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回忆我的姥爷——1939年秋陈庄歼灭战 -- 李根

共:💬6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回忆我的姥爷——1939年秋陈庄歼灭战

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Modern_CHN&gid=39809

水木清华上面的原创帖。

发信人: gs1112 (gs1112), 信区: Modern_CHN

标 题: 回忆我的姥爷——陈庄歼灭战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5 19:05:17 2006), 站内

我的姥爷巫德久,我记忆中慈祥和蔼的长者,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长大后才知道他是一名老红军,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虽然不是战功赫赫,彪炳青史,但在那个时代,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辉煌。

我姥爷去世十五周年之际,家里人根据姥爷文字和口头的回忆写了一本书,让我们后辈了解过去的历史。每当我看到这些文字,那种在平和的文字中迸发的激情,弥漫的硝烟,如歌的历史便浮现在眼前。

下面发一段根据当年姥爷的回忆录扩展的文章,是当年有较大影响的陈庄歼灭战,也是我姥爷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役。

文章较长,看完需要耐心,所幸没什么晦涩的地方,谨以纪念我最崇敬的长者。

1903年,父亲出生在江西省万载县一个农民的家里,家境贫寒,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学徒,长大以后就以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1926年,万载县遭受了特大灾荒,一家人实在无法生活下去,只好从万载县逃荒到了安福县。在这里,全家人仍是饥寒交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1929年,父亲接受了革命的道理,加入共产党并参加了游击队,1930年父亲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父亲随红二方面军在历经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后,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地侵华战争。1937年8月,红军整编为八路军,父亲在三五九旅任排长,并随工作团深入到敌后,赴河北平山、井陉、灵寿一带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开辟根据地,宣传抗日,扩大抗日武装,这一带隶属晋察冀军区四分区领导。晋察冀边区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敌后根据地,这一带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异常激烈,环境也非常残酷。为了打击和消灭抗日武装,日寇经常倾其兵力对四分区进行扫荡,采取拉网战术,实行铁壁合围,对根据地人民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日寇的暴行激起了边区人民极大的愤慨,在经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亲人惨死的悲痛之后,许多年轻人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出现了“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局面,很快“平山团”就组建起来了。“平山团”成立以后被编入主力部队,带回延安。父亲仍被留在当地,坚持敌后抗日工作,一直到抗战胜利。

我们曾听妈妈讲过,父亲在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是有名的猛将,特别能打仗。父亲有两个绰号,一个是“巫傻子”,一个是“红眼团长”。当时四分区有两员能征善战的虎将,一位是外号叫“韩疯子”的韩增峰同志,八大队队长;还有一位就是我们的父亲。这两个人打起仗来就像是疯了、傻了一样,好像全然不知道自己是血肉之躯,丝毫也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不论大仗、小仗,都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从未害怕和退缩过。韩增峰同志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了,四分区司令员邓华将军听到这个噩耗痛苦万分,流着眼泪在屋里走了整整一夜。韩增峰同志的牺牲并没有使父亲感到畏惧,相反,更加深了他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他比以前更加勇敢和无畏,要多杀鬼子为战友报仇。当了团长以后,便有了“红眼团长”的外号,战士们说他一打起仗来,两眼通红,不顾一切,连性命都不要了。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不论战斗多么激烈、残酷,不管伤亡多么惨重,团里从没有出现过贪生怕死、畏刀避剑的胆小鬼。

父亲生前对我们谈得最多,最详细的是陈庄战斗,这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的一次著名的战斗,这场战斗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激烈与血腥,父亲之所以对这次战斗终生难忘,也是因为如此。以下是根据父亲的录音整理的: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进攻的重点,停止了对国民党战场的重大军事进攻,把进攻的重点对准了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我敌后根据地大举进攻,反复进行扫荡,实行了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晋察冀边区是我党在敌后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根据地,直接威胁着敌人的主要运输线和敌占区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像一把钢刀插在了敌人心脏,成为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和进攻的重点。1939年9月下旬,日寇在春、夏季大扫荡失败之后,又对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秋季大扫荡。著名的陈庄战斗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战斗是由贺龙同志和三五八旅张宗逊旅长亲自指挥的。参加这次战斗的有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七一六团、独立一旅二团、晋察冀军区四分区五团等部队。”

“五团是1939年初,组建于河北平山县黄泥村,由一二○师抽出的部分连排干部在平山、灵寿一带扩大队伍建成的。当时,我在五团二营当营长。我们营的战士平山籍的居多。平山县是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所在地,日寇为了消灭抗日武装力量,多次对平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日寇奸淫烧杀的暴行,激起了战士们的满腔怒火,许多战士的亲人就是惨遭日本鬼子杀害的。他们怀着对日寇的刻骨仇恨,怀着为父老乡亲报仇的悲愤心情,决心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五团创建后,我们二营在井陉一带打过几个胜仗,消灭了一些敌人,部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练,士气很高。战士们求战心切,为打好这场战斗奠定了基础。”

“陈庄位于河北省灵寿县的西部,是晋察冀边区商业中心之一,也是交通枢纽,又是抗大二分校的所在地。因此成为敌人扫荡的重要目标。9月中旬,敌人纠集了水原旅团一部即田中大队和伪军共1500余人,从灵寿出发向陈庄进犯。”

“我军接到敌人进攻陈庄的情报后,立即进行了部署。部队全部从陈庄撤出,待敌人占领陈庄后,再来一个反包围,一举歼灭敌人。当敌人发觉进入我们的包围圈后,必然向灵寿城方向突围。陈庄去灵寿走大路必经岔头,一二〇师在此部署埋伏;走小路,坡门口是必经之处。四分区首长把在坡门口阻击敌人、截断敌人退路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二营。”

“接受了战斗任务后,为了隐蔽,我们于当天夜晚由向导带领,乘着月色出发了。当时,我记得是中秋前后,月亮很亮,月光照着路边的枣树林,连树上的红枣都能看得清楚。我们无暇欣赏夜景,一路急行军,在凌晨一点钟左右到达坡门口。战士们原地休息待命,我和四个连长去观察地形,坡门口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的山沟,沟的南北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山坡,便于隐蔽打击敌人。当时,我决定五连和六连在山沟两侧的高坡上修筑工事,七连和八连作为预备队在距主阵地200米外的山坡后隐蔽待命。任务下达后,战士们立即进入阵地修筑战壕,等待敌人的到来。”

“上午十时左右,从陈庄方向败逃的敌人到了坡门口。当鬼子进入我军埋伏圈后,我立即打响了第一枪,紧接着机枪吐出了愤怒的火焰,战士们把仇恨的子弹射向了敌人,瞬间,阵地前横七竖八躺下了一片尸体。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敌人晕头转向,为了逃命,敌人集中了兵力,拼死突围,在坡门口村东的小山坡上,向我阵地进行猛烈炮击。密集的炮弹落在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令人喘不过气来。在炮火的掩护下,敌人象一群蚂蚁似的又向我阵地涌了过来。当时敌人武器精良,不仅有飞机大炮掩护,还有各式先进的枪支。而我们有的只是小米加步枪,全营仅有一挺重机枪,许多战士使用的还是老套筒,弹药也不充足。但是战士们的心里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装满了为父老乡亲复仇的怒火,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密集炮火,毫无惧色,沉着镇静,弹药少,瞄准了再射击,力争弹无虚发,就这样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敌人的尸体越来越多,我们也有了伤亡。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有几次鬼子冲到了我阵地前,连排长带领战士们跳出战壕和鬼子展开了肉搏。五连长谢宏昌(经过长征的老同志)把驳壳枪往腰里一插,从一个战士手中拿过一枝步枪,高喊着:“同志们,跟我上!”第一个跳出战壕,连着挑死了三个鬼子,但却被身后的敌人刺伤了腿,负了伤,这时一个战士冲上来刺死了鬼子,把他背了下来。六连的一个排长打得也很勇敢,在冲锋时打死了一个鬼子军官,在和敌人拼刺刀时,壮烈牺牲了。还有一个平山籍的战士,是个大个子,表现得异常顽强,刺刀拼断了,就用枪托砸敌人,有几个鬼子向他包抄过去,他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了。敌人曾攻占了我军的阵地,又被我复夺回来,就这样反反复复,阵地始终在我们的手里。”

“当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时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同志通过分区打来了电话,询问了战斗情况,并向全营指战员表示慰问和感谢,指示我们一定坚守住阵地,不能放跑一个敌人。我代表全营同志向首长表示:誓与阵地共存亡,决不让一个敌人从我营的阵地前跑掉!聂司令员来电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阵地,战士们深受鼓舞,情绪高昂,纷纷表示:人在阵地在!一定要打好坡门口阻击战,决不放走一个敌人!”

“下午2点多钟,敌人派出飞机前来增援,几架敌机在坡门口一带上空盘旋,投下了不少降落伞。我们立即组织火力向飞机和降落伞射击。敌机无法靠近,很快就飞走了。下午4点多,敌人又对我阵地发起了攻击,战斗打得更加艰苦了。战士们又饿又累,伤亡也很大,但士气仍很高。四个连的兵力包括营部的通讯员、卫生员、文书全部投入了战斗。从早晨打到天黑,共打退敌人九次进攻,而我们也只剩60多人,全营排以上干部只有我和六连长了。敌人除了在坡门口留下数百具尸体外,没有一个逃出坡门口。晚上10点钟,一营来到坡门口阵地支援我们。一二○师也从敌人背后包抄过来,发起了总攻,将敌人全部歼灭在坡门口。战斗结束后,我们从一个被俘的日本翻译口中得知,日寇的水原旅团长被我军击毙了。”

陈庄战斗是抗日战争初期一次非常著名的战斗,激战五昼夜,一举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击毙了日军旅团长水源义重,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战斗结束后,蒋介石、程潜、卫立煌、阎锡山均发来贺电,并传令嘉奖。1939年12月13日的《新华日报》刊发了韦明的文章《模范歼灭战——进攻陈庄的敌人是怎样被歼灭的》,全面报道了这次战斗。这次战斗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陈庄战斗被誉为“模范歼灭战”,成为我军创造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歼灭战的范例。

父亲的一生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斗或战役,出生入死,从不畏艰险;不论环境多么残酷,条件多么艰苦,父亲从来没有动摇过革命必胜的信念。父亲也始终没有忘记和他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直到去世。父亲去世以后,灵寿县委、县政府发来唁电:“抗日战争时期,巫德九同志先后在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八大队、五团供职,长期驻防灵寿,参加了著名的同下、木佛、朱食战斗,立下了光辉战绩,特别是在1939年秋的陈庄歼灭战中顽强守卫南山,给水源旅团以歼灭性打击,战绩卓著,灵寿人民永志不忘。”是的,灵寿人民不会忘记,父亲的儿女也不会忘记。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把这篇回忆整理出来,献给那些在陈庄战斗、坡门口战斗以及为了抗战胜利而光荣牺牲的英烈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祖国和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家园 花顶好文!
家园 陈庄就是独步31大队

也是独混8旅团的部队了

水原义重没死,这是误传

家园 真巧!

昨天去阜平天生桥瀑布,正好路过岔头和陈庄.当时还和别人说起了这次歼灭战.送花得宝!

家园 一次去灵寿还路过陈庄, 可惜没仔细参观一下
家园 看完这篇文章后,想起了我的爷爷。眼泪掉了下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