争,不过是冲突的延续和扩大,而不是冲突的开始。这个过程中的你一拳头我一巴掌谁先谁后的事情你扯得清楚么?就算扯得清楚又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么?

难道这对战争性质的判断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么?

国际关系专家华庆昭教授在其专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谈及这个问题时曾经指出,苏美是分裂朝鲜的祸首,三八线是它们炮制的势力范围分界线。“没有朝鲜的分裂便不会有朝鲜战争。在任何情况下,苏美都对引起这场战争负有责任。”而国际社会多年来为这个问题的争论“放过了苏美乃是造成朝鲜爆发内战的共同责任者这个核心问题,根本就没有论到点子上。”①

笔者对华教授的观点深以为然。

的确,当时被人为分裂的朝鲜半岛,是一个典型的雅尔塔模式。

南北双方谁都想摆脱这个模式。

而恰恰就在这当口,美苏两强都对朝鲜半岛的局势产生了误读。

李承晚本人自我感觉很是良好。

光是他牛皮哄哄倒也罢了 -- 这老头压根就没玩过枪杆子嘛!

可美国大佬也牛皮哄哄。

驻日本的麦克阿瑟和驻南朝鲜的美国军事顾问团一片乐观,所有的情报都说北朝鲜军队根本不是强大的南朝鲜军队的对手。甚至就在战争爆发前两个星期的1950年6月8日,那位罗伯特少将还言之凿凿地对记者说,南朝鲜军队已经达到世界水平,任何来自北方的进攻都将会被击溃。

当美军撤出朝鲜时,李承晚曾向美国索要包括作战飞机和水面舰艇在内的强大军备,而美国当时梦寐以求的是欧洲这个战略重点,并竭力想在远东地区保持缓和,加上对朝鲜北方的实力也不太瞧得上,所以没有满足李承晚的要求。

当时,李承晚的国防部长申性模曾通过美国军事问团向美国索要193辆能够对付T-34的M-26型坦克。

代表美国政府回复他的,是美军驻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威廉·罗伯特少将,此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巴顿将军手下担任过坦克部队指挥官。

罗伯特少将很有耐心地听完申性模的要求,又一脸恳切认真地回答他说:“你们国家的地形、道路网特别是桥粱不适用于使用坦克 ...北朝鲜的坦克是旧日军的,不必担心。”他还说,任何一支进入南朝鲜的军队如果配备坦克,几小时之内就会被击毁。

这算那门子军事顾问?!

这家伙还当过坦克部队的指挥官?

真逗!

罗伯特的漫不经心在大不咧咧的美国人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这种看法原封不动地上报到东京和华盛顿,又原封不动地成了美军远东战区司令部和美国政府的看法,直接影响了白官和五角大楼的战略决策。

1949年12月30日,杜鲁门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该文件提出采用“遏制”政策对付苏联在运东的扩张,而给美国确定的基本目标则是“巩固非共产化的亚洲并削弱苏联在远东的力量”。并且“发展和加强远东地区的安全,使之免遭共产党的外部侵略和颠覆。”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第二章】小人得志 李承晚枪炮北向 (2)

[SIZE=2]小人得志 李承晚枪炮北向

大军逞威 金日成锋镝南指[/SIZE]

(续上)

而在具体论说如何“发展和加强远东地区的安全”时,文件提到了要“改善”其在“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的地位,还历数了一系列要得到美国保护的国家和地区。

没有提到南朝鲜和中国台湾。

美国军事评论家和政论家约瑟夫·格登将其归结为“一时琉忽”。

然而不知为什么,两星期后,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华盛顿美国国家新闻中心发表演讲时,也历数了美国的防御半径所包括的范围 -- “从阿留申群岛至日本,然后延续到琉球群岛”,还“延至菲律宾群岛”。

也把南朝鲜和中国台湾“遗漏”了。

再早一些,10个月前,美国远东战区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也曾对来访的英国记者沃德·普赖斯信手勾勒出一条极为相似的弧形防线,并列举了菲律宾、琉球群岛、日本和阿留申群岛。和国务卿一样,他也“遗漏”了中国台湾和南朝鲜。而与艾奇逊唯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一个是由北数到南,一个则由南数向北。

三者都“遗漏”了?这是“一时琉忽”?

“遗漏”台湾尚可理解,不想再往蒋公这个大漏斗里填美元了嘛!

可“遗漏”南朝鲜呢?是不想要这地方了,还是太过自信了?

这个“遗漏”很要命!

实际上,到了1950年6月,朝鲜人民军已有了8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团,两个不满员的简装师团和两个独立团,5个警备旅和一个坦克旅。装备有火炮600门,坦克150辆,作战飞机196架。共13.5万人。

南朝鲜军队则有8个步兵师10万人(只有6个满员),警察部队4万人,火炮91门,装甲车27辆,作战飞机32架。1950年春,李承晚接受了美国价值1.1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不过,大都是轻型武器,无法与北朝鲜相比。

相较于一年前,双方实力对比已经完全逆转。

然而美国人仍然大不咧咧很是自信。

美国人的误读又直接传递给了斯大林。

艾奇逊的演讲给了斯大林一个错觉 -- 美国准备放弃朝鲜。

斯大林的胆子于是壮了许多。既然美国自己放弃了《雅尔塔协定》划定的势力范围,把中国台湾和朝鲜划在自己的防御圈之外,这就等于把它们交给了苏联。这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他由此推理:既然美国没有出兵干涉中国革命,那么当然有理由认为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朝鲜而直接卷入战争。朝鲜半岛战端一起,也不过就是一场内战,朝鲜人民军完全有能力一举荡平南朝鲜军队。

这又是一个灾难性的误读!

他肯定没有站在美国利益的立场上去认真设想一下,假如美国甩下南朝鲜不管,欧洲与苏联抗衡的军事集团还能组织起来吗?还有那个以后的跟“华约”针锋相对的“北约”吗?

美苏两强对朝鲜半岛乃至远东局势双双出现误读。

这种双双误读,对于打破朝鲜半岛局势的相对平衡而进入剧烈冲突状态,显然具有勿庸置疑的影响力。

这大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当口,只有一个人对朝鲜半岛局势看得最为清楚明白。

那就是毛泽东!

对于朝鲜半岛一旦出现战事的前景,毛泽东是有所预测的。

他认为,如果朝鲜半岛战端一开,美国完全有可能驱使日本军队参战或自己出兵直接干预。而一旦有两三万日本军队介入战争,整个战争的过程就可能延长。

对于斯大林的判断,毛泽东是有保留的 -- 他曾对朝鲜同志言,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做不了主,我们不是他们的参谋长,不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我们必须有所准备。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3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

这就叫“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问题是,对朝鲜半岛战争危机和形势发展,毛泽东他作不了主。

用句套话,这叫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他能作的是自己的主 -- 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准备有人把战争强加到自己头上。

然而中国人并不想和美国打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两国曾经是盟友,也是战友。

虽然没有象国民党军队那样从美国政府手中得到过很多援助,但中国共产党人对美国盟友的态度也是非常诚挚的。当年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到延安时,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还专门发表过欢迎的社论。当时毛泽东还亲笔在“美军观察组”的后面添加了“战友们”的称呼。尚未取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衷心希望与美国政府和人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许多中国人所熟悉的美国人如史迪威、包瑞德、谢伟思等也抱有同样良好的愿望。

在敌后的中国解放区军民还多次营救过美国空军人员。

但杜鲁门的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断送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前程。

这当然不全是由杜鲁门个人的好恶或偏见所致,而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所决定的。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当时很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在着眼于美国对华政策中积极的一面,努力发展对日作战中的合作关系的同时,也预见到了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将在战后的世界上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必然会和美国发生接触。

而且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小,成为敌人的可能性大。

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大校的话来说,这就叫做“个人不能左右历史,历史却要左右个人。”①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日本一投降,杜鲁门就公然声称美国要“领导世界”。

当领导嘛,当然就得选那些听话的人来领导,选择那些能满足自己利益的人来领导。而在山姆大叔看来,在中国,当然的选择是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不管前者当时是多么腐败多么不得人心。

杜鲁门政府正是这样做的。

美国政府一面支持国民党政府垄断对日受降权,一面还派出6万多海军陆战队在中国沿海登陆,帮助把远在中国西南的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华东、华北和东北打内战。虽然他们同时也在促成国共之间的和谈,但那划定的模式是削弱共产党而加强国民党。1949年夏天美国政府公布的白皮书也承认,美国政府当时甚至还考虑过直接以武力进攻共产党军队,只是因为这一行动规模宏大,美国公众将无法接受,加上其他诸如国际环境方面的原因,才改取在军事和经济上援助国民党的方针。

不过当时双方在冀东、胶东等地仍然发生过小规模的冲突。

比如1946年7月26日在平津公路上的“安平事件”,美陆战第一师就和八路军冀东军区部队交过手,美军当时没也没占上风,被击毙3人,伤12人。

电影《停战以后》就曾经再现过这个真实事件。

后来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直对美军可能的介入保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解放大军挥师南下进入美国在华利益比较集中的地区时更是如此 -- 中共中央在考虑南下作战时,就已经把“美国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作战计划之内了。解放大军横渡长江后,刘邓的第二野战军一直在长江下游停留到9月,其主要目的就是准备抵御美国军队可能的干涉。

美国人当时还算明智,没敢动手,还挺自觉地从青岛撤了军。

新中国建国前夕,中美关系曾经有过一个发展关系的契机。

南京解放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一直在没有返回美国,而且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共方面保持接触,探讨发展关系的可能 -- 这当然也不是为司氏本人的个人意愿所驱使,而是奉杜鲁门政府之命的官方行为。

然而这个契机还是被杜鲁门政府给错过了。

杜鲁门政府为根深蒂固的强权政策和观念所驱使,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要干涉中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条件,而且要求新中国政府继续承担国民党政府的“国际义务” -- 说白了就是继续维护美国的在华特权和利益。

这当然没戏 -- 双方距离实在太远。

这也是明摆着的,新中国与旧中国泾渭分明之处,就在于此。

这一切一切,都注定了历史会顺理成章地演进这样一个过程:奉行强权政治热衷于干涉别国内政的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与代表着中国革命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新中国,必然会发生对抗与冲突,而且极有可能向远东的国际政治舞台逐渐扩展,直至面对面地过招较量,甚至演出一场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血肉大碰撞。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还是徐焰大校那句话:

“个人不能左右历史,历史却要左右个人。”

历史还要左右地点——较量的舞台。

顺理成章,这个舞台被历史左右到了朝鲜半岛。

不过毛泽东再神,这当口也不会想到这个碰撞会来得这么快。

而事实上,在历史时刻表上,战争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1950年5月,李承晚集团在“大韩民国国民议会”选举中遭受挫折,在总共230个议席中,仅取得49席。

1950年6月18日,美国国务卿顾问约翰·杜勒斯视察了三八线。

视察你就视察呗,可这位生性耐不住寂寞的人生性就怕人家拿他当哑巴。第二天他就在南朝鲜国会发表了一通“美国将在物质上和道义上援助韩国”的演讲,大喊大叫地说:“对于和共产主义斗争的韩国,美国将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回到东京还闲不住,又对麦克阿瑟表明他的见解:

“对于远东的形势,我是乐观的。”

后来,有几位白宫的高参认为,这位杜勒斯在战争前夕的南朝鲜之行和到三八线上用望远镜窥视北方,肯定会使北方感到极为不安。

杜勒斯因此颇有几分冤枉地被共产党世界骂作策划朝鲜战争的战贩,也因此被西方世界各国鄙为固执、僵硬和不明事理的“不祥之鸟”。

其实哪是什么“鸟”啊?是鼠!

钻进风箱的老鼠!

笔者少时正逢文革天下大乱,常趁父母不留意时溜上街头看各派组织打派仗。久而久之,也多少看出一点门道:先是唇枪舌剑的一番对骂,夹带着撸胳膊晃拳头地叫阵挑战,然后才是红着眼出手开打,结局当然少不得是头破血流一地鸡毛。不过,那拳路迅猛的一方,常常不如对方叫阵响亮;而吆喝得最硬气的,则往往是一真干起来便屁滚尿流抱头鼠窜的主儿。

1950年6月的朝鲜半岛的形势,很有些这个意思。

连美国的《纽约时报》也说:

“奇怪的是,好战的谈论几乎总是出自南朝鲜的领导人。”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朝鲜北方此时仍然高扬着“和平”的旗帜。

1950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向“大韩民国国民议会”发出呼吁,建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与大韩民国国民议会联合起来,建立单一的朝鲜立法机关,以便统一祖国。”

这个当口,这种态势,这个建议的结果不难想象。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清晨,三八线地区大雨如注。

炮声骤起。

日积月累的冲突终于酿成大战。

双方经过激烈而短暂地交火后,朝鲜人民军7个师团转入进攻,大举越过了三八线,向当面的南朝鲜军队扑去。

由八路军老战士金雄中将指挥第一军团(辖第一、第六、第三、第四师团)从汉城方向作向心攻击。

八路军老战士方虎山少将指挥朝鲜人民军第六师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六六师),开战仅4小时30分即占领开城,大部歼灭守敌韩军第十二团。

由抗联老战士崔光少将指挥的朝鲜人民军第一师团在40辆T-34坦克的支援下,击破韩军第一师的抵抗,迅速突破高浪浦里,顺势夺取临津江桥。

由李英镝少将指挥的朝鲜人民军第三师团和李权武少将指挥的第四师团并肩向议政府和汉城方向推进,韩军第七师迅速南逃。

抗联老战士金光侠少将指挥第二军团(辖第二、第七师团)从春川方向突破,断敌退路。

由抗联老战士崔贤少将指挥的朝鲜人民军第二师团和由八路军老战士崔仁少将指挥第七师团从春川方向突破,韩军第六师主力拼死抵抗不敌,遂弃阵南撤。

抗联老战士吴白龙少将指挥的朝鲜人民军第五师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一六四师)击破韩军第八师的抵抗,一路斩关夺隘,势不可挡!

朝鲜内战,爆发了。

而此时西方舆论仍有乐观之声。

-- 《曼切斯特卫报》:“美国官员证实南朝鲜军队已经占领了位于北朝鲜境内5英里处靠近西海岸的海州。”

-- 《每日先驱报》:“美国军事观察员说,南朝鲜军队在西海岸附近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救援反攻,进入北朝鲜领土5英里,夺取了海州城。”

-- 《新闻记事报》:“南朝鲜政府声称在边界的某个地点进行了反攻并占领了位于北朝鲜境内5英里处的工业城市海州。”

--《每日快报》(汉城,6月26日上午):“由美国训练的南朝鲜军队于昨夜反攻,夺取了北朝鲜内5英里的一座城市。”

-- 《纽约先驱论坛报》(合众社汉城6月26日):“精选的南朝鲜部队越过作为边界的三八线,占领了正好位于该线以北的工业城市海州。韩国军队缴获了大批装备,包括10辆卡车和大约100挺机枪。”

-- 《纽约时报》(汉城,6月26日电):“据南朝鲜国家新闻局称,南朝鲜军队今晨向北推进,占领了位于边界以北一英里处的黄海道首府海州,缴获10门高射炮和10辆卡车。”

-- 《芝加哥论坛报》(美联社汉城6月26日电):“在三八线以北5英里处的一座城市被南朝鲜军队占领。”

也别说无冕王们书呆子气,就是军事行家,也一样看走眼。

战争爆发当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上将还在起草一份备忘录,对南朝鲜军队表示乐观:

“我认为南朝鲜在当前的进攻面前不会一触即溃,除非俄国人积极地投入战斗。”

这上将军,都到这当口了,还在说梦话。

**********特许版权,请勿转载**********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del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家园 金日成为什么给自己安了个“首相”的头衔?

那时侯不已经“共和国”了么?

鲜花致谢!

家园 虽然这个称谓非常有意思,但事实如此。

1948年9月9日 朝鲜民族主义人名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一届政府由朝鲜南北代表组成,政府首相为金日成---

方连庆,刘金质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刚翻的书。

为什么没有君主还称首相,这是因为朝鲜最初是想建立内阁制(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被推选为内阁首相(实际上是国家元首)。当时对国家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直到1972年12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后,改称国家主席。--摘自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725624.html

百度知道知道得还真不少,这种怪问题都有人回答了

家园 【第三章】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1)

[SIZE=2]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SIZE]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

专吃杜鲁门。

杜鲁门,

一生气,

喝了两碗滴滴涕

-- 中国童谣

朝鲜人民军攻势如潮,很快演成破竹之势。

韩国军队没有象美国顾问团所预计的那样,“完全有能力击退任何进攻”。倒是在逃跑方面表现出美国顾问团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能力。

开战第一天丢掉古都开城。

第二天丢掉汉城的门户 -- 议政府。

第三天干脆丢掉首都汉城。

接着就是没命地奔逃 -- 只恨爹妈少给了两条腿。

英国战地记者西德尼 史密斯对这个场面作了非常形象的描述:

我看见一些卡车上的高级指挥官坐在士兵们中间,戴着雪白的手套,一只手握着佩剑,另一只手擎着树枝做雨伞。离奇的现象到处可见:一些南朝鲜人在前线骑着军马逃跑,牲口被枪炮声吓得挣脱缰绳或者扬蹄跺脚;韩国士兵用枪逼着老百姓脱下衣服,穿在自己身上遮住军服,以便混杂在逃难的人流之中,军官则站在一边无动于衷。

什么叫“兵败如山倒”?这就是!

大不咧咧的美国人也并没有象斯大林和金日成想象的那样,大不咧咧地坐视李承晚步入穷途。

战争爆发当天,美国远东战区司令官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在自己的办公室与约翰 福斯特 杜勒斯进行会谈,商讨朝鲜局势。

两次大战的传奇英雄麦克阿瑟神态轻松自如,他告诉杜勒斯:

“假如华盛顿对我不碍手碍脚的话,我可以把一只手缚在背后,只要一只手就可以对付。”

-- 他压根儿就没把那些黄皮肤的亚洲人放在眼里当回事儿。

他很快就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这种对对手毫无来由的轻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不过,此时此刻,从没玩过枪杆子的政客杜勒斯是不会对威名赫赫的五星上将的话产生任何怀疑的。

他当天就给华盛顿发去电报:

南朝鲜人有可能运用自己的力量阻止并击退进攻,如果这样,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他们无力做到,那么我们相信就应该动用美国部队。……坐视南朝鲜无端遭受武装进攻的蹂躏,将会产生一连串的灾难,很可能会最终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这是第一篇提出让美国动用军事力量干预朝鲜的文字。

白宫很快作出了反应。

6月25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对零票通过了美国提案,对北朝鲜军队“向韩国发动武装进攻”表示“极大的关切”。而苏联的缺席,则丧失了利用否决权在政治和外交上予以反击的机会。

6月26日,杜鲁门在白宫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会上作出了动用军事力量干涉朝鲜的决定。为牵制中国,还决定第七舰队侵占台湾,“实行双向封锁”。

据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约瑟夫 格登先生的《朝鲜战争 -- 未透露的内情》披露,这个时候,杜鲁门甚至开始“琢磨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办法,他希望考虑将‘台湾重新划归日本’的设想,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状态,并且将其置于麦克阿瑟的控制之下”。①

6月27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命令美国远东海空军参加朝鲜内战的第二号指令:

“为了直接支援韩国军队,要以远东海空军攻击侵入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此项行动的目的在于,把北朝鲜军队从韩国赶出去。”

同时,杜鲁门发表声明,派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占领台湾。

12个小时后,联合国安理会又一次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美国这个实际是先斩后奏的提案,号召联合国成员国参加侵朝战争。

6月30日,杜鲁门决定派遣美国陆军部队开赴朝鲜,并授予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他所统辖的地面部队的全权,派往朝鲜的美国师数量不限。

7月7日,联合国又一次利用苏联缺席不能行使否决权的机会,在安理会通过决议,以“联合国军”名义让美英等国军队到朝鲜作战。

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从此时起,先后有16个国家加入“联合国军”序列,派出部队到朝鲜作战。

斯大林失算了。

不过,失算还不等于失败。这两者之间能不能产生因果联系,还得看老麦克究竟有多大道行。

而麦克阿瑟日子正难熬着呢!

现在要面对的现实是:别说缚着一只手,就是手忙脚乱使出浑身解数,也阻挡不了攻势凌利的朝鲜人民军。

为阻滞朝鲜人民军南下的步伐,美国远东海空军的空中出动已到了近乎于疯狂的程度。麦克阿瑟向远东空军司令官厄尔 帕特里奇将军下达了一连串的口头命令,要求远东空军部队在以后36小时里,“动用一切可供支配的手段”,狠揍北朝鲜人。

可北朝鲜人也不是好对付的。远东空军12架B-26轰炸机首次出动轰炸铁路就遭到沉重打击,12架飞机每架都被猛烈的地面高射炮火打中,其中3架坠毁。

情急之下,B-29“空中保垒”也披挂上阵,虽然这是一种战略轰炸机,但在麦克阿瑟将军气急败坏地一再坚持之下,空军只好把它当作战术支援飞机使用。给飞行员们的下达的任务是,只要看到人或别的什么东西,只要看上去“值得炸一气”,就扔炸弹。

“这是奇怪地使用战略轰炸机!”飞行员们摇头。

许多空勤人员执行任务时完全处于歇斯底里状态,哪怕是看到一头牛,都要扑上去扔个副油箱把那可怜的畜牲烧成焦炭。

炸弹扔得性起之时,甚至不辩东西南北好歹是非,连韩国军队也炸。一次,一支南逃的韩国部队遭到一架飞机袭击,愤怒的士兵们举枪射击,飞机被击中起火迫降。当飞行员狼狈地爬出机舱后,双方却尴尬地发现,一方是自己的美国盟友,一方是自己奉命保护的对象。

据美国空军披露,7月,美军空军出动的近距空中支援的作战飞机为4336架次,8月增加到7028架次,对每个师出动支援飞机的架次,比被誉为世纪大战役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各师得到的支援飞机的架次还要多。

这就是麦克阿瑟要求的,“最大限度的显示力量”。

可朝鲜人民军照样步步前进节节胜利。

懊丧的麦克阿瑟转而寄希望于地面部队的卷入。

从7月1日起,驻日本的美第八集团军所属步兵第二十四师部队陆续进入朝鲜,步兵第二十五师和骑兵第一师的部队也于7月10日和7月18日先后在釜山和浦顶登陆,投入地面战斗。

在麦克阿瑟的想象中,“美军地面部队一出现在战场上,敌军司令官就会心惊胆战...”。

他又错了!

7月1日深夜,美国重型巡洋舰“芝加哥”号编队在朝鲜西海岸注文津附近向朝鲜人民军阵地和和平居民进行炮击,次日拂晓遭到朝鲜人民军海军一支鱼雷艇编队袭击,双方互有损伤。

7月5日,查尔斯 史密斯中校率领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的先头部队在水原与朝鲜人民军第四师团相遇,一交手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几乎被全歼。

7月7日,朝鲜人民军乘胜发起大田战役,金日成亲临前线指挥。

在日本养骄了的美国军队又一次败下阵来。

7月20日,朝鲜人民军将总预备队第十三师团和新组建的第八师团两个新锐师团投入战斗,迅速攻占大田,歼灭了美步兵第二十四师主力大部。

此时,美步兵第二十四师兵员已由入朝时的15965人,锐减为8660人。

17天的战斗,损失了45.6%的兵员和60%的装备。

师长威廉 迪安少将被俘。

朝鲜人民军继续长驱直入,不到一个月,就解放了南朝鲜3/4的土地。随后,主力直扑洛东江,将美韩军队向釜山三角地区压缩。

8月15日,雄心勃勃的金日成在平壤欢庆“8.15”祖国解放五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长篇讲话,向全军发布命令:要使8月成为完全解放朝鲜国土的月份。

麦克阿瑟再也不说“一只手也能对付”之类的大话了!

他现在恨不能生出八只手来!

面对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的局面,最感喜出望外、做梦都笑出声来的,并不是金日成。

是和李承晚一样激烈反共的蒋介石。

自从中共入主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逃到台湾,蒋公的处境是每况愈下,甚至不如那个傀儡“天子”李承晚。人家好歹还有自家的一半庄园,可蒋公那会儿是连屋檐下躲雨的地角都快没了!

美国人早就不耐烦这个满嘴假牙的总统了。

你是个什么玩艺儿呀?给你多少枪多少炮多少好家伙你转手就送给共产党了,连收条都不打一张。弄得人家都叫你什么来着?“运输大队长”!几十亿美元哪!就是扔水里也能翻个大水花花吧?还有脸死乞白咧缠着要?合众国的钱就那么好花?这样下去不是糟践咱美利坚合众国的纳税人吗!

就你这整个儿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谁有功夫再搭理你?

那时候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基本是上听任蒋介石政权自生自灭。不再向台湾提供物质援助,解放军进攻台湾时也不插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杜鲁门就决定从台湾撤出美国妇孺。他表示,中共几乎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拿下台湾,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他再也不愿让美国人留下来牵涉进任何麻烦问题中去了。

杜鲁门和艾奇逊在1950年初的讲话,更是在蒋公头上炸响了一声惊雷,“美国政府将不向福摩萨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顾问”。

什么意思?

这意思就是说:台湾俺美国是撒手不管了!你毛泽东爱怎么的就怎么的吧!

这可怎么是好?

台湾的那爿弹丸江山,现如今也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要多脆弱有多脆弱。军队是败阵之众,政府是流亡组合,大学生在校园里扭秧歌舞,工人在工厂里护厂待变,但凡兜里有俩钱儿的人都琢磨着还能往哪跑。军队更是军无斗志,士无战心。国民党军队不象共产党军队,没有饷银是绝对哄不住的。虽说手头还有从中国大陆逃跑时卷走的国民政府全部黄金储备,尚可救救急,可老这样坐吃山空也不是个长法呀。本来好容易在金门得了次手,大败了一回共军,总算提了点气回过些神,结果被杜鲁门、艾奇逊的讲话一搅,又弄得人心惶惶,不可收拾。

没有人相信蒋介石还能守住台湾。

万般无奈之际,蒋介石请出被他豢养的日寇大战犯冈村宁次,让他写信给日本的旧军人,还委托自已在日本军校的同学张群赴日招募从中国被遣返的旧军人到台湾当“志愿军”,以报答蒋介石在日本投降时对他们的“恩德”,幻想让这些老日本鬼子来帮助保卫台湾。本以为这些人回到日本后生活无着,日子难熬,一旦重金招募,必当勇夫云集。没曾想这些曾经凶神恶煞的老日本鬼子,早在中国让神出鬼没的八路闹腾得没了脾气,宁愿在家饿肚子,也不愿到台湾跟蒋介石凑这个热闹。

真是没咒念了!

4月份,林彪的第四野战军10万大军又乘木帆船打过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这阵仗,怎么保得准他们不在哪天早上开着大军舰冲过台湾海峡把红旗插上阿里山?

连蒋总统自己都在打开溜的主意了。

前不久曾想到过把家搬到菲律宾,为此曾托美国代理国务卿韦布向菲律宾政府询问:蒋总统及其军政要员是否可以到贵国“避难”?

可人家那位总统季里诺立即表示了不欢迎态度。

更可气的是那位持激烈反共态度的外长罗慕洛 -- 他来得更刻薄,说什么上岸可以,但不能超过24小时。

差点儿没让蒋总统背过气去!

万般无奈之时,总统大人甚至对美国记者团表示:

“可以考虑将台湾交麦克阿瑟管理”。

霸气了一辈子的蒋介石,混到了这步田地,那份凄楚、沉痛、没落和绝望的心境是可想而知的。

朝鲜南北双方在这当口大打出手,不是送救命丹来了吗?

金日成和李承晚在中国大陆边上中共的眼皮子地下打起来了,而且越打越大,把美国人也搅和进去了,这天下还能不大乱吗?这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是眼看着就要打起来吗?那美国佬为了牵制中共的需要,不是也还得想起我蒋某人么?

这能不让正走投无路的蒋总统喜出望外吗?

他立刻向美国人提出:派国民党军队开赴朝鲜作战。

您甭说,蒋总统还是很有点国际大战略的眼光咧!

这是一根救命稻草,赶紧抓住。

果不其然,朝鲜这一开打,蒋介石的行情立马看涨。

杜鲁门立即改变了年初宣布的对台政策,对以往宣布的不介入中国内战的声明也统统食言而肥。他于6月27日宣布“台湾地位未定”,命令第七舰队阻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确保台湾及台湾海峡的中立化,防止战争蔓延。

6月28日起,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十余艘舰艇陆续进占台湾基隆、高雄两港口,并在台湾海峡举行“侦察巡逻”和作战演习。

8月4日,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一批飞机进占台北基地。同时,美国远东军总部还设立了名为“驻台考察团”的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其侵台的海、空军部队。

朝鲜内战,竟成了美国占领中国领土、领海的理由!

几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伍修权将军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这种混帐逻辑痛加驳斥:

各位代表先生,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可崇尚自由平等博爱,鼓吹民主人权和平的美利坚合众国从来就不认这个账。

人家只承认强权和实力!

虽然如此,杜鲁门此时也并不愿意冒与中国军队直接冲突的危险。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虽是遏制和牵制中国,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但也有制止蒋介石军队超出遏制的范畴向大陆进攻的使命。

不过东京的麦克阿瑟可没尿这个。

在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人争夺过岛屿的麦克阿瑟从来就很重视台湾。每遇来访者,他总是喋喋不休地宣传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失去她将后患无穷云云,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听。

麦克阿瑟觉得杜鲁门这没脾气的总统太便宜了中共。

为什么要坐视共产主义在亚洲泛滥呢?有蒋介石这支反共力量在亚洲共产党中心的眼皮子底下,美利坚合众国干吗不用?反正不用白不用。

麦克阿瑟认为,他需要和蒋介石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7月31日,麦克阿瑟未与白宫请示即亲赴台湾,与蒋介石就“纯军事问题进行磋商”,随行的有由16名“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官员组成的代表团。

整个阵势给人的感觉就是招招摇摇引人注目。

恶劣的天气延误了降落时间,但蒋总统表现出非常的耐心,在机场足足多候了一个半小时。

从未谋过面的两人在机场紧紧握手。

让人觉着这两位是绝对的铁哥们儿。

这是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唔面。

麦克阿瑟对蒋介石大加颂扬,使这位在风雨飘摇中苦苦挣扎的总统倍感惊宠,憋在心里的委屈不觉间也散了不少。和麦克阿瑟漫步海滩时,还不时轩昂着气宇向海那边的大陆指指点点,颇有一番今非昔比马上就要打将过去的慷慨气度。

然而,麦克阿瑟虽然与杜鲁门在台湾问题上看法有分歧,但对使用蒋介石军队的建议却同样不感兴趣。

杜鲁门的出发点是不想让蒋介石与朝鲜战争发生过于直接的牵扯 -- 那样会给美国的英国盟友带来麻烦。英国人之所以能够保留香港这块殖民地,仅仅是由于中共的容忍,否则中共军队勿需动用一兵一卒,只需围困,就能让香港在顷刻之间变成“臭”港。况且,使用国民党的军队实在是没有什么军事上的价值 -- 麦克阿瑟在这一点上,也持与杜鲁门同样的看法,装备国民党军队并把他们运送到千里之外,劳民伤财不说,也没有理由认为他们在朝鲜会比在中国大陆表现更好。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一样,最终以不要影响台湾本身的防务为由,婉谢了蒋介石的美意。不仅如此,还给他反攻大陆的热望浇了一盆凉水,明确告诉他:如果蒋介石军队进攻大陆,第七舰队将奉总统之命予以制止。

那意思就是告诉蒋介石,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是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来的,不是来给你看家护院的!你蒋介石也只能在符合美国人利益的前提下拔拉你的小算盘。

在政治斗争的擂台上角逐了大半辈子的蒋介石能不明白这个?

不为你的利益你也不会找上门来呀?你早不来晚不来,朝鲜一打起来你就来了,不就是看到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吗?

但这对于蒋介石已经够了!

有第七舰队这个保护神,中共军队是没法越过台湾海峡的。至于反攻大陆,蒋某人也就是喊喊而已,真要把仅有的那么点本钱往那无底洞里扔,说实话,别人不心痛蒋总统自己还心痛呢!

在交易所混过的蒋总统绝不干那赔本的买卖。

当然,随时放几只船在大陆沿海岛屿乒乒乓乓小打小闹一阵,那不算“进攻大陆”,你第七舰队总不能天天为这几只船的事情跟我蒋某人过不去吧?最低限度,就是为了在北边牵制中共的需要,美国人想必也会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蒋总统在心里拔拉算盘珠子算这笔账的时候,脸上一定挂满了灿烂的笑容,而且一定笑出了声。

他终于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8月1日,蒋介石喜不自胜的发表公报,称他和麦克阿瑟的会谈,已经奠定了共同保卫台湾和“中美军事合作”的基础。

返回东京后,麦克阿瑟也发表声明,声称如果台湾受到中共军队的攻击,美国与台湾的“有效合作”马上就能完成部署。

麦克阿瑟这种不把白宫放在眼里的自作主张让总统极为生气。而且这时台湾问题已提交联合国,共产党们正发起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指责美国的所谓中立化政策实际上是要把台湾变成美国的军事基地,华盛顿正为此头痛哩。

8月4日,杜鲁门以国防部的名义致电麦克阿瑟:

“国家利益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做出任何可能导致全面战争爆发的行动,或是给别人提供发动全面战争的口实。”

这是对麦克阿瑟提出委婉的警告。

可人家三朝元老麦克阿瑟压根就不买总统的账。

8月28日,他在发给美国“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野营活动”的贺电中,驳斥了美国保卫台湾会失去亚洲人支持的说法。

“说这种话的人,并不了解东方!”

自认为很了解东方人的麦克阿瑟用鄙弃的口气如是说。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第三章】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2)

[SIZE=2]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SIZE]

(续上)

杜鲁门听到这句话,气得浑身发抖。

这时候,他就有了让这位五星上将下岗的念头。

不过,现在这念头还只能是念头,也就想想而已。

还得找到这老家伙更大的过失。

哈里 杜鲁门打破脑袋也没想到,这老家伙的过失,竟使美利坚合众国军队付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败绩的代价。

这实际上是杜鲁门的过失。

毛泽东“解放台湾”的口号,现在也变得“只能说说而已”。

朝鲜内战的爆发,杜鲁门在朝鲜和台湾海峡的介入,使毛泽东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本来,新中国此时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向经济方面转移,特别是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后,鉴于中国大陆上大的战事已经结束,中央军委确定了全军的复员计划,准备分两期复员军队,第一期复员140万人,第二期复员100万人,两期复员后,军队将保持在300万人左右,以减少军费开支用于经济建设。

军事工作的战略重点主要是在南线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上。

中央军委责成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负责策划起草了《台湾战役实施纲要》,进行进攻台湾的准备工作,并担任台湾战役的指挥员。

进攻台湾的部队是第三野战军,计划以第九兵团所属的第二十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六军和第二十七军共4个军为第一梯队,尔后第三野战军部队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外,主力12个军全部投入攻台作战。

在估计美军是否参战的问题上,粟裕认为:

“直接参战在政策上、军事上对美帝是不利的,所以美帝只能间接参战,如动员日本的‘志愿兵’去帮助蒋匪。”

粟裕认真研究计算策划了一番,也没太把这个当回事儿。

八年抗战大家比划过较量过了,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是抗战前的国军,几万老日本鬼子即或真集合在蒋总统的麾下,也于解放台湾的大局无碍,就凭现在的家底,完全可以打发他们。

粟裕还计划征用东南沿海的全部机动船只,分两批运送50万大军登陆台湾。虽然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也有50万人,但根据双方当时的作战意志和作战能力的对比,常胜将军粟裕认为不一定非要具有绝对优势,只要有相等数量的部队登陆,就完全有把握在短期内不间断地发展胜利,扫清这些残汤剩羹。

至于台湾战役中的海空掩护,中央军委也有所准备。

当时,中央军委一面加紧建设自己的空军和海军,一面向苏联寻求援助。毛泽东在访苏期间,两次与苏方签订了海军订货协议,将苏联对华3亿美元的贷款中的1.5亿美元用于购买海军装备。

考虑到不能在“老大哥”这一棵树上吊死,毛泽东在向苏联寻求空海军武器装备援助的同时,还通过中间渠道,向英国商人洽购两艘排水量为7000吨的退役巡洋舰、5艘护航驱逐舰、4艘扫雷舰,以解决战争中海空军掩护和配合问题。

由于朝鲜战争,这些东西都泡汤了。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毛泽东当然不希望北边什么地方再有什么战事。何况毗邻朝鲜的中国东北,是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还指望着它在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担纲呢!

作为从来就强调“一个拳头打人”的大战略家,毛泽东历来主张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对于中朝两国来说,应该首先解决台湾问题,为金日成准备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全力的支援,然后再寻机帮助解决朝鲜统一问题。他始终认为,在苏联红军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朝鲜人民军,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经受过严酷的长期战争的考验,因而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成熟起来,卓有成效地进行这场统一朝鲜的速决战,也很难对付直接参战的优势美国军队。

朝鲜战争爆发一周后所有的事实,都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见。

7月2日,周恩来约见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委婉地表达了中国方面对朝鲜半岛战事的看法。

在讨论了如何应付联合国卷入朝鲜战争的外交问题后,周恩来极为反感地告诉罗申说:早在5月与金日成的会谈中,中国领导人就已经提醒他美国可能干涉的问题,而金日成当时不相信。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估计是对的。

与此同时,通过递交给苏联方面的一份综合反映外国人对朝鲜战争的看法的报告,中国领导人也曲折地表达了对苏联选择这个时候支持统一朝鲜行动的疑惑。

当然,在仗已经打起来了的这个时候,中国只能坚定地和社会主义的盟友们站在一起。

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4年赠送给韩国的根据朝鲜战争档案整理汇编的《苏联朝鲜战争档案摘编》(1949年1月~1953年8月)透露,也就是在此时,周恩来将中共中央对朝鲜半岛的政治、军事形势的估计转告了苏联政府。

中国领导人估计,美国在日本的12万驻军中,大约有6万兵力能够投入朝鲜;这些兵力可能在釜山、木浦、马山等港口登陆,然后沿铁路线向北进军,建议朝鲜人民军应迅速向南推进,以便占领这些港口。

毛泽东认为,美军将有可能在仁川登陆,为了防守汉城,朝鲜人民军应该在仁川地区构筑巩固的防御阵地。

毛泽东,是第一个对仁川登陆作出预测的人。

这时候,甚至连麦克阿瑟自己,仁川登陆的设想也还只是在胸中蕴酿呢!

对于美国的所作所为,毛泽东立即做出了强烈反应。

在6月28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毛泽东义正辞严的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中国人民“既不受帝国主义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威胁。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他没有人民的支持。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周恩来总理也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是事实,永远不能改变,...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的中国人民,必能胜利地驱逐美国侵略者,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

7月10日,中国还成立了“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的群众运动。

这是未雨稠缪。

然而,解放台湾的决策和日程也被迫进行重大调整。

6月3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正式提出:

“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向后推延。”

在那一段非常的日子里,中共中央极其审慎地研究了中国的周边形势,认为除朝鲜和台湾海峡外,与中国南方毗邻的越南也出现了现实威胁,美国除大力加强对法军的支援外,还有直接介入的迹象。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有可能与美军发生大冲撞的地方有三处:

台湾海峡、越南和朝鲜。

这三处中,台湾海峡是最不利的选择。

以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空力量,是无法与美国现代化的海军进行海上较量的,一旦在台湾海峡与美国军队冲突起来,没有胜算不说,还极有可能陷入两面作战的被动地位。麦克阿瑟后来也说:“我每个夜晚都祈祷赤色中国能这样做 -- 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①

拿破仑曾说:“不要做任何你的敌人想要你做的事情 -- 理由很简单,因为你的敌人想要你这样做。”

越南也不是个好去处。

那里远离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后勤供给就极为困难,难以对美军形成有力打击。

能不打当然最好,但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朝鲜是最佳选择。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是被动中的主动。

后来,周恩来曾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解释中共中央的决策:

我们和美帝国主义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但同时也决定于我们。帝国主义决定在朝鲜战场,这个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决定来抗美援朝。现在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来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得多了。

中共中央当时将准备援助朝鲜的初步预案通知了斯大林,得到了完全赞同的答复。7月5日,斯大林通过苏联驻华大使馆转告周恩来,认为中共中央采取的对策是合适的,即在敌人越过三八线时,中国军队立即以在中朝边境集结的9个师在北朝鲜展开行动。届时,苏联空军将予以掩护。他甚至还明确表示,将派出一个装备124架歼击机的歼击航空兵师掩护这些部队,而且当中国空军掌握这些装备后,这些飞机将同正在担任上海空防的巴基斯基混合航空兵集团的飞机一起,移交中国同志。

这是中苏双方就援朝问题首次达成的“君子协议”。

《台湾战役实施纲要》遂被搁置。

而且最终不得不在事实上予以放弃。

新中国军事工作的战略重点,被迫北移。

由于美国出兵朝鲜,使朝鲜战局变得复杂,有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恶化局面。从未雨绸缪的角度出发,中央军委决定加强东北边防力量。为此,毛泽东委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7月7日和7月10日,在居仁堂两次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保卫国防问题。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

出席者有在京的军委主要成员: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恒。

军队有关方面负责人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空军政治委员肖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肖劲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部长李克农;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副政治委员赖传珠;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参谋长张经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政治委员傅秋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李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滕代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谭政;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副司令员万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副司令员苏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副参谋长贺晋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二参谋长赵尔陆。

军委作战局副局长张清化、雷英夫等也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参加者们几年后授衔时大都是肩上扛将星的人物。

根据会议的讨论,中央军委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任务,并规定:一旦入朝参战,则“改穿志愿军服装,使用志愿军旗帜”。

会议还决定: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调集4个军3个炮兵师限7月底前在安东、辑安、本溪完成集结。

为东北边防军准备的部队是军委的战略预备队,即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和已在东北的第四十二军和3个炮兵师。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国家应急动员体制,第十三兵团是全军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被配置于地处中原重地的河南。之所以如此,正是考虑该地区地处中原通衢之地,便于向各方机动,可随时应付任何方向的突发事变,包括作解放台湾的预备队。

当时,第十三兵团所辖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分别驻扎在信阳和漯河,第四十军在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后凯旋北上,刚从雷州半岛到达广州,正准备向河南洛阳开进。

根据军委的决定,第十三兵团北上东北后,即与已确定集体转业、正在齐齐哈尔从事农垦的第四十二军合编为东北边防军;同时编入边防军的还有炮兵第一师、第二师和第八师。

在确定边防军指挥班子时,原第四野战军主要领导人林彪、罗荣恒、刘亚楼认为,这种牵涉国际政治复杂问题的任务干系重大,非该兵团现任司令员黄永胜一介武夫所能胜任;而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不仅是一员骁勇的战将,且谋略不逊,有政治头脑,属于军政全才。故提议:将该兵团领导机关与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对调,原第十五兵团领导机关组成新的第十三兵团领导机关,任命邓华为第十三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

中央军委批准了第四野战军领导人的建议。

然而,由于朝鲜战局发展很快,原定的东北边防军主要领导人粟裕身患重病在青岛休养,肖华、肖劲光又忙于海空军的组建和总政日常工作,均不能到职。7月23日,经毛泽东批准,东北边防军暂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

7月19日,任命著名战将、原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调任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

8月上旬,任命洪学智为第十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后因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赖传珠患病离职休养,由邓华兼任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

第十三兵团的领导干部可以说是黄金搭配。

风度儒雅、狐步舞跳得极好的邓华,1910年4月2日出身于湖南郴县一个书香世家,原名邓多华,字实秋。祖辈三代都是教书匠。他自已7岁就进私塾发蒙,一直是个勤奋好学、聪颖过人的好学生,老师常夸他过目不忘。12岁考入颇有影响的美国教会学校 -- 郴州新华高等小学 -- 启蒙教育就是中西合璧。

美国人可能没想到,美式启蒙教育为自己栽陪出了一个对头。

1925年秋,15岁的邓华到长沙考入岳云中学,和那个时代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常常参加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他在一篇题为《论青年的人生观》的作文中就呼喊出他的一腔报国热情:

“嗟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人当报效祖国,挽救国家危亡,解放亿万生灵!”

大革命的时代,这样的青年多为共产党所吸纳,邓华当然不会例其外。1927年,17岁的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次年,朱德、陈毅领导湘南暴动时,他跟随朱军长走上了井冈山。以后,18岁当连党代表,22岁成为师政治委员,直到担任纵队司令员和兵团司令员时也不到40岁 -- 笔者常纳闷现时电影电视上那时候的营长连长怎么个个看上去都是些四五十岁的半截老头。

抗战爆发后,邓华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政治委员,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建立晋察冀根据地时,与宋时轮组成宋邓支队深入冀东,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冀东大暴动,之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战胜利后奉中央命令率五分区部队挺进东北,当过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七纵据称是东北野战军中最野的“三凶”部队 -- 对敌人凶,对老百姓凶,对自己人凶,只有邓华和陶铸能镇得住。该部后来编为第四十四军,尔后在全军整编时与八纵改编的第四十五军合编为第五十四军,1953年入朝参加了最后一战 -- 金城反击战。

在长期的战争经历中,邓华常常是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一肩挑,特别有政治头脑 -- 这种战将往往能比一般的勇悍型战将有更宽广的驰骋舞台。

韩先楚是出自徐海东将军红二十五军的一名战将。

他16岁参加红军,跟随徐海东从鄂豫皖长征北上陕甘,从来都是打恶仗、打硬仗的角色。抗战初期,韩先楚担任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团副团长。1938年曾配属刘伯承的第一二九师攻打马庄。当时,因敌人火力猛烈,部队节节后退。就在指挥战斗的刘伯承心急火燎之际,突然从望远镜里看见一个小个子提着驳壳枪怒气冲冲往前沿奔,后面忽喇喇跟着一群人;又见前面退下来的部队一看见那个小个子,全换了个人似地掉头折身潮水般地涌向敌人,三两下就把敌人阵地占领了。

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军神”刘伯承高兴得直拍手:

“好样的,好样的!那个小个子是哪个?”

“第六八八团副团长韩先楚!”

“这个副团长有胆量,打得好!打得好!”

解放海南岛也是这样,部队还没占领滩头,韩先楚就跳下指挥船淌着齐腰深的海水往岸上冲,先头团团长一看军长带头冲锋,大惊失色,连忙命令一个连跟上去保护军长。战士们一看军长就在身边,个个奋不顾身地拼命往前冲,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冲垮了敌人。

据说,当时军委作战部向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报告韩先楚已登陆的消息后,聂说:“我只要你这句话,先楚登陆了,我们就放心了!”

据说,每次战斗后,韩先楚都要在党小组会上作检讨,内容恒定不变:指挥太靠前。

据说,有人曾问过声名赫赫的许世友将军,在军中同级将领中最佩服谁,很少服人的许世友不假思索地说:“韩先楚,老韩有胆略!”

洪学智,是从大别山区红小鬼成长起来的战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军师干部,曾经三次走过雪山草地。抗战中在黄克诚手下的新四军第三师当过参谋长、副师长。抗战胜利即跟随黄克诚开赴东北,历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军长,、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被调任东北边防军时,正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此人思维严谨,作风泼辣,到哪儿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好手。

第十三兵团所辖部队大都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头等主力。

第三十八军原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最早的底子可以追溯到1928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时建立的红五军一部,该部后来编为红三军团;抗战时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首战平型关后,随罗荣恒挺进山东,发展为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后又编入原东北军起义的一一一师;解放战争时期全部整编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一直是东北野战军的头号主力。解放战争中从山海关一路打到镇南关,战功卓著,威名赫赫。

梁兴初、刘西元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第三章】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3)

[SIZE=2]侵朝霸台 杜鲁门先行不义

调兵遣将 毛泽东未雨绸缪[/SIZE]

(续上)

第三十九军原是1946年9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其前身是1930年在鄂豫皖苏区的商光独立团,后发展成为红25军,由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率领长征到达陕北苏区,编为红十五军团一部。抗战爆发后,该部编为八路军第三四四旅一部,以后又南下编为新四军第三师;解放战争中,作为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从北满一直打到广西。

也是一支王牌军。

吴信泉、徐斌州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第四十军是一支后起之秀的部队。

该部原是1946年初在南满成立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韩先楚曾任该部司令员,。最早的底子是1937年底在鲁中建立的抗日游击队,后来发展成为山东军区第三师和警三旅。抗战胜利后北上东北,编为第三纵队,一直是东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在战争中表现极为出色,是著名的“旋风部队”,从松花江一直打倒海南岛。在改编成东北边防军的3个月前,还驾木船横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战争奇观。

温玉成、袁升平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后来编入第十三兵团的第四十二军是一支年轻的部队。

该部是1948年春由辽东、辽南组建的3个独立师改编的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 -- 说来有趣,当时全军各大野战军中,只有东北野战军有第五纵队。原因似乎是其它野战军觉得“第五纵队”这个番号不顺耳,太容易令人想起西班牙内战中那个间谍“第五纵队”。

这支部队虽然年轻,但朝气蓬勃正是它的特点,而且也经历过辽沈大战和东北剿匪的煅练。

吴瑞林、周彪将军时任该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要准备打仗了,各军当时的装备都陆续作了一些充实:

每军编一个野炮营,18门火炮;有的军编有一个6管火箭炮营,12门火炮。

每个步兵师编有一个山炮营,12门火炮。

每个步兵团编两个炮连,九二步兵炮和八二迫击炮共10门。

每个步兵营编八一迫击炮2门和火箭筒3具。

每个步兵连编六0迫击炮3门。

每军计有60毫米口径以上各种火炮520余门。

这种装备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算是第一流的了。

然而由于时间仓促,很多部队还是没有完成改装。

炮一师、炮二师是原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所属部队,也是全军成立最早、经验最丰富的炮兵部队。

炮八师是刚由东北野战军各部队的队属炮兵改编而成的预备炮兵部队。

各炮兵部队装备的大都是日式75毫米山炮和105毫米榴弹炮,共装备火炮320余门。高炮第一团装备日式75毫米高炮36门。

邱创成、匡裕民将军时任炮兵指挥所主任和政治委员。

各部开始按中央军委命令向东北中朝边境地区集结。

全国解放了,许多部队正在进行复员工作。

可这会儿一听说可能要打仗,谁都不愿走了,纷纷申请留队北上。已经安排到地方的同志也要求回队。原第三十八军第三四二团第一营营长曹玉海已经安排到地方当了监狱长,一听说部队要北上,立即找回老部队,一定要跟着走,官司一直打到中南军区组织部,最后在老首长梁必业主任的关照下,才如愿以偿。

正在二八五七团①结婚杠上的干部们,恋爱的不结婚了,没恋爱的也不找对象了。

第三三四团第二营营长冯怀志,已38岁了,一听要北上,坚决不找对象,组织动员也不行,理由是不连累人家姑娘,打败了美国鬼子再说。

兵也如此。第三十八军42岁的老兵大老刘,本已安排复员,组织上张罗着给他找个老伴。可他一听说要北上,死乞白咧地一定要跟部队走。

有些干部干脆连胡子也不剃,说是打完美国鬼子再说。美国鬼子嘛,不就是美式装备的部队嘛,还能比全美式装备的新一军、新六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厉害?那些美械部队不也是一直牛皮哄哄目中无人吗,到了还不是让咱土八路给大卸八块啦!

打美国鬼子还能超过3个月?

据后来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老人回忆录所述,当时他也认为第十三兵团的部队都是四野的主力,完全能打败美第八集团军当时在朝鲜的两个师,或再多打两个师也不成问题,估计有3个月时间就差不多能解决战争了。

虽然也有因刚结束国内战争向往和平生活而带来的各种思想问题,但经过政治动员,总的来说,刚打出了一个天下来的胜利之师锐气正盛,求战积极性都是很高的。

大家都憋着那么一股劲。

不过,这也反映出他们把打美国鬼子想得过于简单了点。美国鬼子的的确确不好打,一打就打了近3年,而且不是想象中的“从北到南,一推就完。打败美帝,回家过年。”

而是个平分秋色的结局。

但是——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你从哪一支面对强悍敌人的中国军队将士身上,看见过这样积极求战的精神?这样坚定无畏的气魄?这样旺盛高昂的斗志?这样敢打必胜的信念?

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

********特许版权,请勿转载********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del
关键词(Tags): #朝鲜战争#双石#开国第一战
家园 多谢。那当初准备选谁做这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呢?

鲜花致谢。

家园 苏联竟然三次缺席安理会投票?!不可思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