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 -- 晨枫

共:💬85 🌺6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推重比相当的情况下

双发要是推力更大,重量也必定更重。由于双发需要的额外系统重量更大,最后算下来,不可能出现总重相当而双发占优的情况。

家园 如上面说的,双发在非加力的时候会大一点,

在取舍方面,单发如果做多用途就无法做到空优.如果做空优的话,多用途就有限.

双发设计上,特别是重量上比较好处理.比如,发动机重一KG,单发需要增加机体重量3KG,双发的需要5KG.但双发设计上是在两个单体机的计算值上优化过来.两相比较,双发更容易获得推力,推比等不对称优势.比如歼八和苏九的比较,歼八使用两台发动机比苏九取得更大的航程和速度.如果使用单台发动机,比如歼八也采用苏11的单发,也不可能获得航程和速度优势.

现在中共的发动机情况是,就算是七月去一飞院上高空台的WS15,它的重量是1900KG左右(未带矢量喷管).这样换算下来推比也不到九。

中推上,中共的第一个中推的推比是七点几,和目前使用的AL31大致差不多。而92KN那个中推的推比是八点一。

采用两台中推获得的机体设计上的优势在于两台中推允许的重量比单台要大。

再说1996年的时候,当时TH没着落,进口发动机不确定的时候611拿出一个双发方安,计划也使用 RD33,那个计划空重是接近十一吨,内部载油达到五吨。这样算下来推比比当时使用AL31有优势。但由于时间接点问题最后还是选单发。

如果把双发机当两台单发机,当然没有优势,比如两架歼七II的重量是11吨,而一台歼八是9.6吨,所以歼八获得了推比和航程。

四代机同样是这样。

再者,单发的推比,中远期达到9.2这个值,推力在170KN水平上(2020年),这个时候设计单发四代,当然可以获得比两台WS13更好的又是,但对比两台92KN的中推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同样上面说的歼十大改的那个型号,就算是十吨空重,四吨油,加人和武器,总算是十六吨。这样的能力也有限。

而北方的二十吨方案使用92KN发动机,可以获得更远的航程和起飞重量,这就是优势。

采用两台推比不够大的发动机获得推力优势,欧洲两风都这样做。

苏联的MIG29为什么采用两发?目的是获得推比优势。而MIG公司后来(苏联时期)也有一个采用AL37发动机的方案。但换算下来,对比MIG29没有优势。

当然,单发机如果是歼10这种要求,是可以。但四代机比较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速度。三代机外挂的时候阻力很大。四代内弹仓是速度的一个关键。

日本的四代机也采用双发方案,它不是没办法拿到大推力发动机,而是吸取F2的教训。采用双发来获得推力优势。

家园 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发动机的加力与军推之比是相当的,所以不存在两台中推加力相当于一台大推而军推更高的事情。采用双中推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单大推达不到足够的推力,只有用双中推,然后机体重量一起上去。至于航程,这不是多少吨燃油决定的,而是占正常起飞重量的比重决定的,水涨船高。米格-29没有单发型,是因为到那个时候苏联已经崩盘了,什么发都不管用了。再说,除非把双发的米格-29停产,单发米格-29如何定位呢?根本就没有出生的可能性,只是纸面研究而已。

家园 其实,发动机的水平,中国能力大家都知道的.

就算是WS15达到186KN,推比也只有十.中推的情况也是这样,就算是108KN的那个,推比也是九点几.

用两台发动机来达到某种能力是所有人都想的.比如,2025年前中国的大推最大可能是186KN.而你需要20吨级的飞机,你采用什么发动机?这是F35最大的麻烦之一.

机体结构上,现在能对比的是FC-1空重是6200KG.内油航程是一千八.最大起飞重量是十三吨.在这个基础是的双发机.空重在十吨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理想的内弹仓和双垂尾和比较大的机翼.也有大的内油箱.如果FC-1采用单台推比接近十的发动机,比如108KN.那么它正常起飞获得的推比是1.2左右.如果新的双发方案的话.两台92KN发动机,对比正常起飞达十八吨的飞机,推比是1.0几.而双发机有教大的机翼和内油.

这个是一个可以对比的.因为这两型飞机都是一个单位设计的.108KN的发动机军推是72KN.这个推力FC-1不能超巡.而双发的是如果用108的发动机,其军推是72KN/2=144KN.这样对于十八吨的飞机比起飞为11吨的FC-1更有优势.

家园 据老大爆料

1.中四尚早,估计服役要到2020年代了;

2.PLA对中型四代不感冒(F35都很难称中型),中四是为了出口骗银子为主;

3.今年(农历)年底前,SF将有一款重型多用途四代(J-16?)收费。

家园 建议你用各分系统占正常起飞重量的比重来重新算一算

你喜欢用空重作为起点也可以。这样以X吨开始,为了xxx加Y吨,采用双发可以大大yyy推重比,这条路是走不通的。F-35、T-10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家园 隐身,还是隐身!其余都是浮云
家园 好不容易逮着一个错

歼11早就有了,苏27国产 + 升级是也。

家园 有人放风四代机是双管齐下,

成飞重四,沈飞中四。

家园 嗯,还有12、13、……

错误率只有10%,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嘛。

家园 放风说的是沈飞的也是重四,偏多用途。歼20偏制空。
家园 你看这内油比例少的是不是占便宜

象台风这样内油4500公斤、不过空中40%的,

(阵风也一样)自然推重比算起来就和F15很接近了。

F135极限推力可达50000磅

所以正常指标是43000磅/191.3KN 还是比较可信的指标了。

这样半油算来,F35A空战推重比就是1.07了。

而按你算F16C 半内油推重比1.22,那半油重量不是才10.8

吨,刨掉空重和弹药,那燃油才1吨多点?燃油比例太低了。

如果按F35A半油的空重比例装油(4.195/13.3=31.5%)

那推重比就是1.09,跟F35A相当了。

家园 错上加错

接下来就是歼11到歼19的传说啦
9个里错了1个,错误率11.11%,不可以忽略不计

家园 我觉得说双发中推航程一定不好是不是太绝对了

大家都记得米格29的短腿悲剧

但是除了米格29以外,三代、三代半机里面美国FA-18ABCD,法国阵风,欧洲台风都是空重十吨上下的双发中型机,航程并不差的,米格29更多的还是初始设计和发动机的问题吧

家园 晨大还是不对啊!

歼12也早有了,著名的空中李向阳,空博还有两架收藏。歼20出来前都是YY歼13来着的。错误率比你想像的高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