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杨门女将多异族 -- 任爱杰

共:💬59 🌺16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穆桂英肯定不是以秦良玉为原型的

写穆桂英的熊大木死前两年秦良玉才出生。熊大木肯定没法未卜先知。

如果像大王那样开下脑洞,其实穆桂英更可能是以满都海为原型。首先“穆”和“满”只一音之转。其次穆桂英最有名的事件之一是阵上产子。而这是满都海的事迹之一。

一笑。

家园 杨家将开了女将挂帅的先河

后来的薛刚反唐里头也出现了樊梨花这样的角色。

家园 明朝打不过人家,人家怎么安心归顺老老实实给明朝卖命?

尤其是秦良玉,西南土司,对大明那真是忠心耿耿啊。

天底下无论古今中外,没有你打不过人家,人家还对你忠心耿耿卖命的。唯一的原因就是,明朝就算烂成渣,对西南夷,也就是西南各部族土司还保持着强大威慑力。

这样才能让秦良玉等土司忠心耿耿,给大明卖命。

我明各种烂泥扶不上墙不假,各种无能也不假。但对西南各部土司的控制力,历朝历代之冠也。这一点,我大清也比不上我明,更不论我汉我唐了。

至于隋唐异族之说,更是扯淡。隋唐是不是异族,你得去问老李家老杨家,他们自认是汉人还是蛮夷。天底下哪有后人指着死掉一千多年的先人说谁谁谁是异族的。所谓夷入夏则夏之,夏入夷则夷之。天底下没有汉人血统就杂,异族血统就正的道理。谁知道所谓的匈奴党项西南夷身上流着多少汉人血统呢?

这种自认为民族文化交流,血统的混杂只有少数民族向汉族单方面输送,认为少数民族血统纯正,汉族血统混杂的观点。完全是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汉族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严重衰退的结果。

实际上无论从宗族谱系研究,还是现在的基因遗传研究,都表明越是强大的民族,人口越多的民族,乃至家族,血统越纯正。因为基因遗传的优势选择非常厉害,只有优势基因才能传下去。

某某某异族说,可以休矣。

通宝推:武工队,TKwang,
家园 杨家将之前的东游记里头已经有穆桂英这个名字了

而且也是杨宗保的妻子,但穆桂英怎么加入的没说,而且也不是全军主帅。很可能明朝时期出现过杨家将的一些戏剧创造了穆桂英这个角色,所以东游记直接引入。毕竟大破天门阵这样的情节太有张力了,什么角色都可以往里头添加。

家园 东游记基本是同时代作品

现在看到的《东游记》的作者是明朝吴元泰。吴的生卒年不详。但现在看到的日本内阁所藏明版是余象斗刊刻的。余象斗生于1550年,是明朝的出版商。熊大木的《北宋志传》现存的最早版本也是他刊刻的。

但熊大木死于1578年,主要活动期间是嘉靖年间。所以很难说《东游记》是否比《北宋志传》早。《四游记》中的其他三游记两篇为余象斗所作,而《西游记》则是删节吴承恩的《西游记》。所以这几部书成书时间应当接近。所以现在一般还是把《北宋志传》当作杨门女将正式起源的。

家园 明朝对西南的控制真心比不上清朝的

替换我明各种烂泥扶不上墙不假,各种无能也不假。但对西南各部土司的控制力,历朝历代之冠也。这一点,我大清也比不上我明,更不论我汉我唐了。

我大明对西南的所谓控制就是搞土司制度,搞以夷制夷。整个明朝西南叛伏不定。到了最后终极应对手段是在湘西修南长城。现在国家AAAA级景区的凤凰古城就是当初明朝修南长城的地方。呵呵,北面打不过北元只能被动防御,所以修个万里长城。南边搞不过土著也只好修几百里边墙。

对于实力强大的土司,明朝连军力最强时的太祖朝都要买账。例如水西土司名为土司,实为土皇帝。朱元璋曾经想把水西收归直辖,结果差点逼反诸逻。只好连忙安抚人家(甚至传说亲自下令杀了搞事的都指挥使当替罪羊),最后让人家世袭三百年。反而是吴三桂降清之后把水西一锅端了。

明清都搞改土归流。明朝搞了三百年基本失败,而清朝基本成功,彻底控制西南,而不是所谓“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

至于秦良玉,人家本来就是体系内的好不好?她的父亲是贡生。本身是汉族。嫁给马千乘才给算成了土家人。而其丈夫马千乘是汉朝马援后裔,人家的“汉族传承”可是写进族谱的。

通宝推:孟词宗,
家园 历史胜过戏剧,李渊的女儿在隋末时就自己挂帅建娘子军了。
家园 戏剧小说算是如此,真实历史可就早的多

楼下说的唐朝平阳公主算一个,更早的还有商朝的妇好。

文艺作品中,《木兰诗》是北朝作品,比《北宋志传》早得多。

有意思的是最迷杨家将故事的是清朝。杨家将故事最全的是清朝官方的《昭代箫韶》,共有240出。

家园 妇好是考古挖出来的

木兰诗里头木兰是以男装形式参军的,像杨家将这种不掩盖妇女性征的总帅历史上真的只有娘子军了,而且也是因为她的血统因素。

家园 有说法吴元泰生活在1566年前后

也有可能在熊大木之前。

家园 历史上女子带兵打胜仗很多,只是湮没在男尊女卑的历史中了…

https://www.ccthere.net/article/3883985

俺老孫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三——古代的“阴盛阳衰”二 9

冯梦龙的一段评论:

“汉天子曰:‘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虽然,何必颇、牧,诚得李侃妇、晏恭人以守,邵续女、崔宁妾以战,刘太妃为上将,平阳昭公主副之,邓曼、冼氏为参军,荀崧女为游奕使,虽方行天下可也!”

这段话说:汉文帝曾经说:我要是能得到廉颇、李牧为大将,镇守边关,还担心什么匈奴!(冯梦龙评论说:)其实,何必一定要廉颇、李牧?如果能得到李侃的夫子和晏夫人那样的人来担当守城;邵续的女儿和崔宁的妾那样的人来冲锋陷阵;刘太妃当上将,平阳昭公主当副手;邓曼和冼氏那样的女人当参军,荀崧的女儿那样的人来担当巡逻防守的军官;就是纵横天下也没有问题。

这里面提到的全是女人,而且都是有智有勇的女人,有些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譬如:刘太妃是沙陀族李克用的夫人,足智多谋,李克用在军国大事上很多都靠刘氏出谋划策;平阳昭公主,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著名的娘子军的典故就是由她而来,娘子关也是因为她曾驻兵而得名.还有冼氏,也有称做冼夫人,是历陈(周)/隋/唐三朝的岭南少数民族的杰出女酋长.

邵续女:"邵续女嫁刘遐.遐为石季龙所困,女将数骑拔围,出遐于万人之中."这个刘遐也是南北朝时东晋的名将,被羯胡石季龙(就是石虎)围攻,他的夫人是邵续的女儿只率领几个人将他从上万大军的围困中救出。

“大历中,杨子琳袭成都据之,崔宁屡战力屈。宁妾任氏魁伟果干,出家财十万募勇士,信宿间得千人,设队伍将校,手自麾兵,以逼子琳,琳拔城自溃。荀崧小女灌,有奇节。崧守襄城,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且战且走,卒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救至,遂散走。”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介绍上面提到的两个人:

崔宁妾:唐朝大历时期,叛党军杨子琳攻占了成都,崔宁(也有说是崔宁的弟弟崔宽)屡次交战都不能取胜.崔宁的一个妾任氏,人生得魁伟(这是夸她吗?)又勇敢,捐出自家的家产十万招募勇士,几天时间就招募到千人,设立官佐将校来管理,亲自率领攻打杨子琳,杨子琳的兵于是退出城外溃散.

荀崧女:南北朝时晋的一位襄城的地方官荀崧的最小的女儿名叫灌,有异于常人的才能.一个叫杜曾的军阀围攻襄城,荀崧手下兵也弱,城里粮食也困难,想派人求救都出不去.荀灌当时只有十三岁,亲自率领士兵数十人在夜里突围出城,且战且走,终于成功突围,找到荀崧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又以她父亲的名义写信给另一位将军周访求援.围城的敌兵见援兵来了才撤围散去.

——尽管有历史记录下这些人的故事,但许多人包括是皇帝的女儿和姐姐,也连个名字都没有,连事迹都没有留下的还不知凡几。

通宝推:任爱杰,繁华事散,
家园 女武将和女元帅是两个概念

要让一干男武将服气一个女元帅的指挥就和武则天要称帝一样难度极大,毕竟让她从基层一步步升到元帅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血统高贵的女元帅才能被接受,诸葛亮送女装给司马懿就说明女元帅是多么被看不起。

家园 好像我大清西南没有反叛一样。

改土归流是个过程,我明军屯打基础,啃掉了播州杨应龙这块最大骨头改土归流,我大清顺势把剩下的改土归流。我大清在西南的功绩不是没有,但这是在我明基础上的功绩。否认我明,就是否认我大清。

至于我元,蓝玉远征捕鱼儿海,就已经去北元帝号,而称汗了。打不过北元,我大清都不认账。我大清征服蒙古的时候,蒙古可有北元皇帝?扯淡不是你这么扯的。

你这会说秦良玉是汉族了,怎么十年前一口一个异族。

算了,懒得扯。你心里认定明朝不行,自然有一万个理由说明朝不行。按你说我明不行的标准,汉唐得羞死。我大清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家园 对了,按你的标准,我大清在西南改土归流也是失败的

这到解放,贵州还有一堆土司呢,这忙总不就是土司后代嘛。我大清居然在乾隆年间也没改土归流,大清真无能。

家园 现代基因检测技术早已证明汉族人的基因是很纯的

而且是所有民族中最纯的,并不混杂。

我觉得狐臭基因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除了汉族以及靠近汉族的朝鲜族,其他民族都是几乎百分百有狐臭,唯有汉人是几乎百分百无狐臭,这是因为人类来源于猿类,本身就有狐臭基因,狐臭是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物从汗腺分泌,基因位于十六号染色体。而汉人先祖此染色体上的狐臭基因突变,因此百分之九十九无狐臭基因。百分之一不排除自身基因突变或者是外来血统混杂。

正因汉人的基因高度同一化,未被多少其他民族混杂,才能保持到今天几乎百分百无狐臭的情况。

穆桂英之类的传说故事并非真实历史,更不能作为什么考据。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