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开国第一战】第41章 轻敌上阵 江拥辉白马失手 (1) -- MacArthur

共:💬252 🌺7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兄弟一人儿恐怕很难满足先生的好奇心……

毕竟这场战争中这类事情太多了,只能就兄弟所知而言。

一、杨根思的事迹来自二十军战史,好象没有来自美军的证言,都是我方幸存者(比如那两个伤员)、观察哨,亲历者兄弟只见过在成都生活的一个机枪班长(就是杨根思连的)。有关调查发现事宜,先生有兴趣可向二十军军史办咨询。

二、黄继光的事情兄弟稍微了解得清楚一点。六连连长万福来、爆破组成员肖登良现在都在,兄弟都接触过,黄牺牲时报功,也只报的二级战斗英雄。上甘岭象这样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至少有数十例,是志司最后根据英雄行为定为特级的。目前国内报刊媒体比较浮躁喜欢造轰动,不断地钻出许多目击“黄继光牺牲”的战友,大多经不起考究。

三、这类英雄事迹乃至报请功勋和称号,当时是非常严格的,兄弟接触过的许多老人,如果按现在标准,都可以立特等,当英雄,可当时也就是个二等三等。比如五十军消灭皇家重坦克营那次,志司不信,两次命复查,非得证据齐全。这些事儿,兄弟的朋友高戈里先生有许多调查资料乃至照片,可能不久要上到网上来,各位可以去看看:http://blog.daqi.com/gaogeli

可能兄弟的回答不能令先生完全满意,不过先生要查证什么的,兄弟可以尽兄弟所能,提供线索及一切方便。

出了
家园 这个版本删了一章,刚好是空十二师那一章,弄得老人们不满……

现在有新版本了,改了个名,叫《开国第一战:抗美援朝战争全景纪实》(各位在网上一搜索就能找到,象当当网什么的都在卖)。这个版本06年10月出版,可兄弟是上海的朋友告诉兄弟,兄弟昨天上网一搜才知道——不象话呀,出版社连个招呼都没打,这个版本篇幅增大了,价格也提到了86元,估计是把原来删的那章加进去了!

版税倒是小事儿,可兄弟根据反馈意见要作修改呀!

哎,不说了!

家园 是纪实文学,不是小说!

你判断得正确,有少部分人物对话是按人物性格逻辑推理演绎的,史实和人物没有虚构和捏造。

但是,因考证不细造成的错讹、错漏还是不少,尽管兄弟已经算十分小心了,但毕竟这场战争太大,事件人物太多,有些资料也很难查证,结果还是有很多读者挑出了不少毛病,真是让兄弟惭愧和汗颜。

历史真是个大陷坑儿,留神儿了再留神儿了有时都要踩空。

真诚地感谢河里指正兄弟错讹的朋友。再版修订时,一定要专门向西西河河友们鸣谢!

家园 小虫

自抗美援朝战争后,新中国军队多次与外国军队交手。

美国军队、印度军队、苏联军队、越南军队。

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通过战争手段从新中国军队手中获取哪怕是一分一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

有点问题。印度占了整整9万平方公里啊。要不然前几天孙大使也不会发出“疯狂叫嚣”希望谈判得到那9万平方土地。

这个和台湾一样,都是极特殊地理条件约束解放军作为。空有500万大军,却相当程度上无可奈何~

但是不管怎么样,此句用词还是需要斟酌一下比较好。

小虫
家园 定义的很准确呦

通过战争手段从新中国军队手中获取哪怕是一分一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

小虫
家园 先生有所不知,这片土地失之于二战之后,新中国建立之前!

二战之后英印军进驻,国民党政府提过抗议!国民党军队从没有进入过这片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真正开始进驻之前,已经形成了现状——既现在称之为“实际控制线”地区,基本上也是“麦克马洪线”地区。

本来中国政府是准备在认定麦克马洪线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但愿意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谈判,但印度政府不干,甚至还提出了麦线以北的领土要求(如克节朗地区),这才导致形势恶化,打将起来!

家园 每天追着看完,感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这样的一种精神(老实说,我觉得《亮剑》和这本书相比,太肤浅,弄个梁山好汉一样的李云龙还非要提炼出一个什么“亮剑精神”;算了,这里不是亮剑批判会),一种经历;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才能得到人家的尊重,才能说了算。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光辉事迹,永存史册。

在下不才,提个建议,现在亲身经历过抗美援朝的人,最小的也有接近70岁了,他们在历史的脚步中慢慢地消失,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许不善于文字和言词。能不能做一个类似于WiKi的网站,将这些人的亲历记录下来,他们的记忆,或许是最鲜活的历史。再晚,就来不及了。

家园 花,这是个好建议,现在得赶紧抢救这批活史料了!

兄弟手头就有好多人,最近就想把八二迫击炮狙击状元唐章洪的东东整理一下,这老头还在,精神头也好!记忆力好得很!

把他狙击的图整出来!

高戈里老哥那儿还有一个林家保,打重坦克营的营教导员,海城起义才过来的国军上等兵,提得比老红军还快!这批觉悟了的前国军战斗力很强!很有故事——他们的转变本身就是故事。

家园 批判这一句

这老头还在

家园 好象是这样的,兄弟也没查到过联军方面的详细战果报告。

不过这事儿还得查查。

家园 呵呵,大哥,你是共军的官啊。

“兄弟”长,兄弟短的。这个自称,俺小时候看电影,都是另一派的说的啊。呵呵。开个玩笑,如有冒犯,还请原谅。

家园 那你为何又称呼他为大哥……应该是“同志哥”!
家园 因为俺不是军人啊?!
家园 坛子上称兄道弟的人多着那,自称兄弟和什么职业没必然联系啊。
家园 我插几句

一次大战虽说主体是欧洲人的战争,但是中国人加入协约国是明智的,在强盗林立的世界,站错边的代价更为惨痛,需要看到的是,德国与奥匈在中国影响力无法与协约国国家并提,即便如此,还招致了日本对青岛的进攻,要是中国继续中立并没有太大好处,名义上对同盟国宣战,派出十万劳工,更多是为了在瓜分同盟国战败后的遗产中分一杯羹,最好是能收回战败国在华特权,北洋的作为也就是对一座快要倒塌的城墙补上一脚,所谓墙倒众人推,北洋不过是做了众人中的一个,但是确实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中国当时没有能力派出士兵,派出十万华工,这些人并不是炮灰,仅仅是执行一项使命,然后中国政府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也为战争出了力,瓜分利益的时候我也要有一份。最后反响强烈是在巴黎和会,列强出卖中国利益的时候才爆发出来,而宣战的时候,站在胜利者一边,而战败者本身对我们威胁也不那么大,并没有太大风险。国内反对的声音该不会很强烈,这里说不顾国内强烈反对似乎值得商榷,感觉还是强调阶级斗争时期的用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