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推荐大家去读读<<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路遥, -- 老成都

共:💬129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澳,我当时没没看完全书,现在再去看看.
家园 我只看过前面,因此映像特别深刻.中国

的小说好像很多有这问题.现在有人对<李自成>不满,其实如果你只看第一卷,我个人的感觉是超过了三国演义.

家园 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书,我很喜欢
家园 有空我们也来讲一个农村孩子的故事

最近有一个很好的故事。

家园 可惜的是路遥死得太早了
家园 路遥所描述的西北贫困地区的生活面貌其实到今天也无大变化

我大学时候的一个同学是甘肃定西来的,他本人的困难程度已经很让我们吃惊了,可是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大约在大学二年纪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他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每个月往老家汇十圆钱,给他高中时候一个最要好的朋友;他的这个朋友没考上大学、还在补习参加高考,汇这十圆钱是为了让他在紧张复习准备高考的时候保证每天至少能吃上一个鸡蛋以保证营养。那是1996年……

大家在争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中国很大,地区差异巨大。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197x年的时候,大中城市和东部、中部地区物资工业紧张,什么布票工业券非常紧张;可就在那个时候,我的老家根本就不缺这些东西……为啥?因为农民的购买力不足、按照国家计划按人头分配下来的这些票证居然出现了富余!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大学时候接触的一个老师,78年以前在新疆出生在新疆长大,当她75年第一次随父母坐火车回内地探亲,车过嘉峪关后看到每个停靠站在站台上乞讨的大批乞丐,觉得非常新鲜——这种景象在新疆是很罕见的!

还有我的几个新疆籍同学的儿时记忆:他们的父母都是建设兵团的普通职工,有种地的农工也有工人,并不是什么享有特权的人家,70年代以前靠着父母的工资就能够保证一家五、六口人顿顿吃白面经常有肉吃,比起同时期内地的很多同类的家庭生活水平高得多。

我的研究生导师,是67年从浙江温州去北大荒插队的“老三届”,他对插队生活的印象就是: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艰苦,但是大米管够吃(他们农场就是专门种大米的)、伙食搞得也还可以,不用家里帖补自己还能挣到工资;这也和很多知青的回忆是有差异的。

中国很大,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各地的生活水准和社会风貌差异很大……

最后罗列一个“文革”初期的例子作为补充——大家对重庆惨烈的武斗应该颇为熟悉,可是仅仅在数百公里外的贵州省,除了短时期、零星的、低水平的冷兵器武斗造成的少数伤亡事件,堪称天下太平,我们县文革十年因为武斗死亡的人数……一人……有时候我都觉得奇怪:我们那个号称“穷乡僻壤出刁民”的地方、那个高中生持械群殴风气盛行的地方、那个从清末到民国到解放初期就匪患不断的地方、那个在解放初期“镇反”运动中无数政治土匪人头落地的地方,在那个全国大混乱的年月,居然如此之平静……

家园 赞,正是因为中国太大了

各地的社会经济水平绝不可能完全一样。不考虑各地实际的地理、气候、物产、产业结构和人口素质,把自己所见闻的一切事例直接外推到全国,是非常的不严肃和不负责任的。

家园 是的.我一个多月前请以前的经理吃饭,他是国军军官的儿子,

老三界的.中学毕业就碰上文革,命运可想而知.一直在养路段当碎石工之类混口饭吃,后来就志愿下乡插队了(因为零工也打不成了).但他描述的下乡的情况很令我吃惊,他说他们那里每个劳动日有两块左右,他一个月可以拿到50-60.他在队里很快成了主要的司机和维修技工,来了新车就是他开(别人不会也不敢),啥东西坏了都是他修(收音机,拖拉机,汽车之类),中国好几个刚出来的新拖拉机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用户.还经常出差上海天津之类的地方买parts之类. 他描述的生活一点不压于我90年代初在国内卖电脑的时候(我那时候也就几十元工资出差修机器啥的).这完全不是大家印象中的插队生活.

我问他为啥队里有那么多钱,他说是队里开了很大的矿(啥矿忘了问),主要靠矿挣钱.国家准队里自己开?队里哪来的资本和技术人员?矿产品如何卖?如何交税? 这些我饭桌上忘了问,问估计他也不一定知道.只知道他出生在内蒙的一个大城市,下乡的地方也在内蒙乡下.

家园 先给一个摘要吧
家园 忘了提一句,他在大城市附近地区打零工是一个月就二十

员左右而累得要死,下了乡工资翻了一倍多还干上了技术活.他的工程师生涯就是从下乡的时候起步的.

家园 我当时在学校看的是当代或十月上的连载,不容易看完..

可能也没连载完.那时还没单行本,以后工作了就太忙,不知道那些人物的结局如何了.92年就看见路遥去世的消息,我都不知道书写完没有.

家园 工资有点太高,呵呵

每个劳动日两块钱在下有点怀疑,这一年就是八百块。我印象里我们那一个老红军参加革命当了官好像也就比这多一点点,兄台可否告诉在下具体是哪年呢?

家园 他大学是77级的,所以一定是77年以前.应该是70-77

之间发生的事情,因为他还在大城市混过不短的几年.我完全理解你的问题,因为我记得四川全省劳动日最高的地方是下食堂大队(宜宾?),在七十年代靠开砖窑达到过1块五六,我很难相信内蒙的啥地方能超过四川的第一. 我在饭桌上当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但他很肯定他没记错.再说他描述的那些出差的细节也佐正了他的说法.哪年月有几个农民去过上海天津的?四川的县委书记去趟北京大寨回去都要回味很久.他去上海是去买一个坏了的电子管(晶体管?),他还能说出当年的无线电厂的一些情况.

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engineer,我无法怀疑他的记忆力.

家园 你跟我同一年上的大学啊

新疆农村比沿海差多了,不过比中部强太多了

家园 就是这样,有些同志眼里就它那十八亩地

就是整个中国了,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