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欣赏】德国军歌欣赏 -- 蛇公子

共:💬55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欣赏】德国军歌欣赏

    德国装甲兵之歌

    Panzer lied

    无论寒冬与烈日,

    或许我们将面对死亡,

    但我们的士气永远高昂;

    咆哮的引擎带着我们冲在最前,

    去撕开敌人的战线,

    粉碎他们的进攻;

    我们藐视一切敌人,

    为德意志牺牲是我们的光荣;

    陷阱于地雷阻止不了我们步伐,

    我们的坦克在炮火中前进;

    如果不幸降临,

    如果我们无法再回到故乡,

    那么坦克也将是我们最后的坟墓。

    [MP=320,70]http://www.legendoftiger.com/download/Panzerlied.mp3[/MP]

    • 家园 仔细听了听,歌词好像不大对试着翻译了一下

      Ob's stuermt oder schneit,

      Ob die Sonne uns lacht,

      Der Tag gluehend heisse;

      Oder eiskalt die Nacht.

      Bestaubt sind die Gesichter,

      Doch froh ist unser Sinn,

      Ist unser Sinn;

      Es braust unser Panzer

      Im Sturmwind dahin.

      也许暴风雨或者风雪

      也许暴日当头

      白天灼日炎炎。或者冰冻夜晚

      飞尘扑面

      是我们的快乐的感受,这是我们的感受

      这需要我们的坦克投入到突击的风暴中去(感受)。(Sturm是双关词,指暴风雨,也指突击)

      全歌就这几句翻来复去唱

      被翻译的歌词好像和原意差着十万八千里

    • 家园 对在论坛上公开贴德国军歌持谨慎反对态度

      首先我承认这是个非常富于争议的话题。阅读了楼下各位的发言,感觉双方都有一定道理。但Davi兄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个观点更能赢得我的认同。我觉得这种看法不仅包含了民族主义意识(我们反对公开宣传日本军歌),同时也包含了国际主义意识(我们也反对公开宣传其他侵略者的军歌,虽然这个侵略者没有给我们民族带来伤痛)。我以为这体现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意识的完美结合,是当今时代最有进步意义也最具生命力的意识形态。单一的民族主义是狭隘的,而单一的国际主义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

      有网站保存这些纳粹军歌并提供下载服务,这个我认为是正当的 --- 只要它不为此去做广告让大家都去 down 那些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纳粹军歌更多地是被按照历史资料保存下来。我认为这样的保存工作是有益的。一些军事军史爱好者私下介绍友人去听去down,也是正当的,这好比夫妻俩关起门来看看A片自己玩的野一点儿一样,是正当的权益。但你公开宣传这种东西就有问题了。

      这个界限不可不察。

      另外这些纳粹军歌、日本军歌也曾出现在西方和中国的影视作品里,比如美国人拍的“坦克大战”(Henry Fonda主演)就曾完整地播放了蛇公子贴出的这首“装甲兵之歌”(那部电影的德国上校就是以纳粹将星派普尔为原型的,这个史鉴兄有专文介绍)。但不要忘记,二战之于美国人而言,毫无本国军民被残酷虐杀的屈辱感,因此他们对德军更多地是将对方看作纯粹军事上的敌人,民族意识方面的敌视有但不很多,所以他们能够比较心平气和地对待与德军的交战历史,也比较容易欣赏德军统帅和士兵在作战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这从“坦克大战”的简介上就能看出来 --- 本片尽量表现出双方军人的勇气和智慧。但抗战之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就完全不同了,因为那包含了太多的虐杀和屈辱。再有一点就是,美国是击败纳粹德国的主体,而中国却远远不是击败法西斯日寇的主体。人类的特点是比较容易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的手下败将。

      综上,美国人能心态轻松地全程播放纳粹军歌并对德军的勇气予以肯定,并不表明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心态轻松地播放日寇军歌并肯定日军勇敢。也许百年之后当那场战争更加成为一种历史(而不是一种痛苦的记忆)时才有可能吧。反正现在我无法接受。

      当然,我们的许多影视作品里也有日寇军歌或模拟军歌,后者如“平原游击队”里面的“鬼子进村儿”,前者如“铁道游击队”里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枣庄车站送行的那首军乐。说实话这两首旋律咱们小的时候哪个不喜欢?我尤其喜欢“铁道游击队”里面那首军乐,现在还能完整地哼出来,而且还能回忆起那个一边敲鼓一边扶眼镜的日本小兵... 但不要忘记,那首军乐引出来的是我们的飞虎队在日寇重兵眼皮底下英勇机智地打掉运送战略物资的列车的辉煌战绩!如此一来,前面完整播放的貌似威武的日寇军歌一下子就变得滑稽可笑起来。我以为这种艺术处理 (也包括完整播放那首军乐) 是极其高明的。如果都是这样高明的艺术处理,放放日寇军乐也无妨。

    • 家园 这个题目深入讨论挺麻烦

      就说纳粹德国二战时的军歌,有很多是从古典音乐,特别是著名进行曲和序曲改编来的。由于德国古典音乐的强大背景,这些军歌从音乐旋律和曲调本身听很好。但是被纳粹所用,是不是后人就不能欣赏这些音乐了呢?

      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都曾经被纳粹所用,但是这些音乐本身的艺术内涵和动人力量使他们挺过来了。

      文化方面的有些本来中性甚至挺好的东西被毁的还有中国秦桧的那个“桧”字。

    • 家园 爱强权胜于正义不是好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

      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 家园 “坦克大决战”里面那首歌叫什么?

      就是一帮德国娃娃兵跺着脚唱那首。

    • 家园 军中情歌――莉莉.玛莲

      吴健的收藏好全啊,我就再补一首,以往听的多数是女声,其实军中传唱的还是男人们。

      在战斗的间隙,唱唱情歌,想着远方的妙人儿,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在军营前面,在这大门口,

      曾竖着盏路灯,迄今应仍有。

      我俩曾相约在那儿再见,

      我俩相约在路灯下会面。

      ::一如以往,莉莉?玛莲。

      我们的身影重叠在一处,

      我们的相恋谁都能看出。

      所有的人都应该能看见,

      当我们俩在路灯下见面。

      ::一如以往,莉莉?玛莲。

      哨兵在催促,回营号已吹响,

      又须等三天,且容我稍彷徨。

      就在那时,我们道了再会,

      虽然我很想能将你追随。

      ::和你一起,莉莉?玛莲。

      它识得你足音,你步态的美丽,

      它每夜都燃烧着,却早把我忘记。

      倘若我不幸有个三长两短,

      何人会在这路灯的下面,

      ::和你一起,莉莉?玛莲。

      自这静寂的小屋,从地面的土泥,

      你可爱的嘴唇,在梦中把我托起。

      当傍晚的暮霭翻卷,

      我会在路灯的下面。

      ::一如以往,莉莉?玛莲。

      [MP=320,70]http://zc.com.ru/music/third-reich/German%20Military%20-3R-%20Lili%20Marleen%20-n13.mp3[/MP]

    • 家园 还是不要公开欣赏的好

      假设一下,如果有人公开宣称欣赏鬼子进村时唱的军歌会是什么情形?说的严重一点,会是什么下场?

      • 家园 不一样的

        我们欣赏的是德国国防军的军歌

        不是纳粹国歌 也不是纳粹党的那个党歌

        本身内容上不存在什么反人类种族主义的内容

        至于鬼子的君之代歌日之丸旗,本身内容上就有为天皇尽忠而死,宣言封建专制独裁 军国主义的内容倾向,自然是要被永远唾弃的

        • 家园 二战德国国防军也不是他们自己说的那么清白. 坏事一样也没少干

          东线尤其厉害.

          只不过不约而同的都往某元首脑袋上推而已.

          至于小日本的, 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选择了唾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