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尼拔征战记之三:千里跃进 - 特雷比亚战役 -- 史鉴

共:💬74 🌺18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忽然发现汉尼拔和韩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尽管他们各在东西,却都是用兵出神入化,而且栽在政治上的。

家园 在他看来,没了汉尼拔,迦太基不一定会被征服,自己还能活着

汉尼拔如果征服了罗马,那么回头就会杀了自己.或者他知道这样最后大家都会死,但他希望汉尼拔会死在自己前面.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理智的疯狂,疯狂的理智.

家园 战争的失败者往往指责对手的计谋,认为是不正大光明的

而对自己的计谋就叫用兵如神.同样是智慧,一个词叫聪明,一个词叫狡诈.

家园 汉尼拔被召回有战略背景

迦太基本土受到攻击,汉尼拔被召回。汉尼拔回到本土后,曾经出任执政,虽然当时大局已变,但不能说迦太基元老院完全和他敌对。

在汉尼拔这个意志坚强、精明果敢的超级统帅面前,罗马一度不堪一击。罗马毕竟是罗马,倾举国之力空前团结,并选拔出一代英材。斯奇庇奥可能在名气上不如汉尼拔,在军事才能上应该能匹敌。当斯奇庇奥攻入迦太基本土时,对战争的决定意义远大于汉尼拔进军亚平宁半岛。

迦太基海军的优势,属于“既有”格局。罗马创造出接舷吊桥,变海战为甲板上的陆战时,第一次布匿战争局面就定了。我曾经进行过模拟推演,以当时的海军技术,不可能对付不了接舷吊桥,何况甲板上的陆战也没什么不公平——迦太基的格斗术就差到这份儿上?

迦太基的远征优势,也属于“既有”格局。当汉尼拔远征罗马时,怎么打怎么有。承受长期打击的罗马派出斯奇庇奥远征迦太基时,从来没有补充过远征军战损的迦太基只会召回汉尼拔——迦太基的本土作战就差到这份儿上?

俺也喜欢汉尼拔。但迦太基之败,实在有不可逆性。而罗马之崛起,所克服的重重困难不止于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成为繁荣富强的地中海贸易中心时,罗马城还是荒野中的丘陵。

最终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印记的是罗马。此中种种,绝不是一次穿透时空的传奇性远征能改写的。

家园 迦太基招回汉尼拔的确是迫不得已,北非的两支野战军都覆灭了。

迦太基元老院对将领的猜疑,是有传统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有所表现。总体来说,迦太基政府对汉尼拔支持不力,主要是客观因素,西西里战场一直打不开局面,吸引了迦太基大部分人力物力。坎尼战役以后,汉尼拔特地派弟弟马戈回到迦太基请求增援,马戈在迦太基元老院大堂上把两大筐罗马阵亡贵族的戒指倾到于地,举座皆惊。然后他要求增援的时候,就有反对派贵族说风凉话:“既然汉尼拔已经胜利在望,还用得着援兵吗?”元老院还是批准了一万多人的援军,只是不久西班牙战事吃紧,就把这些军队转派西班牙了。

关键是迦太基在西班牙和西西里两个战场都打不开局面,牵制了太多的兵力,实在没有能力增援汉尼拔。这首先是迦太基其他将领的能力问题,其次是迦太基战争动员的问题。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陆军最多达到将近三十万人,迦太基军队只有十几万,难怪兵力捉襟见肘。迦太基并不是没有能力动员几十万军队,恐怕还是舍不得花钱吧。

家园 关键问题在于迦太基和罗马的兵制不同

迦太基的兵主要都是雇佣兵,战斗力很强,但是需要从各个地区集中,比如高卢雇佣兵和努米底亚的骑兵,经过协调训练才能作战,这样经常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能够出兵时,战机已经丢失。而罗马和联盟的兵是公民兵,且在本土作战,集中起来的速度很快,补给线也不像汉尼拔那么麻烦,所以罗马尽管早期连续吃败仗,但是只要坚持下来,汉尼拔不能分裂罗马联盟的话,罗马必定能够笑到最后。

顺便给史鉴兄拜个晚年。

家园 这点可能说的过分了

汉尼拔的政治对手汉诺不是一个人,而是迦太基政权中农业派的代表,他们主张维持北非已有的大农场以及和非洲内部的国家间进行的贸易,在他们眼里,汉尼拔的扩张可能可以取得一部分成果,但是必然带来迦太基边境线的扩大,迦太基没有足够的心理和军事准备来支撑这个潜在的大帝国,扣除掉汉诺政治上想维护自己利益集团的因素,不能不承认这种想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好像西汉和匈奴的作战,后世同样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家园 战争毕竟是政治的延续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被围后,秦尽发十五以上男丁至战场,倾举国之力。赵军被围四十余日,赵王室四下外交求助,到处质公子嫁公主。有时想想,每个家庭都有成员被困在包围圈里的赵国,也就该亡了。

坎尼战役后,罗马打开城门接待而不是惩办误国的执政官瓦罗,共赴国难。征召十七岁以上公民入伍——对比一下秦尽发十五以上男丁。

一直到第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才开始尽融金属为兵器,妇女断发做弓弦,有勇气守孤城三年。晚了。

史鉴的数字说明一切问题。仓库里有二十副甲,却没有全民动员……那犁开并且撒盐的繁荣城区,那被卖为奴隶的残民……活该。

家园 汉尼拔不是扩张吧

迦太基与罗马并不接壤。两者发展时差二百年,迦太基如果扩张,早就到地中海对岸去了,不必坐等罗马强大。

是罗马扩张到意大利南部,威胁到迦太基的西西里之后,双方才开始练的。

也是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迦太基海军优势荡然无存,汉尼拔为代表的复仇力量发动了二次布匿战争。这才有了把战火烧到他们家的想法和实践。

这个战争,叫布匿,不叫罗马。主动与被动,从字面上也得出。

家园 不错,迦太基输掉前两次布匿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关键时刻拼不出去。

十九世纪法国历史学家米什雷(Jules Michelet)对迦太基的国民性有一段精彩的描绘:“迦太基人工于算计,他们可以把各个民族一条人命的价值精确计算到个位数,总之希腊人比坎帕尼亚人值钱,而坎帕尼亚人又比西班牙人和高卢人值钱。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迦太基商人的性命太贵重,不值得去牺牲,打仗这种事只要找西班牙人或高卢人代替就行了。对迦太基人来讲,战争如同商业投机,开战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打开新的市场。打仗的关键是钱,钱越多,能收买的雇佣军就越多,胜算就越大,如此而已。”

家园 呵呵,是不是因为一切用钱算才会有雇佣兵制?

无意贬低雇佣兵。就算是吃粮当兵的人,也有不同性质。记得抗日战争中,中国的雇拥兵重镇凤凰曾贴出标语:竿军出征,国家不亡。

但前两次迦太基战争,士兵是为职业荣誉而战还是为家乡父老而战,确实有研究必要。

罗马共和国的兵役制前后有变化,布匿战争时期属于公民义务兵,而且有财产下限。自由民和奴隶是不能当兵的。一个为自己的国家、出于自我政治权利而战的士兵,其主动意识是不可估量的战斗力。

坎尼战役后的十七岁以上罗马公民,以及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的迦太基居民,这个不必比较了。

家园 的确,从迦太基国家战略角度看,立足北非不见得就是错误路线。

巴卡家族的地中海路线和汉诺的北非路线孰是孰非,是个仁者见仁的事情。迦太基当时的情况,实在不足以与罗马争霸地中海,甘拜下风是务实明智的选择。按照罗马当时的扩张风格,迦太基最后大概能落个埃及的结果,最后沦为罗马附庸。这个结果当然比灭亡强了。巴卡家族选择斗争到底,也是一种有血性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个就好像南宋时,赵构想议和,岳飞想北伐,各有各的道理。

以汉诺为代表的地主贵族集团一直对汉尼拔的战争有抵触情绪。战争结束后汉尼拔出任迦太基执政官,改革卓有成效,结果还是这帮人向罗马告密,说汉尼拔想东山再起,结果汉尼拔被迫流亡。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没法不让人联想起明朝末期,最后灭亡也是理所当然的。

家园 花,这是一场商人和地主之间的战争

商人对于金钱的追求败于地主对于土地的渴望,合理

家园 过完年报一个湖南竿兵的包子。

就算还兄弟一情。

家园 同意这个观点,兵者国家大事也

在和强敌对抗时,不全力以赴是一种犯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