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科学的欣赏流行乐 -- 比的原理

共:💬309 🌺1010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不符合实践啊

诗歌本身就是以音调为基础形成的文学形式。追根溯源,可以说就是歌词。拉丁语系的诗歌也押韵,中国的诗歌也押韵,中国的诗歌甚至还要强调平仄。西方的我不知道,东方这些都是配乐的。

至于词、曲,彻彻底底就都是唐宋元明时代兴起的歌词了。

这些都要照顾声调和韵脚。

历史实践和你的理论不吻合。

对了,你一说我想起一件事:中国的声调原本是平上去入,但是后来入声衰亡,现在的四声其实只是三声,平上去。在音韵学和诗歌创作上,则是两分:平仄。平声与其他声调对立两分。古代诗歌入声字现在有一些属于平声,读起来会有问题。

所以中国的歌曲不是不讲声调,而是只做了两分法。实际操作中可能有人不遵守这个规则或者不懂这个规则,但是在实践中其实还是会有意无意去靠近这个原则的。

“一(平声)条(平声)大(仄声)河(平声)波(仄声)浪(仄声)宽(平声)”

这样说的话,只有波一个字不是很吻合。古典诗歌里也指出部分位置不强求平仄。也就是说,音调吻合节拍是基本准则,不过允许适当突破这个准则。有定则但不死扣定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