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阴霾信仰

注册:2010-02-25 19:44:08
正六品上:朝议郎|昭武校尉
💧518037
🌟40896
💓55806

家园

所有帖 / 284 上页 下页 末页
2021-01-18 22:48:01分页 全看 树展
🙂我记得我最早看到3000来万的数据是杨继绳的《墓碑》里面 ↑2 ↓0
的数字:饿死 3600 万人”,“应生未生”4000 万人。这么吹肥皂泡真是会吃人血馒头。 反驳这种谣言几句,就一顶日本右翼的帽子扣上来了。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厚脸皮。 ...
2021-01-18 22:37:56分页 全看 树展
🙂当年统计数据疏漏很多,不少人都对这个数字质疑过 ↑-1 ↓0
不过即使这个官方数字,也没法得到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人超过3000万的结论。
2021-01-18 22:13:07分页 全看 树展
🙂提到一鸦时期的浙东,补几个满清的骚操作。 ↑6 ↓0
[QUOTE]作者:教子有方张献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829389/answer/1664240808 清朝的扬州是盐业重镇,当时扬州的仪征有许多贩卖私盐的帮派人员,官方叫他们“盐枭”,后来他们还有更个响亮的名号—青帮。当时 ...
2021-01-18 20:51:45分页 全看 树展
🙂在南京韩复兴吃过他们家的鸭油烧饼,真香。 ↑2 ↓0
2021-01-18 20:50:02分页 全看 树展
🙂拿细节做借口转进,不知道谁主张谁举证吗?投草一枚 ↑2 ↓0
2021-01-18 20:42:27分页 全看 树展
🙂我瞅了半天都没瞅到这页哪里写了三年时期饿死3000万 ↑3 ↓0
这里只写了60年比59年总人口减少了1000万。你不会是直接乘以3来计算了吧。。。 历年人口总数 1959 67207 1960 66207 1961 65859 1962 67295 最后说一句,总人口减少数量不等于饿死人的数量。。。 三年困难时期河里也谈了好多回了。。。 ...
2021-01-18 01:17:34分页 全看 树展
🙂因为改开以后的农村在85年以后剥削更残酷了。 ↑3 ↓0
李昌平以前算过账,我记得大概是公社时期农民各种负担占收入3-4成,刚搞包产分地时候很轻,但是85年以后随着各种农资涨价,成本激增,再加上乡镇政府摊派,光靠种地有80%的农民亏本。90年代光是人头费一个人一年就要好几百。各种负担加起来一年好几千。农民种地收入全加起来还不够政府要交的 ...
2021-01-18 01:01:59分页 全看 树展
🙂汗,这哪是说农民工好,明明在说农村农民不容易 ↑3 ↓0
既被抽血,又要稳定社会。。。
2021-01-17 21:24:56分页 全看 树展
🙂还有一点,高铁市场当年几乎只有中国有,才能当做筹码 ↑6 ↓0
那么多年过去了,除了中国,别的地方也没修成几条高铁。 别的领域,中国市场虽大,老外也没到了没了中国市场就不行的地步。开放市场反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了。自己辛苦积累的技术很难参与市场循环,比如搞芯片当年搞出家电控制芯片,日本人立马降价,除了逼老外降价以外,几乎赚不到钱,根本没法像老 ...
2021-01-17 21:10:26分页 全看 树展
🙂按人口曲线那是把少出生的人口都算进去了。。。 ↑1 ↓0
这么估算三年困难时期死亡人数并不妥。 我比较推荐姚齐源,宋晓丽写的《三年困难时期异常死亡人数新探》 ...
2021-01-17 20:41:57分页 全看 树展
🙂虽然同属江苏,不过苏北和苏南差太多了。。。 ↑1 ↓0
苏南看不起苏北也是N年一贯了。 改开以后更是劳动力流出地。几十年没啥变化太正常了,人都进城打工了,就老弱病残留在当地。 ...
2021-01-17 20:30:15分页 全看 树展
🙂粮食相关数据你直接去看老老狐狸的主题帖 ↑4 ↓0
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增长多少和增速比较里面都有。
2021-01-17 20:27:06分页 全看 树展
🙂我记得原文写的是杜原来的主张是不全部分地,遇到万里以后 ↑1 ↓0
就变成全部分地单干了。
2021-01-15 00:43:17分页 全看 树展
🙂是山西张庄,河北杜润生也去过,当地省委顶了3年 ↑10 ↓0
然后胡耀邦自己亲临河北,在大会上当场批判河北省委,说他们“耽搁了三年时间,要捡回来。”然后,调高扬去河北任省委书记,原书记调离。 ...
2021-01-14 21:01:17分页 全看 树展
🙂杜润生搞分地的第一站是河北张庄,气得韩丁和他拍桌子 ↑13 ↓0
分地典型找机械化试点搞得最好的村庄来分地,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所有帖 / 284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