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运十”客机的是是非非 -- iimao

共:💬115 🌺119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那套反思依然是典型的记吃不记打

和德国的合资已经把自主的汽车产业折腾得够呛,然而我们高人反思的结果是什么?是“市场换技术”,使放任国外汽车到中国(而且还有种种优惠)直接竞争。

正因为老毛时代都是在努力创建发展自己的产业,所以才有邓时代市场上可以见到的消费国产产品。毛时代是建立工业基础的阶段国家优先的资金资源被击中到了生产领域滚动扩大整个工业体系,没有这个体系邓时代凭借什么给农民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给工人涨工资,但是改革支持者居然声称改革前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试问历史上那个国家在经济崩溃的边缘还能做到这些而不引起通货膨胀和政治危机?邓时代砍掉了自己的项目产业,现在所谓的中国产品有多少是中国的品牌,有多少是中国自主产品,中国现在的经济是典型的打工依赖经济,离开了外国的设备技术和核心产品,我们的经济只能停摆。台湾人也许是当美国人的小跟班当惯了,不知道国家之间还有利益冲突,大国之间的还有国家利益之争,一旦发生对抗试问这种和台湾一样的依附性经济如何去应付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

中国的航空市场是最好的说明,运这运那能改变年复一年大量从波音和空客订购的飞机么,能改变国内市场已经是空客和波音的势力范围的现实呢?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预警机没有国产开发平台购买以色列产品有被人摆了一道的现象么?对于后发的产业不封闭国内市场,怎么可能会形成规模生产的产业。自己还是了解一下欧洲对自己的内部市场的对空客的保护措施吧,如果没有这些措施,试问空客哪里还会有今天能和波音一教高低的风光。

我们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不能回答能抄书但是连基本的科学常识和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规律都不清楚的人的问题,但是运十的成功试飞难道不就是很好的证据?还好,试飞中没有或这或那得种种意外,否则还不让这些人翻来覆去奚落个遍。

日本市场是日本市场,韩国市场是韩国市场。韩国汽车起步和初始发展不可能通过日本汽车市场来提供资金来源和实验场所,这是通律。GDP这玩意没什么用,只有工业生产上去了工业品价格下来了,那么第三产业价格相对上去了,这时第三产业占极大比例的GDP才有现实意义。象中国现在这种搞垮自己的工业通过引资为外资打工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种GDP没有任何意义。南美很多国家的GDP都曾高启过,必日韩更应该提前成为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国家正是现在中国的祖师爷,外资一撤彻底玩完。

韩国人有条件就不买韩国车,为什么?不还是韩国车相对落后,有这样那样的技术问题。我从未提韩国人如何爱国,如何买国货,看到韩国新闻中的那些做秀我一直当笑话看。问题是是什么原因让韩国人只能买因质量技术而不愿意买的本国车?你想过没有?试问如果不是本国市场的反哺,以韩国那种蚀本在美国开拓市场的狂热,那么现代大宇等公司早就关门了,还谈什么发展。你最后说了半天,但是最关键的地方却又再次回避了。 一个后起国家发展一个已经相对落后的产业,如何才能发展起来,以我们的这种改革开放能成功么?如果连这都不承认,那么说得冠冕堂皇不还是自欺欺人么,还奢谈什么良性发展。什么是良性发展,技术——产品——市场——资金需要形成一个稳定的自主循环,不断更新换代,现在这种社会环境能提供这种良性发展么?王选刚去世,有时间了解一下他主持的国产激光照排产品的发展过程,当初何尝不可以用笔运十更充分有力的理由去否定748项目,然后在项目扼杀后洋洋自得摇头摆尾地站在它的尸身上拿着现在的进口产品夸夸其谈自己有先见之明,这其实就是你们这种人的共同毛病。

制造业不是孤立的是一个产业体系,中国的产业早已经支离破碎,剩下的产业的衰落也只是时间问题,即便是现在一鸣惊人的航天也不可能脱离这个体系而独自发展下去。台湾人也许是中就没有工业的体系概念,不过巴掌大的地方和经济规模,既不可能也不必关心这么多,再加之蒋介石国民党的影响,所以造就了一批自己都不明白台湾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高人”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