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还有人读诗吗? -- 牛公

共:💬57 🌺8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这也是不拘一格了.
家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不是很喜欢李白的诗。但这首关山月的头四句,特别喜欢。

家园 新诗好的少

古诗好的多

家园 我从初中开始就喜欢读诗,同好啊。

国外的我喜欢泰戈尔的诗,感觉很纯,再就是雪莱的诗。不过一直觉得诗是要和音韵相配的,翻译过的就丢失了一份美感。

我读的最多的还是古典诗词。其中唐词和北宋词比较熟,全盛的南宋词反而不熟悉。其他年代其他人的就只喜欢纳兰性德的词。古体诗我只喜欢唐诗,其它朝代的只记得零星的几首。我喜欢的诗词从来不刻意去背过,遇到合自己心意的,读一遍就已经牢记在脑子里了,仿佛是前生自己写过的一样。遇见不喜欢的,想刻意去记都难。

现代诗,我最喜欢席慕容的。2000年以后,有个版本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时间草原》,收录席慕容的诗很齐全。其次喜欢的是余光中。舒婷的诗集我通读过,有些失望,读罢还是最喜欢《致橡树》,其他诗的水平都比这首弱很多。

可能和我阅读的先后有关,因为是先读过上面说的这些诗词,后读的现代诗人海子北岛食指顾城的作品,于是根本提不起兴趣来。

好的诗歌,是要禁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家园 现在的诗人

从小读的就是那些垃圾课本,声律启蒙,幼学琼林,龙文鞭影之类的从来没读过。长大后,古文古诗,半通不通,甚至一窍不通,怎么会有好的语感?

家园 高中时代经常也读诗,现在读得少了

高中时代经常也读诗,现在读得少了

但许多经典的诗还是记忆犹新的

徐志摩,舒婷,戴望舒的……

当代的读得少了,当代人写的东西太现实了,觉得一点意境都没有

没有什么味道

静的时候,还是喜欢读古代或近代的诗

家园 喜欢北岛 附一首

黑色地图

北岛

寒鸦终于拼凑成

夜:黑色地图

我回来了———归程

总是比迷途长

长于一生

带上冬天的心

当泉水和蜜制药丸

成了夜的话语

当记忆狂吠

彩虹在黑市出没

父亲生命之火如豆

我是他的回声

为赴约转过街角

旧日情人隐身风中

和信一起旋转

北京,让我

跟你所有灯光干杯

让我的白发领路

穿过黑色地图

如风暴领你起飞

我排队排到那小窗

关上:哦明月

我回来了———重逢

总是比告别少

只少一次

家园 这个这个

对新诗也要历史地看.假以时日.....

家园 典型的翻译体

带上冬天的心

当泉水和蜜制药丸

成了夜的话语

当记忆狂吠

彩虹在黑市出没

说实话,读到这种句型,我有种不适感。这些“诗人”读了一些外国诗歌,却又食洋不化,于是就有了这种东西。

家园 【讨论】

中文诗歌总会, 也总要有人做这种尝试, 况且每一代人的阅读和经历都不同呢. 北岛在那些人当中算好读的了. 不过, 同觉得全诗的这一节拗口, 怎么都读不顺. 但最后一节很喜欢.

家园 你把它翻译成英语你就会觉得好点了

至少这一小节是被英语语法劫掠了。这就是我为什么称之为翻译体。

也许人就是为方便老外翻译好拿诺贝尔吧,吼吼,小人一把。

还有这个:我排队排到小窗关上:你看到定冠词了吧。在汉语里面这个“那“是没有必要的,我个人觉得节奏更好。

什么风暴,回声等等都是英诗里面常见的意象。“如豆“倒是汉语的。我不是说不能借鉴外语,相反我非常提倡。只是北岛他们做的还很不够。

一个诗人,他的基本责任是对本国语言的发扬广大,而非邯郸学步。

家园 同感。诗亡久矣,剑亡亦久矣,

而今,诗何在?剑何在?诗人又何在?

有诗无剑如待宰肥羊,有剑无诗则必将诗剑俱丧。

唐鸢:【原创】诗与剑的堕落与诗人之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