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文盲率的问题。 -- 海底飞尘终有日

共:💬111 🌺670 🌵7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文盲率的问题。

    几个月前在图书馆听了一堂徐健顺的讲吟诵的讲座,他们在进行了几年向全国八九十岁的老人抢救吟诵过程中,摸到了古代吟诵的一些规则,也摸到了古代教育的一些规则,在现场散发《我所理解的古代教育》的资料,回来以后我在网上一搜,网上也有。

    散发的资料里有几段话,我复制一下http://www.shixiu.net/dujing/sjrtdj/938.html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是有三年义务教育传统的,这个时间,大概是儿童三到六岁,也就是蒙学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能调皮捣蛋,但又没有劳动能力,所以家长一般愿意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送去私塾。到了六岁左右,他能带弟弟妹妹了,能放牛了,能砍柴了,很多人家就会让孩子辍学,所以古代很多农民是受过三年左右的蒙学教育的,会背《三字经》《百家姓》和一些唐诗,但是并不是文人。上学的不只是男孩,也有女孩。古代也有女馆,专教女生的。也有专门给女孩读的蒙学书。我们采录到的吟诵调,有的先生会分男调女调,教男生是一个调,女生则是另一个调,比男调要温柔细腻。从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都是要上学识字的。您回想一下笔记小说里的情节,是不是这样?那时候好女孩的标准是“知 书达礼”。有人要说,古代给女孩的教育都是封建的、压抑人性、侮辱人格的,这个我不想争辩,只请您亲眼看看那些女孩的蒙学书,我们再讨论吧。

    综合这些情况,中国古代的文盲率大概是世界上最低的。我们总有个印象,觉得旧社会文盲率高。这是因为1950年的调查数据是80%以上的文盲率,有的地方达到90%以上。但是,1860年代,外国传教士曾在湖南一带做过调查,结果是文盲率只有60%,而且还是一般的县镇山区。在城市,文盲率会低于50%。一百年间,文盲率的飙升有两个大的原因。一个是战争,我们都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百年。另一个更重要,是教育体制的急速更替。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旋即废止读经,政府只承认新学堂的学历。私塾大批消失,而新学堂却一时寻不到教师。今天全国都难觅国学教师,情况不是一样吗?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当年教育转型太急,以致于广大县镇农村,包括许多城市,新学堂一时难以建立,建立起来质量也没有保障,而私塾已经大量 消失,结果是两代中国人,大批失去了受教育机会,文盲率一下子上升了近一倍。

    ......

    我们中央民族大学有一位关辛秋教授,她的父亲老关先生,是安徽人。我们采录过他。关先生四岁开蒙,六岁父母双亡,家庭出了变故,他一下子成了流浪儿童。就是两年的蒙学学习,很明确。他流浪流浪着,就流浪到了新四军那里。新四军收留了他。收留的那天,新四军的首长看着他问:“小鬼,认字吗?”他回答:“认得。”“认得多少?”“不知道!”首长就笑了,指着里屋说:“去,到里屋去,自己数数,认得多少字!”他就去了里屋,很认真地数自己认得多少字,半天,出来跟首长说:“三千多字。”首长很惊讶,这么个六岁的孩子认得三千多字,太好了!于是,他就做了新四军的情报员。因为他小,鬼子不注意,他可以这边看了书信,到那边背给别人听。老关先生是位老革命,解放后一直在东北工作。这个材 料很纯粹,两年的蒙学学习,就是三四千字的识字量。

    三四千字,对于汉语来说,就是自由阅读线。有了这些字的基础,就可以阅读任何他想读的书。古代的儿童,是六岁就可以读任何他想读的书。我问过很多先生,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督促他学习的,像叶嘉莹先生、钱绍武先生等很多先生都说,没怎么样啊,就是父亲的书房是开放的,我可以去看任何书。看任何书有个条件,就是识字过三千。关键是他从六岁就自由阅读,他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爱读书。现在我们的学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是小学六年级毕业,识得1700字,据说还在减负,要减成1500字。到了初中毕业,甚至高中,才有自由阅读能力。

    ---------------------------------------------

    这里有很多技术和社会资源可以推理佐证,中国宋代开始印刷术就推广,出版发达,知识极大普及,看过超星莫砺锋先生讲唐宋文学的课程,说杜甫以 读书破万卷 自诩,这在宋代已经不稀奇了,宋代出名的学者,个个破万卷。原因之一就是宋代的书比以前多得多了。

    还有中国也是从宋代开始盛行起了打破家族范围的民间结社自治的乡约组织。

    从这个资料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查到1950年一年的数据就当成整个历史的常态,上下嘴皮子一碰就几千年怎么怎么样,这只是一例,这样的现象不只出现在一个领域。

    类似的还有把民国战乱时期几年的平均寿命也说成整个历史的常态,这也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声誉。

    这些都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捏造出来的种种鬼话,现在这样的鬼话已经显出严重的恶果来了。捏造这些鬼话的人是基本臭掉了,可是这些鬼话不少还吃香着呢。

    通宝推:灰灵,捣江湖,青颍路,回旋镖,none空空,伪叔叔,联储主席,
    • 家园 私塾是在民国大量解体被新式学校取代的

      我的曾祖父就是徽州乡村里教私塾的老师,到了民国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学生了。不考科举谁会没事去读四书五经,徽州当时的男孩子认字就是为了能记帐,长大可以出去学生意。我的祖父大约14岁从徽州老家到上海学生意,当时的文化水平就是能写家信,能记个帐。下面是我父亲和同乡编的村史里面的纪录。

      乡民们认为男孩只要读上几年书,认上几个字,出外能写封信回家就可以了,没有听说深读四书五经去考秀才状元的事。一般家境清贫,支持不起儿子读更多的书,就送出去学生意了。村里历史上没有出过官吏和大富商。文化教育相比落后是原因之一。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村里有二位较为出名的私塾(蒙童馆)教书先生。这两位蒙童馆先生在村里教了一辈子私塾,但就他们自己的儿子也只有念上几年书,十四岁就托人送到上海或崇明做学徒了。而留在自己身边的儿子书就念得更少,在家务农了。

      带我祖父出来学生意的师傅(同村的老乡)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家乡建一个新式小学,让村里的孩子受教育,但一直到他死都没有筹到足够的钱。直到我祖父把生意做大以后有了经济实力才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乡把学校办起来。

      舟川小学在解放前是附近几十里村庄很有名气的新学堂,是一所一至六年级的完小。不但本村的几十名适学儿童都进了小学念书,而且有亲戚关系的外村子弟也送来念书。民国时代农村也开始打破女儿不给上学的封建思想,开始有了女生。学校学生达到六十人左右,有四位老师。由于师生人数的关系,六个年级合成三个教室上课,即一二年级合成一个教室,三四年级一个教室,五六年级一个教室。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就做作业自习。

      到新校舍后师生人数增多,学校空间也增大了,开设的课程比较全面,有主课语文数学,还有写字、绘图、唱歌、劳作和体育课。每逢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全校师生都要在礼堂开周会,唱纪念歌,教导主任训话,念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并高声朗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天下为公”的条幅。学校很重视毛笔字的练习,一般学生到五六年级都能写得一手比较好的毛笔字。XXX和XXX两位老师都能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所以对同学要求也很严格。

      舟川小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十年培养和毕业了大约有七十多位学生,他们大多数都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或其他市镇谋生、学习,这批人受到舟川小学较好的基础教育,在解放后又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锻炼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之才,为国家作了贡献。

      如果你讲的私塾那么牛逼,我们的先辈还千辛万苦的办新式小学干嘛?请几个私塾先生又省钱又省力不好?再说农民是最现实的,上小学一样要缴钱(或缴粮食),但大家还是愿意送孩子上小学而不是私塾,这不就说明是老百姓自己抛弃私塾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嘛。这上面讲的都是在解放前的事情,跟共产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 家园 挑点刺。六岁能认三千字的话,那是天才了

      这么多年,小学教育识字要求一直都是3000字没变过

      建国初期,完小毕业的就能称知识分子(不过还不够插钢笔的资格)

      当年扫盲班定的标准是1500字,(2011版教纲小学二年级1600字)

      六岁就能认3000字,妥妥的天才儿童

      至于这句话

      查到1950年一年的数据就当成整个历史的常态

      既然提到了“数据”,只好各打五十大板

      1953年一普都没有“教育程度”的数据,1950年数据只能是毛估估出来的

      1964年二普,全国人口6.95亿,13岁以上不识字人口2.33亿,占总人口的33.58%

      1982年三普,全国人口文盲和半文盲人口(12周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2.35亿,占23.5%(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38.1%下降为23.5%)

      90年四普15.88%

      00年五普6.72%

      10年六普4.08%

      • 家园 就算真的6岁认识3000字

        到了六岁左右,他能带弟弟妹妹了,能放牛了,能砍柴了,很多人家就会让孩子辍学,所以古代很多农民是受过三年左右的蒙学教育的,会背《三字经》《百家姓》和一些唐诗,但是并不是文人。

        按楼主的讲法六岁以后大量辍学,用不了几年又统统变成文盲,除了会象唱山歌一样会背几句三字经什么也没学会。这难道就是楼主心目里的天堂?

      • 家园 六岁认三千字真不算什么

        只要足够寂寞。

        我认识一个小孩儿,从小奶奶看着,邻居没有差不多的小孩,没朋友,很寂寞。那时候也不上幼儿园。

        小孩他爹看到小孩整天无所事事,就用毛笔写了一堆字。每天晚上教奶奶认(奶奶没读过书)。第二天,奶奶再教这孩子认。一天五六个字的样子,教了一年。小孩开始自己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到六岁上学的时候,三千常用字基本都会了。

        那个小孩不是天才,这点我可以肯定。

    • 家园 楼主你有没有想过,过去能开蒙的小孩比例有多少?

      如果没有,建议你去看看毛主席一些农村调查的相关文章。按其结论就是当时占人口数量6%的地主、富农却拥有80%的土地,而剩下80%的贫下中农则仅占有不到20%的土地。这个数据可以验证1950年调查的文盲率。

      还有你举的关老先生例子,只能说明当时文盲率是很高的,否则新四军也不会重用会识字的6岁小孩。

      总之,蒙学的教育效果和文盲率是两码事,不能说蒙学教育效果好,文盲率就低,文盲率高低只和接受蒙学教育的比例有关。

      • 家园 代楼猪答:“很多”,而且“文盲率‘大概’是世界上最低的”
      • 家园 呵呵,呼唤逻辑!!

        只能说明当时文盲率是很高的,否则新四军也不会重用会识字的6岁小孩

        这完全说明楼主的结论有巨大漏洞啊。

      • 家园 毛泽东的调查报告??

        是湖南那篇吗??

        当时任中央宣传部长的彭述之是拒绝在机关报《向导》上登载的。四一二事变也和这个有不小关系,虽然蒋介石考察苏联以后对前途悲观失望,但是如果没有湖南的折腾引起国民党高层不满启动监察程序,以蒋介石当时的地位,也是不能公开掀起这么大风浪来的。

        毛泽东的这些鬼话数据,被戳穿也有很多年了吧。

        49年以前土改,只不过是像宋江去卢俊义家里提反诗一样把农民逼上梁山。

        49年以后土地,一是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制度,二是搞钱,说白了就是资金征用,土地和一般的财产分了,埋在地底下的黄金珠宝银元可没有分,直接挖出来了。结果计划经济还58年就砸了,比戈尔巴乔夫还狠。

        我在其他的回贴里贴过两个链接,再贴一遍吧: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 家园 土改为了地下的金银珠宝,你就吹吧

          再多有老蒋逃台带走国库里的黄金多?之前的金圆券可是狠狠搜刮了一把。国民党偷运至台湾的资产包括:450万两黄金(140吨)、银元3526.9万枚(952.3吨)、纯银1136.77万两(420.6吨)、8000万美元外汇存款。

          相比之下,到1984年,中国国营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7370.5亿元(约合3350亿美元或26719吨黄金。

          • 家园 有运到台湾去的黄金

            和土改的目的是为了挖地下的黄金珠宝银元并不矛盾。

            只不过后来事情办砸了,挖出来的东西大部分打水漂了。

          • 家园 LZ一个“鬼话”就把屁股露出来了,这是学术讨论的态度?

            妄图用东拉西车的名人名言和不可验证的数据来忽悠,本来可以做个很好的文章骗骗人,可是啊按捺不住心底的戾气,几句话就咄咄逼人的露屁股,不是一个好毛黑

            • 家园 我并不想隐藏屁股

              20% 80%之类还就是只能用鬼话来形容。我不认为这种连零头都没有的数字和学术能有什么关系。

              说毛泽东讲的鬼话,还不只是这些,对经济史,社会阶段,社会演化,什么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什么历史周期律,什么皮毛依附,什么百代犹行秦政法,毛泽东讲的基本都是鬼话。

              这些鬼话涉及的话题都很关键,恶果极其严重,有些甚至现在还放到教科书里被当作标准答案。网上遇到过一些水平不低的人,马拥军,匣中剑,关凯元,等全都不同程度被这些鬼话忽悠了。

              长期的流毒,不用点当头棒喝的语气,不足以肃清。

              政教不能合一,这是铁律。政治头子不能兼任意识形态头子。苏联为了争权,在列宁死后提出列宁主义,斯大林只是自任祭司式的角度就祸害就不小。何况是以活着的政治头子的名字和名义命名意识形态。就算毛泽东讲的不是鬼话,是准确的,也绝不能以他的名字命名意识形态,不是以他的名字和名义实行教育,这是必须遵守的铁律。

              可是中国却不遵守这个铁律,延续满清“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以毛泽东不仅万万岁,而且句句真理的皇帝加教主的统治方式几十年,造成巨大的恶果和后遗症。而且这种方式还沿续至今,毛邓三科,全是以政治头子的名字命名意识形态,甚至还是故意维持这种腐朽的教皇模式,三代表思想明明出自王沪宁,还以江泽民的名义发布。

              要打破这种腐朽的政教合一模式,必须从根上刨,“毛泽东思想”必须铲除。而且光是淡化不行,这些鬼话铺天盖地就标准答案宣扬几十年,有的至今没有退出教科书,造成的认识混乱流毒之深远,绝不是淡化,不提就是消除恶果的。必须公开批判。

              这就是我的屁股。

        • 家园 真牛,毛在20年代的调查报告被戳穿很久了。

          问题是,这样的调查报告以前根本没有过,之后也没有做过,当时的zf一直到49年新中国建立起来,一直没有任何统计数据。

          就算他的数据是鬼话数据,你拿什么去戳穿?靠神话数据?

          • 家园 以前根本没有过,之后也没有做过?

            《董时进先生的深远预见,远超胡适鲁迅》外链出处其中就有资料[URL=] 他认为,当时共产党的文件和政要的讲话,都引用莫须有的调查,认定不到乡村人口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至80%的土地。经过多次重复而被误认为事实的虚言,令董愤愤不已。他指出,根据民国时期土地委员会在16省,163个县,175万多户农户中举行的调查结果,35.6%的农户拥有五亩以下耕地,24%农户拥有五至十亩,13%农户拥有十至15亩,一千亩以上的大地主只占0.02%。(注一)这一调查和他在四川,江西等农村的考察近似。如今可查的数据,包括土改时期的调查,都证明了董的观点。

            [/URL]

            “这样的调查报告以前根本没有过,之后也没有做过,当时的zf一直到49年新中国建立起来,一直没有任何统计数据。”

            这又是一个鬼话,和其他的鬼话性质相同。相关的资料,还有不少。比如这里外链出处

            董时进也是主张城市化,他反对土改这一点我有不同看法,苏联的城市化模式是最快的。

            土改的真实目的就是搞钱,筹集启动正版计划经济的资金。

            问题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建立了不到苏联十分之一的计划经济,还在58年就砸了。那确实苏式和英式的城市化都没戏了。

            说起来毛泽东的鬼话还有很多。什么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什么皮毛依附,什么百代犹行秦政法,什么历史周期律。全都是恶果严重的鬼话。

            最搞笑的是那个“历史周期律”,看过傅国涌几本写辛亥革命历史的书,有一章标题居然也是跳出“历史周期律”,连傅国涌这样根本不认同毛泽东的人也被毛泽东的鬼话忽悠了,可见这些鬼话流毒之深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