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王死了,国王万岁 -- 晨枫

共:💬47 🌺15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问题一步一步来

国王棺材上的这颗钉子还没这么快要钉上

先把两个问题解释一下,之后的分析另回复:

首先是“美洲虎”的发展。“美洲虎”(SEPECAT Jaguar)是作为一种教练/强击机来开发的——英国想要一种超音速教练机,法国则是想要一种教练/强击两用机。最初两种功能是分成不同的机型,即一种教练机,和一种带可变式后略翼的强击机,但最后因为资金的问题,最后还是两种机型和二为一,即单座强击型(法国160架、英国165架)和双座强击/教练型(法国40架、英国35架)。顺带提一下,日本的T-2教练机和F-1战斗轰炸机,还有我国的JH-7,在研制中都参考了“美洲虎”,所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F-1和JH-7看上去都有几番相象。

还有,我可没有说A-10的价格比“美洲虎”要低两倍啊A-10和“美洲虎”我都提供了两个数据:980万/1300万(A-10,都是1998年的美元),800万/1500万(美洲虎)。其实,我是更倾向A-10的价格是1300万上下,比“美洲虎”的1500万低一点。而且我觉得这个低是合理的:A-10不是超音速飞机,更不需要做大过载的机动,而“美洲虎”则两者都具备,这样机体机构上就有了价格上的差异;其次,A-10的电子设备在2003年以前简单得出奇,机身内只有平显和电视监控器(供发射“小牛”导弹),机翼上可外挂激光搜索和跟踪吊仓(供投掷激光制导炸弹)或电子对抗吊仓,没有火控雷达、没有轰炸瞄准计算机、没有地型匹配系统、没有夜视装置,数据链更别提,甚至早期生产的连自动驾驶仪都没有。而“美洲虎”除了火控雷达外(这个不知是为了省钱还是什么原因,英法装备的没加,但是外贸型加了,所以印度的“美洲虎”可以发射“海鹰”远程反舰导弹),其他A-10缺的那些设备它都一应俱全。而A-10的大威力航炮和厚重的装甲,所需费用显然要比电子设备低。

另外,淡泊说到的老战斗机雷达的问题。其实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这些电子设备,与战机本身,在十几年的服役生涯里,都有或多或少的损耗。把折旧品换到新机上,能不能发挥原先的性能,要打个问号。但是,晨枫老大您的回复中,J-7只有雷达测距仪这不是完全正确的(J-8改进型的雷达性能怎样目前众说纷纭)。准确的说,J-7系列直到E型、排除不成功的C/D型外,电子设备是很有限。但这之后,在我过出口到巴基斯坦的J-7P/PG中,就装备了意大利的Grifo 7火控雷达。这种雷达结构小、重量轻,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有12种空对空、6种空对地和3种空对海作战模式,最大探测距离50千米。这种雷达,已经有了性能更完善的国产改进型,并且装备在了J-7G上面(也就使其理论上具有发射中距空空导弹的能力,当然实际没打算这么做)。而且,Grifo 7同样也装备了意大利的AMX强击机,这是不是可以有些启发呢?

家园 关于和A-10相关的史实,再补充一些

可以说美国空军在A-10服役前的近距离支援情况比想象的要糟。

朝鲜战争时期,进行近距离支援的飞机主要是P-51和B-26,而F-80、F-84这类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则承担对志愿军后方纵深目标进行轰炸,这时候没太大问题。

但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到越南战争爆发前,美国空军贯彻的是大打核战争的作战思想——任务就两个:把东方阵营的国土变成一堆冒着放射性烟尘的废墟,和阻止对方的轰炸机把自己国土变成一堆冒着放射性烟尘的废墟。因此50年代里那一系列“百”字号飞机(F-101、102、104、105、106,和停留在纸面上的F-103、107、108),无一例外地都是大、重、快、复杂,更多地突出超音速性能。而近距离支援飞机则不受重视,只是由二线飞机客串一下。

这种思想,到了越南战争的时候就撞了墙。面对热带丛林中那些神出鬼没的越南武装人员,在敌我战线犬牙交错时,以上的这些战机的种种缺陷(最明显的就是低空性能不佳)就一下子都体现出来。所以,F-102和104短暂进驻后就撤出,F-100、F-105和F-4则主要承担了对北越的战略轰炸和对“胡志明小道”的遮断轰炸,其中F-100(包括之后部分F-4)也承担了在南越的近距离支援任务,但F-100本来就是为了超音速而设计的(顺带提一下,为了赶在苏联的Mig-19之前成为世界第一种实用超音速战斗机,F-100在1953年匆匆服役,结果飞行事故连出),它的低空低速性能和上面那些飞机比只是50步笑100步而已。此时,美国空军不得不把早已过时的一些飞机请出来,这里面就包括二次大战中就已经服役的A-26,原本属于海军的螺旋桨攻击机A-1、和由教练机改装A-37。之后,空军又接收了部分海军的A-7。

这些螺旋桨飞机对付游击队和缺乏空中掩护的北越正规军,还算是绰绰有余。但如果面对的是苏联的装甲大军,那真就是鸡蛋砸石头。而且,出于门户之见,老是用海军的飞机,这让空军的面子也不好摆。于是,一种专用于承担近距离支援任务的飞机就成了美国空军的急需,也就直接促使了A-10的诞生。它在“阿帕奇”服役前是美国最重要也是最有力的空中反装甲武器。

关于“阿帕奇”服役后,它和A-10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我觉的有点类似二战中美国舰队防空中的40毫米和127毫米高炮——AH-64是和己方的装甲力量一道,同苏方坦克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锋,这时就要用“地狱火”来对坦克进行精确打击。A-10在让出了部分反坦克任务后(当然不是全部,因为导弹和炮弹的价格摆在那里),则要利用其大载弹量,用航炮和各类炸弹对付伴随的机械化步兵和各类支援火力,打乱对方的后续攻击。

原文中有两个论据错误

“实际上,不管在伊拉克还是在波黑,大多数猎歼任务还是由F-16完成的,A-10、‘美洲豹’等的作用主要还是辅助性的。”

——“美洲虎”在两场战争中参战数量不多,确实是配角。但A-10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辅助性,否则就无法解释伊军损失的坦克有1/3都是其包办的了。而且,A-10的挂载搭配中有几项就是专门用来进行这种战场巡逻(譬如,6颗MK82+2枚“小牛”+2枚响尾蛇+电子战吊仓+满装机炮炮弹,这时可以进行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作战半径约450千米),并不是每次非要地面部队召唤后才出动。

A-16最后的放弃,其原因是通过海湾战争的实战检测后证明F-16的机体不适合承担A-10那样的专用强击机的任务(30毫米航炮的发射需要一个稳定低速的发射平台)。但从这里,可推导不出“其原因直接决定了专用强击机为何走向衰亡”这个结论啊。

(明后天将会提到个人的强击机标准)

家园 对于A-10的价格依然高度怀疑

A-10停产有日子了,现在的价格无从估算,最多就是把70年代的价格按通胀做简单调整,这肯定是不对了。美洲豹(SEPECAT Jaguar)也一样,也已经停产已久了,不好估价。要比较,用现在还在生产的“隼”(Hawk)式教练机比较好,现价,有谱。据老兄前贴,“隼”式现价是1500万美元。和A-10相比,A-10的起飞重量和尺寸至少大一圈,价格上绝对要反映出来;A-10是双发,“隼”是单发,价格又上去了;A-10的400公斤钛装甲不是免费的;A-10的GAU-8炮肯定便宜不了,火控系统也是“隼”式没有的;既然要折算现价,那就要安装上现代作战的必备装备,对于A-10来说,就是LANTIRN一级的夜视光电设备和地形跟踪能力,最好是固定的,可以省下外挂点,还要具有合成孔径和ground mapping的雷达,还需要数据链,最好是JTIDS或者Link16,以同地面联网作战;这些东西加完了,没有3000万美元估计下不来。我没有F-16Block 52或者60的现价,按照

http://www.flug-revue.rotor.com/frheft/FRH9812/FR9812a.htm

的说法,1994年F-16C(不知道Block,估计是Block40)的fly away价是2000万美元,80年代最早的只能发射响尾蛇的F-16A是800万美元。希腊在2000年买F-16 Block52时,单价是4500万美元。同期的幻影2000是5800万美元,F-15时7500万美元。数据来源

http://www.f-16.net/f-16_users_article5.html

歼7雷达的问题,Grifo是外销巴基斯坦的歼7上专用的,共军自己并没有用。意大利容许歼7装Grifo就是因为外销,不然的话,89之后的欧盟武器禁运依然生效,意大利不能给共军歼7装Grifo的。所以就共军而言,依然没有合适的歼7雷达可以“废物利用”。

家园 嘿嘿,A-16下马的原因

不光是因为不能装那门6-30加特林跑的原因,还有不能装装甲,还因为它是单发,一发翘了就挂了。

F-16的气动外形决定了它不可能装6-30,没那个地方,最多装阵风上的德发30炮或者狂风上的毛瑟27毫米炮,但那样的话,打硬目标还是不行。

实际上,老兄可能忘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美国空军最大的收获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大规模应用及其效费比。精确制导武器的单价已经大大下降,用导弹打坦克已经从“打不起”到“大大地划算”,继续强调用航炮打坦克已经没有必要。既然没有必要用航炮打坦克,装甲也就没有必要,索性用F-16得了。

航炮对软目标依然是效费比最高的武器,M61有点肉,但为了这个而大改,有点划不来。F-35已经改用毛瑟27炮,这是几十年来美国战斗机第一次弃M61不用,说不定就有这样的考虑。

A-10在第一次伊拉克战争中的表现就和P-51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一样,是运气好,对手在装备上还处于上一次战争的水平。

家园 这个是咋算的啊

“A-10的起飞重量和尺寸至少大一圈”

——虽然尺寸是价格影响因素之一,但也不绝对的啊。有时造小一些反而对加工、技术和费用的要求更高。

“火控系统也是“隼”式没有的”

——A-10也没有火控系统啊。

“既然要折算现价,那就要安装上现代作战的必备装备,对于A-10来说,就是LANTIRN一级的夜视光电设备和地形跟踪能力,最好是固定的,可以省下外挂点,还要具有合成孔径和ground mapping的雷达,还需要数据链,最好是JTIDS或者Link16,以同地面联网作战”

——美国空军的钱多也不是这样花的,折算现价也不是要把一堆根本不可能加的东西加上去——03年以后的改进其实就一个:加挂LANTIRN吊仓(注意是吊仓,不是内置式)和一些配套的数据电缆。改装的A-10数量是356架,总耗费约3亿美元。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A-10是用来做什么的?在那种作战环境下高损失率是不可避免的(A-10的装甲只保证防23毫米高炮炮弹和肩抗式地空导弹,若碰上SA-6、SA-8,也就只能保证飞行员不丧命,但飞机估计是开不回去了),那么要是它的价格昂贵,那美国空军还会心安理得的接受么?

J-7是有火控雷达的,当然不是7E,而是前几年才服役的7G。它上面的火控雷达是仿制以色列的EL/M2001雷达并且搭配头盔瞄准具,但同时也吸取了一些Grifo雷达的优点(原文中我也没讲是原装的意大利雷达啊,何况这种通过外贸吸取外方先进技术,我们过去也干过不止一次了)。而且可以看到,由于加了雷达的重量,7G为此拆掉了一门30毫米机炮(7E有两门)。最后还是要重申,我并不是打算“废物利用”,说这个只是证明我们有能力生产这种小型且功能齐全的火控雷达。

家园 这还不好算?

有时造小一些反而对加工、技术和费用的要求更高

在西方同时代、同性质的作战飞机里,还真想不出这样的例子来。“隼”式和A-10或许不能算同性质,但要算,A-10也要“高一档”?毕竟“隼”式不用考虑抗弹性和系统冗余,不用挂载武器,不用考虑很大的机动过载。

A-10也没有火控系统啊

怎么可能没有火控系统呢?你让飞行员拿手指去瞄准啊?A-10有平显,ow altitude safety and targeting enhancement system (LASTE)提供实时火控计算,Pave Penny激光测距和跟踪

03年以后的改进其实就一个:加挂LANTIRN吊仓(注意是吊仓,不是内置式)和一些配套的数据电缆

这个是我不好,把A-10改装/加装和理想强击机混淆起来了。如果现在设计一架全新的理想强击机,不从一开始就把固定的LANTIRN能力设计进取,那是不可想象的。

A-10是用来做什么的?在那种作战环境下高损失率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要是它的价格昂贵,那美国空军还会心安理得的接受么?

说得是,所以新时代的“理想A-10”并没有价格上的优势。

关于歼7的火控雷达问题,Elta EL/M2001只是测距雷达,EL/M2032才是“真正”的雷达。可是后者只能装在后期米格-21(相当于歼7-III),歼7G只能装前者。再说,歼7G是2004年才投产的,空军到底装备了多少很有疑问。

这里是89年版的《世界机载雷达手册》上找来的,N年前在上海科技书店的灰堆里找到的:

Grifo:

脉冲多普勒(MTI,动目标显示)

X波段

空空:空中格斗,单目标跟踪,

空地:测距,地形测绘,地面目标指示

EL/M2001

测距雷达,具有动目标检测(MTD)能力

I/J波段

空空、空地:测距

EL/M2032

脉冲多普勒

X波段

空空:边搜索边跟踪(上视和下视),空中格斗,单目标跟踪

空地:测距,实波束地形测绘(扩展,画面冻结),地面动目标指示,信标,用户自编功能

看来2032还真使不错,可惜歼7上用不了。不过我们不要再在这上面争了,反正我们都不主张新强“回炉利用”歼7的雷达。

家园 减7G

有消息说那个G上面的雷达改过了,是我军最小、最轻的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不过那个中距能力当然是说说而已。

家园 回复可能要耽误了

最近3个星期任务繁重,正式的回复要耽误到5月底。

“美国空军最大的收获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大规模应用及其效费比。精确制导武器的单价已经大大下降,用导弹打坦克已经从“打不起”到“大大地划算”,继续强调用航炮打坦克已经没有必要。”

英雄所见略同啊.其实某些方面我们已经很接近了,唯一的观点不同也许是:我主张‘旧瓶装新酒”’——极端点说的话,可以只顶一个‘强击机’名号,而老大您的主张则是干脆把这个旧瓶子也给砸掉

PS:虽然和主题没太大关系,J-7G的雷达问题还得麻烦老大多多考证一下我查遍了各大军网,得到的结果都是J-7G装的货真价实、毫不缩水的“火控雷达”(若只是测距雷达,那成飞再发展一种和7E没大区别的型号,从逻辑上也讲不通)。但是,也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认为这一雷达是基于Elta EL/M2001。但如您之前所说,这个以色列货确实是测距雷达。所以,我非常怀疑这里面要么弄错了雷达的型号,要么就是7G上的国产货真正的来源不是以色列。

另,A-10的火控是我没说准确,原意只是想说它没有那种复杂的轰炸瞄准计算系统。不过也是有点奇怪,现在高级教练机的价格怎么都这么贵。如果说A-10便宜让老大您感到惊讶,那像Hawk这样的没装什么精贵电子设备的教练机也卖到1800万,我也有点无法理解(T-50相比也只是贵了400万)。

家园 航炮

A-10要那变态的航炮无非是要对付主战坦克类的装甲车辆。而对于其他目标,一般的炮也凑合了。如果强击机的对手是一支有相对完整的防空火力的装甲部队,用航炮进行攻击会把自己暴露在敌方自行高炮和近程防空导弹的火力下。有这样的机会,用导弹换坦克绝对不亏,不值得与敌方自行高炮拚刺刀。

机动能力弱的目标,在过几年大概用炮兵的制导炮弹解决更划算。

家园 不着急,不着急

正事要紧。

新瓶旧瓶要看怎么看了,如果说具体的强击机种,中国的强5没有多少寿命了;如果说强击机这个机种,个人认为也在经济上划不来。

歼7E和G的差别我不是太清楚,说是G还有一个整体风挡。从外观来看,外形和尺寸没有大变,大规模加装电子设备比较难,除非内部完全推到重来。那个小鼻子里装雷达,不管它用什么名义,都不可能有太大的功能的。天线尺寸和频率是成反比,频率和探测距离成反比,所以歼7G的雷达不管变什么戏法,40公里的探测距离只能说是严重怀疑。如果要作比测距更多的事,像空战格斗模式,需要把天线转动很大的角度,实际上接近水平,那样,天线尺寸更小了,还能有多少用,实在值得怀疑。国际市场上,米格21的现代化改进基本都是围绕着“大鼻子”米格21M进行的,就是因为早期米格21的鼻子太小,螺蛳壳里做不开道场。这是受物理规律限制的,而不是电子技术进步所能够弥补的。

现代飞机都贵。要是生产批量上不去,就更贵。Hawk还算好的,算上美国海军的T45,总也有千把架了吧?还那么贵。新的强击机有这一半的批量就谢天谢地了,更可能只有这1/4的批量,那价格可就高了去了。相比之下,F-16的批量已经超过4000,F-35的批量也预计在3000以上,规模经济的优势就出来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减7G
家园 火控雷达要看它怎么定义了

测距雷达也可以算火控雷达,毕竟是为了发射空空导弹装定距离用的。楼上已经跟详细地说明了7G雷达的天然局限。

不着急,不着急

家园 欧是说那个雷达已经改过了

不是讨论雷达的定义。

家园 同意你对强击机的看法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两点:

1.强击机干的是清道夫——垃圾清扫车的活,这活虽然用高档轿车加上清扫装置也能实现。但那完全是大材小用,更可能在实际使用中不堪重用(太金贵)。

2.现时没有大规模战争,因此大家都倾向于小批量生产高精尖的武器,借以验证最先进的技术,并保持相关生产能力。此外,还希望武器能够一机多用,尽可能地提高费效比。但是大规模战争时,高战损使得没有人真的舍得把战斗机用在攻击地面目标这种低层次目标上的,因为这种目标基本上强五这类的飞机就能够,或者稍加改进就能胜任,除非象伊拉克战争这种一边倒的态势。

在战争中谁能够创造出一款低成本易生产并且够用的武器,谁就拥有了极大的主动性,从这一点上AK47永远都是一个奇迹。

关键词(Tags): #强击机#军事
家园 同意,强击机的传统角色任务,已经被多任务战机和武直瓜分

在此基础上,强击机显示不出任何特色与优势。貌似也就是个廉价还拿得出手。对于装备不起高性能多功能战机和武直的国家,那种在价格低廉的轻型机加简单的观测装置发展出的强击机可能还会有一点生存空间。但由于防护和总体能力不足,也就是打打游击队,反反恐。

家园 “打打游击队,反反恐”

貌似也用不上强击机了。前些年猛虎组织的覆灭,就有谣传是斯政府军跟土鳖买了歼教-5。强击机再便宜,也比不过教练机。再说还有无人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