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方山区经历 -- 十八亩段

共:💬105 🌺4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太白山是个例子而已

险峻的山路也就是你没见过,川北秦岭川西雅安云南迪庆甚至粤北石灰岩山区全是这种路……虎跳峡里头就是6-70度斜坡上生开出来的田种的菜……上这种坡挑担子可不如背篓……

家园 又露馅了,你阁下恐怕不是在大陆上过学的人吧?

怎么知道这是唐僧画像?(出处)。

这个是中学课本里的啊……随便google就有的啊……

家园 可能他是在江西那种丘陵山区吧

情况不同,呵呵

家园 你没有回答问题:

再说一次:山区里的劳动,基于山坞的田地已经开发,山路已经开发形成,能让牛上去工作了,才有可能,才有可能谈得上播种收获,才谈得上挑和背。不须要说明谁有没有60、70、80年代的山区生活经验,我至少还明白旅游、登山运的与山区生活(劳动),相去甚远。

引 用:你大概没见过70度以上的山坡上只有肩宽的之字小路……

当然见过,这样的路能背重物吗?上山去干吗?旅游、运动?确实没有挑担子上山去的,也没有背东西上去的,上山腰上系着斧子、柴刀……上去,找到药材就塞进身上的麻袋里,如是砍柴,看到柴禾,就集中起来,朝一个最方便回家的山坞里“下”……。

你上太白山那儿干吗?种稻子、麦子?

太白山主峰上没有稻田吧,山上也没有茶叶吧。如果,太白山脚下,这个村、那个村的人在太白山的山坞里,种水稻等,收成之后,挑了稻谷回到5里、10里外的村子,挑担的重量就可以1、2百斤。他们从山坞到村子的路也叫山路,是不是?山区的路绝大多数是山坞这样的山路,象太白山这样的路只有当上来后有这么奇特美妙的风景,人们才会修这样的太白山山路,否则上山的“路”是没有的,太白山周围的山都没有路上去的。

想象太白山周围,都跟太白山似的,都有上山的路?呵呵,就是你的山区生活经验?

你没有回答问题:山区的路绝大多数是山坞这样的山路?6、70度的山坡上背什么?……

家园 哪一年的中学?你以为每一年课本都一样,台湾是这样?
家园 同志哥,不要纸上谈兵,有机会去一哈不就得了

粤北的石灰岩山区……现在不少已经扶贫迁出来了……

还有虎跳峡里头……那里大家已经是旅游业为主农副业为辅了

不过痕迹还在的……

去看看现场山区人民是如何生活的不好么?总比在国外纸上谈兵强——弄出个没见过初中历史课本里真唐僧图片的笑话就好玩了……

家园 别嘴硬了,您已经暴露到用电视剧和小说混弄的地步了……

比以前纸上谈兵还不如……哈哈

家园 我本人就背过、也挑过,呵呵。

我讲的是南方山区的山路,能背的,一般也能挑,决不是背的地区人力气小,挑的地区人力气大,反复说的。选择背,花力气在路上,选择挑,劳动强度大,效率高。

年年要碰到的,割了一整天稻子,总要把稻谷全部挑回家,这时就很吃份量,也显出劳动效率高一点,有什么不对?我们那儿有人的确认为选择“背”的方式,劳动强度小,因为有人出去当兵,后来跟妻子到云贵一带工作的,(在粮食系统、商业系统等),遇到大量的“挑-效率”的例子,就回来把一些农具“样品”带到当地“推广”去了,这样的故事发生,至少也能说明一点什么。

粤北到过韶关,秦岭也算到过吧。种地的时候,一般愿意用挑的方式还是可以的。背篓背稻谷,收割时多麻烦。再比如要碾米,挑一担稻谷携带一条麻袋多方便,碾完米,糠米分开。背的话,家伙就少了一个。

家园 你说的那地方叫丘陵,不是山区,更不是大山里头

阁下与其在这里越说越露,不如直接去看看……现在去丽江旅游,虎跳峡是必经的景点,去看看不就得了……跟团是低路,自己上高路那些世界有名的小旅店所在的村子看看不好么?

家园 平原、山区与丘陵的区分在于山的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例,

平原、山区与丘陵的区分在于山的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例,不会有问题吧,全世界适用啊。

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

……

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包括江苏、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有少部分丘陵和山区,经济较发达,水稻生产机械化有比较好的基础。……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包括湖南、江西及湖北部分平原、丘陵和山地地区。华南双季稻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区)及浙江、云南南部平原、丘陵和山地地区。……西南稻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湖北和云南大部分地区的平原、丘陵和

山区。

……

这里,毫不含糊讲了平原、丘陵、山区,而且三种地区的机械化目标、措施、适用机械都不同。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XX%、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XX%、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XX%。

我说山区没有用,你说山区也没用,农业主管部门说了,对不同地区的适用机械不同,不然就是瞎指挥。

"你说的那地方叫丘陵,不是山区。"

在你眼中,我们那里没有山区,只有丘陵,呵呵,农业部在瞎指挥,还是你把“山区”掩盖了?哈哈……

家园 而且也不知道挑山工

古怪。

家园 倒打一耙啊

哪一年的中学?你以为每一年课本都一样,台湾是这样?

家园 已经不只一个人发现你在唐僧图上出洋相了

再怎么搅也没用的……

还问哪年?文革后哪年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也没漏过玄奘取经啊……

家园 又开始纸上谈兵了,那么你先回答了老冰的质疑吧……

http://www.cchere.com/article/727230

我们等好久了……然后我再说点别的让你见识下大陆人民的真实生活……

家园 那你怎么能断定我文革后能读到这幅图呢?

再怎么搅也没用的……

很好玩哎,如何断定我文革后能读到这幅图呢?你的思维逻辑是怎样的呢?问了你父母亲后,来看是不是“人人都得读到”这幅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