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铁军纵横谈--作者:开国上将肖克 (一) 铁军溯源 -- guotao

共:💬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八) 结论

(八) 结论

铁军是中国大革命时代的产物。这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孙中山又确定了三大政策,特别是强调中国革命要以俄为师,非学俄国不可。这样就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这时期,国共两党开始合作,苏联政府给予多方面的援助,五卅运动及省港大罢工,东江和广州附近农民运动的大发展,北方革命运动的兴起等等,使广州革命政权得到了新的血液。在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的第四军的指战员,有了革命理想,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而战,同仇敌忾,所向披靡,时势造英雄。没有这个时代,“铁军”是不可能产生的。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战争,不会没有政治原因。根据马列主义原理,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与政治密切相关,又是不同范畴。战争本身有其自身的规律。铁军在进行革命战争时,打得好。分化以后,各系统在战争中多数打得好,因为他们在战术、技术和战斗进程以及军事行政管理等方面,都能把握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战争究竟是为政治服务的。北伐时期,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都为完成民主革命而共同战斗。反映在军事上就是铁军能战必胜,攻必克。大革命失败,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国共分家,铁军也随之而三分。无产阶级领导的铁军,坚持民主革命,而资产阶级领导的铁军,参加军阀混战;镇压革命人民并“围剿”人民军队,这样就使战争的性质变化了。前者是正义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也经过若干曲折,终於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后者是非正义的,最终是会失败的。

铁军之所以威名大振,还在於军事政治训练有素。首先是这支部队继承发展了中国历史上优良的军事传统,吸收了外国先进的军事思想,并在孙中山长期的军人精神教育的感召下,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训练。除有自己训练干部的西江讲武堂外,还吸收黄埔军校的经验,向部队讲解当时比较先进的战术。他们要求严格训练,刻苦耐劳。以“铁腿、马眼、神仙肚”自励,日行百里,并不稀奇。他们组织行军,井然有序,我听一老兵说,戴戟团长规定起床到集合为一小时,他把从起床到集合许多事务,合理安排。不能起早,起早了,休息不好,浪费精力,迟了就不能按时出发。这说明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第二,铁军的纪律好,管理严,要求不嫖、不赌、不吹(抽鸦片),不强占民房,不强买强卖,借群众的东西要还,那时汉口《民国日报》常有记载。铁军行军多为露营,1927年夏在河南打仗时,只要不下雨就在村落旁的小片树林露营,这样有利于管理和安排生活。驻军时按计划进行操课。第三,铁军的政治工作是国民革命军开展得比较好的,他们有一套开展政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如政治部、各级党部、军师设党代表,团、连均设政治指导员,还有一套政治工作办法,每到一地,刷标语,搭台演讲,召开群众会议,或与群众组织联系,宣传革命道理。士兵要读《国民革命军士兵读本》,在参加连党部会议中(官兵都参加国民党)有发言权。以团为单位的总理纪念周,是团长、团指导员或上级派人来讲政治问题和作宣传的好时机。连队经济公开、赏罚公开、用人公开。官兵之间虽然薪饷有别,但大都认为自己是革命的,有一定的革命自觉性。有些军官有打人恶习,但舆论不赞成,政治工作人员也抵制,他们还重视战时政治工作,利用刊物,及时宣传杀敌战绩和奋斗精神。将士牺牲,召开追悼会,怀念死者,激励部队,使全军官兵同仇敌忾,共赴疆场。

铁军的政治工作,是整个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这个传统也为后来的人民军队所继承并加以发扬。抗战初期,毛泽东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80页)这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承前启后的关系,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

铁军的后勤工作也颇具特色。他们之所以能所向披靡,后勤保障有重大作用。铁军向北洋军阀控制的两湖进军,主要是靠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供应。当时广东发行的纸币,在湖南地区都通用。铁军沿广东出发到武汉,都用广东纸币或部分现金,就地购买军需品和薪饷。在重要进军道上设立兵站,使后续部队得到部分供应。由於铁军纪律好,不拉夫,不扰民,买卖公平,群众拥护,行军作战中吃穿都不困难。武器方面,沿广东出发,铁军装备整齐,一人一支步枪,带两百发子弹。进入两湖,军队扩大,都取之于敌。打到武汉,这里有早负盛誉的汉阳兵工厂,我党在这个工厂的工人运动,本有基础,北伐军一到,革命情绪高涨,立即得到大批弹药供应。

第四军博得“铁军”之名,是同他们的领导人陈可钰、陈铭枢、张发奎、廖乾五、蒋光鼐、叶挺、黄琪翔、蔡廷锴等有直接关系。这些人多数是知识分子,受过较完备的军事教育,久随孙中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忠於民主革命,追求进步。作为革命军人,他们的素养、气质都较优良。张向华之蹈历无前,陈真如之指挥若定,蒋憬然之谋定再战,叶希夷之勇冠三军,黄琪翔、蔡贤初之立马疆场,廖乾五之善於政治工作,加以苏联军事顾问善於筹划,等等,历史传为美谈。铁军之名是在他们指挥之下打出来的,加上广大官兵的奋勇牺牲,使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北伐战争中的突出战绩正是他们指挥艺术的体现。“铁军”的光辉称呼,博得当时社会各界和历史的承认。这是在时势造英雄的前提下,造成了英雄造时势的壮丽局面。

(全文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