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王死了,国王万岁 -- 晨枫

共:💬47 🌺1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国王死了,国王万岁

在欧洲王室里,老国王死了,新国王即位时,仪式官说的就是这么一句。在近距空中支援的王国里,强击机无疑是传统上的国王。但强击机这个国王到底是死了,还是依然活力焕发,这一点存在争论。

空军的战场尽管在天空,但空军的最终目标永远是在地上。飞机最早的应用是侦察,不久飞机就开始往地上扔炸弹,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对地攻击的雏形。空战是后来的事,是为了不让敌人利用天空向自己扔炸弹,或者利用天空向对方扔炸弹。所谓制空权压倒一切之说是不对的,这是把手段和目标混淆起来了。不过这扯远了。

相对于专职打敌人飞机的战斗机来说,轰炸机是专职向地上扔炸弹的。传统上,轰炸机分水平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专长于面积轰炸,常用于轰炸敌人后方;俯冲轰炸机专长于精确轰炸,常用于直接支援前沿陆军部队。二战初期大名鼎鼎的“斯图卡”就是俯冲轰炸机。随着坦克作为陆军主战武器,俯冲轰炸机开始承担攻击坦克和机动车辆的任务。高初速、平直弹道的航炮比自由下落的炸弹更有利于有效地打击机动目标,所以以炸弹为主要武器的俯冲轰炸机逐渐进化为以航炮和火箭弹为主要武器的强击机。二战中强击机的佼佼者就是苏联的伊尔-2。不担任空战任务的战斗机也开始挂上炸弹和火箭弹,并用机枪扫射暴露的目标,这是所谓战斗轰炸机的开始。二战结束后,以航炮和火箭弹为主要武器的强击机曾经消隐过一段时间,战术对地攻击任务由战斗轰炸机担当,这实际上就是兼作轻型轰炸机使用的战斗机。

时间快进到60年代,战斗机越来越向高空高速发展,空战专用的火控系统也不适应对地攻击的需要,于是出现强调低空性能和配备对地攻击专用的火控系统的所谓攻击机。这些攻击机比战斗机简单,低空、中速性能优秀,主要武器为炸弹和火箭弹,航炮或者机枪只是作为辅助的扫射火力,主要用于攻击无防护目标,不再强调穿甲能力,所以原用于空战的航炮也足够了。这一代攻击机基本上没有装甲防护,典型的有A-4、A-7、苏-22、米格-27、美洲豹等。

与此同时,北约在中欧面临苏军装甲集群的巨大压力,急需有效、可靠的反坦克力量,空中反坦克被作为均衡苏军在坦克上的数量优势的主要手段。在陆军发展反坦克武直的同时,空军也发展反坦克强击机,对于美国空军来说,这就是A-10。由于精确制导武器依然不普及,A- 10可以挂载多种炸弹、火箭弹和导弹,但是以一门强大的7管30毫米转管炮为主要反坦克火力,配备贫铀穿甲弹,可以在一次出击中消灭多辆敌人坦克。由于要和敌人装甲部队短兵相接,并在战场上的低空长时间盘旋和攻击,A-10还装备了400公斤钛装甲,用以提高战场生存力,这基本就是伊尔-2的思路了。苏联在设计思想和战术要求上有所不同,相对不那么强调反坦克,而是较均衡的综合战场空中支援,其结果 是苏-25强击机。然而,这是强击机王朝的“末代国王”了。A-10和苏-25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专用强击机。

70年代的第三代战斗机中中的佼佼者F-15在研发的初期,提出“不为空地攻击付出一磅代价”的口号,但第三代战斗机实际上是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一体化的转折点。第三代战斗机的推重比高,翼载小,天生就具有携载大量对地攻击弹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在第二代战斗机中已经开始了,所以F-4“鬼怪式”战斗机在越战和中东战争中经常被用作对地攻击。但是第三代战斗机火控系统的数字化使火控系统在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上的界限模糊了,通过出击前的外场编程,可以很容易地在两种能力之间切换,这就是所谓“双重任务”(swing role)或者“多任务”(multi-role)战斗机。F-18在研制初期是按F-18战斗机和A-18攻击机分别研制的。但是美国海军很快发现可以通过先进的火控系统实现双重任务,于是F-18变成了F/A-18,尽管人们依然习惯地简称其为F-18。F-16C/D是美国空军的主要对地攻击平台,F-15E也是双重任务,只是在型号编号上没有反映出来。但是F-22战斗机已经改称F/A-22了,反映其双重任务的特点。这些飞机不再是兼职对地攻击飞机,而是全职双重任务飞机。在不牺牲空战能力的情况下,达到除专用航炮和装甲防护外不逊于专用强击机的对地攻击能力。俄罗斯在苏-27到苏-30的发展轨迹上步西方后尘,西欧新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全部都是双重任务战斗机,中国的歼10和FC-1估计也是一样。

与此同时,陆军的武直开始大量装备,不但作为以直升机为运输工具的空中机动部队的护航力量,同时开始大量接过强击机在短兵相接作战中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这是陆军空中机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管空军对强击机的未来如何规划,武直是注定要发展的。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A-10、苏-25这一代专用强击机没有雷达,这限制了它们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苏-25在改进过程中还有可能在机头加装雷达和光电设备,但A-10的机头被那门巨大的航炮占用,没有地方加装雷达和光电设备,使A-10的全天候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双重任务战斗机除了具有更高的速度外,还具有优良的全天候能力,在遮断攻击和“猎歼”攻击(hunter killer,指在战场上空徘徊待机,一发现目标立刻攻击的战术)中比传统的简单的强击机更加适合,所以把强击机的这一块传统地盘也吃过去了。

A-10在海湾战争和波黑战争中还是取得不俗战果的,但这是特殊战场下的特殊结果,由别的飞机完成不见得不能做到同样有效。被人津津乐道的科威特到巴格达的死亡公路之战中,伊拉克车队溃不成军,夺路而逃,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防空,又在一览无遗的公路上挤成一团,不要说A-10,用B-52作地毯轰炸都可以取得同样的战果。波黑的塞族军队基本上是躲躲藏藏,偶尔露头放一枪,用二战时代的螺旋桨A-1可能不会比A-10差。实际上,不管在伊拉克还是在波黑,大多数猎歼任务还是由F-16完成的,A-10、“美洲豹”等的作用主要还是辅助性的。

美国空军希望A-10有更高的速度以缩短应招时间,还要全天候性能以适应24小时和恶劣气候下作战的需要,曾经希望以F-16为基础发展A-16。这个计划不久就放弃了,其原因直接决定了专用强击机为何走向衰亡。

现代双重任务战斗机可以有效地执行战场遮断甚至近距攻击任务,但毕竟价格昂贵,似乎是一个浪费。这是简单、廉价、专用的强击机的一个切入点。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现代战争的现实一再证明,廉价但低效的武器不光是对军人生命的污辱和浪费,也是战败的催化剂。强击机的简单、廉价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再简单、廉价的强击机也必须具有良好的战场生存力,具有全天候攻击能力,具有精确和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具有足够的自卫空战能力。美俄的现役强击机服役已久,速度和全天候性能都不足。欧洲的美洲豹速度不错,但全天候性能同样不足,火力和防护更是大大不如。中国的强5除了速度和廉价,没有太多的优点。对于大多数其他国家来说,根本没有像样的强击机。强击机的王朝要繁衍下去,必须有下一代的强击机接班。

下一代强击机可以全新研制,也可以从已有战斗机发展而来。全新研制任何飞机都是耗费不菲的举措。现代作战飞机的产量再也不像60年代那样动辄几千架,有几百架就是不错的批量了。专用强击机的产量不大可能超过战斗机,这样,连研发成本和独立的后勤保障支援体系在内的全新研制的专用强击机是否还是比战斗机便宜就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由现成的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强击机可以和战斗机共享初始研发成本,在成本效益上比全新研制要有利得多。但要在成本上显示出优势来,还是要对强击机进行简化。气动上大规模变动等于重新设计一架新飞机,所以不可取,简化的重点在于电子系统、武器系统和发动机。发动机简化基本就是取消加力,进一步的简化又要涉及大规模的设计更改,将变得得不偿失。取消加力的发动机将专用于强击机,生产批量小,维修、备件需要另外一套体系,最后的节约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多。取消加力后,最大起飞重量将下降,这对强击机出击时的载弹量不利,如果需要适当增加装甲的话,载弹量将进一步下降。权衡利弊,取消加力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弄到最后,强击机用和战斗机同样的发动机可能反而是最有利的。

简化电子系统的余地也是有限的。从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强击机应该具有近似战斗机的飞行性能,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它至少要具有自卫空战的能力。这就要求强击机具有全套雷达和红外预警系统、雷达和红外对抗系统、近距空空导弹的发射、火控和制导能力(包括头盔瞄准具)等。为了全天候能力,雷达是必不可少的。雷达天线尺寸可以减小,数据处理单元的能力可以下降,但这又牵涉到批量效益和后勤保障体系的问题,实际能够实现的节约并不一定有多大。高度数字化的现代机载电子系统的硬件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低,而软件成本占系统成本越来越高。由于战斗机需要简化前的“全功能”电子系统,这笔投资不管是不是研制强击机都是注定要花的,并不因为强击机只需要简化系统而改变。这样一来,简化电子系统能带来多少实际节约是很成问题的。

既然简化只能带来有限的节约,在额外的研发成本和批量效益的重压下,从战斗机发展强击机的诱惑力也大大下降。这样开发出来的强击机的成本将接近原来的战斗机,丧失成本优势,但在使用上大受限制。空军在采购新飞机的时候,很难抵御只要增加不多的钱就可以将专用的强击机升级到双重任务战斗机的诱惑力。100架双重任务战斗机可以作为100架战斗机使用,也可以作为100架对地攻击飞机使用,也可以按需要混合使用,比同等代价下60架战斗机和50架强击机的战术灵活性要高得多。强击机的消亡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战术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

A-4曾经作为美国海军Top Gun陪练机,和当时最先进的F-14对打,人们由此推断优秀的强击机甚至可以部分取代战斗机,在相当大的空战范围内有效地作战。这实际上又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第二代喷气战斗机为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而牺牲了中空中速格斗性能,这一代攻击机的中空中速性能反而比战斗机还要出色,所以出现A-4用于Top Gun的情况,否则F-14只有和自己打了。但出了这个特定的速度、高度范围,出了目视格斗的距离,A-4的缺点就毕现了。美国海军在很长时间内依然装备大量的A-4,没有见到他们将A-4取代F-14甚至F-4作为空战战斗机使用。倒是新西兰将A-4换装F-404发动机,性能上有相当的提高,武器和电子系统能力大大提高。但作为战斗机依然太过单薄,花费巨资后没有多久就全部退役,卖给新加坡了。自此,新西兰索性没有战斗机了。新加坡有F-16作为空战主力,换装F-404发动机的A-4只是辅佐而已,和一些国家用单座的“隼”式或者L-59教练机作为战斗机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现代教练机或许是发展强击机的另一个源泉。教练机都是双座的,很容易像双座战斗机一样指定前座为飞行员,后座为观察员和系统操作员;或者向武直一样倒一个个儿,前座为观察员和射手,后座为飞行员。教练机比战斗机廉价,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但教练机除了基本飞行性能外,非常强调经济性,一般不配备复杂的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为了减轻和平时期的飞行重量和保证一定的战场感知和火控能力,教练机可以预留大量的电子系统能力,机翼和机身也需要为挂载沉重的武器而特别加强,常设挂架或者预设安装挂架的位置和管线。但为这些平时备而不用的能力而准备的机体重量和发动机推力对平时训练飞行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尤其对教练机这样出动率很高的飞机来说。在战时这些电子系统从哪里来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平时就在仓库里预存,长期不用本身是一个浪费,过时更新没有启用过的崭新的陈旧系统更是浪费;但战时临时赶制又来不及,这也是一个麻烦事。适合改装强击机的现代高级教练机的廉价也只是相对于战斗机而言,实际上并不廉价。加上战时需要加装的复杂电子设备,价格更是不菲。作为战时“利用闲置能力”的措施,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注意,作为专用强击机,吸引力依然不够,难怪从70年代“隼”式和“阿尔法-喷气”教练机开始,教练-强击机的概念就一直受到飞机公司的鼓吹,但在实用中应者寥寥。韩国的T-50和欧洲的Mako估计也逃不脱这个命运。

国防不是做生意,但国防依然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谁都受到有限资源的制约,必需在需要和资源之间平衡。花钱如流水的空军也必须考虑如何用手中的资金办最多的事。专用强击机的作战任务依然存在,但在近距攻击这一端和武直重叠,在遮断攻击这一端和双重任务战斗机重叠。由于武直和双重任务战斗机不管如何都是要大力发展的,强击机的存在就显得多余。近距空中支援的王国在现代空地一体战的时代正在拓疆掠土,但由于国防经济规律的制约,强击机这个老国王死了,武直和双重任务战斗机成为新的国王。国王死了,国王万岁!

关键词(Tags): #鹰击长空元宝推荐:萨苏, 通宝推:gschen,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万岁!
家园
家园 嗯,终于被你的权衡说服了,给老国王棺材板钉钉子吧……
家园 花顶好文——
家园 Viva!:)
家园
家园 呵呵,这样权衡好像不行啊

回头来丢砖头

家园 好文。下面接着还有热闹看!
家园 这还是大陆军主义

我上次已经说了, 对空军来说制空权就是压倒一切,道理也并不复杂, 不是把手段和目的混淆,而是这个手段是前提, 没有制空权其他一切的一切对地攻击都只能是空谈而已。(不论你这个对地攻击是近距支援还是战略轰炸)。

那个“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提法不是无缘无故提出来的, 而是美国在越南战场上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换来的。越战的这个代价对美国来说还付的起,毕竟对手只有一支弱小的空军。 中国空军在下一次战争中如果也要学着交一次学费才行的话,这个代价我不知道能不能付的起。

家园 砸之砸之

晨枫在文中强调强击机应该用战斗机改过来,这样可以降低设计成本,然后从成本出发,逐步否定改气动,改发动机,改电子设备。这种权衡恐怕是有问题的。

战斗机和强击机作战包线不同,而且重叠部分不大,所以,对强击机要执行的大部分任务来说,现代战斗机能够基本上执行,对一些勉强一点的,也能凑乎。但是,战斗机的天价在这种使用中显得极其不经济。

晨枫文中说“现代战争的现实一再证明,廉价但低效的武器不光是对军人生命的污辱和浪费,也是战败的催化剂。”,这句话在别处不容易反驳,因为“政治正确”,因为人命关天,不过这里是西西河,咱们就可以平心静气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廉价未必低效,而军人的生命未必就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一个简单的例子,步兵装备的步枪,从政治正确来说,是不是应该精度越高越好?啥,换重枪管,比赛级枪弹费钱,你咋能用钱来衡量涅?晨老大可说了,廉价但低效的武器不光是对军人生命的污辱和浪费,也是战败的催化剂。

我们从头说起。

首先是任务。

如果泛泛而谈,那么各国有各国的情况,但是,抽象出来,对cas的目标来说,按优先级不外乎这么几种:运动装甲目标,运动无装甲车辆,无防护炮兵/战术导弹阵地(当然这个是所有有对地攻击能力飞机的最爱),有防护阵地火力点,前沿c4isr设备。(有些地方的特殊目标比如tg还要求强击机突击水面目标就不管了,那显然有点抓到什么是什么的感觉)

特点:

1 即使是固定目标,目标的防护能力随着预警时间的延长会显著增强(包括向空袭兵器航道集中防空兵,目标进入掩体,目标转移)

2 目标是大量的

3 大部分目标是随机出现的(战前侦查只能确定部分)

面对的威胁:敌对低空射击的中程导弹(象道尔这种),中近程导弹(象hq-7,hq-61),近程导弹(毒刺),各种口径高炮,敌强击机,武装直升机。

敌战斗机不用列入,对敌战斗机,只能依靠保持距离来确保安全,强击机/武装直升机/战斗轰炸机的自卫能力面对战斗机没啥用处,对武装直升机来说,要提升到有啥用处的地步不可能,而强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则是代价太高(金钱以及对主要任务的牺牲)。

如果用投制导炸弹的方法来进行cas行不行,可以,事实上美军在阿富汗就是用b52执行的cas。但是,换个战场,轰炸机无法在战斗刚开始投入(超低空突防能力差,会被敌提前发现)。所以就可以看到阿富汗伊拉克南联盟的经验多有限——前两者打击的是没有空防的目标,后者成功打击的是固定目标(对南联盟军队打击的任务空军是完全失败了),对预警时间不在乎。

现有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能执行cas任务吗?不能,事实上伊拉克的战例虽然不完整,却能清晰地看到,损失最大的部队之一就是德国的狂风,因为在中低空突防。——虽然狂风是作为战斗轰炸机进入的,但是缺乏装甲这点使他们以及战斗机在cas任务中是极其脆弱的。

所以,cas对空袭兵器的要求是什么:

1 大载弹量

2 能打击机动目标(能使用空地导弹)

3 能超低空突防

4 有抗击打能力(必然会被航路上突然出现的防空导弹高炮击中)

5 隐身,高亚音速巡航

6 滞空时间长

所以,强击机仍然是cas的最佳答案。

现在对权衡里面的观点开砸:

*************

下一代强击机可以全新研制,也可以从已有战斗机发展而来。全新研制任何飞机都是耗费不菲的举措。现代作战飞机的产量再也不像60年代那样动辄几千架,有几百架就是不错的批量了。专用强击机的产量不大可能超过战斗机,这样,连研发成本和独立的后勤保障支援体系在内的全新研制的专用强击机是否还是比战斗机便宜就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

同理可得,美军的强击机数量一定比f-22少。

呵呵,开个玩笑,实际上研制空优战斗机耗费不菲,而研制一种不追求高空高速高机动能力的强击机耗费不会很高。

而后勤保障上强击机用东西不会挑剔。有什么用什么就是,因为载重大,机体空间大,比大多数空军装备的适应能力都会更强。

如果说装备数量是用来摊研发成本的,总体不高,就算分母不大,单价也一定比战斗机便宜许多(如果连这个都怀疑就真的没什么好说了)

*************

发动机简化基本就是取消加力,进一步的简化又要涉及大规模的设计更改,将变得得不偿失。取消加力的发动机将专用于强击机,生产批量小,维修、备件需要另外一套体系,最后的节约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多。取消加力后,最大起飞重量将下降,这对强击机出击时的载弹量不利,如果需要适当增加装甲的话,载弹量将进一步下降。权衡利弊,取消加力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弄到最后,强击机用和战斗机同样的发动机可能反而是最有利的。

*************

用汽车比较容易理解,qq的发动机换一个部件大概也就百十块钱,大奔换一个同样的部件试试。能不能说:qq用大奔的发动机吗,可以省另开一个4s店的店钱,综合成本实际上是下降的。

而重量这点显然是在误导。强击机本身的载弹量大,如果发动机推力大能载更多,但是不是说推力不增那么大载弹量就不可接受。飞机设计就是一大堆矛盾的权衡,随便突出矛盾的那一点都能用来吓唬外行,晨枫在这里糊弄我们外行,很不好哦。

而且,增大最大起飞重量,完全可以加装起飞专用设备来解决(记得历史上有加火箭助推设备,不过目的好像是为了stovl)

*************

简化电子系统的余地也是有限的。从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强击机应该具有近似战斗机的飞行性能,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它至少要具有自卫空战的能力。这就要求强击机具有全套雷达和红外预警系统、雷达和红外对抗系统、近距空空导弹的发射、火控和制导能力(包括头盔瞄准具)等。为了全天候能力,雷达是必不可少的。雷达天线尺寸可以减小,数据处理单元的能力可以下降,但这又牵涉到批量效益和后勤保障体系的问题,实际能够实现的节约并不一定有多大。高度数字化的现代机载电子系统的硬件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低,而软件成本占系统成本越来越高。由于战斗机需要简化前的“全功能”电子系统,这笔投资不管是不是研制强击机都是注定要花的,并不因为强击机只需要简化系统而改变。这样一来,简化电子系统能带来多少实际节约是很成问题的。

*************

我们并不追求一种战斗强击机。同样,既然它反正并不用来和敌战斗机作战(事实上记得a7好像就是完全没有空战兵器的,当然我们还想顺便欺负武直,装备点也可以),我装备头盔瞄准具就比较变态了。同样的道理,一台能看120km/3平方米的雷达换成一台20km/3平方米的雷达省不了多少钱,这恐怕大大超出俺的认知范围。所谓批量效益问题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这种强击机甚至可以用被战斗机淘汰的上一代雷达,变废为宝。

后面的就不一一照引了。晨枫从战斗机可替代强击机而强击机不能替代战斗机的角度来强调战斗机一物多用而省。

我们前面分析了,两者没有互相替代关系。战斗机不应该担负cas任务,它们一个是做不好,另一个是在这种任务中太脆弱。至于a4的例子,其实是提示了一件事,设计得当,强击机的逃离速度可以比战斗速度高的多,完成武器投放(抛弃)后推重比大大提高,速度自然而然可以加上去,从而提高了强击机在战斗机威胁下的生存能力。

武装直升机能不能起到相当的作用,很简单,看看价钱就知道了,先进武装直升机几乎达到了轻型战斗机的价格,却只能达到强击机作战能力的1/3到1/4(载弹),对随机目标的捕捉能力也只有强击机的1/3到1/4(速度),生存能力又远不如强击机,实际上是一种该被淘汰的机型,之所以存在,只有一个原因——能随时降落,可以跟着陆军一起向前推进,这点的确其他飞机暂时很难取代,除非stovl技术或者野战机场修筑防护技术有突破,武装直升机暂时还能在战场上有一席之地。

通宝推:庄汀,
家园 这句听着怎么像进了电脑城的人?

“空军在采购新飞机的时候,很难抵御只要增加不多的钱就可以将专用的强击机升级到双重任务战斗机的诱惑力。”

JS也这么说:再加个50块,升级个顶极风扇,你CPU奔四3G的,不用个好点的风扇怎么行;现在内存便宜哎,你加个200多加根内存条子哎,512m跑起来不要太爽喔,不就200块嘛。。。

家园 是啊,一加二加,出门的时候就发现严重超支了
家园 应该是先砸花,再砸砖

呵呵,其实慢了一步,我想拍的砖头淡泊都差不多拍完了。

文章的前半部没有什么歧义。后半部分就新研制强击机和多用途战斗机之间的价格问题,这个我就说不出来什么系统的东西了,因为已经超过了爱好所涉及的范围。但却有几个可以商榷的地方,一个就是简化电子系统的余地,其中那个头盔瞄准具我也是觉得有些没必要。还有一个,现代教练机改强击机的问题,是不是一定就是价格不菲呢?“美洲虎”其实就是从教练机发展过来的(注意是发展,不是简单地加减设备),其全天侯能力也是很可观的(有完备的导航、火控和电子对抗,虽然雷达差一些)。价格,网上找到两个数值:800万美元(估计是7、80年代的价格),和1500万美元(估计是现在的价格)。顺带提一下,目前英国的“鹰”式教练机的价格是1800万美元。

其实我想,我们目前讨论强击机的去留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得落在中国自己的国情。多用途战斗机+武直+无人,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这个毫不否认。如果晨枫老大把这篇文章的时间定在3、40年后,那我绝对双手赞成。但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是否在确立了这样一个目标后,就要快马加鞭、一步到位,换句话说,就是在未来10-15年内淘汰掉强5且不再研制装备新的强击机,并以J-10和WZ-10来代替呢?

这其实是个权衡的问题,我的粗略看法也已经写在前头: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35465

当然,也并不一定对,比如您的文章中“100架双重任务战斗机可以作为100架战斗机使用,也可以作为100架对地攻击飞机使用”就是一个有力的反驳点。

最后补充一个资料,上次您问到的同时代强击机和武直的价格。这次查到了A-10和AH-64,说实话连我都惊讶。A-10以1998年美元的价格计算,才980万(维基)/1300万(FAS网),而AH-64以1984年美元价格计算,都已经是1800万了(维基),要是淡泊贴的那个目前售价4500万是准确的话,那这笔帐还真有点不好算。

家园 原来以为讲中世纪故事

一看作者是晨大,估计着能把这个话题又扯到飞机上去,果不其然啊。前年巴黎航展,俺拍了好些照片,很漂亮,晨大如果愿意,请留下email,我发给你。

小时候也很喜欢飞机,还花了很贵的钱去买彩页飞机图书,从那时起就很崇拜巴黎航展。后来网络横行,美图见多了,虽然有幸在巴黎航展游览一番,但远没有想像中的激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