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家来谈谈计划生育政策吧 -- donkeyking

共:💬264 🌺32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得了吧

算了吧

同样的话不止你一个人可以说---还是为你的数学担心,当然还有语文。

如果不然,压根你就没看过我的帖子,你还跟什么跟?

家园 这个问题是很大的,觉得楼下诸位实在儿戏

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已经在几个开始的帖子里讲过了。个人认为,现在提出正确的问题还没有做到,就一致的鼓噪要废了计划生育是非常无聊的。

在某河友最初跟我一个无关的帖子时,言语激烈的要废计划生育时,我是感觉非常惊讶的;以为人口界最近确实有了他所说的‘新进展’,所以就一路问下来了。没想到结果越来越UGLY;感觉是在问特异功能人士一个又一个数理逻辑问题--不要笑,确实如此。

更惭愧的是被恶心之后,心绪大坏,看见有息事宁人的也觉得难以接受,冒犯阁下,多多恕罪!

我觉得中国的人口问题的实际情况在20年前就确定了局面了,通过几代后人的艰苦甚至可以说牺牲来偿还前面数十年各种历史的人为的原因在人口问题上的欠债,换取人口问题上的主动地位;人口结构上的问题就是这众多牺牲中的一部分;是做这个决定的已知内容。今天断章取义,割裂历史不仅是无知,而是视国是如儿戏;是不能原谅的。

计划生育政策要成功,需要社会个方面发展的配合;这不是空话,也是20年前就明确的,其中对待人口结构问题也是有很明确的想法的,比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凭个人记忆,当时也提出过参考其他国家老龄问题对策的想法,比如日本。

其实,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又声嘶力竭的要制造这个效果是很让人困惑的。要么是上面说的无知,要么就是的确有什么‘新’的东西。‘新’的东西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人口对策研究真的对中国这样大尺度人口下降过程有了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

二是对通过社会协作度过这个困难牺牲时期已经不抱希望。这可能有社会变迁的因素,也可能是研究工作已经迟滞的没有任何希望赶上问题的到来了。

个人以为,在目前来说,这是必须要首先回答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现实,才能谈到是否不得不回到对出生人口进行再控制才能解决问题。注意,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政策决定,因为实际上是在食言,开倒车,放弃20年前的目标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单从公共政策上来说就危害极大,更不要说是人口问题了。

上面说‘解决’,是有原因的。以前的帖子里也大概解释过了。因为从人口结构/劳动力角度来说,即便现在就放开计划生育,到了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历史的极大值的时候,除了人口结构报表中老龄人口比例这唯一一项略好看一点外,实质问题实际问题一点也不少----因为分母中被充进来的大多是孩子,根本达不到劳动力标准。

人口是宏观问题,宏观指标的意义很大,但实际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程度不是拍脑袋可以知道的。指望对数量/数字不具备基本概念的人来明白这些道理---我现在都觉得自己好笑。

回到问题本身。看了这么多,引起我忧虑的只有胡鞍刚一文;因为他实际在暗示老龄问题原先的社会解决方案大概无法实现,而非要走回头路来救急了。我不认为胡也如同这里几位一样说话不经过大脑,但接受这个事实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非常困难;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2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失败,或者已经有人建议改弦易辙,走另外的道路了。翻检前贴,你也会注意到没有人再花多少篇幅来谈社会保障的进行,这里的潜台词是很让人恐惧的。

但是,到最后也没有见到一篇学术性的论文来阐述这些问题,甚至是被宣称的人口界被压制的新进展也丝毫没有新意--对中国的人口状况估计,国外做的也不少,能吓死人的更多,而且几十年以来一贯如此。因而,我倾向于谨慎乐观和观察态度--因为即便是当下的学术界,故作惊人之语的狼来了太多了些,何况是这些孩子们。

仓促不成言,以复兄台垂问;迂腐书生之见,耽误您的时间了。

家园 希望能去守门

替阿根廷也扑出几个来--德国人有点耍赖,莱曼明显是犯规了的。

家园 说实在的,计划生育政策本身也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的

这个社会能支持多少人口,为什么要限制在么某个数目在内,同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相比,孰重孰轻,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吗?

这个可能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总之原来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负面的因素, 现在有人提出这方面的理由,是我们好好讨论彻底检讨一下政策本身, 和政策执行方式的的时候了

生育,这个关系到千万人几乎可以说是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和利益的东西, 没有上上下下对利弊充分的讨论,对做出牺牲的人足够的解释和补偿,要大家都充分的配合,显然是做不到的,于是富人用钱超生,穷人逃避管理,暴力执法很难避免,而在某些地区“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

家园 lxgw, 不要悲观; 好多人的意见站在你一边! 我有后文的.

不着急哈...国家的政策还在执行嘛...

家园 呵呵,您并没有看懂我的话

或者是在有意曲解。

在下的意思很明白,这个系列的第一个跟贴就曾引了太祖的一段话,“人不仅有一张口,还有两只手“。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人有一张口会消耗资源,但人还有两只手可以创造财富。您口中的人口总量问题,只有在人消耗资源大于所创造的财富的情况下才会成为问题,反之,人口则是越多越好。不知您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现在来谈谈我们的主要分歧,您认为人口总量有个极限值,超过这个极限制社会就会走向崩溃,而中国人口已经到了这个极限值,所以必须采用激进的一胎化政策。在下的归纳没错吧!而我认为,这个人口总量的极限值是受科技生成力制约的,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高,这个极限值会不断提高,最重要的是中国目前并没有达到这个极限值,否则现在13亿人就已经活得很凄惨了,而事实是纵向相比,现在人民的生活比过去要好很多。

为此我在讨论提供了如下论据,

1)您如何解释个人口密度比中国高的国家如日本等,比中国更富裕,并鼓励生育。如果说中国的极限值是7亿(感觉您的数字可能是10亿),那么日本应该是多少,美国是多少,英国,法国,德国又是多少?这些国家鼓励生育是否都是吃错药了?很可惜对于这个论据,您只不过做出一付不屑一顾的样子,但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我提如果美国人口10亿就是这个意思,不料您还是做出一番嗤之以鼻的样子,不作正面回应。

2)中国农业社会土地承载量是差不多1亿人口,但现在您也知道我们有13亿人口,而且整体上比农业社会时生活的更好。

您认为一旦人口超过某个某个极限数字(这篇回文提到的是10亿),量变就会引起质变。那么请问是不是把中国分成几个小国,10亿人口的极限数字就能提高,那么欧盟正合成一个国家是否是在自杀(欧盟总人口超过10亿吧!)?

在下认为,中国之所以目前有这个人口总量的问题,实质上是科技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一个反映,即社会没有足够资源对劳动力提供足够的教育和培训,使之进一步促进科技生产力发展的正循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它归结为一个教育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只不过您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才会觉得新奇。

因为20-30岁人的教育问题去计划生育,阁下这个暗示的实在可怕,不知道NAZI时期的德国能不能承受的住。

您这一段有些奇怪。我说的是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培训足够的劳动力,也就是人口会成为负担不是资源,所以才感到人口压力,所以才会采用激进的一胎化政策。读读宋健当年的报告,难道不是这样?谈到纳粹的人口理论,说句不好听的话,您的立场恐怕更接近,您认为中国的国土不能承载现有中国的人口,而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土地不能承载德国的人口,不同的是,纳粹的解决方法是灭绝劣等民族“用德国的剑来为德国的犁寻找耕地”,而您的方案是通过激进一胎化政策来减少本民族的人口。我的看法恰恰是相反,只要科技生产力足够发达,人口的极限值完全可以不断提高,人口总量根本不成问题。不过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科技生产力还不高教育资源不丰富,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了,我不反对适当作些人口控制,但是一胎化实在是太过激进了。目前首当其冲的即将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面临这个问题的,无非是两个解决方案,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请问中国有大规模接纳移民的条件吗?请问您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您是在中国国内读文科专业的,那这句是我废话。更重要的是,这里说的是‘国外的经验’,而完全不是对国外情况的臆测。美国10亿人口会是什么样?!您这脑袋拍的太大了些--这是实在话。

您这段话,说明您的发言陷入情绪化外,对您的论点没什么帮助。

家园 这都是你自己的嘴脸啊

我不过撒泡尿给你照照罢了,

说别人“下三滥”,你也配?

家园 人是世间最为宝贵的资源
家园 又回来了?能否请版主把它放回待整理贴或说吧说吧,谢谢

我觉得这几个月该讲的都讲了,该吵的都吵了,所以还是放回去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