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constant

注册:2013-10-12 06:18:44
正四品下:通议大夫|壮武将军
💧218430
🌟16167
💓2368

家园

所有帖 / 108 上页 下页 末页
2013-10-24 15:20:13分页 全看 树展
🙂M51这个三级和D5的三级完全不同 ↑9 ↓0
首先声明以下内容完全是想当然,欢迎来个醍醐灌顶。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装药能量一致的情况下,应该是直径越大推力越大、长度越长时间越长。 M51一、二、三级发动机直径是相同的;而D5一、二级发动机直径相同,第三级发动机直径却大幅减小,长径比差不多像Mk4载具看齐了。这说明D5的一 ...
2013-10-24 15:18:22分页 全看 树展
🙂看了无数遍终于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7 ↓0
怪我信口开河是说“通过卫星跟踪研判主动段轨迹从而得到落点精度”是扯淡,对吧。首先,这不是扯淡,美国的战略预警卫星确实有能力研判全球任一点起飞的弹道导弹主动段轨迹,如果判断出落点在美国境内,就自动提升防卫等级。其次,我的意思是说TG和俄罗斯在国境内进行弹道导弹试验时,飞行轨迹是相对 ...
2013-10-24 12:37:06分页 全看 树展
🙂谢谢您的肯定 ↑1 ↓0
不过肯定是过奖了,我就是喜欢胡侃而已,很多内容让专业人士看到会笑掉大牙的。
2013-10-24 11:01:01分页 全看 树展
🙂大师绝对谈不上,业余发烧友而已 ↑34 ↓0
那些圈和数字是标注适配器安装位置用的。 只要是筒射弹道导弹必然要使用适配器,不然弹体直接和筒壁摩擦比较容易让人肝颤。 使用数字编号是便于不同摩擦系数(适配器与弹体)的适配器安装,这样弹射时不同适配器之间挤来挤去就不会和弹体发生位移了,出筒后没有了筒壁的约束,适配器自然纷纷飞 ...
2013-10-24 10:48:33分页 全看 树展
🙂三叉戟D5的CEP小于90是不依赖GPS实现的 ↑20 ↓0
本来做为固定井发射的MX依靠纯惯性就能达到这个精度,和MX同样技术水平的D5吃亏在潜射平台自身定位精度不高和出水姿态不确定,只依赖纯惯性必然精度大受影响;所以在出了大气层后加入了星光制导,修正了射前标定和大姿态误差,精度基本回到了固定发射应有水平。再加上D5再入后的变质心机动即 ...
2013-10-24 09:39:59分页 全看 树展
🙂花一个,照片里是我很多年里最想去的地方了 ↑97 ↓0
等咱钱多烧得慌时,一定去买套SS-20的实物回来摆着玩,当然,潘兴2要是能卖我也要,呵呵。 说回您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挺难的,瞎说一下: 一,白杨/白杨M/亚而斯应该说还是同一个系列的导弹。苏联时期公路机动发射的白杨主要是做为固定井、铁路机动发射巨型洲际弹的补充,并没有肩负重 ...
2013-10-24 07:57:04分页 全看 树展
🙂袭击这些目标可以快速有效地削弱敌对方战争能力 ↑16 ↓0
这样的核战略诞生于冷战时期,美军的常规兵力明显不占优势。 在苏联对西德发起全面攻击后,北约一线部队抵抗钢铁洪流的唯一利器就是战术核武器,所以才会有师属155炮、军属203炮发射的核炮弹。这时战略核武部队如果将目标瞄准莫斯科等大城市进行袭击是没有意义的;苏军已全面动员分散,并在 ...
2013-10-24 06:14:54分页 全看 树展
🙂【讨论】抛个砖,胡侃一下大型弹道导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523 ↓0
本人痴迷军事好多年,最近刚入河成为一名新兵,在晨大一篇介绍俄亥俄级替代者的帖子里讨论弹道导弹上了瘾;无奈新兵回帖限制太多,只好老老实实回新兵营开个帖子,希望能吸引到对弹道导弹感兴趣的同好一并讨论。 下面开始抛砖,纯属业余爱好,荒谬之处请多包涵。 何谓“大型弹道导弹”?嗯,这 ...
2013-10-24 04:58:14分页 全看 树展
🙂如果需要飞出国境,肯定会实现通知 ↑4 ↓0
连1980年的TG都知道向国境外打东西要提前通报,其他核大国就更别说了。 如果在本国境内进行试验,原则上不用通报。反正也就TG和俄国这么干,试验弹道早让人摸得一清二楚;这边一关机那边就能大概得知此次的精度怎么样,根本不会引起误判。 ...
2013-10-24 04:58:11分页 全看 树展
🙂承蒙关照,感激不尽 ↑3 ↓0
我来河里的时间实在太晚了,还是按规矩慢慢来吧。 我在新兵营的候选里发了个贴,那里应该不受限制了,烦请屈尊前往,呵呵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934282 ...
2013-10-24 04:58:03分页 全看 树展
🙂变轨级需要这么庞大的发动机啊 ↑3 ↓0
为什么不能像三叉戟D5一样把三级做成细长条呢,难道法国人的热核弹小型化进行得非常困难,只能像SS20那样并行堆砌再入体?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法国人的固体发动机推力不算很好,载上多弹头后需要三级增推,三级上面还有单独的变轨舱用来在中段调姿变轨甩弹头。这就等同于四级啦,80年代 ...
2013-10-24 04:57:59分页 全看 树展
🙂外安设备的控制肯定不在发射艇上啦 ↑6 ↓0
在水下猫着怎么会知道导弹出筒后是个啥姿态呢,一定是放在随行的测控指挥船上了。 第一次见这个竖起的大辫子,真是长见识了!涂黑的这段高度暴露了实弹射击试验时潜艇的航行深度,不错,TG又赚了。 不过竖起这玩意后只能用艇艉的筒了吧,不然导弹出筒后碰到它的概率可不算小。 ...
2013-10-24 03:02:30分页 全看 树展
🙂这是二级发动机吧 ↑2 ↓0
好像70年代开始二级发动机一般就用玻璃钢制造了,保持工艺手法不变进化到碳纤维顺理成章啊,只是成本的巨幅飙升不知道怎么解决。
2013-10-24 03:02:21分页 全看 树展
🙂纯外行试着回答一下,错了请勿喷 ↑29 ↓0
采用织布缠绕法生产的复合材料大都能抵抗喷焰,一层一层地烧蚀掉正好带走绝大部分热量,只要烧蚀速度掌握好就行;这方面玩过洲际再入的都有丰富经验,应该不算什么技术难点。但喷管采用复合材料减重似乎没有必要,紧挨着喷管的伺服动作机构要沉重得多,那个肯定还不能用复合材料来制造。 法国人坚 ...
2013-10-24 03:02:17分页 全看 树展
🙂反航母作战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打击手段只是最后的环节 ↑53 ↓0
首先是怎么发现航母。苏联的手段是装载核电池的对海雷达搜索卫星;这巨大玩意就算TG现在能做出来也没有运载工具打上轨道,而且就算打上去了要多少颗才能保证覆盖重点海域呢。 其次是怎么跟踪定位航母。苏联的手段是装载巨凸雷达的Tu95机队,先是保持静默接受E2C的信号以大致判断航母位置 ...
所有帖 / 10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