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判决性实验:从波普到拉卡托斯 -- 山一程

共:💬50 🌺8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由史入论还是由论入史,这是个问题

吱声兄客气了,俺哪里是什么先生呀,还是叫俺山一程吧。

关于科学哲学,俺只是曾经的低端业余爱好者,不过一时兴起胡扯几句而已。您的讨论,真是让俺又惊又喜,学到了很多东西,谢谢先。

至于您说的科学史学观,俺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读过相关研究,更是不敢乱讲。不过,如果对比您说的两种不同治学思路,“由史入论”和“由论入史”(倒是有点像俺胡诌的“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呵呵),俺觉得这两个路径,互补共进、缺一不可。

对于个别研究者来说,如果真要二中择一,俺倒会选前者。俺更喜欢自下而上长出来的ground theory,因为“由论入史”往往面临剪裁论据、用理论框架去硬套实证材料的危险,而俺抵御这种危险的能力非常之差。

不是有人说过,“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如果在接触data(数据、材料、或者在我们的讨论中,科学史本身)之前,如果带有很强的理论预设和价值判断(比如目前海外对中国社会的许多研究),往往会导致研究的偏差,有些时候甚至错得很离谱。

当然,这并不是说由史入论,就没有理论先行、剪裁材料的危险。没有谁可以真正做到这一点。任何人都有他的理论倾向,即使他要做ground theory。只是由史入论更容易对这种危险保持警惕。

回到波普。如果我们把波普的证伪说当作“由论入史”一类,在俺看来,证伪说本身既简捷又漂亮,但就是解释科学史、特别是重大科学进步时,总是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也许就是由论入史的一个问题吧。

家园 受益匪浅

过些时日(以年记)还真有些科学思想史方面问题要请教山兄。先给您上花

家园 一点异议

科学哲学在本体系内是没有自相矛盾,只是这个体系是它自己定义的,它当然不会自相矛盾。关键是这个它这个不科学的哲学定义的体系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把其他合理的成分排除在外。

证伪falsification Principle好像被广泛地使用在科学试验上,比如reject null hypothesis,accept alternative;(这一点请方家指正)

家园 你认为他把哪些其他的合理成分排除在外了呢?

什么是你认为比较科学的,但是“证伪原则”将他排除在外了,最好能举个例子。

家园 还是请你先回答

为啥它不是自相矛盾,仅仅是因为它自己给自己定义了一个科学体系吗?

家园 他的对科学的定义基于对以前大量科学实践的精炼总结

然后在此基础上构造的哲学体系。因为他考察了大量的科学活动,他对科学的定义因此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

如果使用这种体系,使得对科学的定义更加明确,更加容易理解科学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体系对科学活动进行辨别。

家园
家园 元江兄,把您以前那些大作搬上来吧

超导啊,知青回忆啊......

俺可是在方舟子的读书论坛就认得您了。

家园 我对历史决定论也有保留

可能我看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时候还比较年轻,中毒较深,觉得那本书还是不错的。

虽然在科学哲学这个问题上我更同意库恩的科学革命和“范式转换”表述。

家园 我也比较倾向库恩

更赞成他的科学革命和“范式转换”表述。

家园 是不是主观了一点呢

"他的对科学的定义基于对以前大量科学实践的精炼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构造的哲学体系。因为他考察了大量的科学活动,他对科学的定义因此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

这种说法太主观了一点吧,大量是多少呢,是如何考察地呢,几个researchers,可靠性和validity? 精炼的总结这种说法不大科学吧,数据在哪里?如何check他的bias?你的这个论断方式好像正好是Popper反对的吧?

家园 我找找,晾旧帖子也是可以的么?
家园 只好求同存异

我所说的不属于科学论断,仅仅是对科学哲学的基本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实际上,我在某个回帖已经说过,科学哲学体系有点类似于数学体系,强调的是逻辑自恰,虽然他的基本原理终究是通过考察以前的科学实践而归纳总结出来的,但他并不强调"试验证伪",因此允许不同体系并存,但具体使用的时候,要看那个体系好用。

如果再说得清楚点的话,我们可以对照看看欧氏几何公里体系。欧氏几何先建立的几个公设比如说平行线公设就是对“实践”的归纳总结,有了这个公设,剩下的就是逻辑的活了,而科学哲学也是类似的,“证伪原则”相当于公设,剩下的是靠逻辑。如果你怀疑这个公设的正确性,你完全可以建立另外的保证逻辑自恰的体系,就好比非欧几何的建立。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大家选用哪个体系,那还是要看哪个体系更容易处理问题。在我看来对于目前的科学实践活动,这个“证伪原则”还是很好用的。如果有更好用的用来对科学进行鉴别的体系,我不反对抛弃现有的科学哲学体系。

家园 好久不见海天兄

问个好,你总是喜欢听不喜欢说,你才是不爱吱声啊,呵呵。

家园 按楼主的文,或许是今天证明手段不足而已

老拉举了个例子,说明判决性试验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实有核心,有外围。核心是最基本的理论,外围则保护许多假定(?)。理论的内核(很少或)并不直接与经验发生联系,而是通过那些外围假定,对经验世界做出一些推断。老拉说,如果推断和经验不符,被“证伪”的只是外围假定,而不会直接危及到理论内核。这样说很枯燥,老拉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话说某天文学家根据牛顿体系(更确切地讲,应该是经拉普拉斯完善后的牛顿体系)来计算某个彗星的轨道。然而观测值和理论值不符。如果按照波普的说法,这就是个判决性试验了,牛顿体系就被证伪啦。

果真如此?老拉笑笑说,老弟,别着急嘛。你看,历史上观测值和理论值不符的例子简直多如牛毛,不过牛顿体系还不是大旗不倒,屹立了许多年?

那究竟怎么回事?这个天文学家并不会因为一次预测错误,就去怀疑整个牛顿体系滴。这个时候,他要做的事情,就是重新进行计算,也许会发现,“哦,原来可能存在一个未知的星体,它的引力影响了那颗彗星的轨道,并且导致了预测的失败。”如果足够刻苦,他会计算出来那颗未知星体的轨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