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熊辞--呻吟][响应昔日温相号召]从一个乡村的轨迹看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1) -- 熊美

共:💬14 🌺1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一个乡村的轨迹看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2)

慢慢的熊上了小学,学校仍然会组织春游小河畔,小孩两两一排,手牵着手,唱着“少年少年”,唱着“让我们当起双浆”,那时的小熊是多么的希望能牵着隔壁班女孩的手,可是美好的记忆总是白璧微瑕。。。慢慢的,在小熊慨叹人生苦短,造化弄人中;在小熊的作文出现了“自从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中;在吟雪赏梅,感慨“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中,生活走出了少年的印象。小熊再也不能啸傲丛林了,那里已是别人自己承包了;熊也不能一展圣手了,那里是隔壁二大妈家的了;惆怅的熊友们带着自己家的红薯BBQ, 却再也找不到熟悉的香味了。慢慢的,饭桌上的肉多起来了,玉米面饼子少了;农民们饭后茶余不再讨论回味流传千百年的故事,电视上精彩的相声把大家锁在了家里。

那时候的我们,是政治课上嘲笑美国家家户户大铁门紧锁,世风日下;是取笑西方法律的多如牛毛;是诧异于台湾传单纸张的华美;是唾弃冷酷无情,天天准备助人为乐;是盲目自大,准备做一个科学家;是大家你谦我让,东家做饭西家共享;是门不闭户,即使听到盗窃也十分罕见;是那么的无畏,气愤于以色列美国又欺负阿拉法特了;还是无私,是闭塞,是淳朴,是愚昧。

之后熊随父母搬离了故乡的小村,间隔回去过几次,乡里乡亲也常来常往,知道了,目睹了故乡的变迁。慢慢的村里的年轻人都有了摩托车,冰箱洗衣机,间或的2层小楼拔地而起,这对依山傍水的小村是顺理成舟的,资源的优势终于让故乡走出了贫穷。和整个国家一样,故乡的人们隔三差五的乔装打扮,衣服再也不是小熊记忆中的补补丁丁;一场露天电影再也找不到像小熊当年热心的年轻人了。渐渐的,当年被小熊们鄙视的大铁门,防盗门里三层外三层的隔阂了故乡的人们,面对陌生人的呐喊,昔日热心的乡亲选择了冷眼以对,当小学生们再郊游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了手拉手的快乐。一辆一辆的bus把他们运来运去,熊没法了解现在他们心中的渴望。故乡的小河早已一年四季罕见水流,细沙运道了建筑工地,没有孩子再敢到河里玩,不知道那位叔叔阿姨会nice的请你吃糖然后温柔的把你抱走;但孩子们已经没有了饥饿的感觉。

呵呵,当熊某在这无病呻吟的时候,熊某知道自己虽然痛恨钢筋混凝土的樊笼,虽然慨叹于天地的变化, 但熊心深知自己不可能再回到那个吃完了红薯躺在沙滩上仰望蓝天感慨的男孩时代了,几年以来千千万万个熊们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见证了一个世风的衰退;一腔热血过,骂过,哭过也笑过。熊心深处,始终涌动着一颗故乡的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