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念南京大屠杀69周年】李运昌的复仇之战 -- 萨苏

共:💬160 🌺3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四期出人才阿

好像比一期还厉害,是不是课程不同?

家园 就一年,能学出个什么来?还是天份吧
家园 大概前面几期出色的人死的太多

四期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恶战了

主要还是机会啊

家园 献花,纪念英雄
家园 有两件事一直困惑

浮云是铁杆的反日派。但有些思考是必需进行的。借助河里的平和气氛,这里难得坦露一次——如果引起激烈争论,本贴立即自行删空。

一、平民与战士的区别。依据现代军事观念,游击队都是恐怖分子,地雷战麻雀战这种超限战都是恐怖行为。参战者不应享受军人保护,即战俘没有尊严和国际公约保护。

潘家峪日军借口“敌对部落”,南京大屠杀,今天日方自辩理由之一是脱去军装的士兵混入难民。我们很清楚,这都是属实的。

必需正视的是,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在越南境内也遇到过平民开枪的情况。类似屠村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

南京大屠杀中对老弱妇女的屠杀,是无论如何也辩解不了的。但对保垒村、游击区的“三光”,应该怎么处理?

对日索赔有好多项。东北地区的归村并屯,华北的三光,均是索赔内容之一。即使从纯法律角度,有些事情也应正视一下。

第二件事,是日方的态度。日本对战争的反省,一直与德国有本质区别。在靖国神社、追究战争责任等问题上,日本民间甚至一直有委屈情绪存在。浮云在东北接触过“回来看一看”的侵华老兵,那种冷漠令人镇惊——他接受邀请以侵华士兵身份参加公开活动,肯定是亲华人士。

日方为何一直存在这种态度?这不是几个政治家的事情。南京大屠杀是经国际法庭认定的,可翻案工作一直在进行。日本人为何这么想,他们有什么理由?

当我们愤怒的声讨时,有理由更多的了解一下对方的想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黄埔逢双历害

所有偶数期都比单数期出人。这个是从事实推出来的。

黄埔的情况非常复杂。如赵尚志是黄埔四期,居然要到八十年代才考证出来。

家园 老调,又见老调重谈

懒得说了,隔三岔五都出来这种人。

家园 理由很多

但对游击队活动区的平民采取无条件格杀肯定为舆论所不容,我国在越南的作战也无公开屠村的纪录 -- 公开。我所记忆的有一次攻击了越南的公共汽车,其原因还是推进太快,越军措手不及,车上的武装人员(3人)对我军射击,这时,为了自卫,只能对车上人员进行攻击,结果造成若干平民的死亡。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一接受的。

无论南京还是潘家峪村事件,村落已经被日军控制,没有威胁,自卫不是杀人理由,而报复,作为军事作战,即便是战败一方现代文明也不接受以屠杀为报复的做法(南京的理由 -- 军人改为平民装束,难道对他们就应该屠杀?那日本战败的时候两三百万人就都不要回去了),作为对游击区平民,仅仅进行了对本国合法政府军队的支持,是符合法理的。而且,日军当时也有进行甄别,并根据其情节进行处理的时间和条件,采用屠杀的方式进行报复,违反任何文明世界的法理。

根子里,还是日本的文化作祟,在他们看来,日本的一切都是完美的(美国的是更好的,而完美与更好那个最好?可以自己判断),所以年轻人无法接受祖辈作过那样的坏事。另外,就是对当时的中国,日本始终带有一种“文明征服野蛮”的优越感,认为“文明”的军队不应该受到指责。这种逻辑甚至使我在阅读XX先生支持中国以日本文明为师问题上对XX先生产生了不敬。

家园 人多而已

一期635人,四期有2654人。

科目上一期只有步科, 四期有分步、炮、工、政治和经理五科。

不过都是初级军校, 跟红大差不多, 比抗大要差。

家园 分析得很好

用萨苏的分析,也可以回答越南的问题。据我所知,解放军在越南的行为,是在受到攻击后打击混有武装分子的平民。而不是把一大批肯定已经解除武装的平民集中消灭。

但这种分析,能不能完全解决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士兵携带武器,脱去军装,混进难民群,一有机会就攻击。

日本对战争责任的认识,不会很简单,更不能直接归于文化。做为中国人,完全有必要把日本的军国主义言论,从抗战中“我们本是同文同种的兄弟”、“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到今天的否定南京大屠杀,修改和平宪法,争取正常国家地位,系统了解一下。必要时,甚至可以帮助日本人归纳整理他们的想法。

BTW:鲁迅其人很复杂,他也有个思想演变过程,比如早期喜用生僻字和典故,反对中医,后来都主动修改并承认了错误。他有些地方,明显有问题,终生没有变化,比如过于狭隘,和绝大多数朋友闹崩,偶尔有许寿山这种终生好友,他又从骨子里瞧不起人家。

方便的话,请萨苏提示一下,鲁迅有关中国要以日本文化为师的文章。我的鲁迅全集没在身边。

家园 中国军队在南京的败退部队

进入难民区是解除武装的,这是当时安全区的外国人所证实。甚至有说法日军正是以安全区外丢弃的武器和军服作为理由认定区中有军人。

无论从当事人的回忆还是从外国人的记录来看,这些军人的目的都是为了逃生而不是潜伏作战(外方称他们为“可怜的人”)。此前,日军杀俘已经臭名昭著,如果需要这方面的例子,我有很多可以提供。

退一万步讲,即便有“败残兵”进入安全区,也不构成大屠杀的理由。因为很快他们就被日军甄别(包括很多只是嫌疑的平民),这些都是没有武器的人员,等待他们的却是屠杀,这是根据哪条文明世界的法则做出的决定呢?

其实,所谓“败残兵”,只是南京大屠杀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于整个死难人数相比微不足道,那些放下武器没有进入安全区的战俘,又是为什么被杀呢?有没有理由?大量的平民被杀呢?(幸亏还有些幸存者活着,只怕过十年以后就会有说法南京没死一个平民了)外国人把南京大屠杀叫做Nanking Rape,两万件以上的强奸,对李秀英们的暴行,难道也能用“搜索败残兵”解释么?

比如讨论四人帮的恶行,却把80%的篇幅集中到张春桥的书法是不是很好上,您说是不是滑稽?日本人谈南京大屠杀,大体如此。

家园 德日对二战态度的差别--根子在美国

为什么日本人不道歉?为什么德国人道歉?不用到历史、到文化、到传统去找原因,政治现实才是原因。

日本人不道歉是因为日本人可以不道歉,德国人道歉是因为德国人不得不道歉。

压力来自于美国。

美国的压力在哪里?美国的压力在媒体那里。

美国的媒体由谁控制?美国的媒体由犹太人控制。

犹太人对德日的感情的差别,源于二战中德日对犹太人的不同做法。日本人对犹太人是有恩的。

犹太人对德日的感情的差别,决定了美国媒体对德日的不同态度。对德国人,是时时刻刻在敲打,德国人就不得不时时刻刻在道歉。对日本人网开一面,日本人就可以不道歉。

最近,伊朗人召开了二战德国人对犹太人屠杀研讨会,要对二战中德国人的作为提出另类的说法。犹太人也要品尝一下否认大屠杀的感觉了。

家园 也请你亮出你的证据来

既然要辩论就亮出底牌来。请就下面这句话:

但这种分析,能不能完全解决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士兵携带武器,脱去军装,混进难民群,一有机会就攻击

列举例子支持你的观点:南京的哪一支部队混入难民之中对日军发动攻击了?人数有多少?这种事情发生了多少例?

另外大规模的强奸难道是某种国际通行的对付敌军的手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外界因素很重要(附小文一篇)

美国确实影响了日本,中国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日本认清自己的战争责任。

但德国反醒到这个程度,绝对不是美国和法国的功劳。下面文章是我在去年阻击日本争常高潮时写的。不到之处,请见谅。

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化解仇恨重归欧洲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流。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任何国家也不可能独自生存。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德国重返欧洲大家庭,德国总理与各国领导人并肩纪念诺曼底战役。探讨德国是如何化解仇恨重归欧洲大家庭的,应对人类和平有所助益。

德国重返欧洲 世界为其祝贺

2004年6月6日,德国总理施罗德,法国总理希拉克,俄国总统普京,美国总统布什等多国领导人共同出席在法国举行的纪念活动,隆重庆祝盟国诺曼底登陆六十周年,此役对彻底击败德国纳粹政权起到决定性作用。顺便说一下,加拿大部队参加此役并表现出色。

施罗德称,以德国总理身份参加诺曼底纪念是他的荣誉,也是德国重返欧洲的标志,是对德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努力的肯定,“一段历史的终结”。诸如“纳粹德国留给欧洲的伤口完全康复”、“德法世仇终成密友”、“欧洲仇恨彻底化解”一类的评论,遍布世界媒体。施罗德对德国二战时的所作所为表示“羞愧”,盛赞诺曼底“自由的赢得始于那里”。在民间,德国电视台播出一部五集的诺曼底登陆纪念片,名字就叫《解放》。

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德之间,仇怨之深是难以想像的——来自大陆受的同胞,都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读过都德的名著《最后一课》,那种亡国之痛超越了文字的表达能力。二战法国沦陷,纳粹德国特意找到签订一战投降书的火车车厢,做为法国贝当政府签订投降协议的地点。而功勋卓著的贝当元帅,就因这一投降,被永远钉在了法兰西的耻辱柱上。今天,欧洲已经没有多少人在传播有关德国的罪恶。反到是德国人自己,随时提醒子孙,牢记那段历史,不断提高反思与批判的层次和深度。

正确认识历史 反复清算罪恶

德国对二战的清算是极其彻底的。著名的纽伦堡审判,是德国对二战罪犯审判的开始而非终结。对二战罪犯的追查和审判,一直持续到最近几年,从集中营医生,到杀害游击队员的下级军官,无论他们是在南美躲了三十年,还是已经九十高龄,只要能找到,一律审判。仅举几例近两年的:2000年,纳粹迈克尔·塞弗特被判无期徒刑,罪名包括包括他1944年秋至1945年在集中营杀害18人。2001年,87岁的纳粹战犯卡雷吉斯坐着轮椅来受审,被控于二战期间在拉脱维亚境内犯有战争罪行。2002年,11名年龄在79岁到92岁的纳粹军官因新找到的屠杀战俘证据受审——1960年代,这些人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

从战争结束开始,德国政治家就开始认真悔罪,持续到今天,从来没有人说过:“德国已经说了足够的对不起。” 1949年,联邦德国首位总统豪斯公开讲话说:“纳粹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1951年联邦德国首位总理阿登纳发表政府声明:“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了罪行,并且有义务作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一刀两断了。”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双膝跪拜犹太纪念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波兰反法西斯起义纪念大会上说:“我在起义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头,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 1995年德国总理科尔出席莫斯科纪念战胜纳粹德国50周年活动,表示:“我向死难者们请求宽恕。”2004年施罗德在诺曼底是祝贺反法西斯胜利,但仍 “羞愧”。

世界已经原谅德国,但德国自己牢记罪恶。黑格尔曾说过:“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德国的悔罪是全方位的。普通民众对纳粹的反省不输于政治家,一位普通德国青年曾说过:“每个德国人都应对纳粹负责,我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我就会是位纳粹分子。德国人要继续反省下去。”从来没有德国人说:“犯罪的是我爷爷辈,今天怎么还对我没完。”

和平拥抱安宁 欧洲文化有功

德国能重返欧洲,和欧洲人文传统有相当关系。欧洲特别是西欧,历史上分分合合,各国之间都有大量恩怨情仇,诸如滑铁卢是法国耻辱是英国骄傲的事情相当多。各国又世代相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王室之间普遍存在血亲关系。基本上可以用“长期分立短期统一”概括西欧政治史。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出现注重和平的传统。丹麦与挪威和平分立,各国在美国马歇尔框架下协助德国重建,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随着冷战的终结,西欧、北欧的 “欧洲价值观”更为突出,德法化解仇恨,两德顺利合并,挪威等国深刻反思对国内少数民族的迫害。直到近年,欧洲公开抵触“美国价值观”,布什不得不踢开北约独立行动。加拿大长期与西欧一脉相承,拒绝出兵伊拉克、不参加反导系统,都是这种和平观的体现。英国存在北爱兰问题,法国和西班牙存在巴斯克问题,也有恐怖组织活动,但几乎是世界上最不血腥的恐怖活动了。确定是不是巴斯克分裂主义团体“埃塔”的炸弹,就看两点:事先警告,不攻击平民并尽可能减少伤亡。

今天西欧各国之间互免签证,经济高度一体化,统一安全防卫,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德国经长期忏悔,成功重返欧洲大家庭。从政治经济角度讲,西欧已经事实上统一。邻居之间不可能没有磨擦,包括领土纠纷在内的问题也不会完全消灭,但理论上不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

家园 我曾于很多德国同事一起工作过

我的父亲在德国生活多年,而我现在生活在日本。

从接触的两国人来说,他们对那次战争的人是确实不同的。Ameco曾经发生过因为某青工开玩笑对德国员工行举手礼引发法律纠纷的,而如果在日本你说东条是烈士会有很多人觉得你是个“好人”。

似乎与外界压力关系不太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