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共情报战——红军战史中的无线侦察(前言) -- 老拙

共:💬51 🌺1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王宝强是先拍的暗算后拍的士兵突击,中间还去夜宴客串了一下
家园 夜宴客串的啥?没看出来

我找啊找啊找的

家园 在破译国军密码方面,数学功底不错的曾希圣发挥了很大作用
家园 写的好,花
家园 【文摘】刘寅之后,又有7个人举起了手

刘寅之后,又有7个人举起了手,他们是:吴如生、韦文宫、刘盛炳、李仁忠、李家驹、李国粱。

还有一人姓名不可考了?

家园 del
关键词(Tags): #无线电侦察
家园 王铮,中将校长

王铮1931年2月任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校长.是后来西北某高校前身,xx应该是第一所根红苗正红色学校。

那年吾作为新生进校园,一条横幅"进了xx的门,就是xx人”,很有当年井冈山山大王的味道。

关键词(Tags): #王铮
家园 好看,实在是好看!
家园 06年5月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自己说的,不过客串的啥现在也还是不知
家园 决策者是编导,情报是素材源之一,相互不能取代……

长征一开始,一般来说,情报也是很准确的。红四方面军南下,情报也相当准确,但还都是失利,可见情报也不是万能。情报是一种信息源,对信息源进行筛选、鉴别和采信是对决策者的一种考验。就是最好的破译者,也不能保证100%的破译率。有时敌方部署一日三变甚至瞬息有变,敌方各种人物对部署的执行的诚信度时有差异,这时鉴别者的压力就相当大,决定如何采信,那就是决策者的功夫了……

当年土共的情报源是多种渠道,决策者面对的各种情报也是杂芜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各自的作用也不能相互取代,比如破译与敌前侦察也不能相互取代,而只能是互补的……

比如当年在胡宗南身边工作的熊向晖,他送出的情报是战略性质的,作用不言而喻的。但这种情报对战役战术行动指挥的意义就有限,而且这种情报源不可能用来传递战役战术类的情报,这种情报对即时性要求很高,对情报源本身相当危险,不能滥用或浪费。土共陕北作战,在战役战术层面,更多的还是靠敌前侦察情报和其他情报源……

至于土共长征在川滇黔区转战,安插在各军阀中的情报人员即或有,作用也非常有限,因为土共是在流动转战,情报传递本身就很难做到即时有效,更多的还是要靠破译敌电和敌前侦察,而破译敌电也很难做到100%……

而二局这帮人,当时表现的确称得上是“出色”!!!

家园 哈哈,既要陶冶情操,又要挣点银两嘛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家园 中校说的不错

我的想法是,如何破译或者取得的情报,并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也没有第一手资料来披露。

我们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际的战例,体现无线侦察在战史中的适当地位。

在整理史料的时候,我尽量不发表自己的评论。希望这些战例所组成的战史本身能把无线侦察的功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军的战史里,基本不提无线侦察,人们无从知道,无线侦察获取的情报,在那些成功战例中起了什么作用,因而也就做不出适当的评论。过去不提,是因为保密的需要。今天还不提,就非常令人遗憾。

希望得到双石中校的协助!

家园 对头,拙爷“胜似闲庭信步”的状态是我等精神物质双丰收的保证
家园 的确的确,这是太应该提的事情了!

哎,有什么需要做的,兄弟一定努力为之。

真的,真想有个懂业务的人来干这事儿,兄弟泣血相候呀!

家园 嘿嘿

这个学校一直都是这个脾气啊。到2000年的时候,学校卖的信纸居然还是“XX电讯工程学院”——十几年前的东西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