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古诗词一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 -- 俺老孫

共:💬84 🌺4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古诗词一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

    唐诗《枫桥夜泊》大家都很熟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家王火在他的《战争和人》三部曲中讲了另一个版本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村”,一字之差,江边村落,点点渔火,是不是更有意境,更有画面感?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古诗词一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四)

      叶梦得,宋朝人,自号石林居士,其代表作《贺新郎》一词如下: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问,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蘅皋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另据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

      石林贺新郎词,有“谁采苹花寄与?但怅望、兰舟容与”,下与字去声。汉乐府志:“练时志,澹容与”。颜注:闲舒也。今歌者不辩音义,乃以其叠两“与”字,妄改上“与”作“寄取”,而不以为非,良可叹也。

      两个“与”字重复真的不好吗?“寄取”和“寄与”,哪个意境更好?

      另:《贺新郎》这个词牌也叫《金缕曲》,就是从这首词末句“谁为我,唱金缕”来的吧?

      通宝推:桥上,铁手,
    • 家园 古诗词两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二)

      秦观,字少游,是北宋大诗人,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比如那个“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他的《好事近·梦中作》如下: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另据宋朝僧人惠洪的《冷斋夜话》载:

      少游即谪归,尝于梦中作好事近,有云:“…醉卧古藤花下,杳不知南北…”

      “了不知南北”和“杳不知南北”;

      “醉卧古藤阴下”和“醉卧古藤花下”,哪个意境更好?

    • 家园 诗词一字之差,作者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

      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主席为杨开慧烈士写的悼亡词,公开发表的版本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然而据主席身边人回忆,后来得到李淑一提供主席手书原件证明,有一字之差:

      我失杨花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据当事人回忆,曾问主席为何从“杨花”改为“骄杨”。主席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杨开慧烈士不只是主席的爱人,更是革命伴侣!

      五十年代曾有谣言说杨开慧烈士是因和主席革命观念不同,反对武装斗争,所以和主席分开的——我妈说的,她说她中学老师就是这么教的,当然这个老师后来成了“右派”!

      八十年代修缮板苍故居时发现的杨开慧烈士遗稿无疑驳斥了所有的谣言。遗憾的是老人家没有看到!

      我想“杨花”是一个男人对自己的挚爱的悼念;而“骄杨”是革命领袖对自己的革命伴侣的颂扬!

      多希望能像网文作者写的:“…让这个世界对某些人温柔一些…”

    • 匿名 以无人之境入有人之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半夜,离家,孤寂,以无人之境入有人之境

      ,夜半钟声才如此动人。

    • 家园 月落乌啼的时候,在船上肯定看不到江村的

      所谓霜满天,估计也得着落在枫叶上。

    • 家园 古诗词一、二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

      唐朝大诗人王之焕留传下来的诗作虽然不多,但首首都是精品。他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另个版本只有一字之差:

      黄河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还有个版本与上面这个亦只有一字之差:

      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黄河是“远上”还是“真上”白云间?亦或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哪个意境更好?

      通宝推:铁手,燕人,
      • 家园 远上更加立体,视线一直伸向远处

        作者站在城头遥望前方,天高云低朵朵白云飘浮在城脚,左右都是高山丘陵,山脚下的黄河在远处没有被白云遮挡的地方波光浮动似乎流淌在白云之上。这样的景致野外徒步的时候似乎见过😄

      • 家园 有意思,远上为好。另,实地感受可能更深

        我看了这个帖下面的之前回复,都很有意思,很开眼界,很感谢。

        有一点可能需要强调一些:实地观感可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远上』更好。

        黄河怎么远上白云间我没见识过,但是天山脚下看天山远上白云间是见过的。西北和江南的最大不同,是西北人少,建筑少,除了部分高山地带以外,放眼过去辽阔无边,那么远方和天边交际,融为一体的视觉感就特别强烈。

        『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我非常喜欢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这样的观感和意境。

        其实就我本人的印象,早上日出的时候,多有满天火红的朝霞和巨大的红日,晚上日落的时候,也经常有满天火红的晚霞和巨大的红日。

        如果上面这个诗句可以有一子之差的话,我倒是喜欢 『长河红日圆』,只是可惜不能体现『落日』,而且可能过于直白。倒是『落日圆』,如果去过西北,见识过落日红的话,『落日圆』就能隐含火红的生动。

        通宝推:凤城,俺老孫,
        • 家园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视觉的享受,

          写出了西出阳关后的旅愁和故园无此声的悲凉。

          黄沙直上白云间是视觉的震撼,写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盛唐气魄和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

          从边塞诗的角度,我更认可后者。

      • 家园 黄河在西部,是九曲十八弯的

        直上肯定不对。远才有时光悠长的意境。

        黄沙直上,应该是说远处的沙漠地平线和天际线相接了,但这个相接,已经是地平线了,不需要“上”了。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黄沙直上白云间”只有刮龙卷风才能看见吧

        从近处看,沙尘暴天气是看不到“白云”的;从远处看,沙尘暴是像大浪一样滚滚而来,和“黄沙直上”也是有差距的。除非是龙卷风才能出现“黄沙直上白云间”的景象。

        古代“凉州”泛指当今的甘肃一带,也就是河西走廊地区,虽然气候不如内地,但也不至于处处“黄沙“,水草丰美之处也不少。黄河本身就流经甘肃(黄河的六分之一在甘肃),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湟水河,也流经甘肃,现今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红古区,以及青海省的省会西宁,都在湟水河岸边。历史上河湟地区(又称”陇右“)也是战略要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就丢失了,直到北宋”熙河开边“时才短暂回到中原王朝手里。

        历史上王之涣很可能没去过凉州,而是凭借想象写的《凉州词》,既然如此,并不能根据凉州多”黄沙“就断定是”黄沙直上“,也不能根据”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断定写的是玉门关附近的景色,”一片孤城“也不是玉门关。另一方面,”黄河远上“是静态的,“黄沙直上”是动态的,如果王之涣确实没去过凉州,那么前者更容易想象一些。(也有可能作者是站在一幅画前做的这首诗,那就更加能说通了)。王之涣还有一句“黄河入海流”,同样是想象,也许可以和这句互相印证。

        最后从文学上看“黄沙直上“固然可能更加真实,但在意境上明显不如“黄河远上“,历史上后者广为传唱而前者鲜为人知就已经证明了这点。

        通宝推:燕人,铁手,
        • 家园 为什么不是笔直长路,漫漫黄沙,直上云间呢

          “黄河远上白云间”,画面是一条蜿蜒的黄河,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上的白云之间。

          “黄沙直上白云间”,就是一条笔直的长路,扬起黄沙伴着旅人,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上的白云之间。

          我是更喜欢“黄河远上”的。事实上,今天的流行版本是“黄河远上”,也可以看作千百年来众多读者集体用记忆、传诵和教育投票筛选的结果。

          • 家园 这样重点就是”道路“了

            笔直的长路上铺满黄沙,但不可能只有大路上才有黄沙,旁边也有,所以重点不能是”黄沙“只能是”道路“,而用”黄沙“指代”道路“又不太妥当。最终写出来应该是类似“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感觉。

            .

            不过话说回来这条长路可能还真的有。《魏略·西戎传》中说:

            从敦煌玉门关入西域,前有二道,今有三道。……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庐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到龟兹,到葱岭,为中道。从玉门关西北出,经横坑,壁三陇沙及沙堆,出五船北,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为新道。

            实际上南道是从敦煌(沙州)出发的,并不经过玉门关,而新道从玉门关到时高昌这段,又称”大海道“,从地图上看是非常”直“的,是古代敦煌-哈密-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在古代可能只有”秦直道“有这么”直“。唐代称这条路为”大海道“(此处的”海“是”沙海“的意思)。

            唐《西州图经》记载:

            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今鲁克沁)界,东南向沙州(今敦煌)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 ,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

            这条路后来淹没无踪,近年来又被考证出来并成了热门自驾游路线之一。

            .

            其实丝绸之路在汉代以前早就事实上存在了。秦朝就有”西方道“。而更早的西周穆王西征也能循此直到中亚。有人推测周穆王回师的时候走的就是”大海道“。

            而且那时候路况应该还算不错,至少能让周穆王的车兵通过。怎么确定是车兵呢?首先穆王本身就有”八骏“,就是用来拉战车的,但拉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两辆。

            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为御,南征翔行,迳绝翟道,升于太行,南济于河。

            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骝而左绿耳,右骖赤而左白亻莪。天子主车,造父为御,为右。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右骖盗骊而左山子。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至于巨蒐氏。

            有一次在沙漠中穆王口渴,曾在”次车“中的为”右“的奔戎曾杀了一匹拉车的战马用血给他解渴。

            辛丑,天子渴于沙衍,求饮未至。七萃之士高奔戎刺其左骖之颈,取其青血以饮天子。天子美之,乃赐奔戎佩玉一只。奔戎再拜䭫首。天子乃遂南征。

            但这件事可能发生在上面那段之前,被杀的“左骖”应该是“奔戎”,而他也因这件事而成为周穆王”次车“的”右“。有人推测,这件事有可能就发生在大海道上的库木塔格沙漠中,时间是穆王十四年。按张闻玉的推算,武王灭商是公元前1106年,一百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006年穆王即位,穆王十四年就是公元前993年。

            周穆王”西征“过程中,经常接受当地的”献“,并且还有回”赐“。比如:

            甲戌,至于赤乌。赤乌之人丌献酒千斛于天子。食马九百,羊牛三千,穄麦百载。天子使祭父受之,曰:赤乌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长季绰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诏以玉石之刑,以为周室主。天子乃赐赤乌之人丌默乘四,黄金四十镒,贝带五十,朱三百裹。

            这种“献”和”赐“可以理解成早期的朝贡体系,但也可以理解成是贸易关系。因为周穆王收到的大多是马、牛、羊之类的实物,而付出的大多是金、贝、布等有货币属性的东西。这说明早在汉代之前几百年丝绸之路上贸易就已经很兴盛了。

            通宝推:俺老孫,铁手,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